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海淀区大慧寺路。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北京大佛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1号。大慧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因寺内有大佛,俗称大佛寺。
重庆大佛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西临长江,筑于俗称弹子石、为摩崖石刻大佛背倚的小山上,现与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东岸相邻。
大佛寺历史上曾经香火兴旺、佛音远扬。庄严雄伟的亭台楼阁,清幽雅致,寺中建筑有五佛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玉皇殿、毗卢阁、望江亭。寺里住着二十多名僧人,曾是重庆佛教华严学校校址,有五十多名青年***在此读书习经。现仅存五佛殿和大佛龛。
五佛殿依山而立,内置凿于石壁中的五座石像。石像所处石龛高约7米,宽近12米,深约1米,龛底离佛殿地面近二米高。坐身高约3、45米、并肩趺坐在高过2米佛座上的中间三像为释迦牟尼的卢舍那佛、法身毗卢遮那佛、化身释迦牟尼佛。中间的毗卢遮那佛像举右手成说法印,并趺坐在一大龟之上;左右二佛手成法界定印。三佛左旁为斜坐卧狮的文殊菩萨像,右旁为斜坐卧象的普贤菩萨像。
陕西省,彬州市城西10千米处的城关镇(原属水帘乡)大佛寺村。
大佛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极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初名应福寺,完工于贞观二年_公元628年_,是我国现存唐太宗时期规模最大_最为精美的一所洞窟,因其中雕刻的高达20米的大坐佛而得名。北宋仁宗为其养母刘太后庆寿时改名庆寿寺。石窟造像主要雕造于唐初至唐文宗时期的200年间,元以后曾大事装修。
大佛寺石窟开凿在泾河南岸的石崖峭壁上。这里地势狭长如廊,泾河自“佛洞”前蜿蜒东流,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窟前5层楼阁屹立。这是陕西省境内规模最大的佛教石刻造像群。1956年咸阳地区文管会对大佛寺进行了全面勘察。大佛寺石窟群现存大小窟、龛361个,其中洞窟107个,佛龛254个,内有造像的洞窟共19个,造像1498尊。
更多关于陕西大佛寺在哪里,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f48aad1655788703.html查看更多内容
沈阳大佛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佛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三段慈恩寺巷14号,古名“保安寺”,始建于唐朝,因年久失修,逐渐荒废。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大佛寺,发现了唐朝遗碑,清乾隆十二年(1649年)、五十六年(1693年)、宣统二年(1910年)多次重修,民国五年(1916年)住持比丘尼常慧法师弟常智法师再次主持重修。该寺为比丘尼修行道场,占地543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等,地藏殿的东、西山墙内各有碑铭,记载着建寺经过和重建地藏殿的概况。原有乾隆所书匾额和大铜佛,现已不存。
大佛寺初建于唐代,后因年久失修,殿宇逐渐倾颓。在明历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对大佛寺进行重建时,发现寺内遗存的唐代残碑和法器。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曾两次对此寺进行大规模维修,当时寺中有殿室十二楹,住持比丘尼两人。
清宣统元年(1909年)农历六月,比丘尼修真用清币9000缗(钱贯,1000文为一缗),从辉宗寺界禅手中接典,并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赖檀越资助金帛,再修寺院,使古老寺院为之一新。清宣统三年(1911年)农历八月,彩绘大殿和山门,使大佛寺面貌大为改观,成为一座颇具规模的佛教禅院了。
民国五年(1961年),比丘尼常慧任住持后,用价3000元变典为买,当时寺中只有殿堂15间。民国十二年(1923年),在常慧主持下修建东配殿3间,使古刹面积再增。民国十五年(1926年),为进一步扩大寺院规模,常慧去黑龙江省募化筹款,于翌年,再增建两廊各3间,平房3间,至此,古刹又添几分色彩。民国十入年(1929年),常慧法师与常智法师再展宏图,重修山门,中殿和大殿。
伪满时期,日伪奴化统治致使寺院加速倾颓。于是,在伪康德二年(1935年)时,重修砖垣;过二年,再茸山门。数年后于伪康德六年(1939年)创建地藏殿。至此,历经几百年的艰难创建,大佛寺已具有山门、中殿、大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东园平房等建筑,其占地543平方米。一座墙垣整齐,院落开阔,建筑雄伟壮观的大佛寺巍峨耸立在北国古城大地上,展示了时代的优美画卷。
现今,在中殿东西山墙上,还存有伪康德六年(1937年)撰写的碑文,粗略地记载了大佛寺建筑时间及重修的经过。
1979年后,政府拨款重新修缮了地藏殿、正殿、东西配殿等,迄今,大佛寺有建筑13间,僧众10多人。一对雄建的大石狮端坐在坚实的须弥座上,守卫着庄严的古刹,迎送着各地的客人。
沈阳大佛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大隐于居民区内,山门没有想象中的大,和周围的居民楼相比,小巧但不失庄重,低矮却异常肃穆。山门有三个门洞,中间的大门洞还有两旁的石狮,用铁栏杆围起来,并不打开。平常时间,寺院只开东侧的小门,接待香客。到了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又只开西侧的小门,不知道有什么讲究。山门前还有一棵小小的松树。
大佛寺的建筑面积,资料上说只有五百余平方米。身在寺院中,感觉两座主殿的间隔,主殿和东西配殿的距离的确都很紧凑,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配殿等建筑一样不少。从山门进来,就是天王殿,然后是大雄宝殿。西配殿中有王观堂和写着“升疏”等字样的房间。东配殿有一处是藏经楼。在天王殿东西山墙上刻有碑铭,东侧碑铭记载了建筑庙宇的时间和经过,西侧碑铭记述了重新修建地藏殿(中殿)等之概括经过。
景区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三段慈恩寺巷14号
乘车线路:沈阳市内可乘286、276、225、259、275等路公交,在科学家花园站下车;环路、113、250、150、257等路公交,在第二十七中学站下车可达。
广州大佛寺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古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新中街21号。古寺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名新藏寺,为南汉王刘上应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殿宇垂危,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1649)公署毁于火。平南王尚可喜为便于向天子“祝嫠祜国”,考访龙藏寺故址,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重建殿宇,于第二年冬建成。
大佛古寺殿宇仿京师官庙制式,兼具岭南地方风格。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大雄宝殿座北向南,面阔七间,深进五间,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至今仍为岭南之冠。歇山顶上盖素胎板,瓦简及勾头,滴水,灰塑瓦脊的竹龙,牡丹等脊饬。虽历经三百多处风雨侵蚀,但风貌尚存。安南(今越南)王捐赠的优质木材作梁柱框架,至今亦基本完好。另外还有头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廊庑、香积厨等大小殿堂,房舍都显得清净朴素,宏伟庄严。雍正十一年(1733),广州知府刘庶接到率正皇向全国颁整佛教谕旨,决定选大佛寺作宣谕之所,于殿前建宣谕亭。同时在大殿两侧建韦驮殿,伽蓝殿以及“佛境”、“禅林“东西两门。此时寺院范围扩大,佛事兴旺,名声远播,成为广府五大丛林之一。
大佛寺紫赐开山祖为-法师(僧纲司僧纲)。著名法师来大佛寺住持的还有:影园法师、著名诗僧八指头陀月溪法师等。1993年8月9日,广州市政府公布大佛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新中街21号
乘车线路:广州市内乘3、10、66、101、104、106、183、190、541、b8路公交车在大南路站下车即到。
龙藏社区:龙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