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上扬斯克天气预报 西伯利亚5-10月天气

上扬斯克天气预报 西伯利亚5-10月天气

  • 发布:2025-11-08 13:20:08
  • 2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生物地理反思怎么写

初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一:初一地理教学反思

近一学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这是一个老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在宜春八中的近一年的教学中,让我体验最深的就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迫切性,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特别是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以下是我对初一地理教学的体验和反思:

一、要结合教的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一学生年龄在12、13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求知欲、表现欲非常强,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表现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老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在课堂上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问题、教学情境,加上新课标下的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增加了‘活动’、‘阅读’、‘思考’等的版块的内容,还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性图片。新课改的教材特点,也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可以说,学习地理学科,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我们的生活环境。上册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生活地理”的内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可以用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来导入“太阳每天从哪边升起,哪边落下?”“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白昼和黑夜”“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什么美国人总是半夜爬起来看直播”“一年有四季,什么季节影子上,什么季节白昼长”等等相关问题;在讲天气与气候时,让同学们一起探讨获取明天天气的途径有哪些,让同学们自己做天气预报播报员,在乐中完成教学目标,这些生活中熟知的现象拿到课堂上,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此结合教材资源,如在讲《地图》一节时,提出‘野外迷路如何定向’这样的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

三、运用现代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谓‘教无定法‘对于初中地理学科来说,其独特的学科性质,更使得地理课堂上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其他更方面的实际情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在多种教学方法的变换中,极大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直观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乎在每堂课都要用到。如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地球的运动,如各种天气各种气候的景观图,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更快的理解、掌握和记住了地理知识,特别是各种地图的展示,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构建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一节,“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中国疆域图”“中国行政区划图”都是不可或缺的地理教学用具。

以上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上的一些思考。教学反思是一个老师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更多的去思考,让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成熟。

篇二:初一地理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反思之一:解放学生认知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反思之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

反思之三:解放学生的嘴,培养表达能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提出问题。

反思之四: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小发明等活动,让学生得到劳动成果的乐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作风。

反思之五:解放学生的眼睛,塑造美的情操。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开辟智能活动空间,增大手脑活动频率。从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反思之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此结合教材资源,如“野外迷路怎么办?”“地图定位与估算距离”等,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篇三:初一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励志天下www.lizhi123.net)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初一(16)班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已经上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曾经,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都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去思索、去探索。

篇四:初一地理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刘丽静老师在“森林资源”一课中以好大一棵树的歌曲导入,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对森林资源内在联系的认知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学习的认知情境和氛围,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和心理机能的发展。刘老师在本节课讲解到位,屏幕的景观吸引学生探索森林资源的奥妙,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在教师指导下找出教材的重点。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拓展了教材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观摩,了解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中学生如何成为真正的主体,怎样实现主体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仅取决于把舞台让给学生,还在与教师如何成功地引导和组织教学。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还在于是否激发了学生兴趣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创造中学会创造。同时,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

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大脑并不是空荡荡的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把机会交给学生,跟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

篇五:初一地理教学反思录

第一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对学生要做到:不管是哪堂课,不管是哪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必须认真听。现在我感觉绝对不能放纵学生,不能让学生以地理是副科为借口而不认真学或者甚至是违反纪律干扰我的教学。现在初一3个班,我对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样的要求:上课必须认真听讲,作好笔记和我布置的作业,积极思考问题。当他们有分神,做小动作,甚至讲小话时,我都马上上前提醒,如屡次犯错则施之以措辞严厉的批评,再辅之以叫起来读地理课文和阅读资料,我觉得这样对他们有好处,且他们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关心。如果他们不听课,看其他与地理无关的书籍时,我都是当场缴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明白,上地理课时看其他书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哪怕你多么地不喜欢地理,多么地学不进地理,地理课都不是耍课,都不是可学可不学的课,要打好基础,老师一律对其他书的没收是要他们有一个好的开始,要他们在初一对地理知识就有最基本的了解,否则以后学习地理知识是如何的艰难。我跟他们讲,现在很多高中生反映高中地理很难,总结原因大多是读初中时根本就没怎么认真学地理,或是根本就没学过地理,因此初一就必须学好地理,不能重蹈覆辙。对学生唯有严格要求,学生才会真正地尊重这位老师,这是我的真实体会。不管学生有多么的不情愿,有多么的反感和抵制老师的批评和教诲,老师都不能害怕心虚或是心软,尤其是新老师,一定要度过这一关,对学生要严而又严。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学生对某一科有兴趣,课堂上不该有的“活动”就会少许多,对老师的关注和对知识的渴求就要多许多。初中时期要求我们要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我上课尽量旁征博引,纵横捭阖,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举一反三,不时抽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发表看法,形式新颖活泼,不拘一格。沙区初中地理教学用的是湘教版教材,此教材活动题多,有利于发挥学生思考能力的作用,因此我基本上在讲述活动题时都是抽学生来回答,或是阐述观点和意见。在启发学生思路的时候我是不拘一格,尽管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也觉得理所当然,要让学生的大脑活动起来总比压抑好,学生有表现自己的天性和欲望,老师要尽量满足,有时候我还组织学生辩论,尽管有些学生给出的答案另类,我都是鼓励他们回答。当然对少数故意大声吼叫,有意扰乱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的学生则要另当别论。我还建议学生多到新华书店去转转,关于地理方面的百科知识都可以去了解,比如《中国国家地理》、《中学生地理百科知识》和《华夏人文地理》等杂志可以多去看看,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地理的兴趣经久不衰。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方面,我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地理地图册》是学生必须要看的,不但要看,而且要看懂看透,要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我还带有一些有趣的图片,有时候电视报纸上有的问题我会在课堂上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如2006年暑假重庆的干旱问题,重庆大学城最终落户虎溪镇的原因,修建三峡水库的利弊分析问题等等。记得上“地图”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能对在地图上如何判别方向有深刻的认识,我让全班同学画出学校的简图,图上可有指向标,注记和文字说明,很多学生都欣然完成任务。

第三一定要因材施教。《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务是不是我们一定要完成呢?我看不一定,因为《教学大纲》是针对具有一般知识能力基础的学生,且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学生量身打造的,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基础特差且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差的学生来说,要灵活处理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具体的教学方法之间关系的问题了。比如在讲述《俄罗斯》这一节时对有的班级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摩尔曼斯克港为何是个终年不冻港?而有的班级我只是告诉他们摩尔曼斯克港是一个终年不冻港。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漏洞百出,可以说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正确了,但我还是给他们鼓励,表扬他们的思考精神。摩尔曼斯克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在北极圈以北,属于极地气候,按理来说摩尔曼斯克港一年中很长时间是冰封的,但我们同时也从报纸上,电视上得知俄罗斯经常在巴伦支海举行军事演习,他们演习的军舰就停靠在摩尔曼斯克港,有时候冬季也在演习,为何?学生认为正是因为极地气候,所以终年不冻;还有的认为摩尔曼斯克港在北冰洋沿岸,有北冰洋的作用,所以不冻。我引导他们看地图,在结合上学期所学的气候洋流问题,告诉他们海水终年不冻,关键是水温,气候是影响水温的,但除此之外,还有洋流呢,这里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来,终年不冻就顺理成章了。还有课本第78页的活动题,题目要求说出上扬斯克和莫斯科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以及气候不同的成因,对某些学生我只要求答第一问,而另外一些我要求两问都答,尤其第二问难度较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第一问都能回答准确,只有少部分学生误以为-48℃比-17℃要高。很明显上扬斯克冬季气温比莫斯科低许多,而夏季则与莫斯科相差不大,降水量来说上扬斯克不莫斯科全年都少,所以我引导学生总结上扬斯克又干又冷,那里人口稀少,而莫斯科属于温和的温带***性气候,是俄罗斯首都,人口稠密。第二问就是原因分析。我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地理位置来分析。首先让他们看《地理地图册》第39页,就气候来说,上扬斯克属于极地气候,所以又干又冷,且冬夏气温相差大,莫斯科为温暖的温带***性气候。上扬斯克位于东西伯利亚山地,海拔较高,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所以更加剧了两地的气候差异。第三地理位置,上扬斯克纬度更高,且更靠近北冰洋,冬季北冰洋是个寒极,寒冷气流对其影响大过莫斯科,而莫斯科虽是温带***性气候,但受盛行西风影响使其冬夏季降水都不太少,冬季气温不过于太低,因此虽圣彼得堡比莫斯科纬度更高,也曾作过俄罗斯的。

通过知道学习较为认真的学生看地图,跟着我的思路分析思考后得出来的答案可以使他们印象更为深刻,同时对实在对地理不敏感的学生以及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可以使他们在没有太大压力的情况下学到地理知识。

全球最冷的城市

1、奥伊米亚康

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康为北半球“寒极”之一,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居住地之一,这里的村民常年生活在冰天雪地里。有数据记录,1933年该城市的气温达到了-96.2度的低温。

2、上扬斯克

俄罗斯的上扬斯克大约有1400名勇士居住,这个城市1月份气温平均为-49.7度,而最低气温记录为-93.6度,除了人居住以外,这个地方还有野狼的生存,更糟糕的是,据报道,2012年,一群400只狼袭击了该市,造成313匹马和1.6万头驯鹿***亡。

3、雅库茨克

雅库茨克是俄罗斯萨哈共和国的首府,建于1632年,距北冰洋极近,是萨哈共和国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中心。由于雅库茨克市建于永久冻土层上,因此有“冰城”之称。雅库茨克属***性气候,冬天严寒且漫长,一月平均气温为-38.6℃,它的最低气温目前记录在-81.4度。

4、塞尔扣克

塞尔扣克是加拿大马尼托巴省东南部的一个城镇,加上该地有一个湖港,所以该地的贸易发展比较好,聚集了约1万人口居住在这里。然而,该地由于太冷了,许多高速公路都修建不成功,最冷的温度记录在-85度,从那以后,它就被遗弃了,因为它太冷了。

5、耶洛奈夫

耶洛奈夫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城市之一,是加拿大西北地区首府,离北极圈非常的近。这个城市有着最长的冬季和最厚的积雪,并且气温也是极低的,它被认为是北美最冷的城市,冬季平均气温为-20.2度。这个地区的房子需要特殊处理,如木头房子必须是一英尺厚的,而且还要加上绝缘材料。

6、根河市

根河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县级市,是中国最冷的城市,素有“中国冷极”之称。根河市气候属寒温带湿润型森林气候,并具有***季风性气候的某些特征,特点是寒冷湿润,冬长夏短,春秋相连,无霜期平均为90天。年平均气温-5.3°C,一月平均气温接近-30℃,县级气象台记录极端最低气温为-51.5°С、气象站记录极端低温为-58℃。

7、漠河市

漠河市,隶属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漠河市属于寒温带***性气候,是中国气温最低的市份。冬季受***季风和蒙古高压控制,强烈的冷空气自西向东推进,降水骤降,异常寒冷,严寒期长,1、2、3、11、12月份平均气温在2.2℃~-28℃之间,当太平洋阿留申低压盛行时,海陆间气压梯度加大,气温急剧下降,气温一般在-40℃以下,历史上最低温度达到了-52.3度,盛行偏西或西北风。

8、乌兰巴托

大约有130万人生活在乌兰巴托,这是一座位于蒙古高原的城市,加上这个城市又处于亚洲***中部,所以这个城市是非常干冷的。这个城市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7.4度,其平均年温度为29.84度,而在2015年,它1月的平均温度达到了-41.3度,成为地球上最冷的国家首都。

9、牙克石市

牙克石市是呼伦贝尔下辖县级市,位于呼伦贝尔市中部、大兴安岭中脊中段西坡。牙克石市平均气温-4.4℃-0.4℃,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378-2720小时。牙克石市春季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昼夜温差大;夏季温凉短促,降水集中;秋季降温急剧,霜冻较早;冬季漫长寒冷,北部极端最底气温-46.5℃。其中,牙克石市伊图里河镇冬季最低气温可达-50℃。

10、国际瀑布城

国际瀑布城是美国明尼苏达州北部城市,根据美国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该城市气温下降至-46度,是该城市目前气温最低记录。这个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2.7度,平均降雪量为65英寸。

西伯利亚5-10月天气

西伯利亚大部分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特征

冬季漫长严寒,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短促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c以上。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由于蒸发弱,相对湿度较高。气温年较差大。这是因为本区为极地***气团的源地且纬度高,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又有积雪覆盖,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受不到海洋气团的调节。它东西延伸成宽广的带状,因纬度较高,故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特别大。降水稀少,集中于夏季,但气温低,蒸发弱,相对湿度却很高。自然植被为针叶林。

中西伯利亚的气候特征

中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域位于亚洲***的东北方,纬度偏北,地势高亢,西距大西洋遥远,东离太平洋虽然较近,但东、南侧都有高山屏障,受海洋影响不大;唯北向北冰洋畅开。所以本区气候特点是***度特别强,降水量少,比西伯利亚气候条件更为恶劣,是极端严酷的***性气候。

冬季,本区地表强烈冷却,太阳辐射量很少,平均每年80千卡/厘米2,气压很高,整个区域基本上被冰洋气团和极地西伯利亚干冷气团控制。冬季气温很低,1月平均气温南部为-20~-27℃,北部为-43~-50℃(在最寒冷的一些日子气温可降至-60~-68℃)。本区1月平均气温竟比同纬度其它地区6~14℃。由于辐射时冷却而产生的逆温度可达千米以上,一些山间盆地谷地更有助于气温的逆增现象。

位于本区东北的东北西伯利亚上扬斯克(位于海拔120米的雅纳河中游谷地)和奥依米亚康(位干印迪吉卡-河上游谷地)地区,因处在巨大的上扬斯克—科累马山弧北侧的河流谷地,其东、西、南三面为高山环绕,特别有助于冰洋气团寒冷空气的侵入和下沉停滞,再加之这里地处高纬,所以冬季气温较低,被称作北半球的“寒极”,奥依米亚康(绝对最低气温是-71仑)和上扬斯克(-68℃)有“寒极两个女儿”之称。这里冬季气旋发达,几乎无气旋活动,天气晴朗少云,降水量不多,为3O~150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5—25%。

中西伯利亚的夏季气温相对较高,7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4~16℃,南部个别地区可超过20℃,日平均气温可达11~35℃,连奥依米亚康也曾测得32℃的绝对最高气温。暧季降水量多,占全年降水量的75~80%。

本区年降水量比西西伯利亚少,除了沿叶尼塞河河谷的东部狭窄地带及南西伯利亚山地外,年降水量一般在411毫米以下,而“寒极”地区更少。稀少的年降水量、极大的年较差及***度(东西伯利亚的***度都在80%以上),说明东西伯利亚是亚洲***性气候最强烈的地区。

极端严寒的***性气候导致本区永久冻士的广泛分布,在北部永冻土深达500~600米,有的地方甚至达到800~1500米,参数山区永冻土厚为200~400米。在南西伯利亚山地的阿尔泰等高山地区也分布着永冻土,且发育有现代冰川,在平原低地区地下冰到处可见。在本区松塔尔—哈亚塔山脉、契尔斯基山脉等地,山地冰川的总面积超过380万平方公里,雪线高2100~2600米,冰舌可下伸至800~2000米处。

由于本区山地颇大的高度,所以气候的垂直带性变化也较明显,尤其是在南西伯利亚山地,如降水分布,在山麓低地年降水泥只有300~400毫米,但在2000~2500米处降水量可增至700~1000毫米。

世界上最极端的天气是哪些

世界上短时期内气温变化最小的地方是太平洋上马里亚纳群岛塞班岛的加拉潘。在1927年到1935年间,这个地方出现的最高气温是1931年9月9日的31.4度,最低气温是1934年1月30日的19.6摄氏度,温差只有11.8度。

世界上长时期气温变化最小的地方是巴西的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岛。在1911

年岛1990年期间,这里的最高气温是1968年、1972年和1973年出现的32.2度,最地气温是1980年2月27日出现的17.7度。温差只有14.5度。

世界上温差最大的地方则是在鹅卵石西伯利亚有冷极之称的上扬斯克。这里的温差高大105度。最地气温是零下68度,最高气温是37度。

最大的昼夜温差是在美国的布朗宁观察到的。在1916年1月23日至24日间,这里白天气温达到7度,而夜晚气温为零下49度。昼夜温差达到56度。

温差变化最大的地方是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斯皮尔菲什。1943年1月22日早上,这里的气温在两分钟内从零下20度上升到了7度。

世界上的最高气温是在利比亚的阿齐济耶测量到的,1992年9月13日,当地阴影下的气温达到了58度。

气候最寒冷的地方是南极,这里年平均气温是零下58度。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是智利阿里卡和安托法加斯塔之间的一个地区,这里年平均降雨量只有0.1毫米。年平均降雨量最达的地方则是在印度梅加拉亚邦的茂兴拉姆,这里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1873毫米。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尤马是阳光最充足的地方,这里每年平均91%的日子都是晴天。晴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得斯堡在1967年2月9日到1969年5月17日之间连续768天是晴天。在夏威夷群岛得考爱岛,这里每年下雨的日子超过350天。加勒比海中瓜达卢佩岛上的巴斯特是有记录的短时间内降雨最猛烈的地方。1970年11月26日,这里每分钟的降雨量达到了38.1毫米。

24小时内降雨量最达的地方是印度洋上留尼汪岛上的锡拉奥。1952年5月15日至16日期间这里的降雨达到了1870毫米。最达月降雨量的记录则是在印度的乞拉朋齐,1861年7月这里的降雨量达到了9300毫米。乞拉朋齐还保持着12个月最达降雨量的记录,从1860年8月1日到1861年7月31日,这里的降雨量为26461毫米。

在12个月中累计最大降雪量出现在1971年2月19日至1972年2月18日美国华盛顿的帕拉代斯峰,累计降雪31102毫米。

希望能给你以帮助~!

-85度多冷

1、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康

2、俄罗斯的上扬斯克,这个城市1月份气温平均为-49.7度,而最低气温记录为-93度。

3,有“冰城”之称的俄罗斯萨哈共和国的首府雅库茨克,一月平均气温为-38.6℃。

4、加拿大马尼托巴省东南部的一个城镇塞尔扣克,最冷的温度记录在-85度,因为太冷已被遗弃。

5,加拿大西北地区首府耶洛奈夫,冬季平均气温为-20.2℃。

6、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县级市根河市,年平均气温-5.3°C,一月平均气温接近-30°C。

7,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漠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漠河市属于寒温带***性气候,是中国气温最低的市份。

8、一座位于蒙古高原的城市乌兰巴托,这个城市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7.℃

9、呼伦贝尔下辖县级市牙克石市。牙克石市平均气温-4.4℃-0.4℃,昼夜温差大,牙克石市伊图里河镇冬季最低气温可达-50℃。

10、美国明尼苏达州北部城市国际瀑布城,这个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2.7度,平均降雪量为65英寸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