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1941年4月28日,英国情报机关获悉,德、意即将从海上和空中进攻克里特岛。丘吉尔立即将上述情况电告英国中东总司令韦维尔将军,要他加强战备,坚守该岛,准备大量消灭敌人的伞兵部队。在5月的第2个星期中,德国和意大利的空军,从希腊及爱琴海的基地起飞,对克里特岛有效地实行了日间封锁。它们袭击来往该岛的一切船只,特别是对唯一设有港口的北岸封锁得尤其严密。德国参加进击克里特岛的有第11空军军团,大约有1.6万人将空投着陆,另有7000人从海上登陆。此外,还有第8空军军团提供空中支援。可以参加作战的飞机数目是:轰炸机280架,俯冲轰炸机150架,战斗机180架,侦察机40架,***100架,””容克-52””式运输机530架,共计1280架。
从作战时的多方面情况来看,克里特岛战役是古今无双的。这是一场前所未见的战斗。在战争史上,这是第一次使用大规模空降部队的进攻。德国空军军团表现了希特勒法西斯青年运动的狂热,他们要为1918年的战败而复仇的精神,就体现在这些拼命凶狠的、受过严酷训练而忠贞不贰的纳粹降落伞部队。他们***心塌地就是要把自己的生命奉献在””纳粹的光荣””和世界霸权的祭坛上。
敌人为了进行这一战役,倾注了可能调动的全部兵力。战斗于5月20日晨开始。在。在1小时之内,敌机对该机场周围的据点进行最猛烈的轰炸和机枪扫射。几乎在刹那之间,盟军大部分的高射炮便失去了作用。在轰炸停止之前,***就开始在马利姆飞机场的西面着陆。上午8时,敌机从300英尺到100英尺的上空向马利姆和干尼亚之间的地区投下大批伞兵。敌机川流不息地飞来飞去,在上午投下一个团,共4营人;下午又投下一个团,完全不顾人员的伤亡和飞机的损失。
第1天,在马利姆和干尼亚之间及其附近着陆的德国伞兵共计5000余名。他们在新西兰军队的炮火下和殊***的肉搏战中损失惨重。当日入夜之前,守军仍然保有飞机场。
这天早晨,敌机大举空袭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接着便在下午空投伞兵,在两地分别投下2个营和4个营。激烈的战斗立即展开。但是,到傍晚时分,盟军依然坚守着那两个飞机场。在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依然有较小的空降部队着陆,战斗激烈,德军伤亡惨重。因此,第1天的战果,除了马利姆以外,是相当可观的。一群群全副武装的德军,这时已能自由地出没在各个地区了。敌军进攻的威力远远超过英国司令部的预测。
第2天,5月21日,敌人继续进攻,军队运输机又出现于该岛上空。马利姆飞机场虽仍处于英军大炮和迫击炮密集的炮火下,敌运兵飞机却继续在飞机场及其东面高低不平的地面上着陆。德国最高统帅部似乎不计损失,在这一区域内,至少有100架飞机撞毁在地面上。虽然如此,飞机还是不断地飞来。到了第3天,敌军已经有效地利用了马利姆飞机场。运兵飞机继续飞来,每小时达20余架次。更起决定作用的是,这时敌机已能够飞回去继续载运援军了。据英军司令部估计,在这几天及其以后的几天内,共有600多架运兵飞机在这个机场上成功地着陆或撞毁。在5月20日的初攻过去以后,德国最高统帅部下令停止进攻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而集中主要兵力进攻苏达湾地区。
21日英舰竟日遭受猛烈空袭。驱逐舰””朱诺””号被击中,两分钟后沉没。巡洋舰””阿贾克斯””号和””猎户座””号也受创,但仍继续作战。夜间11时30分,英海军少将格伦尼率领巡洋舰””代多””号、””猎户座””号和””阿贾克斯””号以及驱逐舰4艘,在干尼亚以北18英里的海域截住了德国运兵船队,激战两个半小时,击沉满载德军的轻帆船不下12只和轮船3艘。据估计,当夜溺毙的德军达4000人。
5月22日和23日,是英国海军损失惨重的日子。计有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被击沉,战列舰””沃斯派特””号长期不能使用,此外还有””英勇””号及许多其他舰只受到重创。虽然如此,克里特岛的海防仍很巩固。在克里特岛战役结束之前,没有一个德国人从海上登陆该岛。
但是,由于众寡悬殊,守军的局势越来越困难。26日深夜,英国中东军总司令韦维尔收到了克里特岛总指挥弗赖伯格将军发来的情况严重的消息。
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空军和海军的严密封锁下,要将2.2万名战斗人员从克里特岛运出,的确是一大难题。不仅运输船队难以登陆,而且还必须驶过墨索里尼的空军所控制的350海里的海域。登陆地点斯法基亚,是南部海岸一个小小的渔村。在阿利斯海军上校指挥下的四艘驱逐舰于5月28日夜间抵达,载去700人,并为现已集合起来的大批官兵带来食物。在返航中有战斗机掩护,因此只有一艘驱逐舰受到轻伤。至少还有1.5万人隐藏在斯法基亚附近高低不平的地面上。弗赖伯格的后卫部队一直在进行战斗。
但是,一场惨剧正在等待着另一支同时出动的舰队。这支舰队包括巡洋舰””猎户座””号、””阿贾克斯””号和””代多””号以及6艘驱逐舰,在罗林斯海军上将指挥下前往营救伊腊克林的守军。从上午5时直到薄暮,从斯卡潘托岛起飞的敌机不断地猛烈袭击该舰队。巡洋舰””阿贾克斯””号和驱逐舰””帝国””号几乎被击中,前者不得不驶回。驱逐舰于午夜以前驶抵伊腊克林,把军队载运到等候在外海的巡洋舰上。到早晨3时20分,任务完成。4000人已经上船,于是开始返航。
半小时后,受创的驱逐舰””帝国””号的轮机突然发生故障,险些与巡洋舰相撞。全部舰队必须在黎明时分尽可能驶入南部海域。但是,罗林斯海军上将却命令驱逐舰””赫脱斯保””号驶回,把””帝国””号驱逐舰上所有军队和乘员接走,并将””帝国””号击沉。早晨6时25分,””希尔伍德””号又被一颗炸弹击中,不能跟随护航舰队同行。在其后的4小时内,更不幸的事接着发生了。巡洋舰””代多””号、””猎户座””号和驱逐舰””诱敌””号都被击中。””猎户座””号舰上的情况即使听来也令人毛骨悚然。舰上除了船员外,还有军队士兵1100名。一颗炸弹穿过舰桥,落到拥挤不堪的下甲板上,约有260人被炸***,280人受伤。舰长巴克海军上校遇难,船受重创并起火焚烧。到29日止,运出的军队士兵已将近5000人,但是还有大批人员躲在通往斯法基亚所有的路口上,仍在等待援救。
5月30日,丘吉尔发出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为营救残留在该岛的军队作出最后的努力。至6月1日,共有1.75万人被安全地运到埃及。没有救出的分散在岛上的5000人,除了少数向敌人投降外,大部被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党徒杀害了。
克里特岛战役是1941年5月德军侵占东地中海战略要地克里特岛的空降战役。它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空降战役。德军为向东进攻时保障其右翼安全,控制爱琴海和东地中海的交通线,并将该岛作为入侵中东的前进基地,决定发起克里特岛之战。5月20日,德军和第七空降师,在第八航空军和东南舰队的支援下,在克里特岛的马拉马、雷西姆农和伊拉克利翁三个机场和干尼亚市空降。21日占领马拉马机场,遂机降第五山地步兵师并投入战斗。24日,德军空军突击英舰队。迫使其撤往埃及。27至29日,德军占领干尼亚城;苏达湾等地。英守军亦从海上撤往埃及。英军战败,***伤和被俘1.5万人。德军***亡6000余人。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东临黑海和爱琴海,西濒亚得里亚海,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对于轴心国的德国、意大利而言,占领了巴尔干半岛既可以有效控制东地中海,进而威胁英国在近东、中东和北非的殖民地,又能封锁苏联的黑海出海口,从南翼进攻苏联;而且还能切实保护其生命线--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免受英军飞机的空袭。
正因为如此,意大利于1939年4月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后,又于1940年10月28日发动了对希腊的进攻,最初曾一度迫使希军后退五六十公里,但希军在英军的支援下,很快阻止了意军的攻势,并于12月将意军一举赶出了希腊,还乘胜追击,占领了阿尔巴尼亚的部分领土。
1941年初,意大利再次发动进攻,仍未能取得突破,双方形成了僵持局面。
1941年4月6日,即南斯拉夫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次日,纳粹德国未经宣战就向南斯拉夫发动了进攻。同一天,德军以两个集团军,计22个步兵师、8个坦克师和5个摩托化师,共35个师约四十万人,在意军配合下也对希腊发动了进攻。
4月9日,德军攻占了萨洛尼卡,迫使希军东马其顿集团军投降,并对在意希战线上的希军和英国远征军形成了包围态势。
4月12日,希军开始从阿尔巴尼亚撤军,但为时已晚。
4月18日,希腊首相科里西斯自杀,国王乔治二世摄政,他见已经无法阻止德军的推进,下令希军向南部港口撤退。部分希军还未到达目的地,就被德军追上,被迫投降;部分希军随同英国远征军进行了一次类似于敦刻尔克的撤退,经海路退往克里特岛和北非。
4月27日德军进占希腊首都雅典。
4月29日德军到达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南端,占领了整个希腊***。
显而易见,德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克里特岛了。
克里特岛,位于东地中海,正处在爱琴海与地中海的交汇处,面积约8200平方公里,是地中海的第五大岛,也是爱琴海的最大岛屿。西距马耳他岛约810公里,东距塞浦露斯岛约520公里,西北距伯罗奔尼撒半岛仅90公里,南与北非重镇托卜鲁克隔海相望,距离约360公里,东南距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约560公里。在军事地理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占有该岛,即可控制东地中海,利用克里特岛为基地,海空力量将对南欧、北非都将构成严重威胁。所以,早在1940年5月21日,英国与法国和希腊协商后,决定一旦意大利入侵希腊,英法就出兵保卫克里特岛。同年10月,意军入侵希腊后,英国就向克里特岛派出了地面部队和飞机,但由于英国此时要应付轴心国在几个战场上的攻势,实在力不从心,派出的部队规模比较小。
克里特岛东西长约257公里,南北平均宽约32公里,最窄处宽仅11公里,最宽处也不过60公里,是个狭长形的岛屿。全岛地形崎岖不平,遍布连绵起伏的山地,从西到东依次有白山山脉、伊达山脉、腊西提山脉和希提亚山脉,这些山脉的主峰海拔高度都在1800米以上,而且陡峭难行,众多东西走向的山脉,使得岛上的河流都是南北流向,而且非常湍急,对部队的东西方向运动构成了严重的天然障碍。
全岛只有在北部首府干尼亚附近有一条狭长的平原地带,地势较为平坦,岛上主要的港口和锚地苏达湾、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都在这片平原上,其中苏达湾水深湾宽,北面又有阿克罗蒂里半岛作为天然的屏障,是全岛最理想的避风港湾,可以停泊大型水面军舰。所有这些港口的规模、设施都不大,只能满足本岛的日常需要。
英军进驻克里特岛后,进行了机场建设,但岛上三个机场都比较简陋,充其量不过是前线机场。其中的伊腊克林机场条件最好,能起降各型飞机;干尼亚以西16公里的马拉马机场,只能起降战斗机;雷西姆农机场情况最差,还未能完工。正因为如此,岛上机场数量少,设施简陋,英军无法组织起有效的空中掩护。但这些机场,却对德军在登陆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岛上只在北部有一条公路,而且路面狭窄,又多急转弯,公路上的桥梁承重量都不超过7吨,无法通行重型卡车。总之,岛上交通不便,通信联络也比较困难,这都给英军的抗登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克里特岛的4、5月间的气候通常是晴朗少雨,这种气候对于掌握制空权的德军是非常有利的。
这样看来,克里特岛只有北部适于登陆,该地区从海岸开始全是连绵的丘陵地带,中间夹杂着一些或宽或窄的谷地,这种地形将限制防御部队的机动,使其容易遭到登陆部队的迂回攻击。总而言之,从地理上讲,克里特岛的防御态势非常不利的。
1941年5月20日至6月1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尔干战役中,德军为夺取克里特岛而于实施的战役。战役代号“水星”。
德军统帅部在占领希腊后决定攻占克里特岛,因该岛对夺取地中海东部和爱琴海的制海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战役企图规定,使用先遣空降兵首先夺取岛上的3个机场,以利主力在该岛顺利实施机降。同时计划派出登陆兵实施登陆并从海上运送重型武器装备。参战军队计有;空降兵第7师、山地步兵第5师和若干***部队(共约2.2万人),第4航空队第8和第11军(轰炸机433架、战斗机233架、运输机500架、侦察机50架、运输***72架);登陆兵(约7,000人)和各种舰船70艘。由第4航空队司令勒尔上将负责统一指挥。攻击开始时克里特岛守军有英军3万人(主要是由希腊撤至该岛的远征军士兵)和希腊军队1.4万人。守岛军队装备低劣,火炮不足,完全没有飞机,坦克仅有6辆。任卫戍司令官的新西兰弗赖伯格将军将兵力分散配给该岛4个防区。英军统帅部估计德军会首先派登陆兵登陆,因此,特别重视海军的抗登陆防御。英军地中海舰队所属各编队(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9艘、舰队驱逐舰20余艘)负责遂行此一任务。法西斯德军在***和各岛屿上的空军基地距克里特岛不远(120—140公里),因而可以保障在战役中广泛使用空降兵。
5月20日晨,德军伞兵在航空兵对英军克里特岛阵地实施密集突击之后在马莱迈、雷西姆农、伊拉克利翁等机场地域和哈尼亚市进行伞降,遭到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德军付出重大损失的高昂代价才得以在马莱迈和哈尼亚地域站稳脚跟。5月21日,德军统帅部乘胜用飞机和***将山地步兵第5师空运到此。该师所属部队和残存的伞兵分队在航空兵积极支援下向该岛内地发起进攻。同时,德军统帅部还企图从海上实施登陆,但由于遭到英国海军抗击登陆未能成功。
英国舰队在敌人掌握制空权的条件下,未能给予遭受重大伤亡的守岛部队以重大援助。5月23日,部分英舰遭德军航空兵突击受重创,遂停止在克里特海域巡逻,撤向亚历山大。5月28日夜间,英军开始由该岛向埃及撤退。5月29—31日,共撤出官兵1.8万名。克里特空降战役中,德军被击毙和失踪约4000人,受伤2100余人,损失飞机220架,其中运输机119架,以及大量舰船。英军损失1.5万余人,其中被击毙1742名。英舰队损失很大:3艘巡洋舰和6艘雷击舰被击沉,许多舰只被击伤,其中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6艘、雷击舰7艘。希腊损失装甲舰1艘、舰队驱逐舰12艘、***艇10艘和75%的商船,伤亡和被俘1.5万人。希腊守岛军队亦遭重大损失。
1941年爆发的克里特岛战役既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空降作战,也是唯一以空降兵为主实施的登岛进攻战。德军计划以空降突击方式夺取岛上3个机场,并从海上运送重武器和登陆部队上岸。虽然德军空降兵付出了沉重代价,希特勒甚至承认“克里特岛已成为德国伞兵的坟墓”,但德军最终实现了战役目的,控制了爱琴海和地中海航道。
希腊克里特岛扼爱琴海峡出口,是西欧到中东的海上必经之路。岛的北端为丘陵,其余为山地,最高处伊迪峰海拔2456米。北端沿丘陵地有一简易公路,其他地区仅有人行小路,兵力机动不便。岛上居民8万余人,集中在马拉马、干尼亚、苏达、雷西姆农、伊腊克林、尼科劳斯、锡提亚等地,首府位于干尼亚。岛上有三个机场:伊腊克林机场,能起降各型飞机;马拉马机场,只能起降战斗机;雷西姆农机场,还未能完工。
为遂行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任务,德军投入空降作战人员2.2万人,运输机500余架,轰炸机100架,***100架。德军以第4航空队为主成立了空降战役指挥部。下辖由斯徒登特中将指挥的空降兵第11军,主要实施地面作战;由里希特霍芬上将指挥的第8航空队,主要实施空中火力支援;由舒斯特尔上将指挥的海军东南舰队(各种舰艇70艘),从海上掩护支援空降作战。空降作战由第4航空队司令勒尔上将任总指挥,地面作战由空降兵第7师师长萨斯曼少将指挥。
1941年5月14日,德军各参战部队在雅典附近的空降出发地区集结完毕。18日和19日两天,德国空军对岛上目标频繁轰炸。
另一方面,丘吉尔打算坚守克里特岛。岛上守军4.2万人(英军约2.8万人,希腊军队1.4万人),坦克6辆、飞机35架。4月下旬,中东英军总司令韦维尔任命新西兰师师长弗赖伯格少将为守岛部队总指挥,第4旅旅长普迪克准将接任师长职务。随后,守岛部队根据情报,调整了***。
5月16日,英军在克里特岛上空击落1架德军侦察机,获悉德军将在未来48小时内对克里特岛进行空降突击。守岛部队遂于5月17日全面进入高度戒备。
作战经过
德军空降四路出击
1941年5月20日凌晨2时,4个德军空降兵引导小组在克里特岛先行着陆,用发光信号显示空降地区。3时30分,担负第一波突击任务的德军第3团和***空降兵团,在9个出发机场登上493架容克-52运输机和由100架轰炸机拖曳的100架***。4时,所有飞机起飞完毕,每12架编为一队,飞向克里特岛。
■控制马拉马机场
20日7时许,运载德军***空降兵团第2营和第4营的运输机在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掩护下飞抵马拉马上空实施伞降。
防守马拉马机场的是新西兰师第22营,由安得鲁斯中校指挥。该营的2个连守卫机场,另2个连控制附近的107高地,营指挥所也位于107高地上。当安得鲁斯发现德军空降时,立即命令对空开火,德国空降兵在降落过程中也对地开火。空降兵着陆后,双方激烈混战。这时,***空降兵团的第1营和第3营乘坐由轰炸机牵引的100架***也到达空降区域上空,第1营大部分降落在塔威拉尼蒂斯河的河床上,少数***摔坏。第3营降落在新西兰第22营和第23营的阵地上,第3营包括营长在内的400多名德军被防守部队歼灭。
***空降兵团团长迈德尔上校着陆后,看到战况不利,决定暂停从东西两面攻击机场的计划,重新组织兵力,先从西面和南面夹攻107高地。
此时,新西兰师第22营营长安德鲁斯已同守卫机场的2个连失去联系。当德军***空降兵团第1营攻击塔威拉尼蒂斯河上的重要公路桥时,安德鲁斯组织营预备队和仅有的2辆坦克发起反击,结果坦克被毁,人员被全歼。
迈德尔乘势向107高地发动进攻,20日下午,扼守107高地的2个连被迫退往高地顶部。18时,守军主动撤出107高地。此时,德军***空降兵团仅剩600余人,迈德尔上校也身负重伤。午夜,德军***空降兵团从西、南两面爬上107高地,然后依托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控制了马拉马机场。
■突击首府干尼亚
20日凌晨4时,突击克里特岛首府干尼亚的德军空降兵第7师第3团也从各出发机场起飞。克里特岛地面作战总指挥、第7师师长萨斯曼少将和师司令部主要指挥人员集中乘坐一架***,但因该***的缆绳被意外撞断,***内人员全部丧生,空降战役失去地面指挥。
7时许,德军空降兵第7师第3团(3个营兵力)在干尼亚南侧的加拉图斯地区空降。其中,第3营降落在新西兰第4旅的阵地上,大部被歼灭。第1营和第2营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就地构筑工事,艰难抵抗。
9时至10时,第一波飞机空降完毕后返回出发机场。由于加油困难,同时气象条件也不好,运送第二波部队的飞机晚了3个半小时起飞。由于各运输机装载完毕后就立即起飞,所以到达空降地区的时间不一,从15时一直到18时左右,形成零星空降。而担任掩护任务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在16时15分前必须返航。这样一来,第二波的多数运输机抵达空降地区时,没有空中掩护。同时,因飞机数量不足,有600人没有登机。
■争夺雷西姆农机场
运载德军空降兵第7师第2团(只有第1营和第3营,缺第2营)的运输机16时15分抵达雷西姆农机场上空,立即遭受地面高射火力的猛烈射击,7架运输机被击落,另有2架相撞坠毁。除第1营的1个连在机场跑道以东着陆外,其余均分散降落在跑道以西。第1营和第3营各有1个连随同团部空降,着陆在守军阵地内,大部被歼。黄昏时分,该团伤亡400余人,未能夺取雷西姆农机场。
■攻击伊腊克林机场
运载空降兵第7师第1团(3个营和第2团第2营)的运输机17时到达伊腊克林地区,实施伞降,至19时全部降落。因该团着陆后的建制非常混乱,团长布劳尔改变原计划(同时夺取伊腊克林城和机场),集中兵力夺取机场。战斗至黄昏未成功,该团损失非常严重。
陷入混战持续增援
由于遭到顽强抗击,且没有统一指挥,激战到当天深夜,德军仍未能占领3个机场。进攻马拉马机场的德军虽取得一些战果,但进展不大;在伊腊克林机场和雷西姆农机场的进攻已被守军压制,德军空降兵第7师有被歼灭的危险。然而,由于电台损坏导致通信中断,德军指挥官斯徒登特对岛上情况全然不知。想派部队去增援,却又不了解情况。21日拂晓,德军只向马拉马机场地区空投了补给品。
为了弄清情况,斯徒登特派参谋克莱乘1架运输机在马拉马机场强行着陆,克莱在问明情况后立即起飞返航,并通过无线电报告了岛上情况。斯徒登特随后命令留下的600名空降兵和山地步兵第5师增援马拉马机场。
21日15时,600名空降兵在马拉马机场伞降,其中一半人员落到守军阵地被歼灭;另一半在预定地区着陆,加入战斗。随后,运载德军山地步兵第5师的飞机也陆续起飞。空运途中,部分飞机被海上的英军舰艇击落。16时,山地步兵第100团在马拉马机场开始机降,日落时全部机降完毕。
21日夜间,德军组织1个摩托艇小队载运1个山地步兵营,企图利用黑夜增援克里特岛。途中遇英军舰队截击而全军覆没。
英军反击受挫撤离
英军指挥官弗赖伯格想利用海军的这一战果扩大胜利,命令第5旅旅长沙米赖蒙带领第20营和第28营,连夜向马拉马机场发动反击。由于命令没能及时传达,直到22日黎明,这2个营才开始攻击马拉马机场。在距机场2400米时,这2个营遭到德军航空火力的杀伤和空降兵的抗击,损失严重,被阻于机场之外。
22日午后,弗赖伯格又命令第5旅反击,但旅长却认为无法突破德军空降兵和航空火力的顽强阻击,反而请求撤退,师长普迪克也同意撤退,于是弗赖伯格下令撤出马拉马防区。
23日晨,德国空军轰炸了海上的英军舰队,使其重创,被迫撤往北非亚历山大港。德军夺取制海权后,从海上输送装备物资,对空降兵进行补给。24日黄昏前,得到补给的德军空降兵占领了克里特岛西部地区,并向东扩展,但进展缓慢。25日,德军用缴获的坦克清除了马拉马机场上的残骸。26日,德军山地步兵第5师的1个团在马拉马机场机降。
德军在岛上的作战力量得到增强后,突破了马拉马地区的英军阵地。27日攻占干尼亚,28日攻占苏达湾、雷西姆农机场。同时,意大利也派出登陆部队在锡提亚登陆,配合德军作战。29日,德军空降兵的西方集群与东方集群会合,于黄昏前攻占了雷西姆农、伊腊克林城和伊腊克林机场。
在德军地面和空中的强力攻击下,英军节节败退,从28日起开始撤出克里特岛。由于岛的北岸均被德军占领,英军只得徒步撤向南岸的一个渔村。
6月1日,1.7万名英联邦军登上英国海军舰船和商船,撤至埃及和巴勒斯坦。没能及时撤离的6000余守军被德军俘虏。
作战评价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历时12天,以德军占领克里特岛而告终。在战役中,德军阵亡约4000人,伤10000人,损失飞机220架,其中运输机179架。德军当时唯一的空降部队――第7空降师伤亡近四分之三,克里特岛因此被称为“德国伞兵的坟墓”。
克里特岛空降作战是全世界首次空降兵***作战战例。通过这次空降作战,各国都认识到陆战部队通过空中机动是绝对必要的,纷纷组建大规模空降作战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