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谈秦说汉(363)毛岸英朝鲜捐躯,毛主席劝儿媳改嫁,50年后刘思齐在墓前泪如雨下
1949年10月15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5天,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毛主席为毛岸英与刘思齐举行了简朴而又庄重的婚礼。毛岸英穿着北京机器总厂的新工作服,刘思齐身穿灯芯绒上衣,两人端起幸福的酒杯一起向毛主席、张文秋敬酒。
在婚礼之前,毛主席对毛岸英、刘思齐说:“你们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我请你们吃顿饭。你们想请谁就请谁。”于是,他们列出了一长串名单,都是工作上、生活上的好伙伴、好朋友。毛主席看后若有所思,说:“婚事还是要简办呀”。
毛岸英与刘思齐按婚礼一切从简的原则,决定不通知其他人,除了毛岸英的父亲毛主席与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外,只有家里的直系亲属,但徐特立、谢觉哉等人不请自到。桌上的菜都是湖南风味,有腊肉、腊鱼、红辣椒,一顿饭后宾主尽欢。
毛主席拿出一件旧军大衣送给毛岸英、刘思齐当作新婚礼物,这件旧军大衣是当年毛主席去重庆谈判时穿过的,意义非凡,主席笑着说:“我没有什么贵重礼物送给你们,就这么一件大衣,白天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子上,你们俩都有份。”
酒足饭饱后,大伙吵着要闹洞房,毛岸英与刘思齐的新房在朝内大街中联部李克农办公室院内的一间旧平房,布置得极简单,就一张木床,两条花布被子,其中一条被子还是刘思齐带过来的嫁妆,除了生活用品外,其他就没啥像样的东西了。
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还不富裕,领导人的子女也不能搞特殊,所以毛岸英与刘思齐的婚房虽然是简陋了一点,但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婚后毛岸英与刘思齐相敬如宾,虽然平时要各自工作,在单位食堂吃饭,但周末也会买点菜一起在家做饭。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军队一度打到了韩国汉城,但美国与多国组成联合国军,由麦克阿瑟指挥,在仁川登陆,凭借优势装备,兵锋直指鸭绿江边,朝军被打得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金日成紧急向中、苏两国求救。
是可忍、孰不可忍,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主席决定发动全国民众,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正在北京机器总厂工作的毛岸英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请缨。很多人反对,毛主席知道后,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1950年10月14日,刘思齐因阑尾手术正在住院,志愿军已经整装待发,毛岸英前往医院跟刘思齐告别。刘思齐看到毛岸英十分高兴,因为次日就是他们结婚周年纪念,以为毛岸英给她带来了什么惊喜呢,结果毛岸英却说要出一趟远差。
远差到底有多远,毛岸英没有说,刘思齐也知道不该问的不能问。虽然心里因为不能一起度过结婚纪念日而不高兴,但还是愉快地祝他早日完成任务,回来补过结婚纪念日。但她压根就没有想到这一别后却再也不能相见,50年后物是人非。
1950年11月25日,***收到了毛岸英在美军的空袭中壮烈牺牲的电报。毛主席强忍丧子之痛夜以继日不停地处理国家大事,又担心刘思齐承受不了丈夫牺牲的打击,要求将毛岸英牺牲的事情暂时保密,待一个合适的时候再告诉她。
其实刘思齐已经知道毛岸英去了朝鲜,但她不知道毛岸英已经牺牲,涉及保密制度,她不能打听,当然也收不到片纸只字。这样一等就是三年,抗美援朝也结束了,停战协议也签署了,毛岸英还没有回来,她实在忍不住,就直接去问毛主席。
已经无法再继续隐瞒下去了,而刘思齐也已经或多或少打听到了一些情况,隐约感觉到毛岸英可能出了事。但是,当她亲耳听到从毛主席嘴里说出毛岸英已经牺牲的消息时,犹如一个晴天霹雳将她瞬间击倒。她开始成天以泪洗脸,日渐憔悴。
刘思齐是革命烈士刘谦初与传奇地下工作者张文秋的女儿。刘谦初1897年出生,毕业于燕京大学,他在北京求学期间,刘谦初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1926年,投笔从戎来到武汉参加北伐军。
1927年,在北伐军第11军政治部工作的中共党员刘谦初与京山县委副书记张文秋结婚。同年,刘谦初、张文秋路过武昌时恰逢毛主席创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于是拜访毛主席。当时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正怀有身孕即将临产。
刘谦初与张文秋在毛主席家里看到5岁的毛岸英与4岁的毛岸青很乖巧,十分喜爱。毛主席就打趣地说“我有几个儿子,我祝你们早生几个姑娘,我们好对亲家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文秋把话记下了,后来真的与毛主席结为亲家。
1929年6月,刘谦初从福建省委书记调任山东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张文秋任省委妇女部长兼省委机要秘书。他们途经青岛,准备前往上海向党组织汇报工作时,由于叛徒出卖,刘谦初与张文秋先后被捕。张文秋被捕时,已经怀有身孕。
1930年1月,张文秋被组织营救出狱,于3月2日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思齐,思念刘谦初与张文秋曾经一起工作过的齐鲁大地之意。但不幸的是,刘思齐刚出生一个月,刘谦初就被军阀韩复榘杀害。后来,张文秋继续从事地下工作。
1937年9月,张文秋带着女儿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先后担任延安抗属学校总务工作兼文化教员,八路军115师留守处政治处民运股股长兼《生活星期刊》主编,八路军荣誉***学校后方留守处主任、党总支书记,并与陈振亚组成了家庭。
1938年春节晚会,话剧《弃儿》演出很成功,特别是小主角演得惟妙惟肖,工作人员告诉毛主席,小主角是刘谦初烈士与张文秋的女儿刘思齐。毛主席让人请来话剧团的负责人,郑重地说:“思齐是烈士的后代,我们都有责任好好培养她。”
张文秋与陈振亚组成家庭后,又生了一个女儿叫少华,随母姓,后来改名为邵华。再后来,陈振亚在一次战斗中负伤了,组织决定将其送到苏联医治,张文秋及刘思齐、邵华陪同前往。但他们途经***时,被国民党***督办盛世才扣留下来。
1941年,陈振亚在医院里被人下毒害***了。次年,盛世才公开与我党决裂,张文秋、刘思齐、邵华与***100多个中共党员一起,被抓进了监狱。11岁的刘思齐带着妹妹,与革命同志们一起在***的监狱内熬过了漫长的四年非人生活。
1946年,在组织的营救下,刘思齐与100多名同志回到了延安。而这时,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也刚从苏联回来,这一年,毛岸英24岁,刘思齐16岁,两人因为工作经常见面。毛主席对刘思齐十分喜欢,让毛岸英与她以“干兄弟”相称。
毛岸英8岁母亲遇害,在上海大同幼稚园念书时,由于党组织遭到敌人的破坏,他曾带着弟弟在上海街头流浪,几乎磨难去到苏联学习归来。而刘思齐与毛岸英的经历十分相近,刚出生父亲就遇害,11岁进了监狱,于是两人有点惺惺相惜。
1948年,26岁的毛岸英与18岁的刘思齐在平山县西柏坡确立了恋爱关系。但当时毛岸英正忙于参加土改工作,他们约定在新中国成立后就举行婚礼,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次年,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不久,毛岸英却在朝鲜战场为国捐躯。
1954年,为帮助刘思齐尽快走出生活的阴影,毛主席决定给她换一换环境,将她送去苏联莫斯科大学数理系深造。刘思齐去到苏联之后,经过时间的洗礼,情绪渐渐平复,尽管远隔万里,一直保持着与毛主席的书信联系,主席对她十分关心。
1959年,刘思齐生了一场大病。当时毛主席正参加庐山会议,主席了解情况后,抽空给刘思齐写信,问候她的身体康复情况,让她在条件许可时多做点运动,在比较空闲的时候多读点古典文学,既可以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又可以消除愁闷。
1961年秋,刘思齐学习结束,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的科研部门从事翻译工作。而这时毛岸英离开她11年了,刘思齐也31岁了,仍然孑然一身。毛主席给她写信,劝她早点下决心改嫁,重组家庭。刘思齐收到毛主席的信后,总是沉默不语。
毛主席对刘思齐的终生幸福很着急,多次劝她改嫁,刘思齐就是不愿意。这时,刘思齐的妹妹邵华已经嫁给了毛岸英的弟弟毛岸青。于是,毛主席让二儿媳邵华去开导姐姐刘思齐,花有重开日,人有再嫁时,不能一辈子永远地守着伤心往事。
毛主席也托人为刘思齐物色合适的人选,开国上将、时任空军副司令兼空军学院院长的刘震介绍了一个合适的对象,是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一起前往苏联红旗空军学院留学归来的杨茂之,是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副师级教员。
毛主席给张文秋写信,告诉她为刘思齐物色了一个对象,并把杨茂之的背景情况告诉她,征求张文秋的意见。张文秋对杨茂之很满意,也尽力撮合,刘思齐渐渐地对杨茂之产生了好感。1961年底,刘思齐向毛主席汇报,准备与杨茂之结婚。
毛主席看到刘思齐终于走出了毛岸英牺牲后的阴影,开始新的生活,非常高兴,将自己亲笔书法,两首诗词——《卜算子·咏梅》、《七律·和郭沫若同志》送给刘思齐以作纪念。结婚那天,毛泽东又让叶子龙送去300元钱作为陪嫁的礼金。
后来刘思齐在回首往事时说,当她听到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时,感觉自己的生活已经陷入了绝境,不知如何面对,是毛主席对她特别的关爱,给她点点滴滴精神上的支持,让她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
毛主席一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晚辈也是十分关怀与慈爱的。而毛主席劝儿媳改嫁,也说明主席的胸襟像大海一般的宽广。
刘思齐再婚后改名为刘松林,她和杨茂之养育了两男两女,大儿子取名为“小英”,就是纪念为国捐躯的毛岸英之意。刘思齐虽然改嫁了,但在毛主席的心里,刘思齐永远是他的儿媳,刘思齐经常到中南海看望慈祥的毛主席,并与长辈亲切交流。
毛主席晚年的时候,非常想念为国牺牲的毛岸英,主席曾请求刘思齐应该抽空去看看埋骨朝鲜的毛岸英。而刘思齐虽然改嫁了,心里又何尝不是时常思念着这位生命里最重要的男人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直到毛主席去世,刘思齐未能成行。
2006年5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刘松林(刘思齐)率领代表团,前往朝鲜北方靠近鸭绿江的大榆洞缅怀历史,这里是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后司令部的第一个所在地,毛岸英就是在这里被美军轰炸机投下凝固汽油炸弹而壮烈牺牲。
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一位76岁的老人,双手抚摸着毛岸英的雕塑,她是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毛岸英长眠朝鲜已经50多年,再一次触动了这位老人尘封的心事。刘思齐站在墓前回首往昔,怎能不泪如雨下。
2021/3/9
青岛。刘谦初(1897年至1931年4月5日),原名刘德元,出生于现山东省平度市。五四运动爆发后,因积极宣传爱国思想被反动当局勒令退学。192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1927年1月加入中国***。
林德轩,湖南省石门县人。1877年5月27日出生于石门县新关一教师家庭。毕业于湖南弁目学堂(后称湖南讲武堂)。历任清新军排长、管带、协参、标统。他身在清营,目睹清廷丧权辱国,官场腐败,萌发反清思想,为同盟会首批会员。曾与覃振等于长沙五堆子设中外各报代办所,秘密运销同盟会创办的《民报》,经费困难,便把薪金全部献出来。1904年9月任四川新军协统、标统,着力整军练武,趁机安排同盟会员到新军所部任下级军官,掌握军中实权。1911年辛亥革命后,所属部队改编为四川陆军第一师第二旅。历任川西招抚使、川南招讨使。1913年春辞职回湘。袁世凯派人将宋教仁刺杀于上海。赣、皖、粤、湘四都督奋起讨贼。湘督谭延闿特委他为川滇联络使。后因反对袁世凯被通缉,亡命日本,在东京会见孙中山。1914年夏加入中华革命党。湘支部党员共推他负湖南军事专责。1915年,孙中山委他为中华革命军湖南司令长官、湖南讨贼军总司令。袁世凯派大军入湘。他只身到长沙,晓以大义,开展兵运工作。
1916年任湖南清乡总司令、清乡督办兼全省守备队司令,后兼任抚恤处长。1917年7月任湖南省卫戍总司令。1918年春,广东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委他为湖南靖国军第一军总司令。他于沅陵组织湘西政府,任靖国联军湖南第五军总司令,与北军对峙达两年。孙中山专遣章太炎为湘西劳军使抚慰将军及部下。1921年,孙中山当选为***非常大总统,委他为湘、赣、黔、桂军事联络使及湘鄂宣慰使,手书命令“凡经军政各事如有违抗等情,该员得就权宜相机办理”,可见对其信任之深。1922年以后在长沙创办了西路公学、民本学堂、振楚学堂(后改称兑泽中学),在澧县、临澧、石门、慈利等地创办小学47所及女子工厂、职业学校、贫民工艺厂,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和公益企业成效较大。
1926年1月当选为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同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他先至湘鄂,设秘密机关,争取唐生智师、贺龙师响应北伐。他为革命积劳成疾,无钱医治,得贺龙等友人资助才赴南京就医。1928年5月19日病逝,终年51岁。***后丧葬无资,得友人呈请政府批给治丧费,派员襄助丧事,建墓于石门二都天供山。1928年5月29日,国民政府委员会议决:“前湘鄂边防督办林德轩早历戎行,深明党义。驰驱南北,努力国民革命,始终不渝。劳勋既彰,清操弥励。邃闻溘逝,轸悼殊深。林德轩着追赠陆军上将。”
能。平度市刘谦初红色文化园(刘谦初故居)开放时间是八点到17点30分。故居位于青岛平度市田庄镇东刘庄村。文化园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整体布展以“刘谦初烈士革命事迹”为主体,以“红色基因血脉传承”为轴线,着力构建“主题重大、特色突出、链条完整、内容感人、表述生动”的展示脉络。
刘谦初:忠勇为党中华魂
刘谦初(1897-1931.04.05),原名刘德元,字乾初,后改为谦初,化名黄伯襄,田庄镇人。1897年生,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刘家庄人。
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正在齐鲁大学读书,立即参加反帝爱国运动,言行激烈,后因积极宣传爱国思想被反动当局勒令退学。
1913年入平度南关知务中学读书,任学校青年会干事。
1916年初,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组织30多名同学步行到青岛,加入中华革命军,参加讨袁斗争,被校方视为“敌党”开除学籍。
1916年参加讨袁军,1918年夏,考入济南齐鲁大学文预科学习。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
1921年预科结业后,因经济困难,无力升本科,回黄县崇实中学任教。是年因参加征文获奖,被保送去北京燕京大学文理科深造。在校期间,刻苦学习马克思著作,秘密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的领导。
1923年参与组织燕大文学会,任《燕大周刊》副主编。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为燕大学生运动的主要负责人。,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为燕大学生运动的主要负责人。
1925年9月毕业后,曾在江苏镇江润州中学、广州岭南大学附中任教。
1926年底参加北伐军,任十一军政治部刊物《血路》周刊副主编。
1927年1月加入中国***。
1927年1月加入中国***。7月被分配到中共江苏省委工作。
1928年夏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1929年2月被党中央调到山东工作。到济南后,以齐鲁大学助教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4月重新组建中共山东省委,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7月,省委机关又遭破坏,不幸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并以惊人的毅力,在阴暗的光线下,翻译了《反杜林论》。组织狱中同志学习马列著作,把“监狱当学校,法庭变讲坛”。参与领导绝食、越狱斗争,并运用巧妙秘密的方式写信给党中央和省委,汇报狱中斗争情况。
1931年4月5日,与邓恩铭等21人被杀害于济南纬八路刑场。
1960年3月其遗骨迁葬于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早年在湖北工作,并和毛泽东结识,与张文秋(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的巾帼女英雄,女儿是刘思齐)结婚。
刘思齐的父亲是刘谦初,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人。首先我们要向前辈致敬。
刘谦初8岁开始,先后在私塾和高等小学念书。
1913年春,16岁的刘谦初考入平度知务中学,任学校青年会干事。
1916年春,袁世凯复辟帝制。刘谦初联合13名同学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三支队炮兵团。后因作战英勇,被授予“山东三支队义勇奖牌”。
1918年,刘谦初又以优异成绩考入齐鲁大学预科。在大学里,刘谦初继续保持昂扬的学习热情,对所学功课无不细心研读,他的作文时常成为范文被当众朗读。五四运动爆发后,济南多所学校的学生联合组织游行示威,刘谦初积极参与街头演讲、分发传单,后因积极宣传爱国思想被反动当局勒令退学。
1922年,刘谦初考入北京燕京大学。在这个新文化、新思想的高地,刘谦初收获了新友、新知。他发起成立了《燕大周刊》,组织撰写《中国国民性的观察》《武力不能统一今日的中国》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文章。颇具才华的刘谦初在同学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在北京求学期间,刘谦初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
1927年1月,30岁的刘谦初正式加入中国***。同年,刘谦初遇到了自己的革命伴侣——时任中共京山县委副书记、24岁的张文秋。
1927年7月,被分配到中共江苏省委工作。
1928年夏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1929年初,党中央调他到山东工作,以齐鲁大学助教身份作掩护。
1929年4月,重新组建中共山东省委,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
1929年7月,他按党中央的指示,和青岛市委的同志一起,领导和发动了持续40多天的青岛大康、隆兴和富士等七大纱厂的总同盟大罢工,给反动当局和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1929年8月6日,刘谦初经青岛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并以惊人的毅力,在阴暗的光线下,翻译了《反杜林论》。组织狱中同志学习马列著作,把“监狱当学校,法庭变讲坛”。参与领导绝食、越狱斗争,并运用巧妙秘密的方式写信给党中央和省委,汇报狱中斗争情况。
1931年4月5日,在刑场上,刘谦初戴着沉重镣铐,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万岁”等口号,慨然就义。
1960年3月,其遗骨迁葬于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早年在湖北工作,并和毛泽东结识,与张文秋(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的巾帼女英雄,女儿是刘思齐)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