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古格,令人震撼

古格,令人震撼

  • 发布:2025-08-27 17:50:29
  • 3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古格王朝在哪里 古格遗址位于哪里

1、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古格遗址位于扎达以西20千米处,交通不便,位置偏僻。假如不是包车而来,尝试在县城南面的路口等待偶尔经过的军车也可。如果车是去扎不让村的,小村往西1千米就是古格遗址了。

古格王朝是怎么消失的

古格王朝的消失,有两种说法:

一是古格王朝是1630年被与古格同宗的西部邻族拉达克王僧格南杰所灭。二是古格王朝是1840年亡于印度道格拉斯王朝。

纵观***历史,阿里地区确实发生过这两次战争。从历史记载上来看,似乎第一种情况更可靠。据《拉达克纪年史》、杨公素《中国反对外国侵略干涉***地方斗争史》及伍昆明《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中的记载,我们可得知,古格最后一个国王及全家被拉达克人拉回拉达克都城,并关进了监狱。

历史回到300多年之前,17世纪初,拉达克王利用***内部的混乱对古格宣战,以报复古格王对他家族荣誉的侮辱,困为古格王曾经拒绝了与其妹妹的婚事。战争持续了15年,最后,古格王朝遭到灭顶之灾。700余年的古格王朝,没有留下自己的历史,连君王的世系,尚未完全理清。

古格王国最神秘的地方在于,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的王国是如何在一夜之间突然、彻底消失的。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人类几乎不知其存在,没有人类活动去破坏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画和艺术风格。它甚至保留着遭到毁灭的现场。唯一不能够了解的,就是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建在一座山上的古格王宫是***防守能力最强的建筑,整个王宫只有一条隧道可以通到山上,从这里绝对没有可能攻打上去,而另外的地方全都是悬崖。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之后,拉达克开始驱赶古格的老百姓在古格的半山腰修建一座石头楼,他们的想法是等这座建筑修的和山顶一样高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最终拿下古格了。

「走***」古格,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的神秘王国,令人震撼

走进古格王朝遗址

古格王国都城遗址,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的一座土山上。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始建于公元十一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glang-dar-ma)的曾孙吉德尼玛衮(nyi-ma-mgon)建立。

古格遗址南北长约12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物集中在山的东面,依山叠砌,层层而上,房屋窟洞星罗棋布,建筑的最高点距地面约300米。

古格遗址有庙堂房屋400余间、窟洞近1000孔、碉楼58座、暗道4条、佛塔28座、粮仓11座和其它附属建筑等,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古格遗址的房屋系土木结构,平顶,房屋面积约12平方米18平方米,多为官僚和僧侣的住宅,已塌毁。遗址的主要建筑物为红殿、白殿、国王住宅和集会议事厅等。

1.白殿:藏语称“拉康嘎波”,因殿墙涂有白色而得名。建在最下层,坐北朝南,面积约300平方米。殿高5米,有方柱36根,柱距2.55米,柱径0.22米,柱上和天花板彩绘花纹和佛像。殿内南墙塑有四大天王像,北墙绘有小佛像,还有各种题材的壁画。

白殿的壁画,著名的是吐蕃历代赞普和古格王国国王世系图。吐蕃赞普从**干布绘到最后一个赞普朗达玛,朗达玛以下是他的儿子俄松、孙子贝考赞、古格王国创建人吉德尼玛衮。古格王国国王从吉德尼玛衮开始绘制,有扎西地衮、地祖衮、孜地、巴地,巴地之下还有近20位国王画像。

2.红殿:藏语称“拉康玛波”,因殿墙涂有红色而得名。建在白殿上面,面积约300平方米。坐西朝东,存有木雕大门,门上雕刻卷云纹,中间有6个梵文字;门框的最外圈是人物雕像。殿内有红色方柱36根,柱距2.7米,柱径0.22米;殿堂供奉泥塑佛像,天花板彩绘各种花纹。

红殿的殿墙四周绘满了壁画,著名的是迎请尊者阿底峡的场面。画中有人击鼓有人吹号有人驱马,一队舞女在旁舞蹈,一些侍女在摆设供桌;国王、王后及臣民并排而坐,座前有一尊无量寿佛,四周挂着彩球,极为热闹。

3.王宫:建于山顶,有房屋数间。山顶最南边为集会议事大厅,面积约400平方米,是遗址内最大的一座建筑。现仅存残墙断壁。

4.坛城殿:藏语称“吉廓拉康”(dkyil-vkhor-lha-khang),位于山顶部,面积约25平方米。门道宽1.35米,殿墙厚0.55米。殿内菱形藻井和墙外飞檐都雕刻有花草及各种动物图案。

坛城殿四周墙上绘有色彩鲜艳的壁画,主要内容为天堂、人间和地狱。天堂有神和菩萨,人间有裸体侍女,地狱则是惨受刑罚的人和魔鬼,栩栩如生。

此外,遗址内还有一些碉堡式的建筑,似为2层;窑洞,多呈半圆形或方形,穹窿顶,高2.5米3米;佛塔3座,一为方形塔基的“朗杰曲登”(myang-vdas-mchod-rten,长寿塔),二为圆形塔基的“拉波曲登”(lha-babs-mchod-rten,降神塔),三为圆形塔基的“印度婆罗尼斯”佛塔。

古格遗址周围还有古格王朝时期用于战争的盔甲、马甲、盾牌、箭杆等遗物,极为珍贵。

看点

1.古格雕塑:以大型造像为主要标志,吸收了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及卫藏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格风范。主要集中在遗址中的红殿和白殿。红殿佛像造型冼炼,四肢修长,比例匀称,卵形的面相、拉长的眼睛和纯净的微笑,神秘而又富于人情味。白殿造像极具想象力,身材比例拉得更长,服饰精美,表情恬静庄严而有韵味,为十六世纪的代表作。

2.古格壁画:在造型上采用二维平面方法,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在画面上采用平涂与晕染相结合,设色厚重沉着,以红色为主调,兼用青、绿色,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在布局上构图以中尊大像为主体,四周排列众小像,井然有序。绘画题材极为丰富,礼佛、辨经、庆典、鼓乐、舞蹈、杂技等场面以及众天神、地魔、动物、植物等皆有表现。此外还存有大量的天井彩绘,风格繁缛华丽,其数量之大、图案之美、内容之多,均为***其它地区所罕见,是***珍贵的装饰艺术遗产。

3.古格干尸洞:古格旁边是看门人的住所,往山脚下步行约10分钟就到了干尸洞。干尸洞坐落在一处岩壁之上,洞口离地约2米,洞内十分宽敞,深几十米,堆满无头干尸。据传洞的尽头是***的尸体,挨着的是儿童的尸体,其次是妇女和男人的尸体。由于气候干燥,尸体没有完全腐败,还散发着一种说不出的怪味。关于干尸洞有很多的传说,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说当年古格兵败,拉达克人将宁***不屈的古格兵斩去头颅而弃尸于洞中,因而也就有了今天写满悲壮的干尸洞。

4.古格嘛呢石刻:在古格遗址东北角有1000多米的嘛呢墙,墙上镶嵌有4502块线刻造像石和藏文、梵文经咒石。多为减地阴刻。题材丰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造像。包括佛、菩萨、金刚、天王、佛母、度母、法王、高僧、供养人及各种佛塔;另一类为经咒。多为藏文或梵文“六字真言”等。线条流畅清晰,刻技娴熟精湛,风格古朴典雅,被人们誉为“石刻艺术墙”。

贴士

1.古格王国:地处神秘的象雄文明故地,都城在今阿里札达县境。公元十世纪初,吐蕃王室后裔吉德尼玛衮因吐蕃奴隶平民起义及王权内部纷争被迫逃至西部阿里,其后代在西部建立了古格、拉达克和普兰等三个割据王朝。其王统大约延续至十五世纪。古格王国灭亡的原因固然很多,然而十七世纪以后,外敌的侵入及战争恐怕是其灭亡的致命因素。古格王国在***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吐蕃王朝灭亡后的分裂时期里势力较为强大的地方王朝,又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发祥地。

2.古格王朝世系:古格王国立国700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其世系为:朗达玛—欧松—贝考赞—吉德尼玛衮—德祖衮—柯日(意希沃)—松艾—拉德—绛曲沃—沃德—赞德—巴雷—扎西德—巴惹—赞秋德—扎喜德—扎赞德—扎巴德—阿约德—阿索德—贝达梅•阿南达梅—日路梅—桑迦梅•则塔梅—阿则梅—噶林梅—巴迪梅—布内梅—支迪梅。这些王统世系,也包括亚察部分王系。

提示

1.参观古格遗址需要购买门票,200元/人,另收管理费10元;学生凭证5折;外国游客200400元/人(以参观时价格为准)。

2.参观时间为每天8点19点。游人顺山脚处小径前行,再转山腰处的隧道可达山顶最高处的坛城殿,依次经过山坡台地上的红殿、白殿,高低错落的大威德殿和度母殿。山坡西北侧可见高耸的佛塔。

3.札达县城距古格遗址约18公里,可包车或自驾车前往,或者在县城搭乘拖拉机或摩托车。也可步行,但要备齐干粮、饮水及防晒物品。以前还需要到县公安局登记开具证明。

4.日出和日落是拍摄的最佳时段,可先在山顶拍摄古格废墟和土林,夕阳西下时在遗址前面空地拍摄古堡、土林和佛塔。古格壁画严禁拍照,想要在殿内拍照的话,要付费哟。

请关注@读走***谢谢

古格文明为何消亡呢

古格文明是***阿里地区的一个神秘的古国。它起源于吐蕃王朝晚期,曾经兴盛一时,据说拥有十万人口。这在***这样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能够拥有如此人口的古国的确不多。它的神秘还在于古格文明仿佛一夜之间就消失了,人们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如今也不知道谁是他们的后裔。古格文明的城市和街道完整的保留了他们灭亡时候的样子,时空仿佛在古格王国灭亡的时候停止了。

神秘的古格王国

古格王国被称为最接近天空的文明,他们不仅生活在高海拔的***阿里地区,而且他们的都城和王宫就建在一座山顶上。整个都城沿着山势,层层而上,布局严密,气势雄伟。

古格王国的起源据说是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覆灭之时,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的孙子贝考赞被奴隶起义军杀***之后,贝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率领吐蕃王室一部迁移到了阿里地区。与当地人一同建立起一个地方政权。后来吉德尼玛的三个儿子又将这个政权一分为三,古格王国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古格王国兴盛一时,曾经一度控制整个阿里地区,在十七世纪中叶,古格王国因为王族内部矛盾和贵族与僧侣的矛盾交织,最终被邻国拉达克所灭。但是人口数量庞大的古格人却一夜之间消失了,没有记载他们被迁移或者消失在何处,如今也没有古格后裔被发现。

古格文明消失的原因

古格王国的灭亡应该是被邻国拉达克击败所致,但是古格人或者古格文明为什么会一夜之间消失,偌大的古格都城依旧保持被击败之日的样子,没有任何后续的生活痕迹和破坏。如今古格王国都城的遗址,只有几十户人家守着空空荡荡的城市,而这些人都可以确认不是古格后裔,而是后来搬迁过来的。这个奇观的现象也引发了多种讨论和猜测:

战争灭亡说:因为古格王朝的灭亡基本可以肯定是内乱与外敌双重打击下所致。因此目前许多人猜测古格文明和古格人都在这场战争中被杀或者被俘。随后这些俘虏被融合到胜利者拉达克王国中。这种说法有历史记载为基础,而且也的确在古格王国都城众多洞穴里发现了藏有大量无头尸骨的存在。但是这些尸骨显然无法达到数万人之多,而拉达克王国也好,现在的古格王国所在地札达县也好,人口仅仅万人左右,十万人的古格王国一战之后就迅速下降到万人左右,显然有其不合理之处。环境恶化说:我们熟知的楼兰等西域古国文明灭亡原因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环境恶化。而古格王国的灭亡也有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古格王国都城附近的沙漠化非常严重,根本不可能养活一座七十多万平方米的都城或者十万人口的古国。因此古格文明的消失也应该是战争之后,环境恶化,人口迁移外出,最终消失在民族融合中。但是环境变化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水源却依旧在古格王国附近存在,而且可以肯定是水源没有发生过断流,因此环境的变化是否能够做到让古格人完全消失还存有疑问。

个人关于古格文明消失的猜想

综合上述内容,个人对古格文明消失的猜想是战争因素、环境恶化之外,还有民族融合剧烈的因素。

战争和环境因素刚才已经提到了,这里提一提古格王朝覆灭后,占据古格王国故地的拉达克王国的故事。拉达克王国本是贵霜帝国的一部分,后来卷入吐蕃和唐朝的冲突,随后因为吐蕃王朝崩溃,大量***为躲避战乱西迁到阿里地区,拉达克王国也开始藏化,后来虽然攻占古格王国,但是拉达克王国一直是处在边境地区的一个不尴不尬的中小国家。先后被蒙古帝国、莫卧尔帝国、清朝军队、印度的锡克帝国等等击败,而达拉克王国也这种剧烈冲突中,成为一个文化信仰多样,民族融合剧烈的王国。古格王国的遗民估计也是在这样的冲突和急剧融合中逐步消失。如今我们疑惑的古格文明的后裔已经很难在日常寻访中发现,应该就是这个因素使然。

古格王朝遗址简介

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

就在15年前,古格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自从1985年***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在此展开了一系列收获巨大的考古工作以后,这个消亡了350年的王国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行者。

近十数年间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

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

古格盛产黄金白银,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这种经书以文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银汁书写,奢华程度无以复加。

最早对这座古城遗址进行考察的是英国人麦克活斯・扬。1912年

他从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来到这里进行考察。此后便有探险家、旅行者、摄影家和艺术家们源源不断地来探奇访幽。但真正的科学考察是从1985年***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开始的。以他们实地测量,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调查登记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

洞葬1处;发现武器库1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窑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

古格王国遗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现在的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窑,几间寺庙除外,全部房舍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土墙。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红庙、白庙及轮回庙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不乏精品。围绕古格都城周围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达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遗存。

古格王朝历史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吐蕃王朝末代赞普郎达玛时期,灭佛毁寺,不少避难僧人远遁阿里。阿里地处西部边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响,加上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便成为各种思潮、各种力量汇集之地。公元843年朗达玛被一位僧人刺杀,内战纷起,4年后平民起义,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先后曾出现大小7个王国,***长期处于藩王割据局面。

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奥松与云丹也为争夺王室相互斗争,奥松之子贝考赞为奴隶起义军所杀,贝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衮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便带着三个大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

17世纪中,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被以******为首的***地方***重新收回。

古格王国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其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扎达县城西18千米的象泉河南岸。札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古格王朝的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翻译佛经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历经数百年不衰。1042年,印度高僧阿底峡到阿里地区弘法,使阿里成为佛教复兴之地,佛教史称之为“上路弘法”。

古格在***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古代印度的许多重要佛教教义,就是从这里传入***腹心地区的,这里又是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之一。

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为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金戈铁马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于十七世纪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在高约300米的土山上,耸立着雄伟的城垣和宫殿。古格遗址现残存879孔洞窑、445座房屋、58座碉楼、28座各类佛塔。这数百间房屋依山叠砌、层层相连,直至山顶,构成一座世上独一无二的王宫。

王宫大都是穹窿顶的窑洞,分冬夏宫,有暗道。现存较好的还有坛城殿、贡康、经堂、红庙白庙、结古拉康、卓玛拉康、玛尼雕刻墙……故城的石刻宝库其实是古城的围墙,当年虽是作防御之用,但却是战争与艺术溶为一体的结晶。墙上有4502件线刻造像石和藏梵文经咒的玛尼石刻,几百年的风霜雪雨,使得大部分已脱落于墙脚。多少年来斗转星移,大自然给它印上了五颜六色,更丰富了画面的艺术魁力,象是一个大型玛尼石刻展。另一种石刻是刻在椭圆形的鹅卵石上,因这里离狮泉河很近,河里卵石应有尽有。

古格王朝是在统一过***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由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根据史料记载,公元843年,吐蕃王郎达玛实行灭佛政策,引起了王室中的一系列动乱,吐蕃王朝终告崩溃,其中维护佛教的王室后人为躲避灾难,逃到了阿里地区,他的三个儿子又分别在阿里古代的三环地区建立了三个王国,其中三儿子德祖衮在公元10世纪前后建立了古格王朝,另外两个王朝遗址是否尚存,还有待考证。古格王朝的建立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是吐蕃世系的延续;其次,佛教在吐蕃的瓦解后重新在古格找到立足点,并以此为根据地,逐渐达到全盛。古格王朝的时间大概从公元九世纪开始,到公元十七世纪结束。作为一个地方王系,古格王朝在***历史中并不神秘,但近来,学术界、文艺界弥散着一种过分神秘古格的风气。其代表性的观点是,古格王朝留下大量遗迹,但古格人却神秘消失。在大量渲染下,古格王朝甚至成为一个神龙不见尾的历史传说中的国度。其实,古格是来有源、去有脉的。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被以******为首的***地方***重新收回。

王朝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