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 浙江记金华双龙洞资料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 浙江记金华双龙洞资料

  • 发布:2025-10-03 12:44:37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浙江记金华双龙洞资料

双龙洞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西南山麓,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

双龙洞属岩溶景观,位于双龙洞景区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观和标志景观。

根据史料记载,西汉元帝年间(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刘仲卿大将遭诬贬后,隐居于金华山中,唐代的柳宗元为之撰写了《刘仲卿隐金华洞》(双龙洞古代亦称金华洞),从那时算起,双龙洞的历史已长达2000多年。

双龙洞海拔约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

双龙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四周的山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

扩展资料: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作家在1957年4月游览了浙江金华双龙洞、冰壶洞,并于同年10月25日写下了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描绘了双龙洞的美景。

游记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了读者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资料

双龙洞简介

双龙洞属岩溶景观,位于双龙洞景区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标志景观,根据史料记载,西汉元帝年间(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刘仲卿大将遭诬贬后,隐居于金华山中,唐代的柳宗元为之撰写了《刘仲卿隐金华洞》(双龙洞古代亦称金华洞),从那时算起,双龙洞的历史已长达2000多年。

双龙洞海拔约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传说,古代婺州连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龙和黄龙地知后,偷来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却因触犯天条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压住脖颈,困在双龙内洞,但双龙仍顽强地仰头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绝。

外洞宽敞高广,面积约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集会。常年洞温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凉。特别是在炎热夏日,金华人和游客到洞中纳凉已成千古风俗,比起天然空调,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

外洞洞壁有众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双龙洞”三字,传为唐人手迹,后由民国交通次长临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为宋代书法家吴琳的墨宝;“三十六洞天”五个大字,则为国民党元老、近代书法家于佑任先生之手笔;最里边石壁上还有“水石奇观”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游记碑刻;近代合肥游人的“双龙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将“龙”字反刻,寓意双龙洞的两龙头,要站在洞厅内往外反过来看,才能看到他们的真面貌(见图1)。

外洞厅北有一挂黄色“石瀑”,俨然是古人衣袍,这就是传说的“吕先生藏身”景点,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隐身于此,又有传说是,有个村姑誓不嫁抢她的财主,被锁困在洞中,吕洞宾就是从这里去营救洞中的村姑的。靠厅北尽头就是“骆驼仰首”、“石蛙窥穴”、“雄狮迈步”、“金鹞展翅”等景观,特别是洞中的岩溶景观“仙人田”层层叠叠,使人不由产生来到世外的感觉。

内外洞之间有巨大的屏石横亘相隔,仅有狭窄的地下河相通,河长15余米,宽3米多。要想进入内洞,只有屏息仰卧小船中,逆水擦岩而过,不得稍做抬头,否则就有碰破鼻尖之虞,很是惊险,游览方式为世界独有(见图2)。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就是描写历史上就是如此探洞的。明朝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则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进双龙内洞的。

“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人回溪”,进入内洞就宛如置身仙境龙宫了。内洞更大于外洞,面积约3500平方米,洞内钟乳石、石笋、石幔、石柱、石钟、地下泉水众多。“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洞内你就可以见到两龙的龙身、龙爪、龙尾了。其他主要景观有“晴雨石”、“仙人挂衣”、“雪山罗汉堂”、“将军腿”、“金华火腿”、“北京烤鸭”、“仙人床”、“倒挂蝙蝠”、“彩云追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争仙丹”、“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拇指泉”和郁达夫命名的“盆景小瀑布”等20多个岩溶景观,琳琅满目,惟妙惟肖,游客至此,都会忘记尘世的喧嚣,体验“洞中方一日,人间已三载”的神奇。

明代的徐霞客根据双龙洞“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的独特景观特点和价值,把她列为“金华山八洞”的第一位。

叶圣陶写过游记<记金华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主要内容

《记金华的双龙洞》主要讲了作者在春夏交接之际,游玩浙江的双龙洞。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对这一系列看到的景色的描写,表达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

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浙江金华双龙洞的资料有哪些

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有一块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内洞比外洞大,有效使用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

双龙洞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西南山麓。林海莽莽,水流潺潺,年平均气温比城区低6℃。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观光旅游、康体休闲、避暑纳凉、海外朝圣为主要功能。

扩展资料

六大景区:

1、双龙洞景区

双龙洞景区是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之一,位于景区中心。主要由双龙洞、金华观、二仙洞(双龙古堡)、冰壶洞、桃源洞等著名景点组成。其中双龙洞又是整个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象征,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

2、黄大仙景区

黄大仙景区也是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为道教第三十六洞天所在地。景区内林木葱郁、空气清新、湖泊水碧如镜、溪泉潺潺流畅、气候凉爽宜人,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共有野生动植物9000余种,交通便利,设施配套,是著名的旅游观光、避暑度假和修学朝圣的胜地。主要景点有黄大仙祖宫、仙瀑洞、朝真洞等景点。

3、尖峰山景区

主要由霞客古道、智者寺、尖峰山(芙蓉山)等景点构成。该景区以尖峰山为中心,北至黄大仙景区,东至赤松山景区,西至双龙洞景区,南至金华市区,总面积9.29平方公里。景区的目标定位是以水清林幽、乡土文化为特色,以民俗观光、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城郊型森林公园(景区)。尖峰山景区的总体布局分为;一中心三区,即今后作为双龙风景名胜区主入口的接待中心,北片的森林游览区、中片的尖峰揽胜区和南片的游乐休闲区。

4、赤松山景区

赤松山景区地处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以北,整个景区共有24个景源,景观景物有55个,景区是以黄大仙传奇文化与清幽的山水风光交融为主要特色,以观光、朝觐和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双龙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

5、大盘山景区

大盘山是北山主峰,海拔1312米,与山脚垂直落差达1100多米,在盘前村与武坪殿村之间,景区有大盘山摩崖石刻界碑。

6、家园里景区

家园里景区是整个风景区中开发强度最小的景区,也是山水景观比较好的一个景区。景区主题是“探险、锻炼”。景区内的几个村庄如横腊、大源等人口比较少。所以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比较少,整个景区都是原生态景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主要内容

讲的是作者,在游览双龙洞路上的见闻、外洞的、孔隙的、和内洞的,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第一段:4月14日作者游览双龙洞。二三段:作者在路上的见闻。第四段:作者在游览外洞所见的情景。第五段:介绍了这个孔隙有多大,怎样仰卧在小船里从外洞进入内洞。六七段:作者游览内东所见的情景,又以进洞方式出洞。

这篇文章段落分明,条理清晰。一是按游览顺序划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条水线在串连着全文,因而有两条线:游线和水线同时贯穿全文。

扩展资料

金华的双龙洞,最初印象是在小学课文叶圣陶先生写的游记里,金华山清水秀,一如徽州的乡村。车在蜿蜒的柏油路间行走,弯道多多,当地的小车不经意间窜出来,引来大家的阵阵惊叫。四周群山绵延,绿树成荫,看着都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距离市区大概十几分钟的车程,“双龙景区”很快出现在眼前,景区的门楼不是很大,朴实而平和。沿着台阶上去,遮天蔽日的大树,在炎热的夏日显得清凉而幽静。上行不远,路的右侧山脚下是一堵类似徽派建筑的屏风。

攀上几个台阶去瞻仰,一个个刻在石头上的人物,线条简洁,神态各异,都是用诗词赞誉双龙洞美景的名人。远有李白杜甫,近有叶圣陶郭沫若。古今众多文化人物飞扬的文采,让景区的名声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变得优美而心向往之。

远远地,看见了题在峭壁上的“双龙胜景”,看着前方巨石上,光环而平整,刻着许多的字。走近了,是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双龙洞》全文的石刻。

从右往左,每个字刚劲有力,居然没有一个标点。静静地欣赏着,遥想当年叶老对美景的描述,如今来到他曾经到过的地方,岁月易逝,生命短暂,文人立言,文字让一个人可以流传千古。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