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1、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2、黄慎(1687年6月14日—1772年),福建宁化人,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家贫,遂学画,擅长人物、山水、花鸟。他的人物画题材十分广泛和丰富,它不仅画神仙佛道和历史名人,也擅长从民间生活中取材,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氓、渔民等下层人民的形象,这在古代的画家当中是十分难得的。
3、李鱓[shàn](1686年—1756年),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中举,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居扬州,卖画为生。
4、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汉族,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
工分隶,善画梅,神腴气清,墨淡趣足。暮年一目失明,仍能为人作书画,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后来,双目俱瞽,但仍挥写,署款“心观”二字。有《巢林集》。与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高翔和郑燮并称”扬州八怪“。
5、高翔(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又号犀堂、西堂、樨堂等,别号山林外臣,擅画山水花卉,间作佛像人物。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高翔少年时期崇尚石涛,后与石涛结识为友,常相往来,情谊深长,受益颇深,是石涛的挚友和忠实追随者。
扬州八怪是郑燮、金农、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他们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扩展资料:
1、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山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
2、高翔(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又号樨堂,江苏扬州府甘泉县人,清代画家,终身布衣。善画山水花卉。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园林小景,多从写生中来,秀雅苍润,自成格局。画梅皆疏枝瘦朵,全以韵胜。
3、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平生未做官,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他独创一种隶书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
4、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在扬州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5、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躬懋,一字恭寿,菊壮,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
6、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
7、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繁枝,高西唐画疏枝。
8、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洲渔父、师莲老人。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有:金农、郑板桥、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1.金农
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等,钱塘人,布衣终身。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
2.郑板桥
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3.黄慎
初名盛,字恭寿、恭懋,号瘿瓢子、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清代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商山四皓图》、《漱石捧砚图》、《伏生授经图》、《东坡玩砚图》、《醉眠图》等。
4.李鳝
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为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中举人,后来被召为宫廷画师,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被排挤出来。传世作品有《五松图》、《芭蕉萱石图》、《墨荷图》、《浴凫图》等。
5.李方膺
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乳名龙角。通州人。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6.汪士慎
清代著名画家。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汉族,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汪士慎在诗、书、画、印诸方面皆有很高的成就。擅画花卉,随意勾点,清妙多姿。为“扬州八怪”之一。工诗,善写隶书,又长篆刻。
7.罗聘
清代画家。字遯夫,号两峰,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衣运道人、蓼州渔父,汉族,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江苏甘泉。“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
8.高翔
字凤岗,号西唐,又号犀堂、西堂、樨堂等,别号山林外臣,擅画山水花卉,间作佛像人物。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著有《西唐诗钞》,“扬州八怪”之一。
杨州八怪是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扬州八怪(扬州画派)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的总称。他们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因此称作“八怪”。
扬州八怪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八人,其他被称为“扬州八怪”尚包括华_、边寿民、杨法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愤世嫉俗了解民间疾苦,他们的画题以花卉为主,也画山水、人物,摆脱了保守派格遵清规戒律的影响,高度发挥了即景抒情的创造意志。
这八怪是:汪士慎、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罗聘、高翔、金农。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的知识分子,他们出身低微,大都怀才不遇,对清朝官吏不满,同情底层劳动人民,他们正是用这看似怪诞的行为表达了自身的抗争。扬州八怪的画笔墨大胆,洒脱豪放,直抒胸臆。这些人大都在科举仕途上失意,可是他们的性格豪放,放浪形骸,有着玩世不恭的态度。
扩展资料:
扬州八怪“怪”的地方:
1、“扬州八怪”虽是各怀才艺的文人画家,但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绘画对于他们并不只是自娱,他们也不拘于封建文人的儒雅气质,而是与商人合作,顺应市民阶层的审美喜好,所谓“俗中带雅方能处世,雅中带俗可以资生”,与传统文人相比,确实是怪了。
2、“扬州八怪”之怪,是他们与“正宗”画风有不同的异趣。
他们的艺术风貌背离了当时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画派,包括以“四王”为首的山水画派和以恽寿平为代表的花鸟画派,转而继承了明代陈淳、徐渭及清初石涛、八大山人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主张重创新、抒个性,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这种个性化、主体化和世俗化的特征,被目之为“怪”。
3、从技法上说,“扬州八怪”在理论及实践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着一些创新性探索,比如对书法入画的实践,个性十分强烈,如李鱓的狂草入画,郑燮的“六分半”书入画,金农的“漆书”等等,都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