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阿富汗想把瓦罕走廊送给中国?有什么秘密么

阿富汗想把瓦罕走廊送给中国?有什么秘密么

  • 发布:2025-10-22 12:27:27
  • 2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地处阿富汗的“瓦罕走廊”,它的战略价值究竟有多大

瓦罕走廊又被称为“阿富汗走廊”。它是一个狭长的山谷,是联通亚洲大国的唯一通道,那它的战略意义自然不用说,肯定十分重要。

文化战略意义

这一点从中国的唐朝就已经开始体现,瓦罕走廊大部分属于中国的领土,丝绸之路中的一部分就是由瓦罕走廊所构成的,它算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纽扣,有多少中西方的商人文人通过这条走廊,进入到对方的国家,传播自己国家的人文思想。而我们所熟知的唐玄奘,更是通过这条走廊进入了天竺。

经济战略意义

因为瓦罕走廊是连接阿富汗和中国的唯一通道,它北边挨着塔吉克斯坦连接着巴基斯坦,所以在经济上他也有重大的意义。由于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下成为了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所以阿富汗也很想乘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他希望打通这条走廊,让两国间建立直接的贸易往来,因为阿富汗拥有丰富的矿产,而我国对于矿产资源则十分渴求,两者在需求方面进行了互补,则可以形成贸易,如果我国打通了这条走廊的话,那么就可以参与到阿富汗的矿产开发,同时也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以较低的价格拿到矿产。我国也可以在阿富汗形成自己的市场,因为阿富汗工业不发达,所以我国的商品可以成为阿富汗的畅销产品,那么瓦罕走廊运输通道的建成,将对两国的经济往来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军事战略意义

正是由于这条通道可以直接进入中国,所以有着非常重要的军事意义,一旦美国把军队放在这条走廊,那就相当于直接让美国把刀子放在我们的脖子上,所以这条走廊一定要小心谨慎的处理。所以这条走廊只能落在阿富汗人手中,并且两国一定要签订协议,确保不让瓦罕走廊成为他人攻击的刀子。

瓦罕走廊(中国)啥时候割让给阿富汗的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势力早从唐朝中叶就从这一带(瓦罕走廊)地区退出了。

至清朝时,英、俄争夺阿富汗,更是不关中国什么事,中国实际上早就失去了对这一地区的实际控制,包括***也是苏联的势力范围。

另一方面,这个(放弃瓦罕走廊)也应该跟当时阿富汗国内的正局有关。

根据资料显示:从1953年9月到1963年3月,达乌德一直任阿富汗首相,成为阿富汗内外正策的决策者(这个时期在阿富汗当代史上被称为“达乌德的十年”)。而达乌德又是一个专断读裁、不容异议的家长式人物,且倾苏意向十分明显。可同时期的中、苏关系却在不断走向恶化当中。

1963年3月,阿富汗的查希尔国王用“王室成员不得参政”的修改宪法条款,迫使达乌德辞职。同年的7—8月,中、苏关系正式决裂。

为了缓和周边局势,同时也为了加强中国与阿富汗王室的沟通与交流,同年(1963)年11月22日,时任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和阿富汗内务大臣阿布杜·卡尤姆在北京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富汗王国边界条约》,对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边界进行了划分。依照该协议,两国边界线南起海拔5630米的雪峰,北至海拔5698米的克克拉去考勒雪峰。

为什么放弃瓦罕走廊一是因为中国对此地长期没有实际管理,按照近现代的国际法,如果为他国占领,新边界则成既成事实,中国也应予以承认。二是因为瓦罕处于中、阿、苏(前苏联)三国的结合部,如果此地的归属问题不得到及时确定和解决,一旦被苏联侵占,中、阿两国之间将丧失陆地边界,这对于两国的交流、贸易等将十分不利。后来(苏联入侵阿富汗和中俄东北边界划分)的事实也证明,苏联从阿富汗全部撤军,而之前侵占的中国领土(黑龙江上的部分岛屿和沙洲)却并没有完全归还中国。第三,根据《中阿边界条约》,中国也并没有吃多大的亏(你可以根据此条约仔细查看),且两国边界沿分水岭和达贩(山口)而行,对于各自的管理都更为有利。

至于说中国收回瓦罕,基本上不可能了。除非之前签署的《中阿边界条约》因某种原因失效,而失效的理由么,你可以自己去想象了。

哪条神秘通道处于中国和阿富汗之间,为什么会获得关注

中国和阿富汗之间,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叫做“瓦罕走廊”。这条走道在古代曾发挥重要的作用,今天依然有人惦记,想借去用。那么,这条神秘的通道是怎样的呢?

(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呈东西走向,全长400公里,是位于阿富汗东北部的一条狭长谷地。它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中国***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邻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北边是塔吉克斯坦。

瓦罕走廊最宽处有75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15公里,延伸到中国境内有近100公里长。从塔什库尔干县的公主堡至中阿边境,最宽处3—5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中国和阿富汗就在这条狭长的走廊两头毗邻,边境线长达90公里。

这条走廊被牢牢地夹在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之间,在不同地段分别生活着阿富汗人、吉尔吉斯人和塔吉克人。这些人都信奉***,属于游牧民族。整个瓦罕走廊大部分都处于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带,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中阿两国国土中最为贫瘠之地。

不过,瓦罕走廊自唐朝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历史上亚欧***最重要的交通线之一。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的玄奘西行取经,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都曾在这条走廊上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张骞出使西域)

《汉书·西域传》记载:“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其中的“葱岭”指的就是现在的帕米尔高原,南道就是如今的瓦罕走廊。

另外,在《大唐西域记》中,也对瓦罕走廊有详尽的记载。在盛唐时期,唐朝的军队就曾沿着这条通道,挥师印度。当年高仙芝率领唐军攻下的小勃律国,就位于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后来,大食国和吐蕃相继崛起,削弱了唐朝对瓦罕走廊的控制,中原王朝也随即退出了对该地区的控制。

在《新唐书》中,特别提到了瓦罕走廊的重要性,称它为西域南道上的要塞,在这条通道的中西部,有一个名叫“护密”的小国,扼守着由中原进入中亚吐火罗地区的咽喉要道。

从地图上,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出,瓦罕走廊就像阿富汗伸出的一条胳膊,一端连着战火纷飞、混乱贫瘠的阿富汗,另一端紧紧抓住高速发展、国力强盛的中国,并将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从中间分开。

如果没有这条狭长的通道,阿富汗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和中国接壤的,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也不会分得这么清楚。那么,这条通道是怎样在这几个国家之间形成的呢?

19世纪末期,沙俄不断将他的势力向中亚渗透,和清朝在整个帕米尔高原的争端日趋激烈。与此同时,英国人也加入了对中亚的争夺,不断地和沙俄在阿富汗地区发生冲突。

在俄英两国势均力敌的较量中,谁也没有占到便宜,为了避免面两个超级帝国发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双方在1895年坐到了谈判桌前。

(俄英谈判,图取其意)

这年的3月11日,俄英两国在没有通知中国和阿富汗的情况下,私自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单方面划定了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将本来属于清朝的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设置为两国间的“缓冲地带”,就形成了今天的瓦罕走廊。

此时的清朝已经穷途末路,刚刚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被迫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和俄英斡旋,只好不痛不痒地发出了几声抗议,做做姿态。

现在,瓦罕走廊虽然早已失去了往日商贾驼队不断、僧侣朝拜接踵的热闹场景,但它的战略价值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防止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实现战略物资的快速投放等,依然可以发挥其重要的通道作用。

正因为如此,所以这条通道近年来变得很热,甚至有西方国家想借去,建立他们的军事基地。我们只能说,这些人实在想多了!

为什么瓦罕走廊历史上属于中国,现在却是属于阿富汗

历史上,瓦罕走廊是南线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法显和玄奘去印度取经都经过此地。

公元747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二万余人,翻越气候恶劣,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的葱岭(帕米尔高原),灭大小勃律国,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使得整个葱岭地区皆为唐朝领土。这是这一地区归属华夏的最早记录。

PS:高仙芝这一战是战争史上无法复制的奇迹。若不是现实发生过,军事家听起来都会觉得是天方夜谭。现代人即便带了先进的登山工具,以小规模的团队轻装去攀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在那个连棉花都没普及的唐代。

这种事历史上也就三个人做过,另外两人一个是汉泥拔,一个是拿破仑,他们爬越的都是高度低很多的阿尔卑斯山。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内乱不休,逐渐衰落。瓦罕走廊所属的帕米尔地区在阿拉伯帝国和吐蕃之间反复。PS:中亚以及西域地区也逐渐被绿化。

后来该地区的政权也经常向中原帝国朝贡。(靠这个赚中国钱!)

19世纪末,由于俄罗斯帝国的侵略扩张,中俄两国曾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整个帕米尔高原发生争端。

PS:左宗棠收复***后,曾派少量部队在帕米尔高原建立了哨所。但当时沙俄不断进入这部分帕米尔高原,中俄军队几次交战后清军不敌,退出到色勒库尔山脉以东。

到1893年所有周边国家和英俄都看出清兵不可能在色勒库尔山脉以西立足,于是俄英签了一个条约把这部分帕米尔高原瓜分了,其中瓦罕走廊就划给阿富汗作为俄英之间的缓冲区。

中国最后只勉强保存了塔敦巴什这一段的帕米尔高原,这就是我国***今天与塔吉克斯坦交界以及与阿富汗瓦罕走廊交界的地区。

1963年我国与阿富汗签中阿边界条约时基本上沿用1894年的国界来划界的。因此,瓦罕走廊属于阿富汗。

中国为何放弃瓦罕走廊,有什么秘密么

因为瓦罕走廊海拔高,气温低,常年大雪封山。且当时国力衰弱,也保护不了。一年到头,除了生活在这里的牧民和边防军之外,几乎没人从这里经过。没有什么秘密。

幸好瓦罕走廊地形和气候恶劣。要不然,在中国边境也会建边境墙。不懂的人,可以了解一下这个地段周边局势。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不在这里开建口岸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的大西北边境线上,有一条细长的走廊,联结交错着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四个国家,这条长度达400公里的细长通道,就是历史上和当下都非常有名的瓦罕走廊,历史上在唐朝时,我们称之为葱岭古道。

这也是唐朝和尚玄奘法师去古印度取经和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但是在1963年,中国与阿富汗的边界划分谈判上,我们只收回了不到100公里,其余300公里长的瓦罕走廊都划分给了阿富汗。

在该区域,由于有这条走廊的存在,中国得以跟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都有陆地边界,但是事实上这条走廊乃至这条走廊所处的整个帕米尔高原,在清朝时都是中国的领土,只不过在甲午战争前夕,被沙俄和英国印度公司,私下里瓜分了,清朝碍于国力衰弱,对那边也是鞭长莫及,除了抗议,什么也做不了。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