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中国历史上,历来对神童十分推崇,年少成名,年少为将的神童们历来不绝于耳。甘罗十二岁拜相,霍去病16岁就领兵出征。中国长达5000年的文明史中,涌现的少年英雄数不胜数,也很难统计谁是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将军。
如果把时间拉到近代,那么,在新中国开国元勋中,年纪最小的将军是可以统计出来的。如果以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年龄来算的话,那么,年仅34岁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的吴忠,将是新中国年纪最小的将军。
吴忠少将
不过在此之前,虽然革命队伍从未正式授予军衔,但是通常来说,师长及以上职位就可被称为高级将领或者将军了。如果按这个标准来算的话。年仅17岁就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的肖华上将,和在21岁担任军长和军团长的寻淮洲,将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将军。
寻淮洲一直以来,23岁担任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25岁任红一军团总指挥的林帅,被很多人认为是红军最年轻的军长和军团长。但实际上,1912年出生于湖南浏阳县的寻淮洲,才是中国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
寻淮洲
1927年加入共青团并参加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之后,寻淮洲就加入了红军队伍。在革命队伍中,寻淮洲作战勇敢,屡立战功。1930年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担任红12军100团团长的寻淮洲率部为活捉国民党第18师师长张辉瓒立下卓越贡献,他也因功晋升为红12军35师师长,此时,寻淮洲年仅18岁。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
1933年10月,寻淮洲被任命为红21军军长,成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军长。1933年12月,寻淮洲再次被任命为红七军团军团长,他也因此成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军团长,此时的寻淮洲年仅21岁。不幸的是,在1934年伏击王耀武补充旅的战斗中,寻淮洲身受重伤,英勇牺牲。
肖华1933年,为粉碎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下达了掀起扩红高潮的决定,由中央苏区各地优秀的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组成的少共国际师,由此成立。年仅17岁的肖华,被任命为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尚未成年就成为师级领导,肖华上将也应该是我军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将军了。
少共国际师政委肖华
1916年生于江西兴国的肖华,早在12岁的时候就加入了共青团。1929年,年仅13岁的肖华担任了少共兴国县县委书记。进入红军队伍中,肖华虽然年纪轻轻,但工作能力十分出色,历任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营教导员、团政委、师政委、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长等职。
少共国际师
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肖华又曾担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副主任、115师343旅政委、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因为年纪轻,肖华也在根据地被人称为娃娃司令。新中国成立后,肖华被授予上将军衔,1985年在北京病逝。
两人同在井冈山时期崭露头角,红七军团搭班子共事后,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寻淮洲和粟裕,两人都是生于「”唯楚有才,于斯唯盛”的湖南。寻淮洲参加的是秋收起义,粟裕参加的是南昌起义。两人都上了井冈山,都跟随毛泽东、朱德学习打仗,都是毛、朱手下的爱将。寻淮洲和粟裕在军事上都是悟性极高之人,甚至可以说是军事上的天才。寻淮洲在几次反围剿中,屡立奇功,曾创造过1个团的兵力在运动中全歼敌人1个精锐团、溃敌两个营的记录。1933年11月,21岁的寻淮洲即被任命为红七军团军团长,他也是红军当中最年轻的军团长,甚至比号称「”红军之鹰”的林彪还要年轻。粟裕在几次反围剿中,也是累立战功。特别是七溪岭战斗,粟裕曾创造过9个人俘敌上百人的奇迹,被誉为「”青年战术家”。粟裕曾给林彪当过短时间的参谋长。成立红七军团后,任参谋长,与军团长寻淮洲搭班子共事,先后约1年时间。寻淮洲与粟裕可以说是英雄相惜。粟裕认为:「”寻淮洲是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军事指挥员。他参加过秋收起义,作战勇敢,联系群众,有胆有识,机智灵活”。粟裕后来在他的战争回忆录中还多次提及寻淮洲,并表达了对寻淮洲的高度认可与敬佩。寻淮洲对粟裕这个参谋长也是信任有加。北上抗日先遣队刚出征不久,在横渡闽江时,「”寻淮洲坠马负伤”。寻淮洲便将军事指挥重任委托给参谋长粟裕。攻克罗源县城之战,寻淮洲更是把攻城任务全权交给粟裕具体实施。粟裕不负期望,用兵得法,仅两个多小时,就攻克了罗源县城,歼敌1000多名,活捉敌县长。两人在北上抗日先遣队征战途中,同遭排挤打压,军事天份才能都受到了限制。中革军委会《关于组织北上抗日先遣队给七军团作战任务的训令》中,关于领导核心问题作了明确具体规定:「”党中央派中央代表曾洪易及工作团随军行动。如联系中断时,则由中央代表、军团长、军团政委3人组成七军团的军委,中央代表领导党的工作、反日运动和游击战争,并与地方秘密党组织取得联系”。红七军团自踏上北上抗日先遣队征程开始,大权一直把持在中央代表曾洪易和政委乐少华手中。他们「”对红军中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有实战经验和领导水平的干部,采取排斥和不信任态度”。特别是乐少华「”对行军作战都要指手画脚瞎指挥,有时军团长刚下命令部队展开,乐少华则要部队撤下来,使下级指挥员无所适从”。而作为军团长、军事一把手的寻淮洲,「”却无法行使军事指挥权”。这种矛盾日趋尖锐,甚至到了「”乐少华和寻淮洲一开会就吵架,天天如此,几乎造成指挥上的瘫痪。”而此时的粟裕,因他不是军团军事委员会成员,尽管他的许多正确主张得到中下层干部拥护,却根本得不到曾洪易、乐少华重视。粟裕「”出于公心,维护军团长寻淮洲的权威”。乐少华对此大为光火,训斥粟裕是「”反对政治委员制度的危险分子”,甚至一度「”扬言要撤粟裕的职”。对此,一向平和的粟裕都忍不住抗议说:「”你还没有资格撤我的职”。粟裕顾全大局,尽职尽责,每次提出建议和方案后,「”送给曾洪易、寻淮洲、乐少华,等三个人签名盖章都同意后再去组织实施”。显然,在这种大环境下,寻淮洲和粟裕这两个青年军事才俊,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两人都为革命建立了殊勋,寻淮洲用他年轻生命诠释了革命信仰,粟裕用他赫赫战功奠定了一代战神美名。1934年11月4日,中革军委发布命令,红七军团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合编,成立了红十军团。原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刘畴西任军团长,原红七军团政委乐少华仍任政委。原红七军团被整编为第十九师,原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被降任第十九师师长,支持寻淮洲的原红七军团参谋长粟裕被调离主力部队,担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被降职的寻淮洲忍辱负重,革命意志丝毫不减,马上投入了红十军团组织的外线作战。谭家桥一战,寻淮洲亲自率队冲锋,勇夺战场制高点。但他却负了重伤,转移途中英勇牺牲,用他年仅22岁的生命诠释了革命信仰,谱写了英雄赞歌。被排挤出主力部队的粟裕,很快又被方志敏点将,重新担任红十军团参谋长。怀玉山红十军团主力全军覆没后,粟裕率先头部队800人冲出敌人包围,保留了革命火种。后来,这800人组成了红军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开展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再后来,粟裕投身于抗日战争,投身于解放战争。他的名字是和黄桥决战、天目山战役、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士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郎广战役、上海战役等这些著名的战役和决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粟裕用他的赫赫战功奠定了一代战神的美名。(帅克品读:坚持原创,坚持客观,坚持公正。点击关注,看更多精彩内容)
抗战时19岁就当师长的人是寻淮洲。
寻淮洲生于1912年,在1930年11月的时候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主力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于龙冈地区将敌前线总指挥、第18师师长张辉瓒以下9000余人全歼。
在这次战斗中,寻淮洲领导的红100团担任左翼主攻,由于他身先士卒,指挥有功,升为红12军第35师师长,当时寻淮洲年仅19岁。
扩展资料:
寻淮洲简介:
寻淮洲(1912—1934),湖南浏阳社港人,革命烈士。1927年初加入共青团,16岁加入中国***,参加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两次入闽作战,历任代理排长、营长、团长、师长、军团长。
民国23年年底至24年年初,原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担任方志敏、粟裕领导的抗日先遣队中的十军团19师师长,在谭家桥战斗中,先遣队受到王耀武重创,寻淮洲伤重牺牲,年仅22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寻淮洲
寻淮洲1912年8月29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贫苦农民家庭,幼时体弱多病,4岁时仍不能站立行走。13岁在高小读书时就立下“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的志向,并在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积极参加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和农民协会等组织,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成为当地学生领袖。192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9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并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由于他作战勇敢,屡建奇功,于1928年光荣加入中国***,从副班长、排长、连长升至红12军34师100团团长。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主力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于龙冈地区将敌前线总指挥、第18师师长张辉瓒以下9000余人全歼。在这次战斗中,寻淮洲领导的红100团担任左翼主攻,由于他身先士卒,指挥有功,升为红12军第35师师长。接着,他又率领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屡建战功。
1932年2月,毛泽东指挥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寻淮洲奉命率部担任掩护,策应了主力部队的战略行动。1933年10月,红12军军部和红36师、红22军合编为红22军,他任红22军31师师长。不久,升任红21军军长。此时,正值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寻淮洲率部牵制国民党军数师兵力,保证了红一方面军取得黄陂、东陂两役的胜利,据此,他荣获***特别嘉奖。是年7月,红21军与红7军改编为红3军团第5师,他任师长。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红3军团4师、5师和红5军团34师组成东方军,执行收复闽西连城、新泉苏区和开辟闽北新苏区的任务。寻淮洲率红5师随东方军从江西广昌头陂地区出发,向福建进军。9日,歼灭归化守敌1个营,解放归化。19日,以坑道作业,攻克宁化县泉上土堡,全歼土堡守敌。29日,在解放朋口的战斗中,他首先指挥所部歼灭增援的国民党第19路军1个团。继之,与兄弟部队合力围攻朋口,再歼19路军1个团,解放朋口。9月18日,他又率红5师在运动中与国民党第19路军中的精锐“铁军团”第61师366团及78师、52师各1个营在沙县木芹山遭遇。他沉着果断,指挥部队抢占木芹山主峰,经激战,将敌“铁军团”全歼,创造1个团的兵力在运动中全歼敌人1个精锐团、溃敌2个营的记录。
12月,寻淮洲赴任红7军团军团长。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4年4月,在第三次“左”倾冒险主义者发动的广昌战役中,为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寻淮洲率部在归化战役战斗中毙伤敌400余人。接着,攻占永安城,歼敌1个正规团和1个县保安团,俘敌团长以下官兵近2000人。缴获甚众。5月29日,又率部在三元附近的湖源歼敌1个旅,毙伤俘敌1300余人。1934年7月初,红7军团奉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对内仍称红7军团),他仍任军团长,并兼抗日先遣队总指挥。
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到10月转战到闽浙赣苏区休整补充的4个月时间里,寻淮洲率部队行程3200多里,转战闽浙皖赣4个省几十个县,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击退其无数次的围追堵截,但“左”倾错误领导者却指责他没有完成任务,在1934年11月4日成立红10军团时,将他降职为第19师师长。忍辱负重,不计得失,奉令先行出击浙皖边,继续率部英勇作战,连连取胜。在击溃尾追的浙江保安纵队两个保安团后,经上坊镇,渡新安江,进军安徽。于分水县击溃蒋介石嫡系部队王耀武旅。1934年12月6日,攻克旌德县城。接着北上,威胁芜湖。
1934年12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红十军团下属寻淮洲部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政委聂洪钧)占领了旌德县城,抓捕美国籍内地会宣教士师达能牧师夫妇(JohnStam,又译史坦)作为人质,借此勒索两万元未果(另有一说为勒索基督教内地会两万美元未果),12月8日杀***师达能牧师夫妇于旌德县庙首镇附近的山上,方式为砍头。根据中央军区命令,红10军团第19、20师在太平县汤口(今黄山市黄山区汤口镇)胜利会师。这时,蒋介石调兵遣将,以11个团20余万人,兵分4路“围剿”红10军团,还派飞机侦察轰炸。1934年12月14日,红10军团先在谭家桥地区设伏,将敌打乱,但阵地很快即被敌组织的优势兵力所冲垮,军团固守的制高点乌泥关也被敌夺去。
青年将领寻淮洲,22岁出任军团长,寻淮洲就编为了红十军团的红19师的师长,在红十军团的作战之所以很快失败了,红十军团的军团长刘畴西的责任是很大的,红十军团编成之后,首战谭家桥,谭家桥准备打敌人一个补充旅的伏击,旅长王耀武,当时军团的军团长刘畴西决定在谭家桥打个伏击,地形的选择和作战力量的运用,刘畴西出了些错误。当时作战地域的选择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伏击的地域,第二点关键是部队的使用。他把担任伏击主要的作战任务分配给他指挥的20师和21师,实际上打主力应该让寻淮洲的19师打,主力19师没有放在主攻的位置上。
王耀武前卫团受到了伏击,后卫部队立即补充,而且迅速抢占两侧的制高点,而后向红军这边压迫,从敌军来说,他的指挥动作是非常快,这一下我们吃了很大的亏,在这个伏击之中夺占双方的制高点,尤其是一个叫乌泥关的制高点争夺成为整个战斗成败的关键。当时19师是主力,但是19师出动太晚了,最后实在顶不住了,终于把19师抽出来,19师又经过行军,然后补充攻击地域,当时19师发动进攻时候为时已晚,寻淮洲作为19师的师长带头奋勇冲锋。
寻淮洲亲自指挥,率部猛攻,将制高点夺回,但小腹负伤,流血不止,被抬往泾县茂林医院医治。由于伤势过重,16日不幸牺牲,年仅22岁。红十军团一共3个师,师长寻淮洲、刘畴西分别战***、就义,还剩一个师长胡天桃被俘,战胜红十军团的国民党将领王耀武曾经叹息于不能一睹寻淮洲、刘畴西的风采。
《寻淮洲“请战书”》讲述了寻淮洲的故事,寻淮洲家境贫寒,父母还是想尽办法,让他在9岁那年进入了当地小学读书。为了实现革命理想,1927年,寻淮洲告别亲人,独自赶往长沙,去投奔浏阳工农义勇军。当时,他只有15岁,本来还不到参军的年龄,但是他强烈表达了自己投身革命要参加武装斗争的决心,成为了当时年龄最小的一名战士。
1934年12月16日,部队转移至泾县茂林镇,寻淮洲终因流血过多,英勇牺牲。寻淮州的遗体被就地埋葬,却不幸被随后赶到的国民党军掘墓破棺,残忍地割下头颅示众。“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灭敌人!消灭敌人!”这是寻淮洲的临终遗嘱,更是他的请战书,展现了一个优秀红军将领为国为民英勇牺牲的精神和初心。
寻淮洲简介。
寻淮洲1912年8月29日出生于湖南浏阳社港的一个贫农家庭。在高小读书时,他就立下“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的志向,积极参加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和农民协会等组织,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成为当地学生领袖。
1927年9月,参加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并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1928年,加入中国***。此后,寻淮洲率领部队驰骋在“赣水苍茫闽山碧”间,屡建奇功。
1933年,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寻淮洲率部牵制国民党军数师兵力,保证了红一方面军取得黄陂、东陂两役的胜利,荣获***特别嘉奖。7月,他率红5师从江西广昌头陂地区出发,随东方军执行收复闽西连城、新泉苏区和开辟闽北新苏区的任务。9月18日,在沙县木芹山与国民党第19路军中的精锐“铁军团”的遭遇战中,他沉着果断,全歼敌军,创造1个团的兵力在运动中全歼敌人1个精锐团、溃敌2个营的记录。12月,21岁的寻淮洲任红7军团军团长,成为红军里最年轻的军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