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石像生?石像的含义

石像生?石像的含义

  • 发布:2025-09-08 15:00:06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历代石像生识别指南

去往明孝陵的人,都会走过这样一条路。

一条相对笔直的长道,高大笔挺的银杏同枫林相间。树影之下,横亘着相对而立的粗狂线条——这些,统统是由石头塑就的狮子、大象、骏马、骆驼.....

乍看之下,都带有静谧之美,细细分辨,每种动物,又多了自己的特点:象呈低垂之态,骆驼则昂扬挺立;马虽四肢粗壮,形态却是驯顺乖巧;所有动物中,只剩下那几只雄狮,带了几分不怒自威。

这条通往皇陵的必经之路,被唤作“神道”,矗立在两旁的各色动物,就是“石像生”。

石像生曾是历代皇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些石刻的雕像高大异常,使人在远处便能瞧见它的存在。如此,它们也像极了陵墓的指示牌,千年来坐落于此地,于时空流转中缄默以待。

皇陵中为何要设置这石像生?它们的存在,又讲述着什么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来聊聊石像生。

01

沉默的守卫者

石像生的出现,是同神道有关的。

自东汉始,帝王的陵园中都会布置一条神道,这条宽敞的大道,被设在陵墓的正前方,沿循此路往上,便可抵达陵墓。

虽名为“神道”,在一开始,此路却是为魂灵所设。汉人相信,人***后会化作魂灵,于是这条神道,便是仿了宫殿门前的大道。如此,在皇帝***后,他仍可沿着此路走回陵墓中,这便是“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谓之神道”。

既是仿作宫殿前群臣朝拜之路,那神道两侧,也少不了侍从和守卫。于是,当时的人们便想到,以石料雕刻成各种“生”的形象,以替代真实的人,“像生”一名,便是这样得来。

从西汉至明清,石像生总共有两种形象:一是狮、羊、虎、马等各种瑞兽;二是力士、文官、武官等人像。

两种形象,寓意也略微不同:仿作瑞兽的,肩负着镇墓、辟邪的功用,用以对抗的,是来自鬼神世界的侵扰;做了人像的,指代的是恭迎帝王时的侍从,天家的威仪于是从生前延续到***后,所象征的,正是封建帝制下的等级森严。

02

石像生简史

第一个在神道两侧放置石像生的皇帝,是东汉的光武帝。

庞大威严的石像生矗立于天地之间,虽有几分沉寂,但却更显威慑。很显然,对于这样的效果,皇帝是十分满意的。于是自东汉以后,“神道石刻”就成了帝陵设计的固定形制,不仅为历朝历代所延承,对于成绩斐然的人臣墓,也可破格使用,以示嘉奖。

此外,石像生虽发源于两汉,后世的皇帝却又根据自己的审美意趣,不断对其进行着变革,不同时代的石像生便保留着独有的精神风貌。悉数看来,另有一番乐趣。

1)两汉

两汉时期,是中国帝陵营造逐步成型的时期,也是神道石刻这一礼制正式诞生的时期。

大抵是由于石像生刚刚诞生不久,这个时期用于帝陵中的石刻极其简单,只有石象和石马两种形象。不过,虽然此时石像生的形象比较简单,但石刻的雕刻手法和形态塑造却是后世蓝本,石象和石马的形象也在后来的石像生中反复出现。

和帝陵相比,人臣墓前的石像生形象则宽泛许多,不仅有虎、猪、羊、牛、麒麟等各种动物形象,还有力士、侍卫、匈奴等人像石刻。

2)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的石像生,则沿循着东汉的艺术形制。

三国时,受到社会动乱以及薄葬风俗的影响,人们已不在墓前设置石像生。等到北魏实现局部统一后,才又恢复了在墓前神道设置石刻的习惯。因此,北魏时期的石像生,仍严格比照着东汉的形态。在孝庄帝静陵中出土的石人,便是双手握剑的侍卫姿态,同东汉时期的石人形象极为相似。

等时间跨入南北朝,伴随着奢靡风气的再起,神道石刻的艺术风格渐渐产生了变化:不仅石像生种类更多,石刻的艺术风格也由粗犷走向精细,不仅富丽典雅,所刻石像也更富有灵韵。

3)隋唐

自唐代的乾陵起,帝陵前的神道石刻便有了统一的制式,此后的所有朝代都以乾陵为标准,只在此基础上做数目的增减。

乾陵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武后曾定下了神道石刻的具体数目:从南到北应有石柱一对、石飞马一对、石鸵鸟一对、石马五对、双手握剑石人十对、石碑一对、少数民族首领石像六十一尊。同时,两侧的石像生需大小相近,形制相同。

乾陵石刻是初唐走向盛唐的石刻作品,因此这里的石像生在数目上尤其多,在雕刻手法上,又彰显着大唐的独有的气度和风范。也只有在乾陵,石像生不仅有守卫、威仪之责,还象征着四方朝贡,天下太平之意。

4)两宋

宋代帝陵则是依宋太宗永熙陵为制,宋太祖在乾陵的基础上减少了石像生的数目,只余下石柱一对、石马并控马者一对、石虎两对、石羊两对、天禄一对、象与训象人一对、瑞禽一对。

和前朝不同,宋陵的石像生都是以吉祥寓意的动物为主,去掉了双手握剑的石人、石碑等内容,也是宋代重文轻武思想的体现。在这之后建造的宋昭陵在种类、组合、数量上都效仿了永熙陵,又增加了武官、文官、武士等石像。

5)明清

明清是中国封建制度走向顶峰的时期。皇帝的权力发展到顶峰后,在石像生的设置上便也更有个人特色。

明孝陵的石像生就抛弃了宋以前爱用的石羊和石虎,而改用更大的动物和神兽,其目的是以加强想象中保卫陵墓的警卫力量;在艺术风格上,明孝陵的獬豸和石狮参照的是唐代帝陵,麒麟却是依照南朝风格所设,在雕刻手法上集合了汉、南朝、唐朝等多个朝代。

而总的来说,明帝陵的神道石刻被定为: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文臣和武将八种。后来的清朝也沿循此定式,仅在数目上做微小的变动。

03

石像生该去哪里看?

石像生在创造之初,便是实用大过于美观,因此不像其他石刻作品,石像生没有那种精致繁复的美感。但也正是如此,石像生代表的是另一种美——辽阔天地间由时间沉积出神秘与落寞,时空变幻里经风霜塑造了简练与朴拙。

正是如此,去看石像生,便不能与环境相脱离,是一定要去到现场的。

01/南朝陵墓石刻

南朝陵墓石刻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又称六朝石刻,全部位于江苏省境:南京21处、句容1处、丹阳11处。

六朝石刻最早始于南朝的刘宋,距今已有1500年。在这其中,较为出名的是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和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六处。

02/巩义宋陵

地址:郑州市巩义市杜甫路与新华路交叉路口往东南约200米(永昭陵)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宋陵即北宋皇帝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寝,共有陵墓300余座,所存石刻多达700多件。宋陵中除去皇帝的陵墓,还涵括了寇准、包拯等大臣的陵墓,开创了帝陵设置的先河。

宋陵神道上的石象生保存较完整,可以完整看到宋代石刻风格变化的前后:早期造型质朴,雕凿技巧较为粗犷;中期转向写实,刻划真实;晚期则朝着生动活泼方向迈进,刻划人物、动物均更为细腻。

03/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上下水庄黄梅山南宋石刻公园

门票:45元

开放时间:08:30-16:30

宁波东钱湖,这里保存着南宋时期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雕刻最精的墓道石刻遗存。

其墓道选址依山临水,两旁按王公礼制,从下而上有神道坊、石笋、石鼓、石羊(石虎)、石马、武将、文相依次相对而立。石刻造型比例适度,线条流畅、精美传神。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4/明皇陵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057县道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

此陵墓初建之时占地约2万余亩,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余间,陵丘、石刻群等。明末以后,由于人为破坏和风雨侵蚀,宫阙殿宇废为遗址,现仅存陵丘及石刻群。

05/明孝陵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石像路

门票:

明孝陵亲子票(一大一小)暑期(7.3-7.28):门市价105元,网络价86元

明孝陵成人票:门市价70元,网络价60元

明孝陵半价票(学生票、儿童票)暑期(7.3-7.28):门市价35元,网络价35元

钟山风景区套票(包含:明孝陵+灵谷寺+音乐台):门市价115元,网络价85元

开放时间:

明孝陵景区:2月-11月6:30—18:30,12月-次年1月7:00—17:30

明孝陵博物馆:9:00—17:00(16:00停止入馆),节假日不休息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明孝陵的神道部分由东向西北延伸,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每种石兽2对,共12对24件。每种石兽又两跪两立,夹道迎侍,线条流产,庄严朴质。

06/乾陵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乾县

门票:实行一票制,旺季(3月-11月)122元/张;淡季(12月-次年2月)98元/张

开放时间:旺季3月-11月份:开放时间8:00-18:00;淡季12月-次年2月份:开放时间8:30-17:30,节假日照常上班。

乾陵规模宏大,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被纳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的神道上有上百来座石像生,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朱雀门外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的两组石人群像。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和邻国王子、使节,唐高宗入葬时前往参加葬礼,武则天为显大唐威势,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显得尤为壮观。

作为石刻艺术中的一种,石像生记录了历朝历代的审美演变,也刻印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寄托。

千百年后,那些往昔已成过去,那些回忆已成历史,唯有这些石像生,仍静静伫立于此。

参考文献:

1.吴东升,《论明孝陵神道石象生的艺术风格》

2.张云鹤,《乾陵石像生保护现状与保护方案思考》

互动话题

#还有哪些陵墓石像生值得一看?#

-END-

编辑丨艺旅文化荷包蛋君

什么是石像生

宁波鄞州区东钱湖畔,山清水秀。南宋时期,这里人物辈出,史浩、史弥远、史嵩之,一门三丞相,这些书上都有记载。史氏家族,显赫一时,“满朝文武,半出史门”的说法,也不算夸张。这不是在“百家讲坛”做报告,就不从古书上贩故事了。

青山有幸。大人物***后,多半葬身于这湖光山色间。

几百年过去,当年的豪墓,渐次毁圮,只留下众多的石人石马,湮没于荒烟蔓草之间,见证着当年的体面与辉煌。

石人石马,是俗称,指墓前神道上的石刻,还可以叫翁仲,是雅称。我决定以“石像生”称呼它们,因为这是个雅俗共赏的名字。尽管我知道,雅俗共赏不可能办到,好比我的这篇杂文,最理想的结果不过是,俗人不至于呵欠,雅人不至于摇头而已。

现在,石像生多半脱离了原位,被集中保护在一座公园内,基本上成了“石人排队”。这不太好,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就试图将它们还原到原来的场景中。

想当年,豪墓初落成,气派异常,风水极佳,就像今天见到的这样。墓前长长的神道,陈列着各色石像,像前述位极人臣的人物。石像生的基本配伍、顺序是这样的:石羊、石虎、石马、武将、文臣各一对,自前而后,依次伫立于神道两侧,面对面站着。

石像生有什么寓意

1、石像生是帝王陵寝神道两侧排列的石人、石兽雕像的总称。此外,贵胄***的墓前筑有墓道,其两侧也立有石像生,但规模较小,数量较少。墓前神道陈列石人、石兽始于东汉。墓前陈列石人有为墓主人充当警卫与随从之意,陈列的石兽作为生活或传说中的瑞兽,有祈福辟邪之意。

2、一般帝陵的石像生规模较大,立于神道两侧,分为石人与石兽,其中石人又分为文臣和武将,石兽分为天禄、辟邪、狮、虎、象、骆驼、马。麒麟等。这些石雕形体巨大,雕刻精美,是研究古代石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3、目前,较有代表性的有唐太宗墓道的昭陵六骏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六骏是六匹骏马浮雕石刻,位列于昭陵北阙。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武功,将征战所骑六匹战马雕刻于石,每幅画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武则天墓道的石像生等。

石像生的含义是什么意思,石像的含义

1.石像生是帝王陵寝神道两侧排列的石人、石兽雕像的总称。

2.此外,贵胄***的墓前筑有墓道,其两侧也立有石像生,但规模较小,数量较少。

3.墓前神道陈列石人、石兽始于东汉。

4.墓前陈列石人有为墓主人充当警卫和随从之意,陈列的石兽作为生活或传说中的瑞兽,有祈福辟邪之意。

5.一般帝陵的石像生规模较大,立于神道两侧,分为石人和石兽,其中石人又分为文臣和武将,石兽分为天禄、辟邪、狮、虎、象、骆驼、马、.麒麟等。

6.这些石雕形体巨大,雕刻精美,是研究古代石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7.目前,较有代表性的有唐太宗墓道的昭陵六骏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8.#39。

9.六骏是六匹骏马浮雕石刻,位列于昭陵北阙。

10.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武功,将征战所骑六匹战马雕刻于石,每幅画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武则天墓道的石像生等。

石像生指的是什么

孔林内除碑刻外,还拥有大量珍贵的石刻文物。历宋、明、清各代,主要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石豹、石望柱等墓前石仪,又称石像生。

石像生是指古代在陵墓前建置的石雕像,谓其形状如生也。实际是模仿***者生前所用仪卫,作为***者侍从仪卫,并增加一些祥瑞性禽兽以作点縀。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