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1、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
2、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元废。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齐备,住僧常达百余众,清初又废于兵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靖海候施琅收复***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更名为南普陀寺,此后数百年来,经历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南普陀占地3万多平方米,寺院西侧新建的禅堂是迄今南普陀面积最大的建筑,耗资300多万元,主体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和藏经阁,依次铺在南北纵向的中轴线上,加上左右厢房、钟楼鼓楼、功德楼、海会楼、普照楼、太虚图书馆、佛学院教舍,所有建筑依山傍势、层层托高、庄严肃穆。大雄宝殿建于1926年,缘瓦石柱,雕梁画栋,集中体现了闽南古建筑的传统工艺。大悲殿建于石砌台基之上,为八角三层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仰视藻井,别致美观,为国内同类建筑所罕见。1962年,大悲殿主体改用钢筋水泥,保持木构斗拱,作装饰用。藏经阁藏着大量佛教典籍,文化和名人字画,如明版《大藏经》、宋印影《碛砂藏经》、《佛说阿弥陀经》、血书《妙法莲华经》、28尊缅甸玉佛、唐代铜佛、明代铜塔、明观音施甘露像,以及现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等人的墨宝。寺后五峰林立,谓为“五老凌霄”,绿树兀石间,有碧泉、净业洞,大虚亭、兜率陀院、须摩提国、阿兰若处等古迹以及大量的摩崖石刻,其中,清光绪乙已年(公元1866年)振慧和尚改写的“佛”字,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国内罕见。天王殿前,有放生池和荷花池、凉亭。放生池建于清光绪30年,池内鱼翔浅底,可供游人观赏。新造的荷花池,将重现南海莲香的景色。两池之间,有1993年阴历2月19日信士张涛洪涛敬献的七佛塔,七佛塔由释迦牟尼佛、迦叶佛等七尊佛像组成,富有南亚佛教建筑的风格。[编辑本段]旅游指南交通:
1路、21路、29路、47路、45路等公交车到厦门大学站下车,或18路、503路、531路、87路、59路等到厦大西村站下车(只要到厦大或附近的车都可以坐)
门票:
3元
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部的五老峰脚下,毗邻厦门大学[1],面对碧澄海港。寺庙占地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平方米。建于唐末,名为泗州寺。宋志平年间改名为赵普寺。明初,寺庙荒废,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重建。因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似,故名“南普陀寺”,位于普陀山以南,是闽南佛教胜地之一。【2-3】寺内以血书《法华经》和明朝万历年间何朝宗的著名白瓷观音最为珍贵。
寺庙是在厦门非常常见的一些景点,厦门的南普陀寺每一年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更是厦门必去的景点,南普陀寺的美景是无法错过的。本期厦门文化一起了解一下厦门南普陀寺吧!
在中国,普陀寺一般指南普陀寺,南普陀寺是厦门着名古刹,居于鹭岛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绝佳。五代宋初,即有高僧依山结庐梵修。明季扩建殿堂,规模初具,清初重修,始改今名。
厦门南普陀寺有“千年古刹”之称,位于五老峰山下,是闽南乃至全国闻名的寺院,紧临厦门大学。寺以奉祀观音为主,又在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浙江普陀山之南,故名。南普陀寺起源于唐代,荟集了闽南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左右厢房、钟鼓楼等构成的建筑群,雄伟、壮观,颇具佛教特色,更具“佛法无边”之威严。
藏经阁里珍藏有缅甸玉佛,宋代古钟、香炉,明代铜铸八首二十四臂观音清代瓷制济公活佛以及大量佛典经书着名的有《明大藏经》《日本大藏经》等。藏经阁后有摩崖石刻多处,其中有块大石,镌刻着一个特大的“佛”字,高一丈四宽一丈,粗犷豪放雄健有力,为国内罕见。寺后的五老峰山麓,有该寺历代高僧墓塔以及碧泉、般若池、净业洞、兜率陀院、须摩提国、阿兰若处和太虚亭等景点。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代,称为泗洲寺,元代时被废寺,于明代重建,改称为普照寺,并迁建于今址。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
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闽南佛殿的特点,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无一根铁钉,构造极其精巧;殿内正中奉祀观音菩萨,其余各面为48臂观音,造型优美、姿态多样;又因闽南信众均崇奉观音菩萨,所以此殿香火异常鼎盛。
寺内所有建筑,一律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饰以杏黄琉瓦,使之统一协调。再以石构围墙将全寺建筑群环抱起来,如散珠承盘,形成一个整体。藏经阁是中轴线上的最高层建筑,为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一层为法堂,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二层为玉佛殿,内供28尊缅甸玉佛,并藏有数万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经书及一些珍贵的文物。
大雄宝殿建筑,体现了“闽南佛殿”四大特点:一、墙上有“清影摇风”、“楚江秋吟”等山水花鸟画,和“神河沐浴”、“六年苦行”等释迦牟尼诞生故事的连环画。二、屋脊是弯月起翘、紫燕凌空,显得轻巧灵动。三、构造精巧,技艺讲究,屋脊嵌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凤凰展翅”等图案,都是剪瓷镶嵌而成。四、建筑材料取材本地花岗岩、青斗石,所有梁、柱、础、斗拱、栏干都独具特色。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12寺内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南普随寺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虚大师纪念塔”。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南普陀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3、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