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途径点,北京西(起点)—>石家庄—>郑州东—>武汉(终点)
北京西到武汉有27个直达班次,分别为G79、G503、G405、G67、G519、G491、G527、G573、G83、G71、G487、G525、G403、G533、G4667、G65、G517、G485、G81、G421、G69、G521、G401、G505、G529、G585、G557,其中最快的班次是G79,途经3个站点,共耗时4.28小时,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
在口岸没有发现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没有症状感染者,世界新冠病毒感染下降趋势,每天零感染,佳时进入北京不需要隔离了。
武大和北外哪个大学好?看办学规模,武大强;看所在地域,北外好;看历史渊源,武大深;看学科精度,北外深。
接下来,缪老师就好好跟你聊一聊这两所大学吧。
(缪老师拍摄的武汉大学)
一、办学规模武汉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985工程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211工程大学。
武汉大学,占地面积5000多亩;北京外国语大学,占地面积只有500亩。
武汉大学,开设本科专业126个;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专业97个,其中还有大量的超小规模招生,甚至不是每年都招生,或者是高年级才允许攻读的小语种专业。
武汉大学,有4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只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武汉大学,有10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北京外国语大学,只有1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有4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9个学科排名前三;北京外国语大学,1个学科排名第一。
综上所述,武汉大学作为一所综合类大学,比作为专业语言类院校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办学规模更大。(缪老师拍摄的北京外国语大学)
二、所在地域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北京外国语大学位于首都北京。
武汉大学的位置,在武汉的东湖之滨,校歌就是证明:“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百年沧桑,弘毅自强,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位置,在北京西三环,距离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不远。
从行政地位、经济发展、就业平台来看,武汉虽然位列国家中心城市,但是跟北京比起来,还是不占优势。
此外,北京是全国高等级高校最密集的城市,有8所985工程大学,26所211工程大学(含985),武汉有2所985工程大学,7所211工程大学(含985)。
武汉是全国大学本科新生数量最多的城市,每年都新增百万。
(缪老师拍摄的武汉大学)
三、历史渊源武汉大学,校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他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国立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
2000年,武汉大学合并了湖北医科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武汉水利水电大学三所大学,扩充了自己工科和医科,让自己变得更加“巨无霸”。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史可以追溯到1941年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学校划归外交部领导(北外是培养外交官最多的大学,没有之一),后归于教育部。
1994年,学校正式由北京外国语学院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在2000年左右的院校合并潮中,北外坚持不合并,坚持小规模办学,坚持外语人才培养小班制、个性化。
(缪老师拍摄的北京外国语大学)
看完上面的分析,相信对于这两所大学你应该有所了解了,至于谁更强,你也应该有了专属你自己的答案了吧?我是“大学活地图”缪登峰老师,历尽十年考察千所大学,欢迎关注。
原创不易,期待你的点赞、转发、评论~
这个问题其实回顾下中国地质大学的渊源就明白了。
根据当时上学时的记忆回答一下地质大学校史中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吧。
(一)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为北京地质学院。
1952年,由北京大学地质系、清华大学地学系地质组、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地质工程系、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采矿系地质组以及西北大学地质系本科3个班的学生(46名)等著名大学的地质系、科合并而成立北京地质学院,是当时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图北京地质学院时期
(二)湖北地质学院1966年文革爆发之后,学校的运转基本陷入瘫痪。1970年,北京市原有的46所高校中,有13所被迫外迁,其中以地矿、农林院校为主,北京地质学院为外迁学校之一,也随着这股大潮搬出了北京。
1970年9月,学校通过了搬迁校址的批复,终于在湖北江陵县暂时站稳了脚跟。当然,江陵县过于偏僻,十分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在学校老一辈先生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1975年通过了搬迁至武汉的批复,正式进入武汉地质学院时代!
(三)武汉地质学院1975年,学校由湖北江陵迁至湖北省府武汉市,并将原武汉地质学校并入,学校进入恢复重建时期。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回迁无望的形势下,老院长高元贵带领新校址考察小组,先后奔赴湖北省黄石、大冶、武昌、孝感、蒲圻、咸宁、花园、广水、襄樊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论证,择优选址武汉市。在国家地质总局和湖北省革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方案获准。
图建设中的武汉地质学院
(四)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经过了那段动荡时期和艰苦岁月,许多学校的老先生们还是很希望回到北京的。毕竟武汉与北京相比起来,无论是政治文化环境还是科研水平都要差上一大截。但是时间流逝,回迁仍然遥遥无期。在回迁无望的情况下,1978年,原北京地质学院的旧址上建立了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院,用于研究生培养,也为后来地大分家埋下了伏笔。
(五)中国地质大学1987年11月4日,国家教委下发地矿部“关于同意成立中国地质大学的批复”。正式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时期,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此时的地大仍然是一体的,并未分开。因两地办学,师资力量庞大,地大排名一度进入全国前20。
图中国地质大学时期
(六)地大北京和地大武汉时期2005年3月,根据教育部文件,位于武汉的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和北京两个校区***办学,教育部仍然以一个中国地质大学整体进行建设。
至此之后,地大一分为二,虽说往日的辉煌不在,但两所地质大学的单独排名均在全国前100,地大(武汉)一直徘徊在50左右,也是对往日实力的一个肯定。
从最早的北京地质学院一路走到今天地质大学两地分家,可以说是各个时期机缘巧合下的必然,有许多老师对此是很遗憾的。地质大学的赵鹏大院士,曾一度作为两校的校长,武汉北京两地跑,两边都割舍不下。如今分开之后,两所学校各自的发展也很不错,不同时期有不同需求,希望两所地大能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早日实现建设地球科学国际高水平院校的目标。
这没有什么可比性。北理工有军工背景,主要科目坦克装甲车辆,理工科为主。武汉大学综合性大学,文科见长。想学工科去北理工,想学文科就武大,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