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谁是唐山抗震纪念碑碑文的作者?
(原题:六百万人民的共同心声)
刘俊增
到过唐山的人一定都去过位于市中心的抗震纪念碑广场,一定都读过镌刻在纪念碑上的那段碑文。这段碑文堪称是一段传世佳作,仅仅用了800余字的篇幅即把震惊世界的唐山地震及抗震的史实、把唐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惊天地泣鬼神的斗志表现在世人面前。
读罢碑文,人们往往会自然问起谁是碑文的作者。实际上,它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集体创作,是六百万唐山人民的共同心声。1983年唐山地市合并后,市委市政府作出在地震10周年时举行大型纪念活动并建立抗震纪念碑的决定,同时把碑文起草工作交给了市委办公厅。为了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办公厅在全市进行了广泛发动和文稿征集工作,并且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很快收到了一大批稿件。这些稿件有的来自离退休老干部,有的来自大专院校的教授和讲师,有的来自工矿企业,有的来自农村街道。办公厅组织专人在对这些来稿进行综合吸纳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初稿,并将其印发全市各基层单位反复征求修改意见。同时,分别召开一些有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当面听取意见。最后还将初稿分别送给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特别是曾在抗震前线指挥过战斗的老同志,以及在全国很有名望的作家、教授,如魏巍、姚雪垠、孙犁、吴祖湘、王力、启功等,请他们从不同角度帮助斟酌指正。像以上这种征稿和修改工作在全市上下反复进行了多次,时间持续了一年以上,仅市委常委会讨论就不下五六次。
正是因为集中了全市人民的集体智慧,所以从碑文的整体构思到结构布局、从史料选材到遣词造句都有其鲜明特色。从文体上看,它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八股模式,而是从实际需要出发采取了半文半白、碑诔相兼的体式,既照顾到有相当文化水平的知识阶层,又照顾到广大工人、农民和中小学生,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从结构布局上看,层次清楚、环环紧扣。全文共分5个段落,一是地震灾情,二是唐山人的自救互救,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的救援,四是新唐山建设,五是历史的结论和建碑的目的。从史料选材上看做到了取舍有度、详略适当。从遣词造句上看,基本做到了史料性和文学性的有机结合,既避免了干巴巴的数字罗列,也避免了华而不实的辞藻堆砌,从而使整个文章显得既庄重、严肃,又生动、活泼,读了以后确实能够令人振奋、耐人回味,真正起到了“告慰震亡亲人,旌表献身英烈,鼓舞当代人民,教育后世子孙”的历史作用。
当然,文章可以集体创作,而书法却只能由个人完成。那么,碑文的书法者选谁更合适呢?经过中国书协的推荐和唐山市领导的研究,决定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的夏湘平同志来完成这一重任。理由很简单,因为在唐山抗震救灾这一伟大斗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说是功高盖世,没有解放军就没有唐山的今天,最后这个“句号”当然应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来画,而且这也是全市600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此文曾在2000年7月28日《唐山晚报》和2001年7月26日《河北日报》上先后发表。两次发表时,报社均将“诔”字误排为“谏”字。特别是《河北日报》同期还登载了<唐山抗震纪念碑碑文节录>,其中丢字错字竟达十处之多,实在令人遗憾之至)
唐山抗震纪念碑碑文
唐山乃冀东一工业重镇,不幸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时四十二分发生强烈地震。震中东经一百一十八度十一分,北纬三十九度三十八分,震级七点八级,震中烈度十一度,震源深度十一公里。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虚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决烟。此难使京津披创,全国震惊,盖有史以来为害最烈者。然唐山不失为华夏之灵土,民众无愧于幽燕之英杰,随遭此灭顶之灾,终未渝回天之志。主震方止,余震频仍,幸存者即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谱成一章风雨同舟、生***与共、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之共产主义壮曲悲歌。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十余万解放军星夜驰奔,首抵市区,舍***忘生,排险救人,清虚建房,功高盖世。五万名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运送物资,解民倒悬,救***扶伤,恩重如山。四面八方捐物赠款,数十万吨物资运达灾区,唐山人民安然度过缺粮断水之绝境。与此同时,中央慰问团亲临视察,省市党政领导现场指挥,诸如外转伤员、清尸防疫、通水供电、发放救济等迅即展开,步步奏捷。震后十天,铁路通车;未及一月,学校相继开学,工厂先后复产,商店次第开业;冬前,百余万间简易住房起于废墟,所有灾民无一冻馁;灾后,疾病减少,瘟疫未萌,堪称救灾史上之奇迹。自一九七九年,唐山重建全面展开。国家拨款五十多亿元,集设计施工队伍达十余万人,中央领导也多次亲临指导。经七年奋战,市区建成一千二百万平方米居民住宅,六百万平方米厂房及公用设施。震后新城,高楼林立,通衢如织,翠荫夹道,春光融融。广大农村也瓦舍清新,五谷丰登,山海辟利,百业俱兴。今日唐山,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奋翅于冀东之沃野。抚今追昔,攸忽十年。此间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宣示着如斯真理:中国***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人民解放军忠贞可靠,自主命运之人民不可折服。爰立此碑,以告慰震亡亲人,旌表献身英烈,鼓舞当代人民,教育后世子孙。特制此文,镌以永志。
唐山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七月
1996年的7月28日上午,在唐山抗震纪念碑下,130多名身着“7.28幸存者”和“回唐山”字样T恤衫的中年男女相聚了,在他们四周,上千名群众住足相望,若干名记者站到他们中间采访,看着他们高呼“回唐山,想战友”都情不自尽的跟着他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不难看出,这些人都是20年前那场大地震的幸存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都能讲出一段不寻常的故事。这130多人都是原唐山空军39056部队的转业、退伍***。从军长曾广富(原副军长,当时担任唐山机场抗震救灾飞行总指挥)到女战士张秀华(当时的通信营守机员,特等残废***)都怀着重返青春的故乡,追忆牺牲战友的心情回来了。
20年来,大地震的幸存者们每年都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沉痛心情,有的洒酒三杯祭战友,有的面向唐山方向三鞠躬,有的立书撰文慰藉后人。但今年大家都有一个心愿:回唐山,看看我们的第二故乡,看看我们与***亡搏击的地方,看看我们分手多年的战友吧!人生还能有几个20年哪!
这次相聚从自发的、无组织的一次活动到集体的、有组织的战友相聚过程,体现了我们***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巨大的友情凝聚力。因为我们的原部队已在几年前的裁军中被解散了,留在唐山的只有一个空军管辖的“京唐宾馆”和一些复员、转业后在唐落户的战友们。借助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一个月以前天津、北京、沈阳的战友们就与唐山的战友陈华沙(原管理处处长、现在唐山市财政局工作)取得联系,要自发地组织一次战友聚会,到唐山纪念抗震救灾20周年。没想到,消息一径传开,竟传遍了大半个中国,沈阳籍的战友36名乘坐公安局一辆大客车行16小时,26日晚赶到唐山,天津市的战友16名分开4辆小车27日中午赶到唐山,北京市和河北省的49名战友分乘两辆大客车27日中午赶到唐山,济南、南京、徐州、南昌的战友们得知要在唐山聚会立刻购买机票27日早赶到唐山,沈阳市铁西公安局局长刘伟(原部队小车库司机)因工作忙没能与大家一同出发,27日晚他乘坐一辆小车,奔波一整夜于28日早赶到唐山,沈阳战友陈昆明没赶上与大家乘汽车,就自己坐火车27日晚赶到唐山,到唐山之后不知大家住哪能就跑到纪念碑下等战友们,终于如愿以偿。
唐山当地的30多名战友迅速集结“京唐宾馆”为大家服务。离休的老军长曾广富回来了,退休的老处长们也回来了,通信营的三任老营长,两任教导员都回来了,北空通信处(原部队解散后,一些战友调到北空)决定对活动给予部分赞助,“京唐宾馆”腾出最好的房间,要最低的收费,唐山机场派两辆大客车拉战友们参加纪念活动,机场训练基地通信科冯立朝(原无线连技师)和三名同志连夜打印《战友通信录》,一个分散的自发的群体就这样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安排有序的团队。
7月28日上午,唐山市抗震纪念广场人潮涌动,当我们这支队伍簇拥着一支大花篮出现在广场的时候,立刻将所有的目光吸引过来,一看便知,那服装上鲜红的字样“幸存者”和“回唐山”早已告诉了人们。战友们不停地合影留念,王凤生(原军务处打字员,现沈阳自行车厂)面对摄像机高喊“唐山,我回来了”,王兴太(原军部警卫排战士,现沈阳酿酒厂)悲痛地呼唤着牺牲战友的名字“战友们,安息吧!”
面对唐山晚报女记者的采访,我激动地说“唐山是我青春的故乡,我为新唐山而骄傲,但是我更怀念那座朴实无华,让我终生不忘的老唐山,让人们永远记住7.28这个日子吧!”
一个个激动的面孔,一幕幕悲伤的场面,分别多年的战友们或双手紧握,或紧紧拥抱,20年后的我们虽显得老了一些,但是抗震救灾的战斗就象是昨天一样。当年我们曾互相救助,我们曾一起救他人,一起护伤员。今天我们又再聚终生难忘的唐山。
讲述人党立科:
二哥家的影集中有两张黑白照片特别引人注目,一张是1976年曾被送到宝鸡救治的唐山大地震伤员治愈后留下的,另一张是二哥当年与唐山大地震伤员的合影。二哥拿起那张他与唐山伤员的合影说:“这些伤员在宝鸡得到了我们的救治,想不到他们回唐山后还找到了当时在唐山救灾的大哥,得到了大哥的直接帮助”。
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大哥、二哥相距千里,却都参加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抗震救灾。大哥是人民子弟兵,首赴灾区帮助唐山人民,二哥作为医务工作者救***扶伤,在陕西宝鸡救治唐山伤员,他们都用实际行动实践着灾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兄弟情谊!
大哥党鹏科,1978年从工程兵某部转业回到陕西,中学英语一级教师,今年53岁。二哥党鹏凯,主任医师,今年51岁。大哥、二哥讲述了30年前那段难忘的甚至带戏剧色彩的经历。
记者昨日通过***与党立科取得联系,听他转述了两位哥哥的抗震故事。
家人挂念唐山出差的大哥
1976年,大哥所在的工程兵某部正在河北省迁西县修建潘家口水库。唐山大地震的消息传出,父亲立即去天度邮电所给大哥拍电报,邮电所说唐山地震后周围十一个县通讯全部中断,电报无法拍出。唐山大地震后大哥的安危顿时使全家陷入担忧和恐惧之中。
二哥当时是陕西省宝鸡卫校的学员,因那年学校要组织他们去太白县开门办学,他正为全班做行前的准备,那个暑假他没有回家。
二哥说,听到唐山大地震的消息,他去宝鸡市经二路邮电局拍电报未成,想到千里之外的大哥吉凶难料,悲从中来……
震后大哥二哥两地救灾
大哥回忆说,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阵猛烈的山摇地动使大哥从床上跌落下来,远处传来了低沉的轰鸣声,大家冲到院子要弄个究竟,哨兵说是发生地震了。工程兵住的全是钢木架构的活动房子,问题不大。大家彻夜未眠,到天亮时部队紧急集合,接命令开赴唐山救灾。大哥说他们是第一支到达唐山的救灾部队。市区满目疮痍,惨不忍睹,部队立即投入救灾,手刨肩扛,抢救伤员。因基础设施全被毁坏,正值酷暑,灾民和救灾部队的饮水成了最大的难题,情急之下,一座游泳池的水不到两天的时间内竟被喝了个净光。
宝鸡卫校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不几天,就被通知要组织医疗队赴地震灾区,二哥被选中待命,他做好了赴灾区的准备。上级突然通知:灾区伤病员要向内地疏散,各医疗单位准备在宝鸡火车站接应伤员。当晚他们就去了火车站,第一批送到宝鸡的唐山伤员有500多人,宝鸡卫校附属医院收住了100余位伤员。伤员刚来时,每人胸前粘着一块胶布,写着伤员的姓名、籍贯。二哥至今还记得他主管的病人分别是:唐山市长城电影院的一位家属老大娘;郊区栗园公社茅草营大队王桂敏;天津市武清县的两位农民弟兄;宁河县一位大约十岁的女孩子;开滦煤矿救护队的一位赵姓师傅;唐山市商业局一位姓刘的年轻司机和侄子,侄子叫刘冬子,五六岁,因为年龄小,由他的叔叔陪护。
因为挂念大哥,二哥找机会向伤员询问唐山受灾情况,赵师傅说:救灾全靠解放军,解放军是救命恩人啊!二哥说那时把对大哥的挂念全部化为了救治伤员的力量,把唐山来的伤员当成了兄弟亲人。宝鸡市企事业单位源源不断地送来了物资和慰问品,省市领导也到医院看望和慰问伤员,伤员的情绪很快就稳定了,伤情也日渐好转。
一个月后的一天,大哥终于来信了,说他们部队在唐山救灾,他的工作就是统计伤亡数字,分发救灾物资。二哥说他捧着大哥的信冲进病房,大声给伤员们朗读了一遍,所有的伤员都为大哥的来信感到高兴。激动之余,二哥仔细一看信封上盖的邮戳却是安徽合肥。原来,救灾一个月后,大哥被派往救灾指挥部工作,那封信是他去机场领救灾物资时托一位飞行员带出灾区的。从邮戳看估计那架飞机来自安徽合肥。那时候唐山根本就没有寄信的条件,怕家里操心才想了这么个办法,其实大哥当时还不知宝鸡也有唐山的伤员。
二哥救治的伤员找到了大哥
小冬子很快就能一瘸一瘸地下地走路了。为排遣伤员想家的寂寞,二哥经常到病房给他们吹口琴,小冬子跟在他身后跑来跑去,很可爱。伤愈回唐山时,二哥还把他心爱的口琴送给了冬子,在宝鸡火车站,冬子的叔叔对二哥说:“你的大哥就是我的大哥,你放心,回去后我一定要找到他。”
大哥说:“小刘找到我时还领着冬子,冬子手里还拿着那把口琴,口琴还是我探亲时在唐山百货大楼给二弟买的,没想到口琴转了一大圈又回来了。”他回忆说:“冬子全家还不算太惨,惟有冬子妈罹难。冬子的爷爷是唐山市商业局一位退休老司机。我帮助他们搭建了抗震棚;送去了被褥,之后经常去他们家探望、帮助。直到入冬前全市的受灾群众全部住进简易房后,救灾部队才撤离了了灾区。”
多年过去依然挂念唐山亲人
二哥说他2002年2月去东北出差,车过唐山已近午夜,第二天一早他就去了唐山抗震纪念碑,看到繁花似锦的唐山和安详晨练的人群,心里很感慨。
30年过去了,二哥说:“当年的小冬子该有30多岁了,我们很想念冬子,想问问他:冬子你还好吗?”
1.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作文800字
星期四,我踏着矫健的步伐,带着兴奋激动的神情来到了这两所神圣的大学学校--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参观。
在这两个大学中,令我印象最难忘的是属清华大学。进入清华大学的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碧绿的一片。
大树长得枝叶茂盛,叶子嫩绿嫩绿的,再看看楼房,哇,碧绿碧绿的爬山虎攀上了每个屋子的窗口,一阵风吹来,它们摇来摆去,像是在向我们招手致意呢!你若是走进了这个美丽的地方,看到了这处景色,肯定会被这里所迷住,迟迟不肯离开。继续走进建筑,楼房里传来了学生们抑扬顿挫并且朗朗的读书声。
在这些房子中,有的非常崭新,有的已经很古老,跟昔日的校舍相比变化已经很大了。其实,最值得一看的还是那座已经很古老但有许多历史文化可以渗透的清华学堂,它是以前清华学堂建校时大学生们学习、读书的地方,后来,由于面积的扩大,渐渐的,学校建了许多新的教学楼,人们就把它永久锁了起来,作为纪念。
过了一会儿,许多大学生下课了。他们有的边走便说笑,有的在骑自行车,有的正在教室回顾课堂上讲的内容,还有的直接跑到操场玩起了各类运动项目。
最有趣的还属发录取通知书的办公室。办公室的旁边站着一只假老虎,老虎的手上拿着一张清华大学的通知书。
看到了这一幕的游客都咧开嘴巴笑了起来,纷纷跑过去与这只老虎合了影。临近中午了,我们依依不舍地走出了大学校门。
通过参观清华大学,我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我要发奋读书,好好学习,认真听讲、复习、完成作业,将来争取考上这所学习环境好而又有名的大学--清华大学!高三第一次期中考试刚刚落幕,我们就踏上了参观大学城的旅程。全年级分两批参观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
在车上,我们享受这难能可贵的闲暇时光,一路欢声笑语就没停过。首先来到的复旦大学,不愧是有百年校史的大学,建筑都透露着历史的沧桑感。
在报告大厅,见到了专门来迎接我们的学长学姐,有些学长为了彰显自己是延安的一份子还特地穿上了校服。接着,复旦的老师,也是我们的学长就复旦的历史、四大校区五大学院和他们的办学理念进行了交流,那本介绍复旦各大院系的书也帮助我们对复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我的邻座正是看着那本书、听着介绍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比较明确的选择。之后学长带着我们游走于校园,越是向复旦的深处走去,越来越浓厚的学术人文气息包围了我们。
物理实验室里,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平时只在题目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在文物与博物馆系的大楼里我们也目睹了各式各样的汉唐陶俑,即使是走在路上,一阵风吹过,树叶纷纷从头顶遮天蔽日的大树上飘落,那意境引发同学们声声感叹。享用过了复旦的午餐,我们来到了另一个目的地——同济大学,上海土木工程系第一果然是名不虚传,还没等我们下车,那一栋栋极具现代感的建筑就吸引着同学们举起手中相机。
下了车,立即感受到一种与复旦截然不同的氛围。如果说复旦是个成熟稳重的学者,那同济给我的感受就像是个穿着一身潮牌的活力少年。
我们到时正好是体育课时间,有人在踢足球,有人在打网球,更有一群男生在打太极。只在去大厅的路上,我们就路过了两个餐厅,其中一个咖啡馆还给人一种在巴黎街头的小资风情。
“吃在同济”果然名不虚传。在随后的介绍会上,同济的老师也带着一丝骄傲的口吻说到“同济总共可是有着七个餐厅!”引来台下吃货同学的一阵惊呼。
随后,一位笑点很低的学长讲了他从高三摸底英语53到高考英语132的神奇逆袭故事,在鼓励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同时也劝告了其中那些还没为自己的未来有打算的同学要及时做好自己人生的规划。这一天的大学城参观对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收获,也许有同学因为这次的参观而被某所大学所深深吸引,从此发愤图强以此为目标而努力,又或是对自己未来的选择有了更清晰的看法。
无论怎样,亲身近距离地感受了大学的氛围,也能为接下来半年多的最后冲刺提供新的动力。期中考已经是过去式,八大战役也已经打完了第一场,未来的七场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高三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它只是人生中需要被跨越的一道坎,最后的半年时光让我们一起努力进取而又幸福快乐地度过吧!八月一日星期一,唐山晚报组织我们小记者参观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上午九点我们到了北京,我们下车等待进清华大学的校园。导游姐姐介绍自己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暑假过后上大二。
好不容易,我们进了清华大学的校园。导游姐姐先给我们介绍清华大学的前身是留美学务处。
我们过了一座小桥,姐姐说这桥下的河叫做万泉河是从颐和园流出来的。清华大学占地八百亩,1911年成立,校庆的日子是4月29日,今年正好是成立一百周年!随后我们去了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朝时的私家花园,有一次康熙在晚上看了这里的美景,所以就给这里取了一个名字——水木清华。
清华大学和圆明园是有联系的。水木清华的岸边有一座朱自清的雕像。
导游姐姐介绍说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当老师,朱自清是一位非常爱国的人,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他从不吃外国人的粮食,在他去世的时候。
2.以大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我的大学生活
天色刚亮,就可以看到校园里有人在树阴中读外语了,那种专注的样子,让行人都放轻了步子,怕打扰了他们.找个座位坐下来,掏出课本,一天的
大学生活拉开了序幕.
渐渐路上的行人多了,打破了校园的宁静,快到上课的时间了,和同学边聊着昨晚的球赛,边走向教室.课堂上很快就沉浸到老师精彩的讲课中去,思绪跟着老师在飞扬,年迈的教授脸上透着青春的光彩.
下午放学后的时光是最难忘的,这是自己可以分配的时间了,可以去上网,约会,聚餐,等等,同时也是各种活动举办的时间,从文体馆传来喝彩的声音,足球场上一群学生在踢球,还有几个小女生在喊着加油。。
不知不觉度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了,这两年中真的是酸甜苦辣都有.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在一天天的长大,成熟,一步一步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着.
3.《读大学的意义》作文600字thesignificanceofuniversity
Whatisthesignificanceofuniversity?SignificanceoftheUniversityofourself-improvement,isthatwehavetherighttodetermineourgoals,isthatwemadetherightchoice,becausewearefromahigherandwiderperspectivetothinkofourlife,thinkingaboutourfuture,thinkofourlivesmeaning。。collegelifeisthemostimportantgrowthandmaturedecisivestage!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39663461Weareabouttosociety,willgowiderworld,manyoftheissuesthatweneedtothinkseriouslyagain.Thereasonwhyisthatmanwhothoughthewould,hewouldnotlikeananimalunconsciousHunhuneelife,heknowstotaketheinitiativetoexplorethevalueandmeaningoflife!
Inmyview,thesignificanceofuniversityisnotonlytogetadegree,moreoften,universitiescanimproveourpersonality,increaseself-cultivation.
4.以适应大学生活为主题写一篇600字文章大学是人生旅程中的重要一站,每年新生出现问题的不少,有的是经济问题困扰,有的是从高中班里的尖子生到大学班里普通生的心理落差不能适应,还有的是人际关系遇到问题,也有的是与家庭的心理断乳期完成不好,所以一个新生走入校园,注意要做好四点
1.尽快熟悉自己学习生活环境
2.结识适合自己的朋友
3.定个适合自己的成长目标
4.调整健康的心态
1.尽快熟悉自己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内部,搞清学校各类机构的功能和位置,宿舍分布,校规校纪,教室、商店、图书馆、食堂、水房、厕所、浴室、理发、体育娱乐活动场所等等,不知道的可以问别人。
2.同宿舍的不一定都与你合得来,走出去串串别的宿舍,多与人交谈,任何话题都可以,只要对方愿意与你搭话,或找找老乡,高年级的老乡可能对你更有帮助,多和老师、教工交谈,因为多与他人交流,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给你自己创造更多各种各样的机遇。
3.上高中的时候目标是进大学,高中生活紧张而又充实,进了大学一下松驰下来,会很不适应,有的人会有失去目标的感觉,整日在宿舍睡觉或出去泡网吧,这样度过四年的后果是会很难看的,你应当意识到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国家其高等教育资源多么来之不易,生存竞争又是多么的激烈,所以不管你对校方的教学是否满意,自己要有一个坚定目标,或者考研或者出国或者尽快就业,或者边学习边创业,一切生活围绕目标进行,万万不要失去振作起来的引擎。
4.调整健康的心态
a.放眼未来。在你原来的学校你可能是人中之杰,但走进大学校园里你会被人流淹没,不要心理失衡,短暂的大学四年不过是人生旅途暂时经过的一个小站,你不会永远滞留在这里,永远沉溺于莘莘学子的人流中,好多很多大学里被忽视的同学走出校门后的表现与在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实践证明,社会不是校园,校园也不是你一生的舞台,对自己要绝对有信心
b.发掘自己的专长,让它给你带来自信。
c.踊跃参加公益活动或集体活动。
d.多与考入其他大学的高中同学联系,交流生活感受。
5.《读大学的意义》作文600字thesignificanceofuniversity
Whatisthesignificanceofuniversity?SignificanceoftheUniversityofourself-improvement,isthatwehavetherighttodetermineourgoals,isthatwemadetherightchoice,becausewearefromahigherandwiderperspectivetothinkofourlife,thinkingaboutourfuture,thinkofourlivesmeaning。。collegelifeisthemostimportantgrowthandmaturedecisivestage!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39663461Weareabouttosociety,willgowiderworld,manyoftheissuesthatweneedtothinkseriouslyagain.Thereasonwhyisthatmanwhothoughthewould,hewouldnotlikeananimalunconsciousHunhuneelife,heknowstotaketheinitiativetoexplorethevalueandmeaningoflife!
Inmyview,thesignificanceofuniversityisnotonlytogetadegree,moreoften,universitiescanimproveourpersonality,increaseself-cultivation.
6.上大学的理由800字作文结合《想象力大学存在的理由》今天,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问我们一定要考大学吗?
在路上我想:上大学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考大学一定是必然的.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考大学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不见的非上大学才能成才,有很多家喻户晓的名人也没有上过大学,可是他们还是被后人所赞扬.
比如说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只上了五年的小学,却写下了不朽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还有爱迪生,他一生发明的东西有一千七百多件,但是他也是小学都没有毕业,就发明出了哪么多的东西,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再说说爱因斯坦吧,他也是没有上过大学: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还有光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他还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奥巴马1961年生于美国夏威夷,他先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1996年首次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004年当选国会参议员,成为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五位、本届国会中惟一一位黑人参议员.2009年成为的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他的成功难道不是得益于他的大学学习吗?
俄罗斯总理普京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是法律经济副博士.他通过自己大学里学的知识把俄国的经济搞了上来.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哥哥就认为必须要上大学,因为他说:“上大学能
我认为上大学是通向成功的最佳捷径,因为上大学后就知识会更加丰富,思路更加开阔,分析能力加强,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上.
不管是考大学和不考大学.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7.跪求读大学的目的相关文章1000字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希望能帮到你,也希望你能采纳我的回答,谢谢
8.读大学之道写一篇作文一、作文要学会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
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
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
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
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
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
“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
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
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
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
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
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
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我是南湖春晓B26第五期干活民工去年干一年农民工工资都没有发。拖欠农民工资我们从四月二十日到现在都没有结果,望你们帮忙解决。
燕赵都市报(资讯、休闲)、唐山晚报(资讯、休闲)、唐山劳动日报(宣传)、开滦日报(宣传、资讯、休闲)、联合资讯(资讯、广告)、广播电视报(资讯、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