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北洋、南洋、福建、广东的实力怎么排位?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北洋、南洋、福建、广东的实力怎么排位?

  • 发布:2025-09-18 08:10:42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海军别称

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海军被称为“水军”意指水上作战的部队。因为当时没有海洋概念。

而后清期间我国海军则被称为“水师”,如北洋水师,铁甲舰水师编队。

等等后我国工农红军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了第一只以“海军”为称呼的解放军海军,这便是现代海军的雏形,纵观历史海军最早发展在我国。

晚清四大主力海军,北洋、南洋、福建、广东的实力怎么排位?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580条回答

其他几个水师,是不能同北洋水师相提并论的。

我们从后向前看。

第四,广东水师

广东水师的实力最弱,是满清在旧广东绿营水师编制的基础上组建的一支水师。

说起来,广东水师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嘉庆14年(1809年)就建立了。

为什么建立这么早?

主要清代广东沿海的海盗非常猖獗,甚至出现数万人规模的大海盗。

广东绿营水师的兵力不少,有高达2万多人,可惜军舰都极为落后。

英国人认为广东水师虽然有400多艘军舰,却都是老旧的木制帆船,上面放几门火炮或者火绳枪而已,大则一二百吨,小则只有几十吨排水量,同渔船差不多。

广东水师提督的旗舰是最强的,也只有数百吨,搭载12门老式火炮而已。

这种低劣的装备别说对付英国军舰,连广东海盗都收拾不了。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剩余的军舰见到英国军舰不要说作战,就连逃走都非常困难。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广东沿海的海盗仍然猖獗。

为了对付这些海盗,1866年两广总督瑞麟向英国、法国购入了六艘蒸汽火炮舰船,这就是新一代广东水师的雏形。随后10多年,广东水师陆续购买了德制11艘***艇,黄埔造船厂造了6艘小型炮舰,都是用于对付海盗的,实力薄弱。

到了1884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后,广东水师开始扩大规模。

张之洞向福州船政先订购了一艘无防护巡洋舰广甲号,又买了广乙、广丙两艘***巡洋舰和炮舰广庚。

广东水师终于有千吨以上的军舰,稍微有了些实力,但在甲午战争之前也就仅此而已了。

广东水师的实力非常弱小,加上各种非战斗船只一共37艘,总吨位1.1万吨。

然而即便是“主力舰”“广甲”“广乙”“广丙”也非常垃圾。

1300吨的“广甲”装备3门150毫米火炮,还有一定打击力,却根本没有任何防御能力。除了尾部的150毫米主炮有1英寸的钢板防护外,全舰就再无任何防护措施了。

军舰航速仅有10到12节,遇到敌人主力舰怕是坚持不到5分钟,后来在黄海海战的表现也是极差。

即便如此,甲午战争中,广东水师这三艘主力舰“广甲”“广乙”“广丙”还是北上归属北洋水师指挥,“广甲”“广乙”先后于丰岛海战、黄海海战中被击毁和自毁。广丙号在威海卫海战结束后被俘,编入日本海军。

第三,福建水师。

福建水师实力较强,毕竟背靠福建船政制造厂和船政学堂,发展最快。

福建同广东一样,沿海有很多海盗,所以一直都重视水师力量。

到了1874年时,福建水师拥有扬武、万年清、湄云、福星、伏波、安澜、镇海、飞云、超武、靖远(铁胁木壳船,炮舰,不同于北洋海军的致远级靖远舰)、振威、济安、永保、琛航、大雅等舰15艘,又从国外购得海东云、长胜、建威3舰,共有18艘兵船。

由扬武舰管带、负责水师营务处(舰队指挥机关)的闽安协副将张成统领,统辖兵船已达26艘。

可惜,福建水师并不被重视,装备的基本都是福建船政制造厂自产的军舰。

而当时海军技术发展迅速,福建船政制造厂老旧技术制造的军舰,很快就大为落后。

在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前,福建水师表面上有主力战舰十数艘,却都是木肋木壳结构,最多外面蒙一层铁皮,防御力非常弱,总排水量仅9900吨。

更要命的是,虽然军舰有火炮47门,却基本都是落后的前膛炮,就是必须从炮口装弹的火炮,射速非常慢。

马江海战爆发后,法国人先发制人,依靠火炮和防御力优势,轻松摧毁福建水师。

福建水师的11艘军舰,在半小时内被击毁9艘,其余2艘被迫自沉,全军覆没。

事实告诉满清,它的海军实力同西方列强差距巨大,还不能正面对抗。

福建水师遭受这种毁灭性打击,就没有重建。

第二,南洋水师。

南洋水师创建于1875年,是两江总督沈葆祯筹办。

南洋水师生不逢时,当时满清并没有实力同时建立两支强大的水军。因此,满清全力坚持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则成为后娘的孩子,不被重视,常年得不到拨款。

即便如此,南洋水师有保护南方领海,尤其是***的任务,仍然保持了一定规模。

南洋水师有主力军舰17艘,总吨位两万余吨,实力仅次于北洋水师。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南洋水师的主力军舰共有“开济”、“南琛”、“南瑞”、“镜清”、“寰泰”5艘2200吨级的旧式巡洋舰和1480吨的“保民”号旧式巡洋舰,似乎还不错。

然而,这些军舰同北洋水师的主力舰是不能相比的。

开济号是1883年由福建船政制造厂建造,排水量为2200吨,装备2门210毫米舰炮,7门120毫米副炮,有一定攻击力,但为铁胁双重木壳,并没有装甲,防御力很弱,速度也是12节。

由于军舰建造不合理,在1902年突然自爆沉没,推测是弹药库自燃。

开济号如果参加黄海海战,面对装备大量速射炮的日本联合舰队,极短时间就会被打成重伤。

防御力类似的广丙号,在黄海海战期间增援赶到,结果还没靠近日舰就遭到猛烈炮击,前部***管被击破,全舰遍体鳞伤被迫转舵到浅水区自救,没有对敌人造成任何危险。

说来说去,南洋水师实力是无法同北洋水师相比的,不是一个档次。

第一,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实力还是不错的,至少在建立以后,曾经短期超越日本联合舰队。

北洋水师有大小军舰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北洋水师最牛逼的,在于有“定远号”和“镇远号”两艘铁甲舰,排水量都为7000多吨。当时日本只有扶桑号铁甲舰,然而排水量才3000多吨,差距很大。

到了黄海海战,等于整个日本联合舰队就围着这两艘铁甲舰打,两舰分别中了100多发大中口径炮弹,但就是打不沉。

如果北洋水师能够及时升级,换装先进速射炮,买几艘现代军舰,黄海海战还是能够打赢的。

清代“水师”就是海军吗?

有关海军史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

在清王朝时代的中国,“水师”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的海军NAVY。

(清代后期的水师战船)

清王朝的水师,分为八旗水师、绿营水师(后期太平天国战争中又出现了湘军、淮军的水师部队,乃至长江水师),以营为基础编制单位,相当于是国家军队中的舟船部队,按照所驻防的水域不同,还分为外海水师、内河水师。

(水师战船官舱内景)

清代的水师部队,基本沿袭了中国既往舟师、水军的渊源传统,其特点是以帆、桨动力的木制战船作为主要的舰船装备,以***、喷筒、火炮、藤牌等作为船上主要兵器,作战形式上仍然保留着一点乘船步兵的特色(即并不完全依靠战船作为交战工具,很多时候战船只是一种交通工具,作战时往往仍然是上岸作为步兵使用)。

在1871年之前,水师部队因为承担者全国近海、内水的驻防事务,大致上可以看作就是同一时期的中国的海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1871年之后,清王朝开始编练发展装备蒸汽动力军舰、模仿西方的新式水上作战部队,逐渐以此替代了原水师部队的国防职责,水师则转变成了维持地方治安的力量,最终在清末被改编为水上***。

归纳而言,在19世纪70年代后,水师”的主要任务是防内,因而在这一时期,就不能说“水师”相当于海军。

作为对本问题的补充,再谈一下清代的“海军”情况。

1871年,清王朝下旨,以船政和江南制造局所建造的蒸汽动力军舰为基础,分别编练两支部队,主要用于海防,即防外。为了和传统的“水师”相区别,新部队的番号称为“轮船”和“江南轮船”,这是清代中国海军建设史上标志性的事件。

继编组“轮船”“江南轮船”后,1874年发生了日本入侵***岛的事件,之后清政府下令南北洋大臣各自编练一支海军,这是“海军”这一名词在官方文件中较早的露面。用“海军”这一名词,显然就是为了和传统的水上部队有所区分。

在此之后,北洋地区以绿营荣成水师营人员为基础,开始在天津编练蒸汽化的近代化海军舰队,一度借用荣成水师的名义,1880年后改称北洋水师。虽然中文名词上仍然称“水师”,但是此处的水师一词,是因为北洋的近代化海军舰队尚未正式编成,还不能算作是海军,所以暂时使用“水师”这个番号名称。

值得注意的是,清王朝在中央设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管理全国海军建设之后(传统的水师并不归海军衙门管理),北洋水师1887年编印的一份英文材料上,将自身的番号翻译成是ImperialChineseNavy(中华帝国海军)的PeiYangSquadron(北洋支队),从性质上已经把自身和以往的旧式水师作了明确分割。

到了1888年,清政府批准颁行《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水师就彻底改用“北洋海军”这一新的番号名称。

除了北洋水师之外,清朝末年中国海军存在过3支地方性的近代化舰队,经常会被人也叫作水师,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下面做个简单的说明。

在中法马江之战中覆灭的“福建水师”,事实上并不叫作“福建水师”,因为“福建水师”专指福建的绿营水师部队。船政的近代化舰队的正式番号名称,其实是“轮船”,或“船政轮船”。

与北洋水师齐名的“南洋水师”,事实上的正式番号名称叫作“江南轮船”,所谓的“南洋水师”只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一个非正式的称呼。

位于南海之滨的“广东水师”,事实上广东水师专指绿营的广东水师部队,而装备近代化军舰的其实是编制列在广东水师之下的轮船部队,即广东水师的“轮船”。

甲午战争期间,清朝陆军的武器装备如何?跟日军相比有优势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估计会让很多人觉得意外,那就是甲午战争时清朝陆军的装备和日军相比总体上处于劣势。

确实在早先的一些研究里认为清军装备了新式的后膛连发***和克虏伯大炮,其装备比日本装备的国产村田单发***和青铜炮要先进的多,因此清军的装备要优于日军。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装备的数量。

在洋务运动开始以后,清政府和地方督抚都大量购买了西方的洋枪洋炮,还设厂仿造,因此清军的武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因为清政府上下保守势力很强,加上财政紧张,并非所有的清军武器都得到了更换。即使是那些办理洋务的***,也大多只是以此捞点政治资本,并不真的了解洋务,所以买到的落后武器也不少。

因此到了甲午战争的时候,清军既装备有最新式的后膛连发***和克虏伯大炮,也有已经被列强甚至是日本淘汰的前膛枪、前膛炮,装备差点的部队还会有火绳枪和土炮,装备最差的部队甚至还在使用冷兵器。

比如说日军在平壤之战共缴获了各类连发***550支,单发***409支,火绳枪201支,这新式的连发***不到一半。而平壤之战参战的清军是整个甲午战争中装备最好的几支部队。

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缴获的各类后膛枪总数为10344支,前膛枪、火绳枪、抬枪等旧式***7193支,各类冷兵器则达到了11764件,这后膛枪的装备率甚至不如冷兵器。而日军虽然是以单发后膛枪为主,但是没有旧式***和冷兵器,所以在轻兵器上实际上处于优势。

***如此,火炮也差不多。清军装备的火炮中,有相当部分是小口径山炮和旧式土炮,新式的克虏伯大炮是少数。而日军的师属火炮全部是仿造克虏伯的75毫米国产青铜炮,所以在炮兵上也是日军占据优势。

同样以平壤之战为例,清军共装备了16门克虏伯75毫米火炮、13门37毫米山炮、6门加特林炮,这75毫米火炮不到半数。而此战日军共出动了58门75毫米山野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也有一些人把清军炮台上的重炮计算在内,认为清军的火炮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是炮台的火炮不能机动,在野战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在甲午战争,清军在火炮中处于劣势。

虽然说清军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武器比日军差,但是无疑武器的落后,对于战争结果还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民国时期中国的海军建设状况如何?

民国时期的海军建设很混乱,应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北洋政府时期的海军,1912年至1927年。二是南京国民政府和抗战胜利前国民政府海军,时间为1927年至1945年。三是抗战胜利后的民国海军,时间为1945年至1949年。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民国成立,黄钟英出任民国第一任海军部总长兼海军总司令。原清末的巡洋、长江两支舰队改名为第一、第二舰队。不久中国就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原本统一的海军分裂成中央系(闽系)、东北系、青岛系和粤系等几个派系。民国海军的主力舰就是从清政府手里接收的10艘巡洋舰,这些军舰到抗战初期全部沉没。

抗战前夕的中国海军虽然很微弱,但因为历史及地理的因素,却同时存在着四个海军派系:中央海军(闽系)、东北海军(青岛系)、广东海军(黄埔系)、电雷学校(军政部),彼此争斗不休,舰艇也经常在之间叛逃投奔不同主人。

1929年6月,民国海军部正式成立,出台了雄心勃勃的60万吨大海军计划,拟定了《训政期海军部工作年表》,提出在未来6年内建造和购买水面战舰71艘,共10万吨,潜水艇和炮艇6800吨,辅助舰34艘共5.37吨的庞大计划。遗憾的是,愿望很好,实际上却是无法实现的。

到了1935年,东北海军三大舰叛逃到广东,东北舰队从此一蹶不振,被中央顺势收编为第三舰队,同时将中央海军的海防与江防舰队编为第一、二舰队,将广东海军编为第四舰队,加上隶属军政部的电雷学校快艇大队,名义上完成了海军的统一,准备参加对日抗战。

巡洋舰海天舰早在1904年,就因为雾中行驶触礁沉没,以及肇和舰在珠江口被炸沉以外。其余宁海舰,平海舰,逸仙舰,应瑞舰巡洋舰均在江阴长江水道一线被炸沉;而清末购买的老爷舰海圻舰,海容舰,海琛舰,海筹舰则都自沉于江阴阻塞线。开战仅仅3个多月时间,民国海军的主力大型军舰就全军覆没了。

抗战胜利后,民国海军进入发展高峰。重建了海军总司令部,桂永清担任海军总司令。获得了大批的原日本、美国和英国的舰艇。日本投降后,中国从日本舰艇中获得了7艘驱逐舰,17艘海防舰,2艘运输舰以及8艘其他舰艇。美国向民国海军移交了驱逐舰、登陆舰等271艘舰艇,总吨位30万吨。英国将原皇家海军的林仙级巡洋舰奥罗拉号赠给中国海军,之后改名为重庆号巡洋舰。经过接受日、美、英三国舰艇,民国海军实力得到极大提高,成为当时亚洲最强海上力量。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