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襄垣县(襄垣县属于哪个市)

襄垣县(襄垣县属于哪个市)

  • 发布:2025-10-19 17:37:57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襄垣县属于哪个市

襄垣县属于山西***治市

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辖区,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之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2′-113°14′,北纬36°23′-36°44′之间。

东以仙堂山、黄岩山与黎城分界;西以石磴山和沁县相连;南以五阳山、麓台山、磨盘山、五赞山分别与潞城、长治市、屯留接壤;北和武乡为邻。县城位于长治市主城区北约50公里。

文化特色

战国初期,赵襄子筑城于此,故名襄垣。西汉初置县,历代未改,已有2400多年历史。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千年古县”。

襄垣历代英才辈出,主要历史名人有汉初政治家张良,东晋高僧法显,明代 “三部尚书”刘龙等,其中法显是世界杰出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是中国民间西行求法第一人,比唐玄奘早230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1080年。襄垣也是中华连氏发祥地。

山西长治襄垣人特点

山西长治襄垣人特点是善良、朴实、好客。

襄垣县,隶属于山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正中,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之北,东以仙堂山、黄岩山与黎城县分界;西以石磴山和沁县相连;南以五阳山、麓台山、磨盘山、五赞山分别与潞城区、潞州区、屯留区接壤;北和武乡县为邻。

襄垣人文景观独特,古有八景,即:宝丰晴雪、狮山晚照、凉楼盛观、漳江春渡、市桥怀故、韩山独秀、仙堂旧隐、甘泉嗽玉。历史上,曾涌现出张良、法显、刘龙、连楹等杰出人物。

2020年,襄垣县区生产总值完成224.8亿元,增幅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亿元,增幅2.38%;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5:66.8:30.7。

2019年,襄垣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6亿元,比上年增长6.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2.6亿元,比上年增长6.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山西省襄垣县有什么悠久历史

据考古证实,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栖息繁衍,东北阳、安宁、上王、五阳、陶家庄、南邯、西营等村及村落附近都有灰坑、石斧、骨器、绳纹陶片、器形鬲是等文物出土。经鉴定,为龙山(新石器晚期)4000多年前文化遗址。襄垣夏属冀州。

商初属上党国,后并入黎国。西周复属上党国。春秋时期,周桓王二十一年(前699)地属鲁大夫党氏食邑,后被赤狄所夺,地归潞子婴儿国。周定王十三年(前594)晋景公灭赤狄,地归晋公族食邑。周敬王十二年(前508)行政区调整后,地属干阳。战国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归晋侯赵襄子领地。襄子筑城于甘水之北取名襄垣,亦曰毅垣。周安王姬骄二十六年(前376),韩、赵、魏三家分晋,韩首置上党郡,郡治襄垣城。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2),秦伐韩,割断上党与韩都联系,上党守冯亭以郡归赵,地又属赵。赵王迁十四年(前222),赵被秦灭,地归秦辖。秦置襄垣县属上党郡。二世胡亥二年(前208)为战国七雄之余魏王豹所据。西汉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改襄垣为上党亭。东汉光武建武元年(25)),易亭为县,复称襄垣,属并州上党郡。东汉建武四年(28),属匈奴族郝散领地。西晋永嘉二年(308),刘琨迁都尉张倚领上党据襄垣,在城北12里(今堡底村一带)筑安民城。东晋咸和三年(328),为后赵石勒辖地。升平二年(358),上党郡治安民城,地属前燕。太和五年(370)苻坚灭燕,地属后秦。太元十一年(386),地归后燕。太元十九年(394),北魏割上党置襄垣郡,领屯留、长子、壶关、寄氏、乐阳五县。北魏泰常五年(420),废郡复县,属乡郡。北魏建义元年(528),复治襄垣郡,领五原、建义、刈陵、襄垣四县,属并州。北齐废郡为县。北周宣政元年(578)改襄垣为潞州。开皇三年(583)罢州。十六年(596)于襄垣置韩州。隋大业初罢州为县,届上党郡。唐武德初,复置韩州于襄垣,因漳水浸城,筑新城于甘水之南(今址)。领襄垣、铜辊、黎城、涉县、武乡等五县。贞观十七年(643)废韩州,以县属潞州。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地属梁。龙德三年(923)属五代唐。五代唐清泰三年(936)属五代晋。五代汉天福十二年(947)属五代汉。五代汉乾祜三年(950)属五代周。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属隆德军,后属隆德府。靖康初,属金河东路潞州属县。至元八年(1271),废屯留县并入襄垣,为潞州辖县。至元十五年(1278)屯留和襄垣分置。明嘉靖八年(1529),襄垣属潞安府。清袭明制。民国元年(1912),襄垣直属山西省。民国3年(1914),属冀宁道。民国6年(1917)废道归省。民国26年(1937),山西在省;县间设政治区(称行政专员公署)襄垣属第三政治区(政治区设沁县)辖县。民国29年(1940),属太行区第二办事处辖县。民国30年(1941)8月,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二专署辖县。民国35年(1946)6月归太行二专区辖县。民国37年(1948)9月,属华北人民政府太行二专区辖县。民国38年(1949)5月,属左权专区辖县。同年8月改属山西***治专区辖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沿袭前制。1954年5月,属晋东南专区辖县。1958年9月,襄垣与沁县合并,改称襄沁县,后又与沁源合并,又称沁县。1959年10月,三县分治,襄垣仍为晋东南专区属县。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襄垣改属长治市辖。[1]

襄垣是哪个省份管辖的

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之北,地理座标为东径112°42′-113°14′,北纬36°23′-36°44′之间。东以仙堂山、黄岩山与黎城分界;西以石磴山和沁县相连;南以五阳山、麓占山、磨盘山、五赞山分别与潞城、长治市、屯留接壤;北和武乡为邻。县城位于长治市主城区北约50公里。�

襄垣全境地形西北高而东南低,属半山丘陵地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魏灰山海拔1725米,为境内最高山峰(强计乡井背村);最低海拔800米(北底乡合河口)。县城为境内最大盆地,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40公里,全县总面积1160平方公里,折合174万亩。按地貌划分:丘陵占57.5%,山区占31.9%,平川占10.6%。�

襄垣***性气候特别显著,平均气温8°-9℃,四季分明,七、八、九月气候最高,平均达23.4℃,极端最高气温为38.1℃。十二月、一月、二月气温最低,平均为-8.1℃,极端最低气温为-29.1℃。年平均降雨量在550毫米左右,大部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66天左右,最短118天,最长197天。�

襄垣属海河流域,地处浊漳河上游。浊漳河的三大干流西源、南源、北源,分别从境内的贺家垴。南沟、吴北入境。西源、南源在甘村汇合,至北底乡合河口与北源汇流,注入黎城,流经八个乡镇。境内还有史水、郭水、郝水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数百条小溪纵横交织,河流总长度为�90.5�公里。共有水库14座,其中山西六大水库之一的后湾水库,总库容达1.3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7.8亿立方米。在下良镇小交村还有一处日流量为200-300吨的优质矿泉水水源。

襄垣县相关介绍襄垣县怎么读

1、襄垣县,拼音xiāngyuánxiàn。

2、襄垣县,隶属于山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正中,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之北,东以仙堂山、黄岩山与黎城县分界;西以石磴山和沁县相连;南以五阳山、麓台山、磨盘山、五赞山分别与潞城区、潞州区、屯留区接壤;北和武乡县为邻。介于东经112°42′—113°14′,北纬36°23′—36°44′之间,总面积1178平方千米。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