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我们听过很多分离又相遇的故事,有情人们开始被迫分离后,冲破阻碍后再次相遇,继续情缘,最终得到了成双成对的美满。但是很多故事的开局相似,结局却全然不同。
尤其是在那不知道何时有光明的革命时代,人们的生活凄惨,爱人们经常因为战火被迫分离,其中心酸用言语与笔触根本无法言明,分离后的双方的结局往往也并不美满。
王泉媛的一生就是最好的例子,战火促使她与爱人分离,走上了陌生的道路。王泉媛曾是红军长征路上三十朵巾帼女英雄中的一位,在这场征途上,她与丈夫幸福的互相搀扶支持,为中国解放贡献力量,条件艰苦,但是彼此的心是热的。
王泉媛
可就在军队到达河西走廊时,王泉媛不小心被捕,与大部队分散,她想尽各种办法逃离敌手,却已经失去了回到组织的时机,与自己的爱人彻底失去了联系。
在那个时代失去联系,就意味着很难再相遇。之后的年月里,王泉媛回归了普通生活,作为一个女人,因为无法支撑生活,她无奈改嫁,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时光缓缓流逝,45年后,王泉媛偶然得到了前夫的消息,二人北京重逢,此时曾经的有情人,一个在生活的打磨下成了普通老人,另一位则凭借军功成为了副主席。
这不得让人叹一句造化弄人,也更加让人好奇,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王泉媛的一生又是怎样铺陈开来的!
王泉媛
幸福的相遇与无奈的分离
王泉媛原名叫做欧阳泉媛,1913年出生于江西西安,她的降生让这个本来就贫寒的家庭又下了一场大雪。在那个时代,女孩们是非常廉价的劳动力,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证,王泉媛的父母把她早早地卖给了一户姓王的家庭做童养媳。
她本应该在那个黑暗年代默默无闻地活下去,可是她看到了革命的红旗,她的世界有了色彩。她努力工作,一路从县里升职到了省里,1934年顺利入党,被派去了党校进修,与此同时还有了省妇女团的工作。
本来连字都不会写的她,在校长董必武的帮助与自己的努力下,刻苦学习,毕业后成功上调中央,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长征之际,王泉媛的战友们很关心她的婚姻生活,主动给她张罗婚事,她一直拒绝,直到遇到了王首道。
董必武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二人相识、相知,最后幸福的结为了夫妻,婚后王泉媛被编入红四方面军。1936年,王泉媛正式被调任为西路军妇女先锋团长。二人生活中很相爱,但是当时形势十分严峻,双方总是聚少离多。
王泉媛曾跟自己丈夫表示,老家有一个风俗,就是新娘要送新郎千层底布鞋,她也想送,可她现在还不会,迟早有一天她会给王首道补上。
但是就在某一天,西进的红军队伍遇到了马家军的围攻,在那场可歌可泣的战争中,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而为了冲出重围,王泉媛带领妇女团发起冲击,最终落败。
大部分红军都被马家军俘虏囚禁,王泉媛就在其中,二人无奈的被迫分离,从此失去联系45年。那么在与丈夫分离后,王泉媛又经历了什么?之后的故事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王首道
45年的分离与造化弄人的再次相遇
被俘虏的红军战士们大部分都被***,女人们则被留了下来,成为了土匪们的老婆,王泉媛也是如此,可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在经历了屈辱与折磨的三年后,1939年,她想办法逃了出来。可当王泉媛敲开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的那一刻,她就受到了严格的审查。
原来当时红军的制度已经发生改变,只要脱离组织三年以上,那么就没有办法回归队伍。衣衫褴褛的王泉媛既没有办法联系上战友、丈夫,也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身份,只能一路乞讨,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此时的她已经屈服了现实,选择嫁给了一位革命烈士的后代,从红军女团长变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辉煌的历史对她而言仿佛已经是上辈子经历的事情。
在这平淡的生活中,她一直没有放弃找寻自己前夫王首道的消息,转眼45年过去了,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一位当年长征路上的老战友终于联系到了王泉媛。在这位战友的帮助下,王泉媛来到了北京,与自己当时分别的丈夫王首道再次相遇。
王首道与王泉媛
此时的王首道已经是全国政协的副主席,并且因为三年都没有等到王泉媛的信息,早已重新成婚了。俩人回首过去,眼泪纵横,错过的岁月早已无法挽回。
在这场执手相看泪眼,互诉衷肠的重逢中,王泉媛心愿圆满,欣慰地回到了故乡继续了平静的生活,与此同时她也得到了老革命前辈们的副地市级待遇,重新恢复了党籍。
1995年,王首道重病,王泉媛拿着自己亲手缝制的千层底布鞋前来看望,一起与王首道的女儿,拍了他们这辈子第一张也是最后一张合照。之后王首道因病去世,多年后96岁高龄的王泉媛也含笑离世,二人的故事就此划上了句号。
其实在长征路上,王泉媛的战友有著名的康克清、邓颖超、金维映等人,这些人无一例外建国后都成了副国级重要领导,这让人猜测,假如没有那场分散,估计王泉媛与王首道爱情之路会更美好,她的未来也更光明。
王泉媛
可王首道与王泉媛的爱情故事,透着那个时代的无奈与悲壮,因为生于乱世,所以他们的爱情也留在了那场硝烟中,他们的美好年华,也停在了峥嵘岁月。
在我看来,革命先辈的故事让人悲伤,他们的爱情让人流泪,和平美好,战争却无情,无论是哪一次读到他们的故事,我都会升起敬佩之意。
正是因为王泉媛与王首道这样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们的无私付出,我们的生活才会这么幸福。我们要感恩的同时,学习他们为了祖国奋斗,为了子女的未来奋斗!
翻开近现代史书,很多人就会发现,湖南人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祁阳人也是最先接受先进思潮影响的地方。在大革命时期,祁阳工农革命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领先同时期其他地方。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离不开王首道、雷晋乾等人的组织有方,调度有力。
知识点:王首道(1906年4月-1996年9月13日),原名王芳林,湖南省浏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一、成立农民协会。1925年冬,雷晋乾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被组织上以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派驻回自己的家乡——祁阳,领导组织开展革命工作。回祁后,一方面,他加入国民党党部筹备委员会,并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教师公开身份开展活动,积极宣传革命,发展积极分子,加入国民党。另一方面,他又在这些国民党员中发展廖康国、段文元、王振湘3人加入中国***,并成立中共祁阳县特别支部(雷晋乾首任书记),作为祁阳工农革命运动的领导机构。机构成立后,他们适时组织工人运动,创办《新祁阳报》,宣传革命,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工人运动开展起来后,特别支部又不失时机地将革命运动推向农村,他们组建祁阳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组织开展全县农民运动。随着北伐战争的开始,雷晋乾又接收县团防总局,逐步将教育、武装等权力掌握在革命者手中。
随着祁阳县工农运动的兴起,1926年9月,组织上派遣***员王首道(当时叫王一分)到祁阳领导革命运动,并接任祁阳特支书记,王首道在工农积极分子和进步教师中发展9人加入中国***,壮大党的组织。随即,他们分头下乡指导农民运动。经过全面组织发动,祁阳县农民运动发展很快,到10月中旬,全县有15个区、70个乡成立了农民协会或筹委会,会员达6000多户。
1926年10月中旬,祁阳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县农民协会,会议选举雷晋乾为委员长,何镇南为副委员长,蒋国铺、廖康国、郝惠湘为委员,王尚愚为秘书。从此,祁阳县农民运动有了主心骨。
二、开办培训学校。为了扩大影响,迅速掀起农民运动的热潮,王首道参照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模式,于1927年1-2月,在县城模范小学里面开办了党务训练所,专门培训党政农工青妇工作干部。当时有学员260多人,分设党务、农运、工运、教员四个班,由雷晋乾、王首道、李镇球、蒋毓华、肖棣斋等17人担任教员,开设了13门课程,讲孙文主义,也讲马列主义,还有军事、唱歌、演讲等基本训练。3月份,经王首道推荐,从湖南大学回祁的李镇球接替中共祁阳特别支部书记职务,他则专心从事农运工作。
王首道还注意从思想意识上引导农民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提倡现代文明,打击流氓地痞。各级农会分别有女子联合会、童子军团,组织学生和儿童歌唱革命,排演文明戏剧。如:“来来来,快快快,农友们,我们暴动,英勇奋斗,不怕牺牲,杀向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土豪劣绅的大本营,不获胜利,决不收兵”等革命歌曲,以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等革命口号;有的还组织农民上夜校,让农民学习文化和革命理论,有的组织排练文明戏、教唱革命歌曲,鼓励妇女争取平等权力,抵制封建族权和夫权,等等;一时之间,农民运动风生水起,各地革故鼎新、惩恶扬善,以致许多封建陋习和礼教残余基本销声匿迹。
三、***土豪劣绅。当时,国民党湖南省党部颁布了《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不久,祁阳也成立了惩治土豪劣绅特别法庭,由县长刘鹏年、县农协委员长雷晋乾、县党部常务委员蒋毓华三人轮流执掌庭长。针对这种形势,王首道、雷晋乾、蒋毓华等人适时组织农民,对豪强恶霸、劣绅、地痞流氓、烟鬼赌棍、虐妻凌娘等情况分别进行逮捕关押,或出谷罚款,或大会斗争,或戴高帽游行。同时,对那些罪大恶极和武装反抗的土豪劣绅则坚决***,以便进一步发动群众。
东区归阳恶霸蒋衍,长期横行乡里,无恶不作,鱼肉百姓,还经常设法破坏农民运动。归阳区农会负责人郝惠源组织乡农会会员,在蒋家奏的率领下,捉住蒋衍,押到县城,被县特别法庭判处***刑;
文明铺三官塘大地主唐月如,长期以武力剥削欺压农民,罪大恶极,民愤极大。1927年3月,区农会委员长唐振亚带领几百人将其抓捕,送到县城审判,被县特别法庭判处***刑;
1927年4月初,东区农民运动特派员邓国光,组织农民对九洲豪强、纠集武装对抗农会的李浩麻子进行逮捕,在归阳斗争会上被愤怒的群众当场正法;
1927年4月中旬,西区罗口町武装豪强刘梅轩依靠自己势力,破坏周围乡村农民运动,威胁农运骨干。王首道组织西区周围农会会员1万多人,联合攻打刘家院,刘一看情势不妙,连忙逃往邵阳,愤怒的农民随即抄分了他的家产;
不久,邓国光、蒋阳精又组织大忠桥周围各乡农民3万多人,联合攻打破坏农民运动的原县议会副议长郭子安的家院。这样一来,土豪劣绅闻风丧胆,有的向农会缴械投降,低首乞怜;有的则携家带产,连同家兵保镖逃往外地。
通过铲除蒋衍、唐月如、李浩等土豪劣绅,乡村一切权力都归了农会,农民群众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他们跟随***员闹革命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四、革命进入低潮。1927年,由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长沙"马日事变"的影响,零陵驻军团长王德光发动了"宥日事变",大肆逮捕******人和革命群众,许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捕杀。
王首道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找来雷晋乾、蒋毓华等人商量对策。鉴于王首道***员身份在批斗土豪时已经公开,大家建议他先行躲避。会后,王首道从龙山后墙出来,躲避在二区农会所在地龙口源的龙潭冲村。
临行前,他交代区农会的同志设法打听雷晋乾、蒋毓华等人的情况。当天晚上,打探消息的人传回信息,雷晋乾、蒋毓华等人已经遇害。形势已经越来越紧,继续呆在龙口源这个小山冲也没有什么必要,王首道等人转移到东安白牙市。
过了不久,再次转移到东安横塘一位可靠的老乡家里,在那时住了一个多月之后,王首道同两位同志分手,只身一人赶赴长沙寻找党组织,重新回到革命的洪流中,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逐渐成长为中共高级领导干部。
祁阳是王首道参加革命工作的第一站。王首道对祁阳人民有着非常深厚的革命感情。1951年10月,时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王首道,重返祁阳视察,并为***难战友撰写挽联。
投身农民运动
一、投身农民运动,参与创建、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1926年,王一分进入毛泽东开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四期。同年9月结业回湘,受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和中共湖南区委的派遣,以湖南省党部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到祁阳开展工作。王一分到祁阳后,立即着手了解祁阳各方面的情况,除结识自己的同志和一些基层干部外,还分析了国民党县党部和县政府领导成员的政治态度。不久,王一分就接替了中共祁阳县特别支部书记职务。
为了扩大影响,迅速抱起农民运动热潮,王一分比照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模式,于1927年1-2月,在县城模范小学里面开办了一个党务训练所,以培训党政农工青妇工作干部。训练所有学员200来人,教职员17人,开设了13门刘禹,讲孙文主义,也讲马列主义,还有军事、唱歌、演讲等基本训练。王一分和时任祁阳县农民协会委员长的雷晋乾,也经常抽时间去上课。同时,王一分还秘密发展了龙杰、于定邦、陈祖琳、费剑雄、傅穆、何镇南、邓国光、黄莞、彭树筱等九名***员,壮大了党的组织。同年3月,组织上又从湖南大学抽调李镇球回祁阳,接替中共祁阳特别支部书记职务,王一分于是专心从事农运工作。正在这时,国民党湖南省党部颁布了《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祁阳县经过一段时间酝酿,成立了惩治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在县政府挂牌办公,由县长刘鹏年、县农协委员长雷晋乾、县党部常务委员蒋毓华三人轮流执掌庭长。针对这种形势,王一分、雷晋乾、蒋毓华等人研究,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土豪劣绅,以便进一步发动群众。为此,王一分再次来到西乡,经与区农会商量,打算三天后召开大会,把当地大恶霸刘梅轩先在村里进行批斗,然后再送县里法办。不料第二天走漏了风声,刘梅轩逃走。最后,将批斗大会变成了控诉刘梅轩罪行的大会和西乡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并将刘梅轩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通过控诉刘梅轩罪行和成立农民协会,打响了祁阳县农民运动第一炮,推动了全县农民运动的开展。接着,王一分等人又将斗争矛头指向东乡豪绅蒋衍。蒋衍是多年团总,手里有武装团丁,在当地作威作福,老百姓恨之入骨。由于他过去同官府勾结很紧,又是现任县长刘鹏年的同学,为防止蒋衍逃走,王一分等人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将蒋衍抓获。蒋衍被抓获后,东乡农民从四面八方拥来,有的人拿着红缨枪,有的拿着棍棒,形成数千人的押解队伍,步行一百多华里,将蒋衍押解到祁阳县城。祁阳县城顿时沸腾起来了。当天下午三点,审判蒋衍的特别法庭开庭了。县农会委员长雷晋乾担任庭长,根据区农会的控诉和有关证人作证,当庭核实了蒋衍的罪行,决定判处***刑,准备提交县农协召开群众大会宣判后,立即执行。
正在这时,却出现了意外情况,蒋衍的老婆带着二十多名家属,手里拿着状子喊冤。原来,当东乡农民群众押走蒋衍后,蒋衍的老婆也跟着进了城,找到县长刘鹏年的父亲讨主意,刘鹏年的父亲暗示他们到法庭上喊冤。当时,刘鹏年就坐在雷晋乾的左边。开始时,刘鹏年一声不吭。当看到蒋衍的家属喊冤时,他马上装模作样地说:“我看我们特别法庭判决以后,应该报请省政府核批,才能执行。现在先把人关押起来吧。”王一分当时在下边,听到刘鹏年这样说,明白他是企图暗中保护蒋衍。由于这次开庭是祁阳县第一次利用合法形式来和土豪劣绅作斗争,如果对作恶多端、血债累累的蒋衍都无法制裁,将影响整个祁阳县农民运动的开展。于是,王一分马上写了个纸条“拖延时间,我找人去”,着人送给雷晋乾。雷晋乾走后,雷晋乾在蒋毓华的配合下,同刘鹏年展开争论,认为不需要报批。过了不久,王一分把正在县里学习的党训班二百我名学员带到法庭。群众看到来了援军,一致高喊:“立即处决恶霸蒋衍!”但是,刘鹏年仍然不肯松口。由于僵持不下,王一分等人同意刘鹏年向省政府请示,雷晋等人同时向省农民协会请示。第二天,省农协的电报批示来了,同意祁阳县群众的要求和县特别法庭的判决。听到这一消息,在场的几千名群众欢呼不断。刘鹏年看完电报,又看到几千名围在县政府门口的农民,迫于压力,只好亲自宣布执行特别法庭的判决,在县城的王府坪,将蒋衍当场枪毙了。群众看到蒋衍伏法,整个县城欢声雷动。从此,祁阳县农会的威信更高了,全县的农民运动也蓬勃开展起来了。不久,西区三官塘的恶霸唐月如被处决。四月间,归阳大土豪李浩被东区九洲农民抓住,李家纠集几十名打手前来抢人。在争抢过程中,李浩***。原县议会副议长郭子安号称南霸天,一听风声不好,连夜逃跑了。县农会在县城召开了三万人的控诉大会。这样一来,其余各区的土豪劣绅闻风丧胆,纷纷外逃。延续几千的封建统治,在乡村中被农民击溃了,一切权力归农会。根据祁阳县的大好形势和工作需要,中共祁阳特别支部决定在马克思诞辰纪念大会上,公开王一分和时任县农会会员廖康国的***员身份。当他们的***员身份公开后,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呼。
然而,由于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长沙“马日事变”的影响,零陵驻军团长王德光发动了“宥日事变”,大肆逮捕******人和革命群众。得到这一情况后,王一分立即找来雷晋乾、蒋毓华等人研究对策。考虑到王一分的***员身份已经公开,大家一致建议王一分先行躲避。王一分从祁阳龙山(原中共祁阳县委、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后面跳墙而走,就近跑到了离县城十多里地的二区农会所在地龙口源。由于附近的龙潭冲村子小,只有几户人家,交通闭塞,来往人少,于是王一分等人决定先到那里躲一躲。临行前,王一分又叫区农会的同志设法派人打听雷晋乾、蒋毓华等人的情况。就在当天晚上,派出打听消息的人回来说,雷晋乾等人已经被害了。眼看形势越来越紧张,困在这个小山冲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王一分同另外两名农会干部转移到东安白牙市。过了不久,他们又转移到东安横塘一位可靠的老乡家里,并在那时住了一个多月。
祁阳是王首道正式参加革命工作的第一站。王首道也对祁阳人民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全国解放后,王首道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兼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1951年10月,时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王首道,重返大革命时期战斗过的祁阳视察,并为***难战友撰写挽联。他在自己的回忆录《最初的实践》中写道:在祁阳是我第一次正式参加革命工作。虽只是短暂的一年时间,但是给予我的印象却是十分深刻的。在这期间,我赶上了中国革命出现的第一次高潮,也遇到了相当残酷的***的革命低潮。正好象工人师傅把一块钢淬火一样,既经受了白热化的炉火,又顷刻间沉浸到冰冷的水中,这无疑是对每一个革命者的严峻考验。直到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仍然由衷地感激祁阳的革命战友和广大革命群众。正是由于他们曾经发挥出来的无比高涨的革命热情,影响了我,教育了我。
从1937年6月起,王首道同志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务,负责中央机关经常性的秘书工作和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为中央领导服务。1940年,他担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生产节约运动委员会主任,组织中直机关开展大生产运动,创造了显著的成绩。
领导开展武装革命斗争
二、领导开展武装革命斗争,探索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创造了八路军南下支队征战两万余里的奇迹。
王首道同志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他比较早地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1928年春,领导组建了湖南浏东游击队。在湘赣苏区,他领导扩大红军的工作,配合中央红军开展反“围剿”斗争。长征途中,任军委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
党中央到达陕北后,决定组织红军西征。王首道同志担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他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环节,大力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能力,创造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
1944年秋冬之际,党中央决定以八路军第120师359旅一部组成“南下支队”,创建新的抗日根据地。王首道同志主动请缨,要求到最艰苦的抗战前线去,被中央任命为南下支队的政治委员和
军政委员会书记。后来,还曾担任湘鄂赣军区政治委员、湘鄂赣边区临时党委书记。他坚决贯彻中央意图,在配合王震司令员行使军事指挥权的同时,积极开展部队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战士牢记党中央的嘱托,英勇作战,遵守纪律,做好群众工作。这支英雄部队在两年时间内,跋涉转战两万余里,浴血苦战一百余次,谱写了一部英雄主义的史诗。毛泽东同志后来将这一壮举称之为“第二次长征”。
参与领导生产建设
三、参与领导东北解放区的财经工作和生产建设,有力配合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开展。
1945年,王首道同志被党的七大选举为中央候补委员。随后,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中原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派出大批干部前往东北,着力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946年4月,王首道同志任军事调处执行部沈阳二十七执行小组中共代表。7月前往哈尔滨,先后担任东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主任,经济委员会主任、工业部部长。同时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东北局财经办事处主任、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委员等职。他参与组建财政和生产管理机构,逐步统一财政,建立财经制度,整顿财经纪律。同时,开展对外贸易,增加经济收入,特别是把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作为最根本的工作,并注意团结使用技术人才,正确对待私营工商业。
1948年11月,王首道同志跟随陈云同志接管沈阳。1949年3月,参加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随后,随军南下,支援新解放地区的工作。担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具体组织了争取程潜、陈明仁起义的工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首道同志一生为民族***、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不懈奋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将铭记下他的功绩。
参与建设辽沈战役纪念馆
198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厅字【1985】139号)《关于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批复》,同意在锦州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1986年4月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组任字【1986】36号),任命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王首道为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委员,直接参与领导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的建设工作。王首道同志出席了在锦州举行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建设奠基典礼。参与审定了建筑设计方案、陈列大纲细目、陈列艺术设计方案和《攻克锦州》全景画创作样稿,协助解决了资金不足等建馆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难题,并曾多次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视察,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的顺利落成和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没有军衔
解放后就转到地方上工作了,按照55年授衔的原则,凡是转到地方上工作的同志,不参加授衔
所以他没有军衔
1、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2、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3、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4、王昭君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成语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记载她的生平典故。
5、王首道
王首道(1906年4月-1996年9月13日),原名王芳林,湖南省浏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安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羲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昭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