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农科院畜牧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机构简介)

农科院畜牧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机构简介)

  • 发布:2025-10-10 17:23:54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研究所概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截止到2011年,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研究员29人,副研究员38人,博士生导师25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9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6名,中国农科院特聘一级和二级学科杰出人才14人。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饲料科学3个博士生培养点。拥有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与检测平台。1996年被农业评为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和“基础研究十强所”,2006年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评为“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领军院所”,2007年在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中获行业排名第一。研究所先后共取得科技成果16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20余项,取得了一系列国家发明专利、动植物新品种及新产品,发表学术论文1800余篇,出版著作近300部。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机构设置

设有肉牛、奶牛、养猪、养羊、养兔、动物营养、兽医、畜产品加工8个专业研究室及科研、行政办公室;建有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畜牧示范区一处,内建有山东省良种猪繁育工程技术中心(原种猪场)、肉羊研究中心、良种奶牛扩繁场、良种兔繁育场,成为科研试验、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的现代畜牧业综合示范基地;还设有试验添加剂厂、乳产品加工厂;合资、合作组建了山东省农科苑畜牧发展中心、山东科源畜牧良种有限公司2个***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家兔专业委员会、山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养猪专业委员会挂靠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科研情况

1、全国微量元素硒含量分布的调查研究。该项目研究由畜牧所组织全国28个单位协作完成,证实了该国是缺硒较严重的国家,并绘成该国饲料牧草中含硒量分布图,表明了该国硒的分布规律,明确了该国过去畜禽发病地区饲料牧草缺硒的程度,使过去未认识的缺硒的地区得到重视。通过各种补硒途径进行推广应用试验,获得很好社会经济效益。该成果于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家畜家禽品种资源调查及《中国畜禽品种志》的编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家畜家禽品种资源调查,组织编写《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全书列入了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已在该国经长期风土驯化的引入品种共260个,附品种彩色照片464张。这项工作为国家制订畜禽品种区划、保存和利用畜禽资源培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成果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该项目通过研究、收集和整理完成了包括猪、鸡、奶牛、肉牛和羊的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畜禽饲料氨基酸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维生素含量、钙、磷及植酸磷含量,并给出了猪、鸡和牛对各类饲料消化率或代谢率的参考值。该成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鸡的饲养标准和饲料配方的研究。该项目通过进行饲养试验、代谢试验、比较屠宰试验和生理生化试验,制订了该国第一个正式的《鸡的饲养标准》,并于1986年发布成为国家专业标准,并结合该国国情对鸡的饲料配方技术进行了研究。该成果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5、鸡营养参数及配方新技术研究。该项目研究了饲料可消化氨基酸测定方法,建立了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的中国猪鸡常用饲料营养价值表,为以可消化氨基酸为指标,科学利用低品质蛋白质饲料资源配制猪鸡日粮奠定了基础。并应用现代动物营养学和生理生化方法较系统研究并提出了猪鸡营养需要量。该成果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6、南方六省草山草坡改良及利用技术。该项目根据生物学、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研究方法和多学科协作,在亚热带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及云贵高原等生态条件下,进行了草地畜牧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试验,建立了包括优良牧草混播组合选择、人工草地建植,以及高温多雨条件下草食家畜繁殖和饲养管理的综合配套技术。该成果于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7、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选育及配套研究。该项目利用中国优良猪种繁殖力高、肉质好的资源优势和引进猪种生长快、瘦肉率高的特点,通过育成杂交,选育出9个繁殖力、肉质、窝产瘦肉量达国际领先水平的瘦肉猪专门化品系。该成果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8、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剂合成与应用研究。该成果是针对该国蛋白质饲料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在国际上首次用人工瘤胃技术获得了高纯度的瘤胃微生物脲酶,建立了脲酶抑制剂合成的创新工艺,研究解决肉牛、奶牛、羊和鹿等反刍动物对尿素利用效率低的难题。该成果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9、0~2周龄肉仔鸡营养参数及饲料配制技术研究。该成果采用真可利用氨基酸测定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示踪技术和雏鸡卵黄囊动态营养研究技术,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肉仔鸡生命早期阶段(卵黄囊阶段)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和转移利用规律,为修订该国肉仔鸡饲养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成果于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其它研究成果:

猪、鸡饲料中有效磷的评定及营养性缺磷症的研究;

木本蛋白质饲料资源银合欢毒性及脱毒利用技术;

中国饲料数据库和三新饲料配方系统;

集约化饲养畜禽应激反应及抗应激添加剂研究与应用;

早熟豌豆系列新品种---中豌1号、2号、3号、4号、5号和6号;

牧草饲料作物品种资源引种、鉴定、保存和利用;

紫花苜蓿耐盐新品种中苜一号中国黄牛品种聚类;

黄羽肉鸡新品系选育与配套研究;

北京鸭Z1系选育;

西门塔尔牛选育方法和高产西门塔尔牛在该国的培育及利用;

应用Y-DNA特异片段的PCR技术鉴定牛和绵羊胚胎性别和应用;

绵羊冷冻胚胎移植成功;

绵羊、猪和鸡精液冷冻保存技术;

乳***酶体系(LPS)牛奶保鲜剂的研究和应用;

实验用五指山小型猪种质特性与开发利用研究;

优化多产肉羊杂交组合及肥育高效饲养技术;

黄牛和猪染色体多胎性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所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派出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同时也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举办多次国际会议、先后承担35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欧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国际原子能组织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机构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所有价值3000多万元的新型仪器设备,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研究员17人,副研究员45人,博士生导师8人,国家及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5名,农科院特聘一级和二级学科杰出人才12人。1996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和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和“基础研究十强所”。所内设有动物营养学和饲料科学两个博士点、动物营养学博士后流动站;动物营养学、饲料科学、家畜繁殖学和动物生产学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0年来共培养硕士毕业生75名,博士毕业生24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著作210部。建所40多年来,累计取得科研成果121项,其中获奖成果102项,包括国家级奖励20项,省部级奖励52项,其它奖励30项,获国家专利5项,其中仅在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畜牧研究所以科研为本,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创办了“北京中畜阳光有限公司”和“北京华谷生物营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多个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怎么样

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于1996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1958年建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1978年建所)合并成立,是一所涵盖畜牧、兽医、兽药、草业4大学科研究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2002年,研究所被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等三部委确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主要从事草食动物育种繁殖、兽用药物、中兽医、草地草坪等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根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有在职职工193人;有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级研究室1个,农业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部级检验测试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研究中心2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级研究中心3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级研究中心1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