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一、蜀河古镇。蜀河镇镇位于安康旬市太极山城以东53公里处,北倚巍巍秦岭,南傍依巴山。挟汉江而携蜀河,东与仙河镇、冷水镇接壤,南与白河市毗邻,西与棕溪镇、关口镇交界;北与双河镇相接。
二、双河口古镇。双河口古镇,因两条河在此交汇而取名,东边是梨树河,西边是斑竹园河,两河汇合后往下就是清泥河了。双河口古镇在明、清鼎盛时期店铺多达百余家,行业多达几十种,也因此享有“日出斗金”的美誉。古镇始建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地形地貌。
蜀河镇地处秦巴山地,地势两边高中间低。境内地形以中山和浅丘河谷为主。主要山脉有大巴山、南羊山。最高峰焦山寨海拔1186.9米,最低点汉江河滩。
气候特征。
蜀河镇气候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低气温-20.2℃,极端最高气温43.1℃。年平均降水量84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10月。
熨斗古镇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境内,是一处充满了人文古风情的特色小镇,拥有令人无法言喻的宁静之美,这里的一切都彰显了独特的地域魅力和激情,让你的生活显得更加如梦似幻,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攻略。
从陕西省中所拥有的文化景观表现下看,很多景点的魅力其实都比较大,而且还能实现更好的旅游带动影响力,同时在对一些很重要的旅游古镇中,从它们的建筑布局、文化展现意义,以及是在体现社会意义上看,一些古镇的社会吸引力也必然会更大,更能让人感到特别有区域吸引力。
这座古镇的位置在陕西的安康石泉县处,它至今都保留了恬淡、古朴和优雅的风貌,所以给很多游客第一眼的感觉就很独特,究其古镇历史演变,它距今有上千年历史,本身也是川楚古道上的一座驿站古镇,凭借它具有的鲜明地理位置,这本身对其的景区的发展吸引力上看,它的文化意义也显得很有价值。
它其实也是陕西一座很低调的古镇,因为它的旅游景观吸引力本身也比较大,而且是依山傍水而建的名镇,像是青石板街、木板门面、古戏楼、关帝庙和其它景观,都能体现出这座古镇的魅力,特别是古商道,这都能见证出熨斗古镇兴衰历史,所以如今它也得到了陕西大力的保护,毕竟对其古镇的看重程度还是很高的。
很多游客在第一次听到它的古镇名字时候,估计也会显得很奇特,想要了解它是如何采用这个名字的,其实它是由于其地形像旧时缝纫用的熨斗,所以才得名如此的,但依然不可低估的是,它的景区也是全天开放不要门票,所以对其古镇的发展下看,它的旅游文化价值程度依然很高,也具有很强的旅游可欣赏性。
古镇的旅游魅力很大,而且与很多古镇相较下看,它们的地域文化特色也很有吸引力,所以从这个区域表现中说,它的区域实际发展意义也显得更大,所以说这座古镇的旅游特点依然很大,而且还获得了不少游客的称赞,所以从这个区域表现中看,这座古镇的文化魅力自然是很高的了,也是显得很重要。
景区地址: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熨斗镇
乘车线路:在石泉乘开往熨斗古镇的班车可达
自驾线路:
1.西汉高速:西安--大河坝(石泉/佛坪,西汉高速155公里)--两河镇(210国道11公里)--石泉县(省级公路39公里)--莲花古渡/汉江三峡(省级公路9公里)--桂苑(省级公路24公里)---熨斗镇(全程249公里)。
2.西康高速:西安--五里(西康高速195公里)--马岭关隧道(316国道77公里)--莲花古渡/汉江三峡(省级公路1公里)--桂苑(省级公路24公里)--熨斗镇(全程311公里)。
熨斗是个多民族集聚地,民风纯朴,民俗南介,形成了鲜明而丰富的民俗特征,茶文化,桑蚕文化更是影响深远。在此听汉剧吃特产,使人疑在川中;乘木舟闻渔歌,又似江南别景;在咿咿的方言中,穿行古街,仿佛时光倒流;而古戏楼、牌楼、乔泰和酒楼和吊脚民居常使游人流连忘返。当地餐饮特色极为突出,无论山珍野味,无论荤素,无论酒水,全采于自然均施以当地特色,实为天下美食。
驾车路线:全程约254.6公里
起点:西安市
1.西安市内驾车方案
1)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行驶20米,右转
2)行驶90米,右转
3)行驶70米,左转进入西华门大街
4)沿西华门大街行驶180米,进入北大街
5)沿北大街行驶460米,直行进入北大街
6)沿北大街行驶150米,在第2个出口,朝南大街/南门方向,左前方转弯进入南大街
7)沿南大街行驶70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南门盘道
8)沿南门盘道行驶470米,直行进入南关正街
9)沿南关正街行驶7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南关正街
10)沿南关正街行驶810米,直行进入长安北路
11)沿长安北路行驶1.1公里,朝小寨/南三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长安中路
12)沿长安中路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长安南路
13)沿长安南路行驶3.0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14)沿匝道行驶900米,直行进入西安绕城高速
15)沿西安绕城高速行驶9.8公里,朝户县/汉中/成都/西三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河池寨立交
2.沿河池寨立交行驶1.3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京昆高速
3.沿京昆高速行驶142.1公里,在石泉/佛坪出口,稍向左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5公里,右转
5.行驶1.5公里,左前方转弯
6.行驶4.9公里,直行进入柳树垭隧道
7.沿柳树垭隧道行驶1.0公里,右前方转弯
8.行驶4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包南线
9.沿包南线行驶37.7公里,稍向右转进入珍珠路
10.沿珍珠路行驶30米,在第1个出口,朝石泉城区方向,直行进入大桥路
11.沿大桥路行驶170米,直行进入包南线
12.沿包南线行驶590米,朝武汉/G316方向,左转进入福兰线
13.沿福兰线行驶4.1公里,直行进入长安坝隧道
14.沿长安坝隧道行驶370米,直行进入福兰线
15.沿福兰线行驶3.9公里,朝喜河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石蒿路
16.安康市内驾车方案
1)沿石蒿路行驶22.1公里,右转进入喜熨路
2)沿喜熨路行驶13.9公里,右前方转弯
3)行驶5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熨斗古镇
1、熨斗古镇
熨斗古镇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川楚古道上的一座驿站古镇。熨斗镇建在喀斯特地貌的溶岩之上,现存古街多是明清时期建筑,尤以“让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的吊脚楼最为有特色。
2、蜀河古镇
旬阳县蜀河古镇位于陕西省旬阳县太极山城以东53公里处,北倚巍巍秦岭,南傍依依巴山。挟汉江而携蜀河,东与仙河镇、冷水镇接壤,南与白河县毗邻,西与棕溪镇、关口镇交界;北与双河镇相接。
3、华阳古镇
华阳古镇是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华阳镇的旅游景区,始于秦晋,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道驿站(傥骆古道),古军事要冲,古经济政治重镇。古镇内明清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古华阳县县城墙残垣轮廓尚在。
4、漫川关古镇
漫川关古镇古称丰阳关、丰阳川,又称蛮子国。漫川关古镇位于陕西商洛市山阳县东南缘,东经110度3分,北纬33度14分。南与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接壤,北与法官乡相邻,东连石佛寺乡,西邻南宽坪镇和莲花乡。
5、上元观古镇
上元观古镇位于城固县西南21公里,古镇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以道观“上元观”而得名。古镇的地形呈“鳖”形,镇子上四条小街直通镇外。城墙砖土结构,并有东、南、西、北四城门,四个城门楼建筑独特,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熨斗古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河古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阳古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漫川关古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元观古镇
熨斗古镇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熨斗古镇
熨斗镇位于石泉县城汉江以南50公里,与汉阴县、西乡县、镇巴县相邻,被誉为“鸡鸣四县之地”,古时为川楚商道上的重要集镇。
熨斗镇名称历经多次变迁:据记载,清嘉庆23年前该镇名为永兴场;道光年间当地遍布60多架筒车,浇灌着两千多亩良田,该地由此更名为筒车坝;道光23年不幸遭遇洪水,大部分筒车被毁,筒车坝名不副实了,又改名熨斗镇。其由来是,当地有个构家坝,有水田百余亩,其地形酷似烫衣服的熨斗,故以此得名熨斗镇。
熨斗镇是石泉县历史上有名的古镇之一,四十分钟就可抵达西乡县的高川,大半天便可出陕入川。据祖居熨斗镇的老人们讲:解放前在镇下街头立有一个闸子门,门额-“川楚通道”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落款为道光二十年。明清时期每逢集日,熨斗街上川陕客商云集,商贸兴隆,古戏楼上演的汉剧韵味悠长。当年熨斗街上有十多家百年老字号,如:源茂盛,天成祥,天成福,天成和,义顺和,金盛堂,义顺鑫,德懋鸿,昆泰丰,长兴久,荣寿堂等。这些老字号大多是药铺和旅店,生意十分红火。据70多岁的吴明森老人讲,他家祖上是开旅店的,小时候他就记得每晚至少有十多个马帮在他家住宿,旅客中有四川客商也有汉中地区的客商。当时有一种民谣叫“白龙下川,黄龙入陕”。白龙指棉花,黄龙指黄表纸。也就是说通过熨斗镇将陕西的棉花运往四川,将四川的黄表纸和食盐运入陕西,由此可见熨斗镇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商旅要道。距熨斗镇15公里的喜河镇(现名称),因位于汉江边,交通便利,市场繁荣,早在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就在此设立魏宁县,古有“小汉口”之称。早年,川陕的客商赶着马帮将货物通过熨斗镇运到喜河码头,再装船走水路运抵汉口,同时马帮又将从船上卸下的货物运回四川以及汉中的西乡,镇巴,洋县等地。
解放后,随着公路交通的日益发展,繁华了千百年的川楚古道沉寂了下来。现在来到熨斗镇,千年古镇的风貌仍依稀可见:青石板街,木板门面,古戏楼,关帝庙,以及通往汉中、四川的古商道,这些都已成为见证熨斗古镇兴衰历史的文物古迹,弥足珍贵。随着燕子洞景区的对外开放,熨斗古镇也将向游客展现其古朴沧桑的风韵,让人们从中品味、追寻曾经的喧闹与繁华。
熨斗镇:一、自然社会情况熨斗镇位于陕西省石泉县南部,距离县城50公里,全镇东西宽9.25公里,南北长约12.85公里,总面积81.6平方公里。全镇耕地总面积18682亩,水田2105亩,旱地16577亩,林地99219亩。全镇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最高峰木竹山1593.5米,最低点西沟口332米,相对高差1261.5米,全镇共有地质灾害点14处,其中先联村最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