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梵天寺经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江干凤凰山麓、梵天寺路梵天寺遗址前。共两座,幢高15.76米。是吴越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结合的瑰宝。梵天寺为五代吴越国名刹。据《吴越备史》载,梁贞明二年(916年),钱镠迎鄮县(今鄞县)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塔到杭州,建城南塔珍藏。后城南塔毁于火。乾德三年(96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重建,后改名梵天寺。
建筑特点
经幢通体用太湖石雕刻而成。双幢形式、结构基本相同,南北对峙,相距13米,幢高15.76米,由基座、幢身、腰檐、短柱层及幢项五部分组成。基座雕有覆莲、幡龙、菩萨像等。其上是八角形幢身,南幢身刻有《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北幢身刻《大佛顶陀罗尼经》。
梵天寺经幢,八边形,由基座、幢身、华盖、腰檐、山花蕉叶、宝珠、仰莲、方柱、覆莲等构件层层迭建。幢顶为日月宝珠,雕刻精致,纹饰各异。基座为须弥座,共三层,底层浮雕“九山八海”;束腰浮雕蟠龙,生动威武;上层短柱四周凿成小龛,龛内雕佛像。幢身刻佛经,左幢刻《大佛顶陀罗尼经》,右幢刻《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两幢身均刻有建幢记,文字相同。经文为正书,建幢记行书,文末署“乾德三年乙丑岁六月庚子朔十五日甲寅日立,天下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建”。幢身之上为华盖,上端饰如意云纹,下部雕伽陵宾伽,似有云际飞出之感;腰檐仿照木构檐子雕造,用斗拱挑出,承托檐子。斗拱每面铺间一朵,六铺作双杪单下昂偷心造,檐子雕出瓦、椽、脊、戗兽、滴水瓦当等。经幢每层短柱上刻设佛龛,龛内雕造佛和菩萨像,有一尊、三尊或七尊,形象端庄,比例匀称,各像之间配置得当。梵天寺经幢,统体由太湖石构筑,体量高大雄伟,挺立于山坡之上,历经风霜岁月,是吴越建筑可贵的实物遗存。
梵天寺经幢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梵天寺属于厦门宗教旅游的著名风景区。
梵天寺位于同安大轮山主峰下,是隋朝(公元581年)所建古寺,原名兴教寺,后改名为梵天禅寺,千年以往,此寺高僧名师辈出,寺名远扬,香火不绝。该寺屡经兴废,海内外教徒多次募建捐修。近年已修复山门、功德堂、念佛堂、钟楼、千佛阁等古迹,寺院已恢复旧观。梵天寺内有一座建于宋代的婆罗门塔,三层方形,石构实心,高4.68米,是研究古代宗教和石雕艺术的实物资料。朱熹碑文石刻也在其中。颜立水先生介绍说:同安大轮山梵天寺这个寺庙可以说是福建省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根据记_,它是在隋代开皇元年,也就是公元581年建的。经过历代的修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基本上是新的建筑,旧的建筑只剩下一个明代钟楼。梵天寺整个建筑群最前面是金刚殿,接下来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后面是藏经阁。
这些建筑由下而上递次建在一条中轴线上。整座寺院富丽堂皇,巍峨雄秀,气势恢宏。寺前的文化广场占地23700平方米,有放生池、喷水池和相应的服务设施。1997年梵天寺落成开光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写了梵行庄严广植德本,天人归仰常转***对联,全国佛教秘书长林子青撰写了重建碑记。梵天寺属禅宗南派临济宗支派,历代高僧辈出,唐代的黄檗、慧日,五代的道丕、观志,明代的无为、法相,清代的实韬、无疑,现代的会泉、会机、性愿等大师,均住持过梵天寺。弘一大师和宏船、印顺法师也曾挂单于此。寺后的文公书院,又名紫阳书院,是泉州府最早的官办书院。还有仰止亭、石瞻亭、千佛阁、魁星阁等,都是明代为纪念朱熹而建立的。至今院内还存有朱熹的石刻画像,至为珍贵。
书院的建筑,参差错落,曲经盘桓,茂林修竹,环境幽静,确实是一处静心修行、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梵天寺钟楼北侧有一座宋代婆罗门佛塔,是福建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颜先生介绍说:这座塔原在县城西安桥,1957年历史学家郑振铎先生到同安考察时,觉得它价值很高,大水来了会淹掉,建议把这座石塔移入梵天寺保护。婆罗门佛塔距离现在有900多年的历史,它是宋代元_年间建的,是西安桥桥头桥尾镇邪保平安的镇桥塔,它的艺术价值比较高,历史悠久。婆罗门佛塔三层,方形,石构实心,通高4。68米,底边1.78米,须弥底座浮雕侏儒,各层四面浮雕走兽、佛像等,古朴幽雅。刹座为覆莲盆,刹杆五层相轮,刹尖为葫芦形,这是研究古代宗教史及石雕艺术的宝贵实物。梵天寺于民国七年(1918年)被北方军阀张树成纵火烧毁。
后来重建梵天寺逐步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颜立水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后,在厦门市、同安等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包括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等的呼吁下,(梵天寺)逐渐修建起来。原梵天寺住持厚学法师四处化缘(先后十二次出洋),集资达二、三千万,才将梵天寺按照原来的规模建起来,现在连斋堂也建起来了,设施也基本齐备了,成为厦门地区一个即能游玩又能烧香朝拜的旅游场所。说起梵天寺原住持厚学法师,颜立水先生肃然起敬,他说,重建梵天寺,厚学法师功不可没。
梵天寺原住持厚学法师是***印顺法师的徒弟,印顺法师称得上是世界佛教导师,现在已100多岁,还健在,厚学法师曾到***找过他,***的正岩法师也是印顺法师的徒弟,算是厚学法师的师妹了,他们到***去见她,依靠她四处化缘,得到善信的资助,特别是很多台商善捐乐助,才将(梵天寺)重建起来。第四届(1996年)世界同安联谊会召开时,四个殿都起来了,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厚学法师生活简朴,他平时吃的是稀饭配破布籽(朴树籽腌制的配料)或豆腐干,穿的、用的都很简单,所有化缘来的钱都用在建设梵天寺。他身体不好,有哮喘病,但只要需要他,尽管还喘着,他二话不说,起身就走,这种奉法献身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他圆寂后,大家都很怀念他,梵天寺后来的住持长静法师及各界专门为他修建了一片墓陵,这么大的和尚墓陵在厦门地区乃至其他地区都是少见的,墓塔里放着他的灵骨,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瞻仰、纪念他。听众朋友,梵天寺所在的大轮山,是同安区内的主要山峰,山脉绵亘,形状就像是车轮滚动,奔跃而来。历代文人墨客,常来探幽登山,临风吟行,礼佛参禅,泼墨挥毫,留下许多佳章美文和摩崖石刻。颜立水先生介绍说:整座大轮山和梵天寺这地方的历史和文化比较深厚,宋代(理学家)朱熹最早到同安来当主簿的时候,常来此地游玩,甚至写些诗,如梵天观雨、游梵天寺等在同安县志上都有纪录,而且他在大轮山范围内留有很多摩崖石刻,比如寒竹风松、大轮山、瞻亭,据县志记_有八、九个摩崖石刻。
很可惜,现在只剩下瞻亭两字是朱熹写的字,是明代的一个县令刘裳要建瞻亭这个坛时将这两字描下来建成一个匾,我们在大轮山上看到的瞻亭这两字是朱熹的亲笔字,是明代时把它描(摹拓)下来的。大轮山风光旖旎,有名闻遐迩的轮山八景:轮山迭翠、浔海归帆、绿沼荷香、东溪塔影、幽岩月色、梵寺钟声、圣迹泉浏、瞻亭石倒。
颜先生说:大轮山的风景很不错,有轮山八景,是同安地区一个较出名的山,厦门市人民政府在1999年评选20名景时,将北山龙潭、大轮梵天两景列入厦门市二十名景之中。好了,听众朋友,在下次的《闽江茶座》节目里,我们就带大家到北山龙潭去走一趟,欢迎你下星期的同一时间继续到《闽江茶座》来作客。
梵天寺位于福建境内,是一座极具历史岁月的寺庙,拥有非常厚重的历史,在岁月的洗礼中成就自己的未来,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信徒和游客,下面给大家分享梵天寺游记攻略。
心血来潮,游玩梵天寺,走一步观一景,镜头对准,记录内心最宁静的画面。
咔嚓声里,留在背后的是无声的脚印,更是对眼前美的留恋。
庙宇之间,我在其间,观赏到的何止一砖一瓦,斑驳的岁月痕迹,总逃脱不了生命对生命的定义。
熟悉的花草,陌生的足迹,更有一些若隐若现的声影,在身边徘徊。我,并不惶恐,也不在意。
只是在双脚停留之间,我看着自己的内心一直在慢慢苏醒。
转眼,路过了不少微笑,相对了很多虔诚,我不禁自己慢慢融入其中,从惊异到平和为他们中的一份子。
袅袅香烟,古色提神,萦绕其间的,是阵阵“心诚则灵”的气味。弥漫着每一种独特的人情冷暖,春暖花开的光影。
突然想起“高棉”的微笑,这该是一种怎样礼仪,一种怎样的敬意,能够让每个前来朝圣的人都能拥有一方心静如水的心胸。
慢慢荡漾开去的褶皱,缓缓褪去的条条阴影,急急喘息的声声吞吐,都在相视而对的那些时光里,悄悄涵养了每个求善求真的人。
陶醉其间的一种皈依感,总觉得万千佛像里,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密语,在耳旁里我能感受到的是一种纯真,与善良。
云游山林的快感和畅游庙宇的舒心,可以让人从琐碎杂事里解脱,找寻一种本真的状态。众生万物,都期盼真正的豁达不羁。
因为,生命并不平静,生命中混搅着哭声与笑声,混搅着善良与邪恶,明亮与黑暗,上升与沉沦
我们都害怕无常,逃避无常,然而永恒正是在无常之中。
所以,在山与水之间,寻找人的定位何其意义。
梵天寺位于大轮山南麓。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与福州鼓山涌泉寺、莆田广化寺、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连为福建沿海一线的名寺。在厦门与南普陀寺同为厦门著名的佛寺,同安梵天禅寺创建于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比厦门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开元寺早100多年,乃八闽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其原名兴教寺,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宁二年(1069年)合为一区,赐名“梵天禅寺”。“大轮梵天”以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入“厦门二十名景”。下面是我整理的梵天寺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译文:
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时,钱俶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说:“还没有盖瓦,上面轻,所以才会这样。”于是在上面盖了瓦,但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
实在没办法了,工匠就暗地里让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给她送了金钗,求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上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晃动了。”工匠按他说的(去做),塔身于是稳定了。
因为钉牢木板以后,各层上下更加紧密连接,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一只打开的'箱子。人踩上去,上下及周边四面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技艺精熟。
注释:
(1)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907—978)的吴越王及其子孙。吴越国为钱镠所建。
(2)据:统治。
(3)两浙:宋时路名,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部分地区。
(4)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一座木塔。此处的梵天寺木塔指宋乾德二年(964)重建的木塔。原塔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
(5)方三两级:才建了两三层。方,才。级,层。
(6)钱帅:即钱俶(929—988),钱镠的孙子,后归顺北宋,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
(7)患:嫌,担忧,忧虑。
(8)故如此:所以像这样。(此:代指塔晃动)
(9)瓦布:盖瓦。布:铺设。
(10)密:私下
(11)使:让
(12)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生卒年代不详,普通木工出身,北宋初年曾任都料(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人称预都料。他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善于学习,勤于思索,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宝塔和楼阁。相传喻皓曾撰成《木经》三卷。《木经》为我国古代重要建筑工程著作,可惜亡佚,具体内容现已无法窥究。沈括《梦溪笔谈技艺》中还有一条笔记专记《木经》,虽然文字不多,但是为我们提供了与《木经》有关的弥足珍贵的资料。
(13)贻:本文译作赠给。赠送财物之意。赂在上古并不作贿赂讲,其由“赠送财物”引申出的“贿赂”之义是后起的。“贿赂”在古代叫“赇”。
(14)易:容易
(15)耳:语气助词,无实义
(16)但:只。
(17)讫(qì):完毕,终了。
(18)实钉:用钉子钉实、钉牢。
(19)如:遵照。
(20)遂:果然。
(21)盖:因为。
(22)弥束:全部紧束,文中指“通过逐层钉板,使塔体得到紧固、结构得到加强”的意思。
(23)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即下文举例所用箱子的六个面。
(24)胠箧(qūqiè):打开的箱子,胠:从旁边打开,撬开。
(25)履:踩踏,走。
(26)相持:互相支撑。
(27)自:自然。
(28)伏:通“服”,敬佩,信服。
(29)精:精熟。
(30)定:稳定
(31)持:支持
分类:社会民生>>宗教
问题描述:
?????????????????????????
解析:
梵天寺——是天台山佛教文化集中之地,位于天台台面上,占地面积百余亩,寺庙依山而建,散布于重重古树名木之中,显示出佛教文化的神秘与庄重。梵天寺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唐朝,毁于兵祸,文革后保存旧寺一座,于1986年又在原遗址修建寺庙恢复原貌。天台台面上分布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殿殿相连,佛佛相重。每逢农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庙会,到天台山赶庙会,朝山拜佛的人群络绎不绝,川流不息。相传,梵天寺是中国唯一女皇武则天幼时的朝拜之地,并富有离奇动人的传说。
梵天寺位于天台台面上,占地百余亩,寺庙依山而建,散布于重重古树名木之中,显示出佛教文化的神秘与庄重。梵天寺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庙宇气势礴磅,在天台台面上分布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殿殿相连,佛佛相重。
在静密的天台梵天寺,当地父老迄今仍津津乐道的讲述武则天的芳踪逸闻:武则天生于利州长于利州,其父武士彟是利州都督,贞观元年(627年)武则天已满三岁,贞观六年(632年)武士彟调离利州,武则天在利州短暂的居住,使这个活泼少女的形象依稀留在人们记忆中。
那时,广元千佛崖、天台山等处佛寺香火已经旺盛,武则天因母亲杨氏信奉佛教,小武则天在母亲带领下经常出入佛门,虔诚的宗教信仰,也种入了她那颗小小的心灵。在唐朝天台梵天寺的香火已经达到鼎盛,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古城利州到天台山赶庙会,朝山拜佛的人群络绎不绝,在利州期间,小武则天也经常由其母亲带领朝拜天台山,当时,武则天是乘滑竿到天台山梵天寺烧香拜佛并虔诚许愿。
在她五岁那年的农历六月十九,小武则天再次上山朝拜天台,当她来到观音殿时,整个殿内香烟缭绕,小武则天连磕三头,只见三头之后,观音塑像下的莲花突发金光,所有的烟雾顷刻之间汇聚到一起形成了“一条飞龙”在小武则天的头上飘然而过。在使场的僧人目瞪口呆,他们认为此女获得了观看菩萨的点化并非人间凡人。贞观六年,武士调离利州,武则天举家搬迁,她怀着对天台山的留恋之情,也不舍地离开了利州城。
相传,几十年过后,一个仲夏的夜晚,天台山忽现一朵金莲花和一对红蜡烛,光烛辉映,远照在成都王府井内,该府公子王射之发现了院内井中闪着红光,便好奇走进水井,只见水井映着蓝天,蓝天上有一座莲台,莲台上放有一颗闪闪发光的红烛,光照四射,他觉得有神灵相助,于是夜夜借烛光苦读。一夜,他读书劳累过度便在井旁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一位白发老仙托梦告诉他井中的莲花在利州的天台台面上。于是他便依梦所托独自一人来利州上了天台山,朝拜了梵天寺。在观音殿中他看见了那朵玉制的莲花,那花蕊中燃着一对红烛,与他成都家府井中的影子一模一样,他赶忙跪在观音殿面前叩头,叩谢菩萨显灵并发誓:一定刻苦攻读,将来功成名就后要培修梵天寺。
后来,武则天当了女皇帝,全面推行科举制度,广纳贤才,王射之也年少得志,在朝廷开科举士中高中状元,后成为武则天的名相。
王状元为了感谢天助其名,便奏请女皇。时隔数日,一道圣旨从京都长安送达利州,女皇武则天赐白银五十万两扩修天台梵天寺,于是,一座气宇轩昂,规模宏大的寺庙拔地而起,每年香火不断,灵显八方,朝圣者达数万人,从此梵天寺开始了辉煌的宗教历程,也了却女皇帝和王状元少年的心愿。
天台山的寺庙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由于历史原因,在文革时期,又毁于一旦,我们现在不能目睹梵天寺盛世真貌。1986年全国佛教协会理事净天法师慕名来到天台,查看地形后,从海外化缘筹集资金,在原遗址修建寺庙,同时,又从缅甸请回一尊高八尺、重三吨的玉石观音安放其中,旧貌换新颜,恢复了原有面貌。
梵天寺历经沧桑,凝聚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今天只能看到新修的庙宇,每逢庙会,来自省内外乃至港澳台的信徒络绎不绝,那么虔诚,莫不令人心动,天台山正成为闻名国内外的佛教文化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