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于山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是镶嵌在
榕城市中心一块璀璨的明珠。多年,由于种种原因疏于管理,山上违章搭盖日益增多,而绿地面积逐年减少,美丽的风景遭到破坏,市民对此深感惋惜。1998年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投资l000万元对于山实施“显山露水”工程,至此,于山定位为风景区,在“三山”中率先开始“还出于民”的整治工程。1998年10月7市园林局即着手对于山实施“还山于民”的一期整治工程,拆除各种无观赏价值或违章建筑物4加0多平方米,使原来层层包围的古建筑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拓宽环山干道和登山石阶;改造兰花圃;增辟5块绿地;营造春夏秋冬四大景区。四大景区的春景区在南部,以杜鹃、碧桃等花木为主;夏景区在东部,以紫薇、石榴、扶桑为主;秋景区在西部,以桂花为主;冬景区在北部,以腊梅、山茶为主。整个景区绿化规划设计以植物为主,营造与景区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使于山重现绿草如茵,花木扶疏的景观。
于山有丰富的古文化遗迹,特别是摩崖石刻很多,有据可查的从宋代以来的就有100多处。在整治工作中,有关部门对此作出了调查并重新描红,还对-些石刻的周边环境进行清理,使石刻更明显地展现在游人面前。整理出的摩崖石刻有宋、元、明、清、民国、现代以及无法考证年代的共计84段。其中位于鳌顶峰(状元峰)上的北宋淳浮化(990年)吕文仲的题刻,被1964年印行的《于山摩崖石刻录》认为是“福建现存宋代摩崖石刻当此为最早”。在戚公祠的平远台岩石上镌有-道近代文学家郁达夫于1936年渴戚公祠时作的《满江红》词。1998年,中共福建省常委、福州市委书记赵学敏在九仙洞右侧题刻一大“寿”字,字径2.4米×1米,为草书;同年,省人大常委主任袁启彤在狮子岩东壁上题刻“还山于民,福泽千秋”8个字,字径20厘米×25厘米,为行书。
于山二期整治工程主要是拆除于山靠五一广场一面所有遮挡景观的广告牌、违章搭盖等7丰富面向五一广场的山体景观;再是拆除协和医院南侧低矮建筑,并组织好通向白塔的景观线,建好沿线风景林。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福州的于山风景区是在市中心的五一广场附近,所以地段非常的号,于山和乌山、屏山并称“三山”。这个地方也算是福州城市中心的一个地标性景区了。很多朋友到了福州肯定是要去于山打卡的。
于山风景区简介于山亦是福州地标“三山二塔”之一,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五一广场附近。相传汉代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名曰九仙山,又传因战国时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
山上有大士殿、定光塔、戚公祠以及摩崖石刻等诸景,其中大士殿还是全国位数不多供奉着男士观音的庙宇之一。于山有九仙观等24景,现存万岁寺、戚公祠、大士殿、定光塔以及自宋至近代的摩崖题刻百余处。碑廊陈列有宋、元、明、清历代碑刻。
上山以后即见树木参天,古榕盘根错节,蔚为壮观;俯瞰福州全景,一览无遗。
景点介绍1.摩崖石刻
于山摩崖石刻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篆、隶、楷、行、草各臻其妙,共计160多段,历代文人墨客,雅好诗书,依恋山水,留下大量写景抒情的崖书石文,成为福州人文一大景观。
于山摩崖石刻不但保存许多优秀的书法艺术,其中大部分还具有史料价值。明代督舶太监尚春的诗刻,就是一份福州对外贸易的史料。
2.状元峰
状元峰又名“鳌顶峰”,是全山最高峰(海拔58.6米),岩壁上有许多历代名人题刻,其中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吕文仲所刻的游记“淳化元年五月同游五人吕文仲卫克明李昭禹元仁浦王之问记”是全山现存最早也是福州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
3.戚公祠
戚公祠是纪念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当年庆功的山岗上修建的。戚继光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和诗人,他的伟大功绩是平息了骚扰沿海多年的倭患。
戚公祠是由祠厅、平远台、蓬莱阁、补山精舍、醉石、醉石亭、万象亭、榕寿岩以及影雕长廊等景点组成的古园林式建筑群体。位于戚公祠西北角的“寿字榕”为一级古树名木、福州十大名榕、奇榕。
4.白塔
沿石台阶逐级往上,两侧是高墙与竹林,在这一线天中,伫立了千年的白塔显得尤为壮观。这里没有崎岖的高山,只有通透的景观,没有过多的荒野感,只有恰到好处的鸟语花香,在这里悠然地散步,聆听回荡在山谷间的欢声笑语和声声交谈,享受片刻宁静。
说到这个福州的于山风景区,那可真的是福州的一个璀璨的星,这个风景区正好是在福州城区中心的地方,所以地理位置非常好,这样一个在市区内的风景区,自然是会吸引很多人的游玩。但是这个景区要门票吗?多少钱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门票价格免费。于山和乌山都是免费进入的。
于山风景区介绍于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城区中心鼓楼区东南隅,又称九仙山、九日山。相传称战国时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汉代有临川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闽越王无诸曾于九月九日在这里宴会,因名九日山。“文化大革命”时期曾改名红岩山,1977年复名于山。
与乌山、屏山并称“三山”的于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市中心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拥有戚公祠、白塔、状元峰、兰花圃、狮子岩等众多名胜古迹与自然景观,是镶嵌在福州城市中心的一颗璀璨明珠。
于山风景区风景秀丽,遍布摩崖石刻、古榕“根抱石”等景观,留有戚继光等众多名人史迹。
交通指南公交:2、16、101、106、122、125、8、303、86、97、88路在于山站下车
地铁:福州地铁1号线在南门兜站下车
到福州,就先要知道福州有“三山”
1、于山
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最高处海拔58.6米,面积11.9公顷,整座山形状如巨鳌,于是有六鳌胜迹:揽鳌亭、倚鳌轩、应鳌石、接鳌门、步鳌坡、耸鳌峰。
于山,又名“九仙山”、“九日山”。相传战国时有一支“于越族”迁居于此,因而将这座山取名为“于山”。传说汉代有何氏九兄弟在山上修道炼丹,故又名“九仙山”,现在山上还有相关的古迹,如九仙洞、九仙观、炼丹井等。于山又称“九日山”,据说是汉武帝时闽越王无诸曾于九月九日在这里宴会而得名。于山为历代游览胜地,山上名胜古迹众多,有二十四景,如九日台、狮子岩、集仙岩、小华峰等。于山上有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戚公祠、平远台、醉石、蓬莱阁,有严复读书处法雨堂。此外,还有不少小巧玲珑的亭榭,如万象亭、吸翠亭、补山精舍等。这些亭榭依岗峦起伏,隐约在松竹花卉之间,风景清幽,引人入胜。
2、乌山
乌石山,又称乌山、道山,屹立于福州市区中心,海拔84米,游览面积25公顷,林木参天,怪石嶙刚,风景幽美,相传汉代何氏九仙登高射乌鸦之地,故名。唐代时就是游览胜地,史书上称旧时山上有三十六处风景点。现有摩崖题刻两百余处,篆、隶、楷、行、草,各臻其妙。从乌石山东南侧的门坊进入,拾级登山便可看到一块大岩石,为天香台,是神光寺遗址,还有天台桥,而后可以见到八角型的道山亭、霹侨岩、石林等景,来到般若台铭后能目睹福州最早的摩崖石刻,然后是先薯亭、石壁观音、天秀岩、向阳峰上可眺望台江、仓山,无边景色尽收眼底,双梦峰之后的凌霄台是乌石山最高点,平台宽广,可容数百人;还有大士阁、古高群、乌塔等。
3、屏山
屏山在福州城北,海拔45米,方圆2平方公里。闽越王无诸筑城建都在山麓,古称越王山。后因历代州郡主要衙署都设在山南,以山为屏,故称屏山。传说,当年屏山被雷所劈,一半飞落***成“半屏山”。明朝曾于山上盖有楼,是当时福州最高的建筑物,又称镇海楼。登楼眺望,可极目闽江口。不幸此楼毁于“文化大革命”中。屏山南麓有宋代保存至今的木结构建筑——华林寺大殿,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与其相伴的还有一口古池,称为欧治池,是古代冶炼遗址;在屏山西北龙腰山处有福州第一泉之称的苔泉,泉水从贮存器壁中涌出;注入一口井中,泉水冷冽清甜,是泡茶、酿酒的上品。如今,又修建了新景点——屏山公园,园中重建古迹“胜会亭”等亭台楼阁,占地十公顷,成为游人们休闲游乐的场所。
于山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五一广场附近。相传汉代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又传称战国时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全山面积11.9公顷,山高58.6米。山上有大士殿、定光塔、戚公祠以及摩崖石刻等诸景。
大士殿在古代是福州城中的百官遥拜皇帝地方,现为福州市博物馆。大士殿东邻“护国寺”,西接“真龙庵”。
定光塔坐落在于山西麓的定光塔寺旁,是一座高41米的七层八角型白塔,游客可登塔顶俯瞰城区。
戚公祠位于定光塔寺东,专为祭祀抗倭名将戚继光而设。相传戚继光当年率兵在福建抗倭,连打了三次大胜仗,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庆功。后人在此建戚公祠。现祠为1918年重建。祠正厅塑戚公坐像,厅两侧壁上悬挂着四幅画卷歌颂了戚公抗倭的功绩。
九仙观始建于北宋,祀何氏九兄弟。清朝时前殿称“天君殿”,内供奉“王天君”;后殿称“九仙阁”,又叫玉皇阁,祀玉皇大帝。阁前龙凤青石柱,为清代名匠杰作。
在九仙观内,两侧陈列着十九面古碑,形成碑廊。于山除碑廊外,更多的是摩崖题刻。分布在鳌顶峰、戚公祠、蓬莱峰等处的题刻计有113段。山南的《南较场演武厅铭》,全段高330公分,宽455公分,共219字,是福州市内最大的摩崖题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