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承德外八庙简介(承德外八庙都是什么)

承德外八庙简介(承德外八庙都是什么)

  • 发布:2025-10-26 14:47:45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清朝为什么要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清朝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避暑以及训练八旗子弟兵;

二、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

清初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其真实的用意是联络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感情,用乾隆的话说就是“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可见,它不仅仅是用来避暑,更重要的是为了抚缓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以巩固边防,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周边的建筑是清朝密切民族关系所做努力的历史见证,这就叫做恩威并重。

扩展资料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狩猎场。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

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1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避暑山庄所在地热河上营经皇家考察也是“风水吉地”。

外八庙是指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仿***三摩耶寺)、安远庙(仿伊犁固尔扎庙)、普佑寺、普陀宗乘庙(仿******)和须弥福寿庙(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和殊象寺(仿五台山殊象寺)。因地处塞外且由朝廷管理,故称外八庙。

所有寺庙都体现着大清皇帝们的深谋远虑。外八庙不仅有“小***”,还有***结合的普宁寺,还有仿照扎什伦布寺修建的“班禅行宫”须弥福寿之庙。所有这些,都渗透着清廷的最高治国理念,那就是民族共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承德避暑山庄

百度百科——承德外八庙

承德的外八庙都哪八庙

承德没有里八庙,只有外八庙。外八庙是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间陆续建成。当时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属理藩院的庙宇,京城三十二座,承德八座,复因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称外八庙;其中包括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外八庙建筑雄伟,规模宏大,反映出清代前期建筑技术和艺术成就。外八庙不仅是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博物馆,也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

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名称分别是什么

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列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其名称分别为:溥仁寺、普乐寺、溥善寺(已毁)、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寺之庙和殊像寺。

承德外八庙都是什么

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

1、溥仁寺

位于承德市街东的武烈河东岸。溥仁寺建筑形制为汉族庙宇的“伽蓝七堂”式,四周有护墙环。

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诸蒙古王公为庆贺康熙帝60寿辰,上书“奏请”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围建一寺院作庆寿盛会之所。

2、溥善寺(现已不存)

承德溥善寺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位于溥仁寺东北侧,寺庙布局采用汉式寺庙建筑的传统作法,寺内中轴线上分布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两侧有钟楼、鼓楼、配殿、廊房等附属建筑。

宽87米,长129米,占地11223平方米。东西内、外分两层围墙,内院前后分四进院落。

3、普宁寺

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一座***结合寺庙。寺庙前半部为汉式,具有汉族传统佛教寺庙的特征。后半部为藏式,仿***桑鸢寺而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

4、安远庙

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方向,武烈河东岸的冈阜之上。安远庙俗称“伊犁庙”,也称“金顶寺”,是河北承德著名的“外八庙”之一。建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仿***伊犁河北岸的固尔扎庙规则修建。

5、普陀宗乘之庙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北,狮子沟南侧,占地22万平方米,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宏大者,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他母亲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而建。

乾隆皇帝在这里接见了万里东归的土尔扈首领渥巴锡一行,并举行了隆重的讲经、说法、祝寿等活动。

6、殊像寺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署山庄之北,普陀宗乘之庙西,狮子园北麓。殊像寺建于乾隆三十九年,是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之一,仿山西五台山殊像寺而建,形制以汉族庙宇建筑为主。

7、须弥福寿之庙

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南坡,普陀宗乘之庙以东。

整个庙宇占地面积36700平方米,自南而北有山门、碑亭、琉璃牌朽、大红台、金贺堂、万德宗源殿、琉璃万寿塔等主要建筑,沿一条较明显的中轴线采取左右基本对称的排列布局。

8、广缘寺

属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水泉村位于普佑寺东,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题额“广缘寺”。

位于普佑寺东侧,是汉式庙宇,它的主体建筑和附属设施均是以汉式传统宫殿建筑格局,以伽蓝七堂为主的寺庙建筑。广缘寺的特殊是因为它是一座由***为表示对皇帝的敬诚之意,个人出资建造的寺庙。

...山庄外围明明是十二座寺庙,为什么却称为“外八庙”

在举世闻名的承德避暑山庄外围,分布着一组佛教寺庙建筑群。

其中,位于避暑山庄北部、东北部山丘地带的有八座,自西而东依次是罗汉堂、广安寺、殊象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和广缘寺;位于避暑山庄以东的武烈河东岸有四座,自北而南依次是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和溥善寺。除了最后两座寺庙建于康熙年间之外,其余十座都是乾隆皇帝建的。

这十二座寺庙通常被合称为“外八庙”,明明是十二座寺庙却用“八”这个数字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十二座寺庙全部都在北京的西大门古北口以外,其中有八座是***庙,在清朝归专门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理藩院管理,相对于北京地区的***庙,统称“口外八庙”。后来,人们往往用“外八庙”指代这十二座寺庙。

外八庙有汉式寺庙、藏式寺庙、***结合式寺庙三种形式,规模宏大壮丽,分布错落有致。

外八庙有不少建筑是对当时著名寺庙的仿建,可以说是清代前期建筑技巧和建筑艺术的集中浓缩。比如十二座寺庙中最辉煌、宏大的普陀宗乘之庙是为庆祝乾隆皇帝60寿辰和皇太后80寿辰而建的,其中的主体建筑大红台位于山巅,建筑样式完全模仿了***的***,因而又称为“小***”。

外八庙的寺庙大多缘山而建,高低错落。因为建筑大多位于山区,不可能像平地寺院那样采取中心轴对称的建筑方式,建筑工匠们便在寺庙布局上大显身手。比如,普宁寺的后半部分用19座大小不同的建筑组成一个庞大建筑群,整体布局仿照的是佛经所描绘的“坛城”世界,这种布局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总结:

外八庙的主殿也不完全是传统的殿宇式建筑,好几座主殿采用了多层楼阁式建筑,如普宁寺大乘阁,安远庙的普渡殿、须弥福寿之庙的妙高庄严殿、普乐寺的旭光阁等等,都是体形庞大的中空式楼阁。其中普宁寺大乘阁高达39.16米,在古代楼阁建筑中实属罕见。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