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说到这个普济寺,大家都知道,是普陀山最大的寺庙,而且也是佛教活动中心。一般有什么重大的佛教事宜都会在普济寺举行。那么很多人肯定都非常好奇了,关于这个普济寺到底是求什么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普济寺是求什么的首先,关于这个普济寺里面一共有8个大殿,每个大殿里面供奉的菩萨都不一样。分别是:
普济寺天王殿--弥勒和韦陀,求出入平安的;
普济寺大圆通殿--正身观音,求全家平安的;
普济寺大雄宝殿--三世佛(阿弥陀佛;施迦牟尼佛;药师佛),消灾避难的;
普济寺普贤菩萨--求事业的;
普济寺地藏王菩萨--给老人尽孝道的;
普济寺千手千眼观音--求子的;
普济寺文淑菩萨--给小孩子求智慧的;
普济寺伽蓝菩萨--求财的;
2、普济寺简介普济寺又名前寺,坐落于灵鹫山麓。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它的前身是“不肯去观音院”。唐大中年间(847-859年),日僧慧锷请五台山观音像归国,因风阻上岸与山民张氏在潮音洞上共建此院供奉观音。后梁末帝贞明年间(915-920年),由“不肯去观音院”扩大为寺,后迁到现在这个地方的(一说最早的不肯去观音院即建于此地)。
宋代先后改名为“五台圆光寺’’与“宝陀观音寺”,香火始盛。宋嘉定七年(1214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明洪武十九年(1421年)实行海禁,命汤和进山烧殿毁佛,并将僧人迁到明州栖心寺(今宁波七塔寺),直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才迎佛回山,重建寺院。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一1566年),普陀山的寺庙被毁,宝陀观音寺也未能幸免。
普济寺始建于五代(公元907年-960年间),自名僧音净卓锡后,代有高人硕彦,1936年高僧性愿法师来任方丈,重振寺风。
1939年5月,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来到普济寺,掩关治律,弘扬佛法,撰著佛经。
弘一法师在普济寺有一年半时间,生活十分俭朴,三衣过冬,两餐度日。
他称普济境地幽辟,风俗淳古,有如世外桃源而叹为观止。
他坚持不开山、不授徒,于诵经、著述、弘法之余,鉴抄佛教经典无数,且写得一手好字,永春士僧俗有求者均书佛号经偈作答,以借墨缘。
因此,弘一墨迹在永春俯拾可得。
大师还在普济寺度过他六十大寿,他在俗至友柳亚子、夏丏尊、徐悲鸿及得意门生丰子恺,均以诗词画幅献桃祝寿。
云南普济寺导游词
普济寺位于丽江县城西北6公里的普济山中,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为丽江城郊五大***寺之一,因大殿铺盖铜瓦而闻名遐迩。
普济寺坐西向东,原有12院,现存大殿院、南花园和一个僧院。大殿院落由山门、护法堂(门楼)、正殿、南北厢房组成四合院。正殿平面是长方形,初用土瓦覆盖,本寺圣露活佛辗转西南各地讲经、集资,于1936年改覆铜瓦,面积为46.4平方米,是云南省唯一幸存的铜瓦殿,1988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铜瓦殿为重檐歇山式,通高12米,共用32棵木柱。一层檐下均施如意斗拱,铺作繁缚华丽,表现出明清时期汉式斗拱特征,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二层檐下以卷棚式弯橡反瓦装饰,给人以柔和的曲线美感。额彷下有两跳藏式出头梁,抱框及上槛均用藏式蜂窝状浮雕装饰。前格子门绘有四尊护法神,檐栏板绘有八仙图案,反映出佛道两教兼容的现象。台基高4.2米,正中设有12级垂带踏阶,台基上镶嵌着十块"青龙望月"、"鲤跳龙门"、"凤凰牡丹"、"狮子绣球"等汉白玉浮雕,具有民间生活气息。普济寺现存建筑,也多少体现出丽江处于藏传佛教分布最南边缘地区的一些重要文化特征。
大殿院内,还有两棵古树云南樱花,植于1771年,可谓云南樱花之最。树干粗壮高大,倾斜交柯,校条繁密错杂,盖满了整个大院。阳春三月,红花锦簇,与气宇轩昂的殿堂、金光闪烁的铜瓦、四周密密的松林、满山雪白的梨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节假日到此游玩、野餐者,络绎不绝。
药王庙
名称来历
清朝崇德年间,当地连年发生自然灾害,传说供奉药王孙思邈,能够感动上帝,免除自然灾害。于是建庙朝拜药王,由此得名药王庙
●地理位置
药王庙镇位于建昌县东部,东经120°3′12″,北纬40°1′9″,南与兴城市三道沟满族乡、建昌县八家子镇相连,东面与兴城市药王满族乡、连山区新台门镇相邻;北与小德营子乡、二道湾子蒙古族乡接壤,西与巴什罕乡、杨树湾子乡接壤。境内有魏塔铁路由东至西通过,省级318公路由东至西北通过,朱小线公路贯穿镇区,建兴高速公路有38公里着手筑建。药王庙镇总面积为216.7平方千米。
●政区沿革
1949年冬,建昌县第十区药王庙区公所,撤销中心村,将54个行政村合并为23个行政村。
1950年夏,遵照中央人民政府《区乡(村)各界人民代表会和区、乡(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建立药王庙区人民政府和各村人民政府。
1956年3月,改药王庙区人民政府为区公所,药王庙区共有11个乡。
1958年春,成立药王庙区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月20日,成立药王庙人民公社,下设11个管理区,292个生产队;
1968年5月成立药王庙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设14个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4年1月,根据上级指示,撤销公社和大队的组织机构,建立乡政权。党委改称:0药王庙乡委员会;公社改称药王庙乡人民政府,下设122个村民组。
1986年12月8日,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药王庙乡成立药王庙镇。
●政区划分
2002年9月5日,原药王庙镇和鸽子洞乡合并成新的药王庙镇,下辖18个行政村:药王庙村、杜杖子村、邱营子村、红旗村、上窑村、康家沟村、杨树屯村、隆合公村、鸽子洞村、高家杖子村、四家屯村、林家店村、于家屯村、响鸡村、安桦村、药王石村、兴铺村、施家杖子村。
●自然条件
药王庙镇地处六股河的中上游阶段,峰岭连绵,沟壑纵横,五条大沟围绕着一川谷盆地构成了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地貌。药王庙一年四季分明,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温度8.2℃,最高气温40.7℃,最低气温-26.9℃,年有效积温3700—4200℃,日照2915小时,无霜期165天左右,年降水量560mm左右。六股河流经该镇7个自然村,红旗河流经3个村,两河水质较好,两岸土质肥沃,盛产粮棉,亦宜水果,为建昌东岭下的棉果林区。药王庙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辖区内藏有大量的石灰石、白云石、玄武岩、重晶石和煤、铁、锰等矿产资源,具有开采价值。镇内另有丰富的温泉和冷泉水资源,两泉开发将成为药王庙镇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普济寺,俗称前寺,位于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白华顶的灵鹫峰南麓,创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后屡兴屡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南巡时下诏重建寺庙,后又赐题额"普济群灵"。
2.普济寺,俗称前寺,位于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白华顶的灵鹫峰南麓,创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后屡兴屡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南巡时下诏重建寺庙,后又赐题额"普济群灵"。
普济寺是普陀山的佛教活动中心,一切重大的佛舜活动在此举行。十年动乱中,殿宇佛像受到破坏。1979年,国家重视名山修复,贯彻落实宗教政策,今殿堂楼阁,已修葺一新。每日来普济寺进香的善男信女和寻胜探幽的旅游者络绎不绝。
普陀山佛协第二届代表大会于1993年11月23日至27日在普陀山普济寺隆重召开。
普济寺,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寺庙是普陀山的佛教活动中心。也就是说,普陀山的所有重大的佛教活动都会在这里进行。而且这里也是普陀山供奉观音的主刹。那么关于普济寺的地理位置以及开放时间,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寺庙介绍普济寺另一个名字叫前寺,是中国寺院建筑的典型代表和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重要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普济寺占地37019平方米,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共有10殿、12楼、7堂、7轩,计23l间。全寺有六进殿堂,自南向北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
普陀山普济寺的前身是“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康熙三十八年(1699),修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并赐额“普济群灵”,始称“普济禅寺”。清雍正九年(1731),扩建殿堂及用房,寺庙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游玩攻略普济寺是普陀山的佛教活动中心,普济禅寺始建于宋朝,为普陀山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普济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普陀山三大寺(普济寺、法雨寺、佛顶山慧济寺)之一,是中国寺院建筑的典型代表和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重要遗存,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普济寺是普陀山最大的一座寺庙,整个景区很大,普济寺始建于五代,距今1100多年,规模宏伟,气势庄严,宋神宗1080年元丰年间改建并赐名“宝陀观音寺”专供观音菩萨,现寺为清康熙、雍正年间所建,寺前有石牌坊、照壁、御碑亭、瑶池桥、海印池等建筑,沿中轴线有正山门(御碑殿)、天王殿、圆通殿、藏经楼、方丈殿等,主殿两旁有钟楼、鼓楼、配殿、客房等,特别是主殿圆通殿,里面供奉观世音菩萨,雕像端庄慈祥,来到普陀山这里是必须来拜一拜的佛教圣地,普济寺飞檐斗拱的屋顶呈金黄色,略显皇家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