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国家测绘局2010年10月21日宣布,中国公众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网站正式开通。作为中国区域内数据资源最全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天地图”将为公众提供权威、可信、统一的地理信息服务,打造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的中国品牌
http://www.tianditu.com/
如图所示: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线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扩展资料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山、高原都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丘陵和平原主要分布在这一线以东。黄河、长江、珠江等主要河流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山区。
顺着地势的倾斜,东流入海。这西高东低的地形,按海拔的差别,略呈阶梯状,可以分为以下较明显的三级阶梯:
1、第一级阶梯
第一级最高的阶梯为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在它的南沿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屹立于印度次***印度河──恒河平原之北,山脉主脊海拔平均7000米左右,矗立于中国、尼泊尔边境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
它西与帕米尔高原相接,北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东以横断山脉同第二阶梯区分,地势从海拔4000米以上急剧下降到海拔1000~2000米的下一级高原、盆地。第一级阶梯面上形成是印度板块不断插入青藏高原底部所致。每当印度板块北移,青藏高原亦相应上升。
从4000万年前开始,印度板块就不断北移,到现在,这一板块已大部分插入到青藏高原下面,把青藏高原抬高为世界最高的高原,这里地壳厚达70千米。高原面上横亘着几条近乎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北向南依次为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海拔为6000米~7000米。
2、第二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介于青藏高原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其中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等地区,海拔一般为1000~2000米,惟四川盆地较低,海拔在500米以下。
这一级阶梯面有些在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代已经形成,比较年轻的部分也都有3000万年的历史。它经受地壳运动的次数较多,地壳、断陷和抬升也较显著。
断陷的地方往往成为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而在这两个盆地之间的天山山脉却拔地而起,最高达7000多米,但在山顶部还保留着平缓的山顶面。深陷的盆地可以***盆地、四川盆地为代表。***盆地最低处的艾丁湖湖底,低于海平面155米。
3、第三级最低阶梯
第三级最低阶梯,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自北而南,有海拔200米以下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海拔数百米的丘陵和海拔达3000米以上的***山地。这一级阶梯的地形面受破坏较烈,原来的古陆已被断裂、切割、剥蚀成现在的丘陵状。
广大的平原发生于沿岸沉降地带,生成年代较新。至今一些沿海地区仍在不断淤积成陆。由海岸线向东,则是碧波万顷的海洋,沿海岛屿和南海诸岛星罗棋布,在水深不足200米的***水下延伸部分,是浅海***架区域,也属于第三级阶梯。
中国这种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西高东低、面向大洋逐级下降的地势特点,一方面有利于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海洋气流深入内地,对中国东部的气候、植被、土壤和水文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另一方面,这种阶梯状地形,使河流向东形成较大的多级落差,既有沟通东西水上交通之利,又蕴藏着有利于多级开发的丰富水力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地形
不可能,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法律问题。
《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试行)》中有规定,影像分辨率不能超过0.5米,google地图最好的分辨率也只有0.5米。
国家测绘局2010年10月21日宣布,中国公众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网站正式开通。作为中国区域内数据资源最全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天地图”将为公众提供权威、可信、统一的地理信息服务,打造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的中国品牌。
据介绍,“天地图”网站装载了覆盖全球的地理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以矢量、影像、三维3种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可漫游、能缩放。其中中国的数据覆盖了从宏观的中国全境到微观的乡镇、村庄。普通公众登录“天地图”网站,即可看到覆盖全球范围的1:100万矢量数据和500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覆盖全国范围的1:25万公众版地图数据、导航电子地图数据、15米和2.5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覆盖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的0.6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
区别于普通地图网站,“天地图”是以门户网站和服务接口两种形式提供服务。普通公众接入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实现各种地理信息数据的二维、三维浏览,进行地名搜索定位、距离和面积量算、兴趣点标注、屏幕截图打印等操作。而导航、餐饮、宾馆酒店等商业地图网站经过授权后,可以自由调用相关地理信息服务资源,进行专题信息加载、增值服务功能开发,从而大大节省地理信息采集更新维护所需的成本。
据介绍,中国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于不同网络环境和用户群体,分为公众版、政务版、涉密版三个版本,其中基于互联网的公众版平台就是“天地图”。它的开通满足了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也表明中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传统地理信息服务方式。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表示,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建设中国自主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成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久的将来,“天地图”将成为数据全球覆盖、内容丰富翔实、应用方便快捷、服务高速可靠、拥有自主产权的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中国品牌。
“天地图”网站http://www.tianditu.cn
2008年7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启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008年12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总体设计方案》通过论证;
2009年1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印发《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规划》;
2009年2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设计指南》;
2009年12月,完成“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政务版)主节点原型”建设;
2010年3月,完成并印发部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
2010年4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启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天地图”建设;
2010年6月,完成“天地图”(测试版)建设;
2010年9月,“天地图”(测试版)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查;
2010年10月21日,“天地图”(测试版)开通;
2010年12月24日,成立“天地图有限公司”;
2011年1月18日,“天地图”正式上线运行;
2011年7月28日,天地图手机地图正式上线;
2011年10月21日,“天地图”(测试版)开通一周年暨新产品发布会,天地图2011版正式上线;
2012年1月12日,我国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数据成功接入天地图;
2012年1月18日,天地图正式版开通一周年,举行天地图运行维护设备启用仪式;
2012年3月31日,天地图网站V1.5版和天地图地名地址搜索引擎V1.5版正式上线。
2012年5月22日,天地图移动API(Android)V1.0测试版发布;
2012年8月6日,全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小组举办的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和少儿手绘地图大赛正式上线;
2012年9月13日,手机版天地图Android1.5上线;
2012年10月10日,天地图新增***最新航空影像与三维地形;
2013年1月8日,手机版天地图Android2.0正式上线;
2013年1月31日,“天地图·天地旅游”测试版发布;
2013年3月1日,天地图V2.0网站公测版发布;
2013年3月18日,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V2.0网站正式版上线;
2013年6月18日,中国区域数据资源最全地理信息网站天地图2013版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