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清代陈秉元《石浦竹枝词》写道:蜃雨腥风骇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圆。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一首清代古诗勾画出了渔港古城石浦的地形特征,也道出了它的文化特色。
石浦因渔而兴港,也因港而兴渔,使她成为历史上沿海中路一个重要的渔港、商港、军港。而散落在岛礁港湾、屋后庭前、茶余饭后的海洋文化、渔文化,也成了港城的一段历经岁月的家酿酒。
石浦使中国最早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秦汉时即有先民在此渔猎生息,唐宋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渔商埠,海防要塞,浙洋中路重镇。如今,石浦时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全国渔业第一镇、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开渔节是中国沿海地区为了节约渔业资源,同时也为了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文化搭台交际唱戏的节日庆典活动。而象山是偶的开渔节成为了本地人民的重大节日。自1998年浙江首办开渔节以来,名声日长,开渔节已成象山县一靓丽名片,现为中国著名节庆之一。
举办时间:9—10月
举办地点:浙江省象山县
举办单位:象山县政府
开渔节时候,原本帆樯林立、千舸锚泊的静态海面,瞬间成为机器轰鸣、汽笛长鸣、百舸齐发的活跃场景。送别的码头人海涌动,鼓乐喧天,爆竹齐鸣,焰花怒放,一派壮观景象。开渔节的主要内容有千家万户挂渔灯、千舟竞发仪式、文艺晚会专场、海岛旅游、特色产品展销、地方民间文艺演出等活动。
象山石浦渔港是中国四大群众渔港之一,又是国家和省对台接待的重要口岸,近年又建有国内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中国水产城。石浦渔民素来有“三月三,踏沙滩”、“祭海”等习俗,其中“祭海”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的一种仪式。国家实行“休渔期”。“休渔期”结束称为“开渔”。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将原来民间的“祭海”活动组织成节庆活动,称之为“开渔节”。自1998年首办开渔节以来,名声日长,开渔节已成该县一靓丽名片,现为全国著名节庆之一。从元代起,石浦就被称为“浙洋中路重镇”。明洪武二十年(1387),因地处海防要冲,调昌国卫守御置前、后二千户所,筑堤捍守。石浦所城“南面海,西北依山”,“高二丈,广六尺,周六百有七丈”,辟西、南、北三门。辟水门于(西)北、南二门之侧。罗以月城,城上雉堞一千九百六十,警铺二十九,敌台十三,东南开“濠一百十丈”。下辖石浦巡检司和大金山、后山、前山、下岙、松岙、土湾六烽堠。逢汛期,卫拨游哨兵船防守。清顺治,改置石浦陆、海二汛。康熙二十三年,仍设官防守,重筑所城,东、北面相接,长约700米。她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居高控港,素有“城在港上,山在城中”之称。
金鸡山炮台,在石浦镇西南金鸡山上。南临石浦港,地扼三门口,地位重要。清道光五年增设金鸡山隘口,并筑该台,属石浦所汛。今保存完好,台基呈长方形,占地118平方米,台身呈梯形,四面用条石砌成,共19层,高3.8米,西北面墙有石板挑出,长40厘米,每层一块,自底至顶成45度,可拾级上下。
二湾摩崖,在石浦二湾头朝东岩壁上。石壁长20余米,高4米,峻峭陡立,上有摩崖10条,均楷书阴文题刻。最大者为“视卒当如婴儿”横条,长226厘米,高39厘米,字迹粗壮圆润,刚劲有力。上款“万历癸巳”(万历二十一年即1593),还有季侯顾我、德与石存、“恩同海永”、“将苑羽仪”、“严侯永瞻”、“石存恩存”、“如海恩波”、“岘石恩同”等等,二湾摩崖石刻多为明代抗倭将领所镌,表达了将士上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战斗情怀。石浦渔港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国家中心渔港,十八里港湾岛山环屏,五门罗列,可泊万艘渔船,可航万吨海轮,早在汉时就被人们认识利用。数以万计的渔船装卸渔货,补给物资、桅樯林立、渔火灿烂。特别是海鲜之多,实属罕见。400多种鱼类、100多种甲壳类、80多种贝类在这里汇聚,流向世界,被誉为海鲜王国。
石浦是一个有着600余年历史的渔港古城,位于长三角经济中心区的南翼,浙江中部沿海,宁波市象山县南部。依山面港,陆地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其中沿海岛礁176个。石浦早在秦汉时即有先民在此渔猎生息的记载,唐宋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渔商埠,海防要塞,浙洋中路重镇。如今,石浦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全国渔业第一镇、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石浦古城沿山而筑,依山临海,人称“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它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城门就形而构,居高控港是“海防重镇”石浦古城雄姿的主要特征。老屋梯级而建,街巷拾级而上,蜿蜒曲折。
瓮城座落于碗行街、福建街、中街交汇口,始建设于明代,清光绪年重修,现在古城墙保存完好。今重建的瓮城占地240平方米,入口设城门,上置门挺,出口为城楼重檐,由铡门组成。石浦以瓮城为标志,分城里、城外,故称古城石浦。城内各场馆设置可使游客体验到过去城里商铺的繁华和百姓热闹的生活。
石浦老街中药铺老字号“大皆春”药铺创建于明末,铺名原本叫“同饮和”药店,后改为大皆春。“大皆春”主要经营中药,店内有加工场,生产丸、散、膏、丹、酒等100余种。
乾大当铺创办于清康熙后期(1701-1722),至同治年间转资宁波人与本地林氏。原占地约5000平方米,建筑8000平方米,由总上房(老板、掌柜)、看正房(营业评估押品)、票房、(钱房)、帐房、牌房(洗涤整理)、取房、楼头房(保卫)等组成。除经营一般典当业务外,更主要是经营渔船、渔具典当和发放信贷。其经营范围和规模,堪称东南沿海典当之最。1943年当铺大部分房屋毁于日机轰炸,仅存取房与银库。2004年修缮总上房、看正房(营业房)、取房与银库。
全国独此一家的中国扣陈列区就像一个盘扣专卖店一样,特色鲜明、风味独特。中国扣,又叫盘扣,是古时女孩家用灵巧纤细的手盘出来的美丽之扣。飞燕展翅扣、龙凤呈祥扣、石榴百子扣、梅花吐香扣、鸳鸯千秋扣、君兰婷立扣、秋菊佳色扣、荷塘春色扣、金色赏鱼扣、桃花盛开扣等,只数达600多个,式样100余种。
“侍郎府”侍郎俞士吉,字用贞、号栎庵,晚号“大瀛海客”,象山人,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举,官至礼部、刑部侍郎。永乐四年(1406年),俞士吉以礼部侍郎衔出使日本,册封日本富士山为“寿安镇国之山”,立碑勒石铭诗,永修睦邻友好。
亚洲飞人馆馆内陈列的是亚洲飞人柯受良1992年飞越长城,1997年飞越黄河,2002年飞越***……用过的战车、战衣,相关珍贵影像资料。柯受良,象山石浦人,三岁时随父母,离开家乡石浦。但他仍不忘家乡鱼水之情,生前曾多次回乡探亲,对家乡石浦的每一点进步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在他的大力倡仪下,我县于1998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渔节,他还担任过第六界中国开渔节的形象大使,对提高象山的知名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象山也因为有了他而更加生动。
石浦渔港古城这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建筑都非常壮观,山、海、古城很难想象这三个景都兼容在一片土地上,白天可以在古城中走走逛逛感受古文化的魅力。夜幕降临,夜生活自然也不能闲着,这的海鲜大餐可是非常美味的哦,非常值得一尝。
渔港介绍石浦渔港古城依山而建,傍海而居,是一座经受百年岁月洗礼的渔港古城,是宁波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我国4A级景区,还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系全国四大渔港之一,中国最早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
渔港的形状为“月牙”形是封闭型港湾,渔港古城中保留了不少古色质朴的老宅子,置身于古城中便能感受到历经百年岁月积淀下来的渔民烟火气息,生活在这里的渔民都在不急不慢用自己的方式过活着,这里没有高楼林立的建筑,没有人声鼎沸的商场,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流,有的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讨价还价的商铺,闲庭信步的游客,来到这里一切似乎都慢了下来,远离了喧闹纷争。
渔港文化每年的9月10月我国沿海地区都会举办“开渔节”这个活动,这是一种以搭台唱戏的方式举办的庆典活动,活动目的是为了节约渔业资源,还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也成为了我国著名节庆之一了。
海鲜文化石浦渔港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著名的中心渔港,海鲜自然也是少不了,这的海鲜可谓是五花八门,有四百多种鱼类、八十多种贝类、一百多种甲壳类,连空气中都夹杂这鱼腥味道,不愧被誉为“海鲜王国”。这的海鲜要是做成美味佳肴那叫一个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如果热爱古城文化还爱吃海鲜的,这里是个不二选择。
象山石浦渔港古城虽然没有那么的出名,但是这里的景色确实非常的好,在这里可以看着海景,看着农民在船上捕鱼,看日出日落。这样的景色怎能不着迷。下面是象山石浦渔港古城介绍。
象山石浦渔港古城游玩攻略开放时间:
1、1月1日-6月30日。周一至周日08:00-17:00
2、7月1日-8月31日。周一至周五08:00-20:30,周六至周日08:00-21:00
3、9月1日-12月31日。周一至周日08:00-17:00
门票:成人票60元/人(儿童1.2以下和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学生和60-69岁的老人半票)
地址:宁波市象山县南部的石浦港畔
联系方式:
渔港古城导游预约:***
“渔光曲”环港游:***
全国免费热线:4007-808-000
象山石浦渔港古城景区介绍这座古城虽然没有乌镇和西塘的小桥流水,也没有凤凰、平遥的大气古朴,但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这里以上面海,可以坐在这里看潮起潮落,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在古城里面有着4条总长1670米街道,分别是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后街。这些街道交错有序,错落有致。这五座饱经沧桑的月洞门式的封火墙有序排列,他们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岁月的诉说。
在屋檐上悬挂着鱼灯,炒菜时有着炊烟,还有着三五成群织网的渔妇,以及收工后的渔家人在屋后庭前,喝老酒、尝海鲜,路旁悬挂的贝壳盆景给这座古城平添了几分海的韵味,极具古色铜香,古风悠远回荡
石浦渔港古城,又名荔港,呈东北西南走向,为“月牙”状封闭型港湾,面积27平方公里,水深4-33米,可泊万艘渔船,行万吨海轮,港内风平浪静,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兼渔港、商港之利,系全国四大渔港之一。石浦是中国最早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秦汉时即有先民在此渔猎生息,唐宋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渔商埠,海防要塞,浙洋中路重镇。石浦古城沿山而筑,依山临海,人称“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它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城门就形而构,居高控港是“海防重镇”石浦古城雄姿的主要特征。
石浦古城保留完整的有4条总长1670米的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后街组成了古朴的石浦老街。
古城街巷交错,屋檐错落有致,五座饱经沧桑的月洞门式的封火墙有序排列,是历史的见证,岁月的诉说。这里有蔡楚生、王人美、聂耳一行30多人拍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第一部国际得奖片《渔光曲》时下榻的“金山旅馆”;这里有600余年的古城墙;这里有抗倭明官兵留下的“摩崖石刻”;这里更有激情、嘹亮又趣味无穷的渔家民俗文化……深邃的渔文化底蕴、可歌可泣的海防文化遗存、红极一时的渔商文化根茎,是先民留给石浦的宝贵财富,三种文化在这里被赋予崭新的旅游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