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塔林(Tallinn),爱沙尼亚共和国首都,是爱沙尼亚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
塔林,爱沙尼亚首都、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是波罗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塔林的起源可追溯到13世纪,从条顿骑士团的一个-骑士发现这个城堡的那一刻开始,而后这里发展成为汉斯同盟的主要中心。
历史上,塔林曾被进攻、洗劫、毁灭和多次的掠夺。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空军对塔林进行密集的轰炸,不过大部分的中世纪老城区依然维持的原来的魅力。塔林是北欧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城市之一,它是与汉萨贸易区共存的封建堡垒的独特典范,它们共同受到防御体系的保护。
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v),塔林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行政区划
为方便实行地区管治,塔林全市分为八个行政区(爱沙尼亚语:linnaosad,sg.-linnaosa),各自有其地区政府。这些区政府是由市政府设立,实行根据塔林市的宪法及立法机关所赋予的功能来管理各自的区。
每一个区的区政府都会有一位“元老”(爱沙尼亚语:linnaosavanem),元老的产生方式是由市长根据行政议会的意见后提名,再经由市政府进行任派。行政议会的职则是向市政府及市议会的各委员会就有关如何管治区政而提供建议。
塔林(Tallinn),爱沙尼亚共和国首都,是爱沙尼亚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爱西北部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里加湾和科普利湾之间。海岸线绵延45公里。面积158.3平方公里,人口40.4万(2000年3月)。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春季凉爽少雨,夏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同时也是爱沙尼亚重要的港口中文名称:塔林外文名称:Tallinn别名:科累万,烈韦里行政区类别:首都所属地区:爱沙尼亚下辖地区:哈阿伯斯堤区,诺姆尔区***区号:+372地理位置:北纬59°22’,东经24°48’面积:158.3平方公里人口:40.4万方言:爱沙尼亚语气候条件:温带海洋性气候著名景点:塔林历史中心机场:伦纳特·梅里塔林国际机场时区:+2时区UTC/GMT+2个小时平均温度:4.7℃
目录塔林简介行政区划塔林历史塔林风貌塔林港口塔林工业与文化
编辑本段塔林简介·首都塔林(tallinn)古称“科累万”,后称“烈韦里”。爱沙尼亚首都、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爱西北部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里加湾和科普利湾之间,历史上曾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塔林风景“欧洲的十字路口”,是波罗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有铁路通莫斯科、圣彼得堡和里加等地。工业以机械制造(电动机、挖土机、工业设备、无线电测定仪表等)、化肥、纺织为主,还有造纸、建材、鱼类加工等食品工业。设有爱沙尼亚科学院和大学多所。有建于十三至十四世纪的城堡、教堂等古迹。海岸线绵延45公里。面积158.3平方公里,人口40.4万(2000年3月)。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春季凉爽少雨,夏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温4.7℃。标准时区:+2时区UTC/GMT+2个小时夏时制:+1个小时当地时区相当于:+3时区UTC/GMT+3个小时夏时制时区:夏时制开始时间:2011-3-273:00:00夏时制结束时间:2011-10-304:00:00经纬度:纬度:北纬59°22’经度:东经24°48’***区号:国家区号:+372(爱沙尼亚)编辑本段行政区划为方便实行地区管治,塔林全市分为八个行政区(爱沙尼亚语:linnaosad,sg.-linnaosa),各自有其地区政府。这些区政府是由市政府设立,实行根据塔林市的宪法及立法机关所赋予的功能来管理各自的区。每一个区的区政府都会有一位“元老”(爱沙尼亚语:linnaosavanem),元老的产生方式是由市长根据行政议会的意见后提名,再经由市政府进行任派。行政议会的职则是向市政府及市议会的各委员会就有关如何管治区政而提供建议。哈阿伯斯堤区18.6平方千米35,000人基斯加宁区28.0平方千米34,985人基利斯特宁区9.4平方千米27,531人拉斯拿马尔区30.0平方千米108,644人麦斯塔马尔区8.0平方千米62,219人诺姆尔区28.0平方千米35,043人比力塔区18.7平方千米8,507人邦查-塔林区17.3平方千米52,573人编辑本段塔林历史1154年塔林首见记载。1219年丹麦人在此地建立城堡,并于1227年至1346年占领塔林。塔林一词源系由“丹麦的”和“地堡”组成,意为“丹麦地堡”。1991年爱沙尼亚恢复***后成为首都。编辑本段塔林风貌塔林三面环水,风景秀丽古朴,是北欧唯一一座保持着中世纪外貌和格调的城市。城区分为老城和新城两部分。13世纪中叶,塔林老城区又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会、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的聚集市政厅广场地,著名城堡托姆别阿就坐落在上城。下城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居住地,这里有拉科雅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八面棱体的塔楼──市政大楼,楼顶端威然屹立着老托马斯守护神的雕像,它是塔林城的象征。新城的中心是维卢广场,一条大街由广场一直通往老城。广场上有塔林最大的宾馆之一──维卢宾馆。广场四周是一条条呈放射状的现代化公路,通往爱沙尼亚的其他城市。新城内建有许多公园。在海滨林荫路的汇合处,有卡德里奥尔格公园(又叫叶卡捷琳堡公园),它是沙俄彼得大帝下令建立的。公园里有一尊高达16米的青铜天使像,是爱沙尼亚雕刻家阿达姆在1902年的作品,相传这是为悼念1893年触礁沉没的俄国战舰“美人鱼”号而建的。公园附近有1960年建立的露天歌咏场,它是欧洲出色的音乐场之一。其造型别具一格:舞台呈抛物线形,背对大海,可容纳3万人同台演唱;听众席设在临海的天然半圆形台坛上,能容纳15万名听众。市内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有城堡、教堂等13至15世纪的古建筑,其中的奥列维斯特大教堂是波罗的海沿岸最高的教堂;还有中世纪建造的古城墙、塔和古堡,它们至今依然屹立,古风犹存。编辑本段塔林港口塔林是爱沙尼亚的重要商港、渔港和工业中心,港口吞吐量在波罗的海各港口中名列第二,仅次于拉脱维亚的文茨皮尔斯(波罗的海沿岸最大的不冻港)。为了争取俄罗斯石油从塔林转口,爱沙尼亚政府制定了2005年战略计划,以巩固塔林作为俄罗斯过境走廊的地位。编辑本段塔林工业与文化工业主要有造船、机械制造、金属加工、化学、造纸、纺织和食品加工等。它还是爱沙尼亚的科技文化中心,市内设有爱沙尼亚科学院、工业学院、美术学院、师范学院和音乐学院,还有许多博物馆和剧院。
爱沙尼亚首都塔林(Tallinn)
1154年塔林首见记载。1219年丹麦人在此地建立城堡,并于1227年至1346年占领塔林。塔林一词源系由“丹麦的”和“地堡”组成,意为“丹麦地堡”。后来,塔林成为汉萨联盟的成员。1346年后,塔林先后被条顿骑士团、立陶宛、瑞典等国控制。
1710年,俄国在北方战争获胜,夺取了塔林。
1920年,爱沙尼亚获得独·立。
1940年又被苏联吞并。
1991年重新获得独·立。
塔林战役指苏联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方面军左翼军队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支援下,为粉碎爱沙尼亚共和国境内的法西斯德军和解放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于1944年9月17~26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是波罗的海沿岸战役的一部分。
战役开始前,列宁格勒方面军左翼军队对在爱沙尼亚东北部防御的法西斯德军采取了有利的包围态势。苏军当面之敌是编入“北方”集团军群的德军“纳尔瓦”战役集群。该集群由第1航空队和海军支援。敌人在爱沙尼亚准备了阵地防御。布设了大量工事和障碍物。在纳尔瓦地峡和在楚德湖与沃尔茨湖之间的防御最为完善。第8集团军和突击第2集团军的人员比敌人多0.5倍,炮兵几乎多1倍。
根据战役企图,突击第2集团军向拉克韦雷方向敌军纳尔瓦集团后方实施主要突击。以后,应将主力转而向西,向塔林实施进攻。第8集团军受领的任务,是准备在敌人防御被削弱或在纳尔瓦河地段退却的情况下,随时从纳尔瓦河地区向西转入进攻。
在战役准备时节,突击第2集团军于短期限内隐蔽地从纳尔瓦地段向塔尔图地域变更了部署。***第25江河舰艇支队顺利地将该集团军渡送过乔普洛耶湖,以后以其炮火支援沿楚德湖西岸进攻的该集团军右翼各兵团。
该支队还保障了第8集团军1个师在楚德湖北岸敌军纳尔瓦集团后方登陆。在“把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的口号下,对全体人员进行了目的明确的政治工作。优秀***加入了***和共青团。为巩固各兵种之间的战斗团结,各兵团的政治机关召开了步兵、炮兵、坦克兵座谈会。
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被迫撤至塔林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之后,突击第2集团军发起进攻。空军第13集团军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空军一天内就出动600余架次。突击第2集团军在右翼强渡埃马约吉河后,于第一日就突破敌人防御纵深近18公里。法西斯德军统帅部被迫开始将“纳尔瓦”战役集群后撤。突击第2集团军和于18日夜间转入进攻的第8集团军开始追击敌人,迅猛向西和西南方向推进。
22日,第8集团军在舰队兵力支援下,解放了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红旗波罗的海舰队配合地面军队的进攻,于21~24日分别在昆达湾、洛克萨湾、塔林、帕尔季斯基实施登陆,并攻占了塔林西北的奈斯岛。舰队在海上交通线行动时,阻止敌人从海上后撤其兵力。23日突击第2集团军解放了派尔努市,并前出到里加湾,26日日终前,在沿濒海地带向南推进时,进入拉脱维亚境内。
塔林战役的结果,苏军重创“纳尔瓦”战役集群,解放了爱沙尼亚***全部。敌人被迫从芬兰湾撤走其兵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在波罗的海的态势得到明显改善,为解放苏联爱沙尼亚的岛屿部分创造了条件。
塔林战役的特点,是地面部队与舰队的巧妙协同。由于军队的战果和集体英雄主义,30个部队和兵团被授予“塔林”、7个被授予“佩尔诺夫”荣誉称号,5个部队和兵团荣获勋章。
塔林古镇简介
渡轮划破波罗的海水面,乘风破浪近四个钟头,从甲板向远处遥望,在天之涯,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土墩,好似那全面寂静的声浪图表内直线上起了一微波。船慢慢移近,视界渐渐清晰,「孤城上与白云齐」,古镇塔林Tallinn,爱沙尼亚Estonia的首府,宛然在目。古老的楼房,参差列在岸边。炮台,堡垒,和教堂的尖顶,高耸入云。我心如鹿撞,兴奋莫名,又到了一梦幻中,童话式的小城!爱沙尼亚,这神秘的地方,这欧洲的边缘,若隐若现地记载在西洋史册内。近千年来,爱沙尼亚是波罗的海强权的属土,如德裔的条顿骑士TeutonicKnights,丹麦,波兰,瑞典,俄国。塔林执波罗的海的北门锁钥,为兵家必争要地。一九一八年爱沙尼亚首次成国,且是LeagueofNations的会员,但这***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一九四零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这小国又被苏联用暴力吞并了。在漫漫长夜渡过了五十年。一九九一年苏联解体,爱沙尼亚重见天日,再度成为***国家。当然古城塔林也历尽了人世兴衰。船快要靠岸,海鸥数目也多了起来,这些在海阔天空,任意翱翔的飞鸟,怎能体验到这古城的血泪和辛楚,正是「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刮面的海风,吹得头发散乱,我感到高处不胜寒,蓦然从历史沉思中醒过来,急步走回舱内,和「波罗的海启蒙团」领队及团友聚合,准备领取行李,办理入境手续。
塔林的关卡,是临海的大堂,场面阔大,窗明几洁,一尘不染。一排不下十个闸口,摆满了长龙。领队Maria告我们,不用忙,等待全部乘客出闸后,方好过关。笨重的行李,早被司机爱沙尼亚人Endel领走,放进旅游车内。我站在一角,和团友闲谈,原来他们都是旅行的识途老马,地球上很多隐晦的去处,多跑过了。默默地聆听他们的经历,获益良多。船客大部份是芬兰人,他们视塔林为赫尔辛基郊区的延续,他们周末或假日的游乐场所。我行到窗边,一窥这港口,比赫尔辛基繁忙得多,征帆去棹,满布海面,原来离此东面只有三里,是帆船会,亦是一九八零年世运(在苏联)扬帆比赛的中心。塔林的历史,比赫尔辛基悠久。名胜古迹,比赫尔辛基多。市容的热闹,也胜于赫尔辛基。我私底下问一句,究竟谁是谁的郊区呢?出了海关,见到了那宽敞的旅游汽车,载的是寥寥十三人(包括领队和司机),真是难得的享受。上车一刹那,在短短五分钟内,从南岸远眺波罗的海,我的感受被岳阳楼一联(改了一字)形容尽致:
「放眼极八百里,天际涛声,日中帆影,云间山色,
眼底湖光都搜住,客囊诗料;
一醉已六十年,意中人少,梦里事多,身外名浮,
目前境幻更何论,鸿爪泥痕」
导游小姐Aino口音甚重,英语极不流畅,我只能听得三成。爱沙尼亚加入欧洲国家行列不足十年,旅游事业羽毛未丰,我实在不应作过份的苛求。倒是领队Maria和她及司机Endel用芬兰话对白,沟通绝不成问题。爱沙尼亚和芬兰同种同文,共属Finno-Ugric语系,所以此二国有同气连枝,唇齿相依的感情。***后,爱沙尼亚在外交和国际贸易上,受到芬兰莫大的援助和照顾。且近百年来受强邻俄国的欺负,敌忾同仇,溢于言表。旅游车沿着濒海大道NarvaMaantee和PiritaTee风驰,左边是横无际涯,气象万千的波罗的海,右边是树木婆娑,绿草如茵的平野,间筑了些堂皇华丽的楼宇,是各国的领事馆。很快便抵达Kadriorg公园,园内一巍峨宫殿,原是沙皇彼得大帝PetertheGreat的离宫。大帝平生国策是为深困内陆的俄国找一出气洞,终于在一七二一年击败了瑞典,将爱沙尼亚夺取过来,塔林遂成了俄国在波罗的海唯一港口。据闻宫殿外墙近地处有三块砖是彼得大帝亲手放在基础上呢。现在宫殿是爱沙尼亚总统的官邸。旅游车继续向东行,在歌唱广场SongBowl入口处附近停下来。此露天广场规模宏伟,沿着斜坡而建的大草坪,设有座位,可容十五万听众,四周是植满菩提(lime),栎(Oak),桦(birch)等树的森林,草坪的顶端是大舞台,台上有一半圆周的遮顶布幕,甚是抢目。一九八八年九月这广场聚了三十万人,人潮挤得水泄不通,来个大合唱,歌声震入云霄,***苏联的统治,呼吁解放爱沙尼亚。果然这小国两年后再***了,结束了自彼得大帝以来二百七十年俄国的影响,希望从此以后,不再和俄国有任何瓜葛。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炮轰塔林,毁坏商业大楼和民居数千,旧城侥幸逃过此劫,所以今日见到的古迹都是中世纪的遗物。比起巴拉格的名满天下,塔林旧城之美鲜为世人所知。巴拉格是浓装的豪门艳妇,是在宫中作霓裳羽衣舞的杨玉环;塔林是不施脂粉的村女蛾眉,是在溪畔浣纱的西施。如此天生丽质,蓬首素面,朴实无华,自有其迷人的风韵。
我们从西南的Viru闸口踏进旧城。垣墙保留得很完整,靠墙右边一列档口,出售各式各样的御寒毛衣,左边是一排摊位,贩卖鲜花和长青叶。波罗的海三小国习俗,访友时必携一束鲜花,但数目一定是单的,因为双数是吊丧用的。闸的两旁连系双塔,一是圆筒式,一是方盒式,白身棕顶,古意盎然。一条长长的石板路,直通旧城中心,边缘全是精品店,小食店…,最碍眼的是闸口附近有一麦当奴汉堡包店,可见得美国商业文化的魔掌,已开始威胁和侵蚀此旧城,若不加以管制,几年后便不堪想像。
市府广场面积很大,作偏菱形,是中世纪塔林的灵魂。行政大楼TownHall始建于一三七一年,是北欧仅存的歌德式Gothic建筑物。屋顶有一瘦长的***寺尖顶插入云间,是依一德裔探险家画的蓝本筑的。此探险家足迹远达中亚细亚。尖顶立着一持剑武士作风标,本地人唤他为OldThomas,临风摇曳,神态威武,是古镇塔林的守卫。近基地一串九度拱门,门内有一长廊是中世纪商人货物成交处。一二四一年,汉堡Hamburg和Lubeck组成商人集团HanseaticLeaque,目的是维持地方治安,保障德裔商人利益;他们配合了条顿骑士的刀剑,势力直伸至波罗的海东部,塔林也成了德裔城市Reval了。日耳曼民族在塔林遗迹斑斑,直通北闸FatMagaret的长街上鳞次栉比的小屋,都是当年德裔商人的寓所或货仓。物换星移,这些小屋有些已改成餐室或咖啡,茶座。入内浅斟小酌,难免发出「人世几回伤往事」的怀古幽情。
市府广场附近的古迹可多了。有远溯一四二二年开的古老药房,有一四三三年建的路德会圣灵堂,还有一二四六年成立的DominicanMonastery,是丹麦移民向爱沙尼亚土人传教处,将欧西文化带到塔林。徘徊在这旧城的小巷内,传来仙乐飘飘,是附近Niguliste教堂大风琴奏出巴哈的圣乐,令我非常响往,凝神驻足聆听。此教堂是十三世纪时德裔居民***处。在街头巷口,上堡垒山的石级,听到三五成群的青年在笑语。在城墙塔边的角落,一对老人斜靠着墙稍作憩息。一少女蹲在地上拨动结他琴弦自娱。这些小镜头,给古镇平添了几许色彩。
堡垒山toompea是旧城的精华所在,环山四周有瞭望台三处,供游客远眺古镇景色。其中一处面对海港,可临望到停泊在港口的九层高渡轮。地方有类巨型大厦的天台,围上石栏杆。有一画家在一角素描风景。一文质彬彬的青年向我们兜售爱沙尼亚民歌,且备袖珍录音机,耳筒,和声带作示范。团友陈干先生难辞这拳拳盛意,一口答应买下来。我希望他回家后能悠闲,细心地欣赏。我倚栏遥观塔林港口,沉思这集军港和商港于一身的重镇,历史压下来的任务是繁重的。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我亦有同感。
在一二一九年丹麦治期草创的堡垒早被时间的洪流冲掉,了无影踪。现存的是后来剑侠KnightoftheSwords(条顿骑士一支派)在原址重建及经历代修葺的,尤其是俄国女沙皇CatherinetheGreat对此堡垒用工最大。四角都是高塔,最高的是西南一角的TallHermann,上挂爱沙尼亚国旗,迎风招展,显示此小国已渡过外治时期的漫长冬天,现沐浴在大地回春的和煦阳光中,饱吸着自由空气。
在堡垒斜角不远处是路德会大教堂,是十五世纪的古迹。原本是罗马教堂,宗教革命后改为新教徒崇拜之所。此是爱沙尼亚历代名人埋骨处。在坟墓堆中可追索到此小国的历史。毗邻的东正教堂AlexandrNevskyCathedral非常庞大,是帝俄最辉煌时代的残余,现留给后人的,是「昔日繁华化作尘」的感慨罢!
堡垒南面有斜坡小径下山。堵住山泥的围墙是很古旧的。最令人气恼是处处涂鸦,竟被塔林青少年用作贴写大字报处,如此荼毒古迹,正如陕西省永泰公主墓穴壁上写着:「寿芝兰曾到此一游」,同等可恶。此小径终点是旧城南闸口,标志也是一对高塔。一是两层白身棕顶的Kiek-im-de-kok,德文土语是「向厨房一窥」。据闻塔顶好风光,可以从民居后窗看到厨房内的动态(也许不单止是厨房)。另一塔是一层白身灰顶,名唤处女塔,是中世纪时囚禁流娼的监狱,想不到那举止拘谨,道貌岸然的爱沙尼亚人对社会通病有如此尖锐的讽刺。
谈起塔林人的幽默还有一事要记。游罢旧城,导游小姐Aino领我们到ViruHotel作小息。男女洗手间门上没有文字,也没有男或女的面貌作分别。有的是几何图案二:等边三角,尖端在下,底线在上和瘦长的等腰三角,尖端在上,底线在下。我看罢作会心微笑。从FortLauderdale来的老先生LouWolff满面惶惑,要求我带他到目的地,并问我何以知道。我对他说:「你用罢自然会明白。」果然三分钟后他出来对我作轩渠大笑。心照不宣,我也没有要他解释。
已近下午五时。Aino和我们道别。又要仆仆风尘,踏上征途,赶赴南面离塔林一百五十里的海滨小镇Parnu过夜。这是旅程很好的安排,因为第二晚是在立陶宛Lithuania的首府维尔纳斯Vlnius,可以缩短翌日坐车时间的。沿路景色怡人。波罗的海三小国地广人稀,离开了城市,不见人间烟火,莫论村落,甚至果园,农场也见不到。有的是白桦树森林,大草原,小湖泊,沙石海滩,泥炭沼泽,散布着原野气味,一新我这长年在都市中生活的人耳目。抵达Parnu的RannaHotel已是下午八时。序属暮春,爱沙尼亚享受「白昼夜」的光阴,太阳仍高悬天际。此旅店建于一九三零年,本是贵族疗养院,饭堂特别宽敞,玻璃窗外是波罗的海,内摆了一列盘景,有细叶榕,象脚树,洒金叶…等,非常雅致。好像将时光倒流了六十多年。我深自庆幸,享受着祖父绝对不能想像到的消闲。饭后独自在海滩上漫步。沙呈淡灰色,比起火奴鲁鲁的雪白沙粒,望尘莫及。视界所及,没有半条人影。静静的波罗的海,莫谈海不扬波,比起池水荡漾,也要逊色。原来此地是大海湾GulfofRiga内的小湾BayofParnu,外有二大岛作屏风,所以海面这么宁谧。领队Maria说此镇以泥浴mudbath驰名,饭后不妨尝试,但我只——想在百无聊赖中享受这难得的寂寥,也许能悟出些少人生哲理。我的房间在三楼正对波罗的海,望着那海天一色,了无涯岸,深感到自己是沧海一粟,何等渺小呵!诗情画意中只欠缺奔雷般的潮声,不然我可以轻吟骆宾王的诗句:「楼观沧海日,门枕浙江潮」了。
五天后我们从拉脱维亚Latvia回归爱沙尼亚。在边缘小镇Valka过境。一过海关,此镇名字便换了串法,成了爱沙尼亚的Valga了。波罗的海三小国脱离苏联***,国界在镇的中心划过,南部有百多楼宇拨归拉脱维亚。筑一樊篱切断正街。一切车辆要绕道四里外在田野中的关卡过境。直至现在,此二小镇使用煤,电,水,渠道,排污管…等紏纷,仍未全部解决呢。
是日(旅程的第六天)午餐在Tartu的BarclayHotel内。旅店大堂内一角挂了车臣Chechnya民族英雄DzhokharDudayev的遗照。他究竟和爱沙尼亚有什么关系呢?他是八零年代尾和九零年代初驻防在Tartu基地的苏联空军司令。当爱沙尼亚***运动己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时,他公开声明,绝对不会考虑用武力***。后苏联解体,他解甲归田。一九九六年春车臣谋脱离俄国,莫斯科出兵讨叛变。Dudayev再披戎衣,保护家乡抗拒俄兵而殉难。他在Tartu甘棠遗爱;爱沙尼亚人非常感激他的大恩,在和平情况下复国,所以待他如本国的民族英雄了。Tartu是大学城,有「青春长驻」的绰号。曾先后用拉丁文,德文,俄文授课。是爱沙尼亚文化的摇篮。餐后Maria陪我们观光校园,沿山坡而建。当天春和景明,校园鲜花盛放。园内有二石像给我印象最深。一是瑞典王GustafIIAdolf,他在一六三二年草创此大学,蓝本依照在Uppsala的瑞典大学。第二个石像是一苦学生。从拉脱维亚的首府里加Riga步行来此求学。比起北宋杨时的程门立雪精神,不遑多让。我们离开市府广场时,大学的管弦乐团,全部穿了红色的西装,奏出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确是声色夺人。
当晚回到塔林奥林匹亚饭店投宿,晚餐在大饭厅。十二人围着大圆桌,虽然萍水相逢,但都一见如故。明日下午回赫尔辛基时便要分手了。可能缘尽今宵,后会无期,怎不依依呢?饭后Maria带一部份团友(包括我在内)再往旧城流连,作一临别回顾。春天气息,终于唤醒了爱沙尼亚。它渐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但民风仍很纯朴。当晚我在一精品店买了一穿民族服装的洋娃娃,价值约十美元。我放下钞票,拿了包裹走离。店主唤我回头,给我本地碎币找续,原来五天后美元升值了。回想在巴拉格时,有双重价格,游客付出的比本地人为多。买货若不讲价便成笨蛋。但几年后游客充斥塔林市集时,商人仍能保留这纯朴吗?不错,春天驾临,爱沙尼亚开脱了九百年外人奴役的锁链,终成了自己的主人。长期的俄国统治留下很大的恶果。最严重的是***不知如何处理大批从前苏联移民到来的俄人。他们不肯学爱沙尼亚文变成新国的公民,失了崇高的职位,生活也成了问题。在塔林俄民占三成。***后,普通市民生活更清苦。爱沙尼亚***何去何从呢?举足轻重,每事都要三思。棋差一着,满盘皆落索矣!但愿不会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