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贝加尔湖周边地区属温带***性气候,温差大,1月平均气温-26℃~-33℃,7月平均气温17℃~21℃。
在冬季,贝加尔湖周边气温平均为-38℃,每年1月开始结冰,到5月之后才解冻,冰层大致在70~115厘米之间,贝加尔湖巨大的水体使其湖滨夏季气温比周围地区约低6℃,冬季约高11℃,具有海洋性效应,但位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冬季仍然十分寒冷,1月平均低温在-38℃,但是冰层下的水温仍然保持3.5℃~4.5℃之间。
可以钓鱼。
塞里木湖透明度高达12米,高白鲑垂钓手竿肯定是不行的,必须选用船钓,垂钓装备鱼竿:跳跳竿、筏竿、uL路亚竿均可!线:就我们平时钓黃尾0.6-0.8号;饵:选择塞里木湖中活的贝加尔湖磷虾!钩:黄尾用钩即可;
钓法:底坠定层串钩钩,定层深度20-30米左右(深度得根据天气及环境因素调整),坠以20-30克为宜。跳跳竿、筏竿可固定在船舷上随船起伏这样就起到挑逗高白鲑的目的!看竿稍判断是否鱼咬钩!选用路亚竿就比较头疼点鱼竿得握手上来感知咬口!假如你去千岛湖鱼排上钓过黃尾!垂钓高白鲑就和钓黃尾一样方法,只要把钓组从悬坠双钓改成底坠串钩,粉饵换成湖中鳞虾就可。高白鲑是一种高耗氧冷水鱼,离水一久就会***亡,非带走食用钓获后请立马放流!且不要用手直接抓鱼,手的温度足以使鱼受伤!
2018年,贝加尔湖的渔业捕捞量高达150万吨,其中仅海豹就捕捞了5000多只,龙虾、海螺等海洋生物更是不计其数,不仅如此,据说贝加尔湖的湖底还埋葬着1600吨黄金,至今无人敢挖,可谓是“宝藏之湖”。
与之相比,作为咸水湖的青海湖,所产资源就逊色了许多,尤其是鱼类,数量更是少之又少,那么为什么两大湖泊的资源会相差这么大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关于贝加尔湖贝加尔湖是一座神奇的湖泊,它的外形酷似一个月牙,水深可达1637米,因此蓄水量巨大,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泊,其总体淡水储备更是超过了美国五大湖水量的总和。
而且贝加尔湖的面积很大,超过了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7个青海湖,生物种类更是多达2000余种,其中一大半都是贝加尔湖的独有种,里面的海洋生物更是不计其数。此外贝加尔湖还建造了许多医用温泉,据说有上百处,经济价值十分巨大。
那么,贝加尔湖的海洋生物是从哪里来的?
作为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却生存着许多海洋动物,比如海豹、鲨鱼、鲑鱼等等,这让许多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这些海洋动物究竟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在淡水湖中生存的呢?主要原因有以下5点。
1.贝加尔湖的鱼都是海洋生物进化来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贝加尔湖其实是一个“海迹湖”,在2500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这里曾经是大海的一部分,只是后来因地壳运动和泥沙淤积,而与大海分开,最终成为了一个大型湖泊,这也是贝加尔湖有别于其他湖泊的地方。
因此,这里的海洋生物都是从古代的海洋进入贝加尔湖的,它们都是远古海鱼的后裔,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成为了这里的特产鱼类,比如贝加尔湖的特产“鲨鱼”(胎生杜父鱼)以及特产海螺,就是这么来的。
除此之外,据动物学家研究发现,贝加尔湖中还生存着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它们与北冰洋的环斑海豹的基因十分相似,甚至可以说是“表兄弟”,而且它们彼此间还不存在生殖隔离,可以随意的交配、繁殖,完全不受影响,可见两者很可能在数千万年前就是同一种海豹。
2.海底***隆起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被迫滞留在贝加尔湖贝加尔湖还是一个构造湖,据海洋学家研究发现,贝加尔湖的东部,曾有过一个广袤的外贝加尔海,但是在发生了一场剧烈的地震后,这里的***板块相互碰撞,导致大地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裂缝,这就是贝加尔湖深不见底的原因。
而且地震后不久,随着大量的海水和地下水的涌入,一个巨大的内陆湖泊开始形成,而且海水还带来了数以万计的海洋生物,它们被迫的留在了贝加尔湖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雨水、河水的不断加入,原本盐度极高的海水逐渐被稀释,导致咸度变淡,使得大量的海洋生物开始***亡,但也让一些适应能力强的海洋生物通过进化活了下来,因此贝加尔湖中的海洋生物都普遍具有海洋特征,但生活习性却差的很远。
3.贝加尔湖中的海洋生物是从北冰洋主动迁移来的根据动物学家研究发现,贝加尔湖曾经和北冰洋是相连的,比如贝加尔湖海豹就很可能来源于北冰洋,据推测,因为冰川期的缘故,在北冰洋生活的海豹食物锐减。
因此,这些聪明的海豹只能逆流而上,成群结队的潜入叶尼塞河,游泳2000千米进入贝加尔湖来寻找食物,进而生存下去,然而让海豹们没有想到的是,大自然是无情的,随着冰川期的结束,叶尼塞河开始逐渐变浅。
导致这里的海豹再也无法潜入河中游泳,只能困***在贝加尔湖中,永远无法返回北冰洋,不过好在贝加尔湖的物产丰富,鱼类充足,而且湖中的岛屿也很多,让海豹们拥有了足够多的栖息地,再加上哺乳动物的强大适应性,使得它们逐渐乐不思蜀,繁衍壮大。
4.贝加尔湖的海洋生物为什么能在淡水中生存众所周知,大部分淡水生物是不可能在海洋中生存的,反之,绝大多数海洋生物也是不能在淡水中生存的,这是因为大部分生物的渗透压(生物体液的浓度)只能适应一种水,一旦更换了水源,结局就是***亡。
比如,把水族馆的海鱼扔到淡水河里,它马上就会因为渗透压的原因,改变体液的浓度,最终因水肿而***。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世界上还是有一些动物是不受渗透压影响的。
比如,棕熊的美食大马哈鱼,它们出生在普通的河水中,然后游到大海中生长,最后回到出生地繁殖,它们的身体构造就不被渗透压影响。同样贝加尔湖中的海洋生物也是这样,虽然它们一直在淡水中生活,但它们的身体可以极大的减少淡水和海水的渗透压差异,游刃有余的活下去。
那么,青海湖的鱼类资源为什么很少青海湖幅员辽阔,环湖一圈的面积约为360公里,是我国最大断陷湖(断层陷落形成的湖泊),不过比起贝加尔湖,青海湖的鱼类并不多,原因有以下3点。
1.青海湖是闭塞湖作为典型的断陷湖,青海湖的面积很大,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据地理专家研究发现,青海湖形成于200万年前,最开始是一面积不大的小型湖泊,但是当时的西北地区降雨量十分充沛,导致青海湖的面积逐渐增加,并倒流出去,成为了一个外流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质运动的频率逐渐加剧,青海湖附近的土地开始慢慢被拱了起来,不仅截断了湖水的外流,还使得青海湖逐渐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闭塞湖。
不仅如此,地势的增高还导致注入青海湖的河流越来越少,据说还不到50条,要知道贝加尔湖注入的河流足足有300多条,这也直接影响了湖中生物的多样性,导致湖中的鱼类很少。
2.青海湖含盐量太高,不适合鱼类生存其实,世界上大部分内陆咸水湖的鱼类都非常少,就连世界上面积最大咸水湖——里海,也没有太多的鱼类,可想而知,青海湖鱼类匮乏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且青海湖的含盐量实在太高了,据说高达13‰,这样的湖水肯定非常的咸,就算是适应能力极强的鲑鱼,也无法存活下去,所以大部分鱼类是无法适应这里的,因此青海湖的鱼类十分的少。
最重要的是,以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根本不可能投入海洋鱼类,因为就算海洋鱼类能存活下去,它们也无法产卵,繁殖后代,不过内陆咸水湖的数量其实并不多,而且像青海湖这样的大型湖泊更是十分少见。
3.青海湖温度低,导致鱼类生长缓慢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青海湖的高原***性气候显著,温度非常低,最高气温在6-9摄氏度左右,而且雨量偏少,这使得青海湖天然饵料非常稀少,导致鱼类生长缓慢。
据说青海湖里有湟鱼,身上是没有鳞片的,而且它主要以水草为食,导致发育很慢,10年才能长到几斤,十分夸张,除此之外,甚至连我国的五大名鱼之一青海裸鲤,也没多少产量,而且已经被列入为保护动物,可见青海湖的鱼类资源,是多么的不足。
贝加尔湖的黄金传说开头说了,贝加尔湖被称为“宝藏之湖”,是因为贝加尔湖的湖底还埋葬着1600吨黄金,这些黄金是怎么来的呢?据说上个世纪,俄国大将高尔察克奉沙皇命令前往东部运输黄金,然而没想到在运输的途中迷失了方向。
他只能沿着被被冰封的贝加尔湖前行,不过当时天气实在过于寒冷,再加上贝加尔湖的纵深过于漫长,导致高尔察克和负责运输的士兵没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全部冻***在了湖面上,最后湖面解冻,集体沉入了湖底,而这些黄金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湖底宝藏。
这么多年来,无数人都想把黄金打捞上来,然而潜水器下不去,因为黄金的地点实在太深了,而以俄罗斯目前的探潜能力,根本够不到,因此这件事便被搁浅了起来,等到技术达标的时候在进行打捞。
总之:贝加尔湖虽然是淡水湖,但是却有很多海洋生物,这是因为贝加尔湖的很多生物都是由海洋动物进化而来,而且贝加尔湖在十几万前年一直与大海相连,使得很多海洋生物主动迁移到了贝加尔湖。
除此之外,因为地壳运动的关系,导致很多海洋生物留在了贝加尔湖,所以这里的物种极其繁多,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与之相比,青海湖作为咸水湖却与大海相距千里,青海湖的鱼跟海洋生物没有一点关系,而且青海湖的含盐度实在太高了,再加上温度的原因,导致鱼类十分少,数量也不多。
那么,你对贝加尔湖和青海湖有什么看法呢?
贝加尔湖淡水占地球淡水20%,美国五大连湖20%,地球其他那么大地方才一半淡水吗?
一个有点超越常识的话题,地球含水量在太阳系中并不是老大这已经被科普过N回了,但怎么说也有四大洋在撑腰,总储水量达到了138.6亿立方千米,平均到每个人大约有19.8亿吨水,怎么都都用不完,但很可惜我们人类只能饮用淡水,而且大部分农作物与陆生动物与淡水鱼类也只能生活在淡水中,而淡水却只占全部水量有0.9%,除去封冻在两极以及冰川还有冻土带,以及被大地吸收,和地下水等难以利用的的水资源,剩下的只有0.3%左右人类是可以利用的。
被各大湖分光了的淡水资源说起淡水湖,我们首先就会想到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除了湖泊还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但各位少安毋躁,我承认各位的地理学得很好,这些是我国境内著名的水系,初中地理已经说得很详细了,但它却没有告诉各位,我国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淡水资源6%,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均淡水资源是倒数的。那么是哪些湖泊把这些淡水给分走了呢?
1、贝加尔湖
大家对贝加尔湖的了解最早应该是从苏武牧羊开始的,我们比较难考证苏武牧羊中的北海是否是贝加尔湖,因为支持与反对都有业内专业人士,但这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至少有一点我们得了解的是,贝加尔湖曾经是中国的,300多年前以雅克萨之战后的《尼布楚条约》将贝加尔湖划给了俄国,提起来就想把康熙挖出来揍一顿。先不说这种丧气的事情,还是来了解下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长约为:636千米,平均宽度:48千米,面积约为:31500平方千米,总储水量约23600立方千米,占全球淡水资源约20%。
贝加尔湖与美国五大湖相比,从面积上来看两者相差非常悬殊,但总储水量却并比五大湖还略胜一筹,原因是贝加尔湖是一个断层湖,深度极大,平均水深超过730米,最大深度达到了1741米,是全球最深的淡水湖。
2、五大湖
处在美加两国之间的五大湖是全球淡水含量第二的湖泊,也是全球最大的淡水湖泊群,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等5个相连湖泊的总称,五大湖总面积244106平方千米,美国占72%,加拿大占28%,总储水量22671立方千米
关于五大湖必须要说两个有趣的故事,第一个就是所谓的亚洲鲤鱼入侵事件,亚洲鲤鱼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鲢鱼,包括大家最喜欢吃的胖头鱼,但美国人不吃这种多刺的鱼,跟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其实是然并卵啊,人少,有得挑,真是矫情,好吧现在泛滥了也只能怪他们自己不吃。
而且鲢鱼还有个习惯,受到刺激不是躲在水下,而是跃出水面,这在中国只有捕鱼的时候才能看到的盛况,在五大湖区域却成了伤人的“武器”,甚至有人快艇经过湖面时被跃起的鲢鱼撞致重伤!
五大湖是美国人的骄傲,但那只是春夏秋而已,从深秋到春天以前,美国人就要承受五大湖的助纣为虐了,我们先来看个地图
五大湖在美加交界处,在整个美国的北方,秋冬季北方的寒流路经五大湖到达美国富饶的平原上,而五大湖就是一个给准备放火的人准备汽油的角色,因为五大湖丰富的水汽经由寒流一刺激,过了湖泊之后就受不了了,成了埋葬美国人城市的大雪,那个暴风雪,可能是各位没有见过的。
3、坦噶尼喀湖
再有就是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地球上第二古老的湖(第一是贝加尔湖),水深仅次于贝加尔湖(1470米),面积32900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六,总储水量为18900立方千米,非洲四国共享了坦噶尼喀湖。
坦噶尼喀湖有个非常有趣的历史,曾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唯一一次湖战就发生在坦噶尼喀湖,德国当年在坦噶尼喀湖上有一艘GrafvonG?tzen号轮船,因为它可以运送人员和物资,德国由此控制了坦噶尼喀湖,因此英国海军少校杰弗里·斯派塞-西蒙森从英国带来两艘炮艇,经过海洋运输,铁路、公路以及河流,千辛万苦到达坦噶尼喀湖,在1915年12月对德军发动了奇袭并取得了胜利。
三大湖泊占了20%+20%+16%=56%的水资源,还有尼罗河,亚马逊河,以及全球大大小小的湖泊去分剩下不到一半的淡水资源,可想而知大家都有多少比例。
为什么海水是咸的?文末来个小贴士,海水是咸的大家都知道,但为什么是咸的?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主要有氯化钠以及少量的氯化镁、硫酸钾、碳酸钙等,从哪里来?陆地,水汽循环通过降雨,最终通过河流汇总到海洋时大量的矿物质和盐类,而这个水汽循环过程却在不断发生。
经过数十亿年的累积,现代海水中盐分的含量达到了约35‰,理论上未来海洋含盐量还会继续上升,但这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至少短时间内这个比例是不会变的。
因为康熙鼠目寸光、祸国殃民呗。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清朝一直以来都是后人争论不休的焦点,特别是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丧权辱国,更是令人痛心疾首,并产生了对清朝无能的深恶痛绝。
而更尴尬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清朝早在鸦片战争前就已经开始丧权辱国了,比如1689年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虽然早就被历史教科书定义为平等条约,但清朝却因此失去了乌拉尔山以东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在是罪大恶极。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康熙竟然在清王朝国力鼎盛时放弃了贝加尔湖,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储存了占全球地表液态水20%的巨大水量,如果贝加尔湖在手,自北向南大力引水,何愁北方无甘霖?
所以,康熙皇帝丧权辱国的行为实在是不可饶恕。真的是这样吗?当然真的不是。
首先,清朝国力的鼎盛时期是乾隆年间,具体来说就是1759年清军平定天山南北,康熙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帝王,前半生始终都在忙碌中度过,清朝远未达到国力巅峰;
其次,贝加尔湖真的属于清朝吗?这似乎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在清朝之前,中原王朝作为古典王朝,也是东亚乃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中原王朝不断向外扩张,但囿于小农经济对气候的适应性,中原王朝的北界基本止步于内蒙古高原南部,这也是中原王朝万里长城的大致位置。而在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上,这则是游牧民族的活动空间。
在中原王朝前期国势如日中天时,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慑于中原王朝的强大国力,纷纷选择归附,和中原王朝保持藩贡关系,成为中原王场的羁縻统治区。
而游牧民族的北界,根据郭沫若等历史学者的考证,大致位于北纬58度左右,在地貌上西起萨彦岭,东到外兴安岭,包含贝加尔湖,这也是东亚和西伯利亚的天然分水岭。
正是基于这样的“设定”,所以历史上能收伏草原游牧民族的中原王朝,才能在名义上拥有贝加尔湖,历史上的唐朝和元朝实现了这个目标,而清朝却不行。
清朝之所以不行,是因为沙俄来了。从1582年越过乌拉尔山开始,沙俄就开始了在西伯利亚的猛烈扩张,比如1600年到达贝加尔湖的西部和北部,1643年侵入黑龙江流域,1649年到达太平洋沿岸。
此时的中原还处于明清交替时期,对于遥远的西伯利亚并不知情,不过即便知情也鞭长莫及。等到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乱,并收复了宝岛,才腾出精力开始解决北方的沙俄问题,并在1685年发动了第一次雅克萨之战,最终在1689年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虽然一直被我们定义为平等条约,但其本质上确实是不平等的,而这个不平等是相对于沙俄而言的。因为清朝不仅将沙俄赶出了盘踞达40多年之久的黑龙江流域,更划定了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理上确定了我们对东北的主权,可以说我们是真正的胜利者。
当然,《尼布楚条约》也不是没有遗憾,当年的谈判大臣索额图曾主张连中段边界一并划定,毕竟当时的清朝还有噶尔丹的威胁,划界即便有妥协也是值得的。
但当时沙俄的谈判代表戈洛文以贝加尔湖周边属于布里亚特蒙古,清朝无权谈判为理由予以拒绝。等到1691年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将喀尔喀蒙古纳入版图,具备了和沙俄划界的法理依据,但却因为噶尔丹的问题搁置了下来。
所以,作为从未真正拥有过贝加尔湖的王朝,清朝当然不需要为贝加尔湖的丢失负责,将丢失贝加尔湖的责任扣到清朝,尤其是康熙头上实在是莫名其妙。
而等到雍正继位,为了集中精力对抗准噶尔,和沙俄在1727年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划定了两国的中段边界,而此次划界也明确了贝加尔湖彻底不属于清朝。
清朝放弃对贝加尔湖的主权声索,除了沙俄早已实际占领的因素、压制蒙古各部的考量,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后退一步让清朝占据了面向西伯利亚的制高点,这和当前青藏高原俯瞰印度是一个道理。
当然,清朝两次谈判划界,也存在着巨大的战略失误,失去了大量本可以取得的土地。但不可否认的是,清朝前期,在领土的维护方面确实居功至伟。
作为一只脚迈入近代的王朝,清朝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领土扩张的成果得到了国际的承认,并大部分被后来的民国和共和国继承,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版图。巨大的版图,对我们的民族复兴有多大的价值可想而知,所以领土的经营,是清朝对后世的最大贡献。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