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清华大学的英文为什么是“Tsinghua”而非“Qinghua”?不光是清华大学,中国另一所顶尖学府——北京大学,它的英文也是“PekingUniversity”而非“Beijing”。
清华大学英文为什么是Tsinghua而不是Qinghua?
要讲好这么翻译的原因,首先就要引入一个概念——“邮政式拼音”。
我们日常使用的汉语拼音是1955-1957年由国家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主要是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对标英语就是“音标”式的存在。
清华大学英文为什么是Tsinghua而不是Qinghua?
在一般情况下,中国的地名、人名或者特殊称号都可以直接用汉语拼音来介绍给国外友人。邮政式拼音则是一个以威妥玛拼音为根据、用拉丁字母来专门拼写中国地名的拼音系统。
它始于晚清,1912年***成立之后继续沿用,因此这段时期,它非常常见、常用。也因为地名在邮戳上最常见,所以“邮政式拼音”就这么叫出来了。
清华大学英文为什么是Tsinghua而不是Qinghua?
说是基于威妥玛拼音,但二者在形式上也略有不同,这里总结了几个,可以对比看看:
北京:Peking(邮政),Pei-ching(威妥玛)
天津:Tientsin(邮政),T'ien-chin(威妥玛)
汕头:Swatow(邮政),Shan-t'ou(威妥玛)
金门:Quemoy(邮政),Chin-men(威妥玛)
清华大学英文为什么是Tsinghua而不是Qinghua?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布了新的拼音方案,但邮政式拼音和威妥玛拼音法并未完全消失。这也就是为什么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样的高校,仍然沿用了这一拼音的原因。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邮政式拼音,一看就很有历史沉淀感。那这些老牌名校,仍然使用这个英文名,年代感、逼格一下子就出来了嘛。
北京大学的这个“Peking”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它源自法语词Pékin,明朝初年定都北京时,北方官话里的“北京”读音其实是接近汉语拼音中的Běigīng。这个时候法语中Pékin的发音还是[pe.kin]。
多读几遍你就能发现,此时的这个发音,还是比较准确还原了汉语中的读音的。
清华大学英文为什么是Tsinghua而不是Qinghua?
清朝时期,北京话发生“腭化”(palatalization),“京”字声母发音由g转为j;加之15-18世纪英语发生“元音大推移”(TheGreatVowelShift),“Pe”由原本的[pe]音变成[pi:]。
总而言之,在汉语和英语都在变化的前提下,共同形成了Peking如今的发音/'pi:'kiŋ/。
清华大学英文为什么是Tsinghua而不是Qinghua?
除了北京大学以及上图中的PekingOpera——京剧,常见的还有Pekingduck——没错,北京烤鸭;称呼北京人(的),还是和英语中其他同类型单词一个用法——pekingese。
清华大学英文为什么是Tsinghua而不是Qinghua?
类似的地名拼写还有:南京Nanking,上饶Shalow,四川Szechuan......
除了清华北大,苏州大学也是沿用的这一名称——SoochowUniversity,它的前身是走出了费孝通、杨绛、赵朴初等名人的东吴大学。
清华大学英文为什么是Tsinghua而不是Qinghua?
邮政式拼音借鉴的威妥玛拼音也是同样的道理。为啥叫“威妥玛拼音”?——这还是根据创始人ThomasFrancisWade的名字来的,当然,如果现在让我们翻译这个人名,肯定就是托马斯·弗朗西斯·韦德了。
——威妥玛拼音,连带它这个现在读起来有些拗口的译名,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清华大学英文为什么是Tsinghua而不是Qinghua?
像上图的功夫Kungfu、豆腐tofu,再包括太极Taichi、易经IChing、清明节ChingmingFestival、宫保鸡丁KungpaoChicken,就都来自于威妥玛拼音。且由于这些专有名词已被吸纳进英文中,所以它们也就成了英语中的固定用法。
除了这些专有名词,一些历史名人的名词也沿用了威妥玛拼音的翻译方式。如:孙中山SunYat-sen,蒋介石ChiangKai-shek,宋庆龄SoongChing-ling,宋美龄SoongMay-ling......
清华大学英文为什么是Tsinghua而不是Qinghua?
无论是邮政式拼音还是威妥玛拼音,亦或是英语、汉语,可以看出来都是在不断变化和进步的。邮政式拼音、威妥玛拼音的出现有其时代特殊性,但也确实在当时的中西方语言、文化交流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就像这些用邮政式拼音指代的地名,既是地名,在某种程度上又超越了地名。我想,这正是它们存在的意义。
Tsinghua的音标为:['tsɪŋ'hwɑ]
发音类似于拼音“tinghua”
例句:Iwasveryimpressedbythetalent,theenthusiasmandthecreativityofthestudentsthatImetatTsinghua.
译文:当时清华学子的天资聪颖、热情洋溢和富于创新的精神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知名校友
1、习近平: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任领导人
2、钱钟书: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3、梁思成:梁启超长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
4、茅以升:中国科学院院士,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5、吴有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6、华罗庚:著名数学家,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7、王国维: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
8、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别名叫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
由于她位于五道口地区。五道口地名的来历,是由于这儿是之前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也就是著名的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从北京北站出发后的第五个路口,所以称之为“五道口”,它的后面是四道口,前面是六道口。
现在的五道口地区已经成为北京高校聚集地,周边大学林立,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当然也包括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著名的五道口金融学院,就位于五道口地铁站边上。
校徽和校名:
清华大学校徽为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为中文校名(繁体)、英文校名(TSINGHUAUNIVERSITY)和建校时间,中环为校训字样,中心为五角星;校徽原型起源于清华学校兵操训练营的军旗。徽章为题有学校横式中文标准字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1950年6月,毛泽东主席应清华师生的要求,亲笔题写了校名“清华大学”。由毛主席题写的校名字样,已成为清华的一种特殊标志,极有代表性。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原件,保存在清华大学档案馆。
清华是我国一所伟大的大学,历经百年风雨,现在依然是教育的最高殿堂。关于对于清华大学的情况你们知道多少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清华大学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清华大学学校沿革
清华大学(Tsinghua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中国人民***研究生部并入,成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9个学院,55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清华大学学科总况
工商管理学科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使命是“跻身世界一流经管学院之列,造就未来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商业领袖,贡献学术新知,以推动民族经济的伟大复兴”。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数量经济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有15个具有国际影响和国内领先的研究中心,其中有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并拥有国内唯一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现代管理与创新研究基地。在教育部学位中心举办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清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1。清华经济管理学科还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是最早获得AACSB和EQUIS两大全球管理教育顶级认证的中国内地商学院,被世界著名的《财富》杂志称为“中国最好的商学院”。“高端定位、国际化、师资强大”是清华经管学科的重要特色。
清华经济管理学科,由前院长***建立的顾问委员会,汇集了国内外最知名的企业家、政府管理者和国外著名商学院的院长,为学院的国际化指引方向,因此,清华的经济管理学院不仅是国际定位,而且是国际的高层次定位,在国内的高校中是首屈一指的。
生命科学与医学学科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科学院历届生物学部委员中,有30多位曾在清华生物系学习或工作过。
清华大学于2001年建立了医学院,2004年成立了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以利于大跨度的学科交叉和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006年清华大学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紧密合作,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旨在打造迈向国际一流水准的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纳入清华大学的普通招生计划。2009年清华大学在理学院生物系的基础上成立了生命科学学院,以崭新的姿态全力迎接生命科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是国内声誉最好、影响力最大、实力最强的医学院,在该国医学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通过强强合作,清华大学雄厚的基础学科综合优势和优良的学术氛围,与协和在医学领域中强大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实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是该国培养医学博士的摇篮,也是优秀学子施展才华的向往之地,是广大有志于投身医学事业的莘莘学子的第一选择。
人文社会学科
清华从建立初期就是中国的人文重镇,清华百年的历史中,既有“老文科”,也有“新文科”。历史上,从蜚声中外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开始,清华园里大师云集,贤人辈出。清华学人以“古今融会、中西贯通”为指导思想,创造了一个影响整个时代的“清华学派”。
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学校遵循“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针,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国内外选聘优秀人才,师资队伍水平稳步提高。截止到2012年12月底,学校现有教师3196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1829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273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388人。现有教师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4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3名,15名教授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18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2人入选讲座教授,157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__”入选者80人。国家863计划各领域首席科学家7人,国家攀登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截至2010年,学校有50多位当选为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学术权威机构院士,其中有美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院院士11人,俄罗斯国家院士11人,法兰西学院院士2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院士、乌克兰科学院院士、瑞士技术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共9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13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7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2人、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2人,以及国际科学院院士和国际能源科学院院士各1人。
清华大学校园环境
清华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位于皇家园林清华园,清朝康熙年间称熙春园。雍正、乾隆、咸丰先后居住于此,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清华大学校园基本为一个整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与北五环之间,东临地铁13号线,西临北大、圆明园。此外核研院(北京昌平)、深圳研究生院、附属医院以及少量疗养所、教工住宅位于校本部之外。
校园总占地面积392.4公顷(校本部306.0公顷,不含附属医院),总建筑面积198.1万平方米,为中国***高校最大的校园之一。校园绿化率54.8%,拥有树木1152种,其中乔木4.5万株,灌木18.8万株,百岁以上古树240棵。公共教室面积5.3万平方米,教室276间。学生公寓共45万平方米,1.39万间。
学生文化活动中心面积4000多平方米,设有音乐、美术及舞蹈教室,展览厅、报告厅、表演厅,以及40多间琴房,各种文艺社团都在此活动。
综合体育中心面积约12600平方米,可容纳约5000观众,用于体育比赛、大型演出、集会和体育课,并为学校体育代表队的训练和学生日常锻炼提供场所。
游泳馆面积约9700平方米,具备国际标准长度泳道和标准高度的跳台、跳板及陆上训练场地,是一所符合国际标准的比赛场馆。
2009年11月,清华大学新射击馆“维学馆”落成启用。新射击馆坐落在东大操场东侧,与东体育馆共同组成东操场的东、西看台。新射击馆建筑面积10700多平方米,建有10米靶56个,25米靶两组,50米靶10个。
2003年,第六教学楼、信息技术研究院楼、纳米科技楼、美术学院大楼、紫荆学生公寓等工程项目陆续竣工。相继竣工的项目还包括紫荆学生公寓区的研究生、留学生公寓和高级培训学员公寓、理化楼、公管学院大楼、老年学研究中心等。
学校兴建的主要项目有射击馆、新清华学堂(清华百年学堂)、音乐厅、校史馆、艺术/博物馆、人文社科图书馆、图书馆四期扩建工程等,这些项目在2011年百年校庆前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校园景色
截至2010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总量约有396万册(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除中外文图书外,馆藏资源还包括:古籍线装书22万册;期刊合订本约有53万册;年订购印刷型期刊3268余种;本校博、硕士论文9.2万余篇;缩微资料2.8万种;各类数据库459个;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5.7万余种;中外文电子书超过238.5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约有105.9万篇。
校园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清华园大礼堂的草坪前日晷上在风雨中挺立数十载,上面刻着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行胜于言”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实,以行证言。
清华校园按照南门主路(学堂路)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中心景观,图书馆(一、二、三期工程)、科学馆、清华学堂、同方部、西体育馆及理学院等建筑分布其间,原王府庭园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花池”(近春园遗址)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园林风格。东区则以1950年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以及建筑馆、明理楼、经管学院、逸夫科技馆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
在清华二校门北边小山下,有一块被清华校友称为“清华第一碑”的“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这是当年的国学研究院师生为了纪念王国维而立的,碑铭上陈寅恪撰写的“***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恰是一代代清华学人精神的写照。
清华大学特色专业
建筑学
清华大学建筑学科历史悠久,是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的,学制5年。回顾过去,在教育部组织的多次专业教育评估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本科多次以优秀的成绩首批通过评估,而且该专业至今还一直保持着全国一级重点专业学科的地位。该专业一直秉承教学、科研、实践三者相结合的方针,积极鼓励学生创新,而且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上各大建筑类比赛,并在众多的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屡获殊荣,使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好评。
水利水电工程
大学生风采
水利水电工程系是清华大学最具优势和历史传统的工科系之一,历史可追溯至成立于1929年的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水利组。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世界最大规模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举世闻名的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内几乎所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关键技术攻关都有该系师生的参与。从1958年全系师生设计的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密云水库,到近十多年来自主设计建成的福建溪炳和***石门子两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碾压混凝土拱坝,都凝结着全系师生的智慧和创造。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系是清华大学最早成立的工程系科之一,也是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工科系之一。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系是清华大学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机械工程系本着严谨求实、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为国家的科技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电气工程
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隶属于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以下简称电机系)。至今已经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其中还包括我们熟悉的朱?基、黄菊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能和这些国家领导人成为校友,也不失为一种荣幸。在2003年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评估中,电机系电气工程学科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绩,不仅整体水平获得全国第一,并在学术队伍、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学术声誉所有四个单项中均名列全国第一。
看过“清华大学介绍”的人还看:
1.清华大学励志演讲
2.2016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
3.关于清华励志故事的人
4.清华大学教师励志名言名句
5.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发布:清华第一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的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2月底,学校有教师3461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1758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400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582人。
现有教师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5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7名,16名教授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63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8人入选讲座教授,36人入选青年学者,22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33人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入选者118人,在职“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37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