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西夏是我国古代宋辽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权,位于现在的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因平乱有功被唐帝封为夏州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不愿投降而出走,后陆续占领河西走廊地区。
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国。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以夏献宗没有履约为由,兵分东西向西夏夹攻,西夏被蒙古灭亡。西夏为后代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随着现代对西夏考古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十分热门的西夏学。
西夏是现在的宁夏、甘肃、陕西北部一带,本名是大夏,简称夏,源于地名,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同时亦有河西之称,是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
唐朝中和元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陕北。因平乱有功被唐帝封为夏州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
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降而再次立国,并且取得辽帝的册封。李继迁采取连辽抵宋的方式,陆续占领兰州与河西走廊地区。宋宝元元年(1038)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国。
它先后和北宋、辽以及南宋、金鼎足而立。我们将其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夏景宗元昊到崇宗乾顺之末为王朝前期,也就是与北宋、辽鼎的时期;仁宗仁孝即位前后到西夏灭亡为王朝后期,即与南宋、金鼎立的时期。
扩展资料:
西夏制度由番汉两元政治逐渐变成一元化的汉法制度。西夏的皇权备受贵族、母党与权臣等势力的挑战而动荡不安。
蕃官是专由党项族担任的官职,有一说此为爵位制度。蕃官主要是为了保持党项贵族在政权中的主导地位,非党项族不能担任,有宁令(大王)、谟宁令(天大王)、丁卢、丁弩、素斋、祖儒、吕则、枢铭等等官称。
夏景宗增设番官后,还学习辽朝与吐蕃的一些制度,如南北面官制。西夏的蕃官制度很杂乱,夏毅宗时又增设不少官职,至今仍不太清楚其官职功能,有一说蕃官只是西夏文表示的汉官官名而已。
西夏政治是蕃汉联合政治,党项族为主要统治民族,并且联合汉族、吐蕃族、回鹘族共同统治。皇族注意与党项贵族的关系,以通婚与权力拢络党项贵族,而母党“贵宠用事”。
这些都使皇族与母党、党项贵族之间时常发生冲突。西夏在前期即有像辽朝那样的蕃汉官制,但是到中后期全面采用宋朝制度后,蕃官逐渐式微。
历史上的西夏,是李元昊建立的。西夏建立180多年后,被蒙古帝国灭掉。
一、李元昊建立西夏
在宋朝西北一带,历来生活着很多游牧部族。公元1003年,李元昊出生在灵州一个游牧部族贵族世家,祖父李继迁和父亲李德明,世代都是灵州和夏州一带的游牧部族酋长。当时辽国和北宋都非常强大,李元昊之父李德明非常聪明地采用“联辽睦宋”的策略,对宋辽双方谁都不得罪,同时向两国称臣,在两国夹缝中不断发展壮大。
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幼年时习文练武,苦读兵书,“性雄毅,多大略”,性格沉稳坚毅,胸怀大志,谋勇兼备。宋朝西北守将曹纬见到他的画像后,惊叹说:“真英物也,若德明***,此子必为中国患”,预料到李元昊日后必然成为中原王朝大患。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李德明***,李元昊继承大权。他立即开始了开疆辟土之战,首先击灭西州回鹘,完全占据河西走廊。然后又向南进攻吐蕃,切断了吐蕃与宋朝的联系。此后,李元昊又对行政机构、经济模式、军事制度等诸多方面进行重大变革,一步步为称帝立国做准备。
宋景祐五年,1038年十月,李元昊在兴庆府正式开国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二、西夏的灭亡
西夏建立180多年后,北方的蒙古帝国兴起,西夏成为成吉思汗的攻击目标。从1206年开始,成吉思汗先后发起六次进攻西夏之战。西夏军队虽然顽强抵抗,屡次击败强大敌军,但最终力不如人,于1227年被蒙古铁骑攻破都城,西夏末代皇帝出降,西夏至此灭亡,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
1、西夏是北宋时期元昊建立的。
2、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3、历史:唐末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出走创业,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陆续占领河西走廊诸州。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崇宗时期,大权掌握在梁氏母党手中。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金朝崛起后,西夏改臣服金朝。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
西夏(1038年—1227年),两宋时期我国境内党项族建立的政权,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辖有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北部、甘肃省西北部、青海省东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一部。
因西夏是在宋,辽两大王朝之间诞生的,也有称辽、西夏、北宋是当时的三国演义。
西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首先需要纠正的是西夏国号不叫西夏,而叫夏,因为在宋朝的西北边上,所以宋朝人称之为西夏。
古西夏党项族语,意为“黑水”唐朝安禄山乱后,公元756年,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即唐肃宗)。当时,宁夏平原已相当富庶。宋代,党项族正是凭借这块塞上得天独厚的绿洲作为根据地,
一直到1038念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国。这个时候党项人已经在这个地方经营了三代了。虽然是刚建国,但是实力确实很强大。所以当时宋朝是反对的,派兵攻打。
结果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大致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之后这个局面为了差不多两百年。后来北宋被南宋取代,辽国被金国取代。
西夏自公元1038年由李元昊立国以来,至公元1227年国破。这前后一共十位皇帝享国190年,经历了在北宋与辽的对峙时期,以及南宋与金的对峙时期。
唯独却没有为西夏修一部国史,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外部原因,宋、辽、金以及后来的元朝将其定位为自身政权的藩属地。
第二:内部原因,外交中的低姿态对于自身***政权的国家地位并不是很自信。西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在祖国的西北地区占据着宁夏和河西走廊一带,境内多为草原和沙漠,适宜耕种的土地极少,大量的生活物品需要依靠宋朝的支持。
正是基于这样文化的不自信和经济的受到束缚才导致了西夏的外交的低姿态。
第三:客观原因,西夏作为一个国家在元朝攻灭西夏的过程中,由于成吉思汗在攻取西夏战役中受伤而***,导致了蒙古族人对于西夏人的仇恨,而在西夏末代皇帝出城投降之后西夏依旧对于兴庆府实施了屠城政策,并焚烧了兴庆府。
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西夏有关资料的散佚和失踪。
很多人学者都在研究西夏灭亡后,幸存的党项人都何去何从?
经过了数百年的考证和研究,学者给出关于西夏后裔的答案。
西夏人的后裔被叫做夏尔巴人,西夏灭亡后,他们一路向西逃亡,往珠峰靠近,有一部分留在了今宁夏本地、内蒙、甘肃、四川、***、青海以及河北、河南、安徽等地。
而这些人不是被回化、蒙化、藏化、汉化就是被其他民族化了,也就是说融入中华民族中了,很难分清了谁是谁了。
专家们对这些夏尔巴人的去向又进行了一些细分,有这么三种。
第一种被叫做唐古特人(也叫唐古忒、唐兀人、唐兀惕),
这是元朝时期蒙古人对党项人的称呼,但后来这个称呼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部。
第二种被叫做木雅人
这些人主要分布于四川贡嘎山周围的康定、道孚、九龙、雅江等地区,他们崇尚白色,象征着纯洁,这些人是在经历过蒙古***、西夏亡国后幸存下来南迁的党项遗民和当地的党项原始居民弭药人相互融合而形成的。
在当地建立了一个小政权,首领叫“西吴王”(西夏王),使用古党项语,而藏语的“木雅”一词原是指西夏国都兴庆府地。
第三种夏尔巴人
是中国的未识别民族之一,居住在中尼边境。他们长得都很好看,脸部轮廓分明,高鼻梁、深眼窝,他们都穿着用白羊毛织成的氆氇做的对襟褂。他们生活简朴,靠编制竹器、种植放牧为生。
总结:虽然西夏王朝已经湮没在历史的漫漫黄沙之中,但是其留给后的文史资料最终被后人集合成***的学术领域----西夏学,其中内容庞杂,足以证明西夏王朝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