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不是全程高速,只能到来凤沙道沟镇下高速,然后走S325、S341到走马镇,过路费多少看你是几座的车?
您是说的是屏山大峡谷把,它位于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东北角,距县城12.5公里,境内最高海拔1973米,平均海拔1175米属典型的二高山咯斯特地貌。景区属于典型地质裂缝地貌。风景特别优美
全州有4个散居民族乡: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宣恩县晓关侗族乡、长潭河侗族乡,鹤峰县铁炉白族乡。从民族人口构成看,恩施州是一个以汉族、土家族、苗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地区。土家族遍布全州各县市,主要分布在清江以南历史上属湖广土司域内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和利川5个县市。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恩施州境内苗族一部分是早期迁入酉水流域的三苗后裔,自称“老苗子”,一部分是明代至清代陆续从湘西、黔东北等地迁入,一部分是近代以来尤其是解放后从外地迁入,主要分布在利川市、来凤县、宣恩县、咸丰县4个县市,恩施市、建始县、鹤峰县、巴东县皆有散居。
恩施东部地区是指建始县、巴东县与鹤峰县。
恩施市没有下属县,恩施州下辖恩施和利川2个市;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和鹤峰6个县。恩施市东邻建始、鹤峰,西界利川、咸丰县,南连宣恩,北接重庆奉节。东西宽86.5千米,南北长90.2千米,总面积3972平方千米。全州共有8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46个乡,37个镇,5个办事处;2627个村、居民委员会,其中村民委员会2543个;23510个村、居民小组,其中村民小组22662个。
山原之称就不知道了,但是恩施被称为“世界硒都”倒是有那么一回事
恩施市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探明***硒矿床”所在地,境内硒矿蕴藏量居世界第一,还是世界天然生物硒资源最富集的地区,被誉为“世界第一天然富硒生物圈”,获取“世界硒都”殊荣当之无愧,同时也是全球唯一获得“世界硒都”称号的城市。
获得“世界硒都”荣誉证书
2011年9月19日,在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简称TEMA14大会)暨仙居恩施国际硒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上,恩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平江从TEMA学术委员会主席、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maryL'abbe女士手中接过"世界硒都"匾牌。由TEMA国际学术委员会主席、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maryL'abbe女士以及TEMA14大会执行主席、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雷新根先生亲笔签名授发了"世界硒都"荣誉证书。
全球唯一探明***硒矿床
恩施市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探明***硒矿床"所在地,境内硒矿蕴藏量居世界第一,还是世界天然生物硒资源最富集的地区,被誉为"世界第一天然富硒生物圈",获取"世界硒都"殊荣当之无愧,同时也是全球唯一获得"世界硒都"称号的城市。
恩施境内由富硒土壤、富硒山泉水、富硒动植物资源聚集形成了天然富硒生物圈,在这里生长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它们的硒含量明显高于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同类物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2009年对恩施境内富硒岩层和土壤、农作物展开调查,证实恩施境内出露的二叠纪十余米厚的含硒石煤(含硒碳质页岩)出露是造成其岩层分布区内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以及农作物中富集硒的主要因素,恩施市新塘乡、红土乡、沙地乡、白杨坪乡、板桥镇、沐抚集镇等高硒区在公路边、田边、山边都有含硒石煤(含硒碳质页岩)出露,出露区的下游就是适宜耕种的农田,层层控制,形成立体分布的天然生物硒资源。恩施境内大量出露的含硒石煤经风化、雨淋、水迁徙进入土壤和水体,致使这些区域的土壤平均硒含量和面积、粮食作物、饲草饲料、畜禽产品、中草药及山泉水中硒含量是国内其它地区的十几倍至几十倍,形成独特的天然富硒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