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社稷坛,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社(土地神)和稷(五谷神)的地方。该坛座南朝北,中山公园后河的东北门,原为当时的正门。其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占地24万平方米,1914年辟为中央公园,1928年改名中山公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园古建神奇,翠柏参天;亭台廊榭,争相辉映;景观幽雅,引人入胜,是一座深为广大游人所喜爱的古典名园之一。
保卫和平牌坊——竖立于该园南门内,用汉白玉石砌成,它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抗外国列强侵略的历史见证。1900年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公然向义和团挑衅而被当场打***。事后,腐败的清政府反而在东单北总布胡同西口为侵略者建“克林德坊”。1918年该坊迁入中央公园改名“公理战胜”坊。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召开的亚太会议作出决定,将该坊改为今名。“保卫和平”四字,由郭沫若题写。
古柏——园中以古柏著称,计有几十棵数百年的古柏。其中南门内有七棵柏树,相传为辽金时代所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树龄。尤其有棵“槐柏合抱”树更为罕见,即在柏树之中又长出一棵国槐,古拙参天,令人赞叹。
习礼亭——位于牌坊西北侧,是座六角小亭。原在鸿胪寺(礼宾机关)院中,为初次进京觐见皇帝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各国使臣演习礼仪之所,于1915年移建这里。
社稷坛——该园的主体建筑,位于园内中心。这是一座三层方坛,四周用汉白玉石围砌,坛面铺有黄、青、白、红、黑五色土壤,黄土居中,东青、西白、南红、北黑,以道教的阴阳五行学说象征“天下之地,莫非王土”及国家江山政权之意。因据古代神话传说,黄帝统治天下,居于中央。其由土神辅佐,持绳子,管四方,属黄色。在天下的四方又各有一位保卫者,即东方太**,木神辅佐,持圆规,管春天,属青色。南方炎帝,火神辅佐,持秤杆,管夏天,属赤色。西方少昊,金神辅佐,拿曲尺,管秋天,属白色。北方颛顼,水神辅佐,拿秤锤,管冬天,属黑色。五色土正中有一土龛,原竖有一根高3.6尺,1.6尺见方的石柱,名社主石或江山石,以表示皇帝江山永固之意。坛外筑有矮墙,四面设棂星门。明清时期,每逢春、秋仲月上戊日,皇帝要来此祭祀社、稷神。同时每逢皇帝出征、班师等,也要在此举行仪式。
拜殿(中山堂)——在社稷坛北侧,殿宽五间,深三间,黄瓦朱墙,庑殿顶式。殿内和玺彩绘,富丽堂皇。祭日如下雨,便在殿内设供桌,皇帝向南行礼,所以称为拜殿。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京逝世,曾停灵于此,出于纪念意义,于1928年改称中山堂。
戟门——位于拜殿之北,宽五间,门开三洞,为社稷车恼拧T诿拍谕獬律栌?2把镀金铁戟,但被八国联军抢劫而去。
唐花坞——是座燕翅形的温室花房,喷水池内放养金鱼,室内育满各种名贵花卉,四季陈展,万紫千红。
兰亭碑亭——位于唐花坞西侧,原为圆明园遗物,为保护文物于1917年迁建这里。石碑正面雕刻有王羲之的兰亭修禊故事及其曲水流觞图。碑阴面则刻有清乾隆皇帝所写的《兰亭序》。在碑亭的八根石柱上还分别刻有历代书法家摹写王羲之的八册《兰亭贴》。各柱所书的人士如下:第一柱虞世南、第二柱褚遂良、第三柱冯承秦、第四柱柳宗元、第五柱柳公权、第六柱于敏中、第七柱董其昌、第八柱乾隆。该亭在我国书法界享有盛誉,为国宝之一。在园内“保卫和平”牌坊的北部,1986年竖立有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同时该园还有四宜轩、花廊、格言亭、音乐堂及来今雨轩等景观可览。
社稷坛位于北京天安门的西北侧,与天安门东北侧的太庙相对,一左一右,体现了"左祖右社"的帝王都城设计原则。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地方,它的布局是依照周代以来的皇宫旧制设置的。
社稷坛建于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开始修建社稷坛。社稷坛早期是分开设立的,称作太社坛、太稷坛,供奉社神和稷神,社神就是土地神,稷神就是五谷神,后来才逐渐合二为一,共同祭祀。
社稷坛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有社稷坛、拜殿及附属建筑戟门、神库、神厨、宰牲亭等,是老北京著名的"九坛八庙"之一。
北京的社稷坛建于明代,南北中轴线布局,正北三间,入内有大戟门,门之南为拜殿,殿南便是社稷坛。社稷坛为三层方台,每层用白石栏杆圈围,中间填足三合土。最上层方广四丈七尺九寸五分,中层方广与上层相同。祭台的地基均用汉白玉。上层铺垫五色土,表示五方、五行。相传黄帝居天下之中,其他四方各一统治者:东为太皡,辅佐者是木神,掌管春天;西为少昊,辅佐者是金神,掌管秋天;南为炎帝,辅佐者是火神,掌管夏天;北为颛顼,辅佐者是水神,掌管冬天。
这个社稷坛建于明代,南北中轴线布局,正北三间,入内有大戟门,门之南为拜殿,殿南便是社稷坛。社稷坛为三层方台,每层用白石栏杆圈围,中间填足三合土。最上层方广四丈七尺九寸五分,中层方广与上层相同。祭台的地基均用汉白玉。上层铺垫五色土,表示五方、五行。相传黄帝居天下之中,其他四方各一统治者:东为太,辅佐者是木神,掌管春天;西为少昊,辅佐者是金神,掌管秋天;南为炎帝,辅佐者是火神,掌管夏天;北为颛顼,辅佐者是水神,掌管冬天。
《白虎通义》中说:“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上尊。稷,五谷之长,故封社稷而祭之也。”社稷是两个神(土地和庄稼),以埋在社稷坛中央的一块长石和一根长木为象征。社稷的配位上,有两位专事农业的神。位于太社的叫句龙,是神农氏的十一世孙,能辨别土壤,以利作物。相传他在颛顼高阳氏时任“土正”,后世尊他为后土。位于太稷的叫弃,精通农时种植,相传他的母亲是邰氏女姜螈,她在一次郊游时踏上地面上一只很大的足迹,就有孕了,于是生下一男孩。这孩子没有父亲,被抛弃在荒郊,因此人们叫他“弃”。弃喜农事,把野生植物改造成谷子在田里播种,于是就有了五谷供人们食用。相传今山西稷王山有五色石,是弃在当年留下的种子,叫“五谷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