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广州大学?广州大学简介

广州大学?广州大学简介

  • 发布:2025-10-23 10:44:40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广州大学介绍 广州大学简介

1、广州大学(GuangzhouUniversity)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2、学校是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原广州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私立广州大学创办的1927年,原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

3、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880亩,总建筑面积88.5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9788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83人;有在岗教职工3221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36人;设有27个学院,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69个;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位授权点和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32个一级学科硕士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广州大学是985还是211呢

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广州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广东有4所211大学,2所985大学,目前985和211大学建设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广州大学(GuangzhouUniversity),简称广大(G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建设高校[52]、广东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是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五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原广州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私立广州大学创办的1927年,原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

截至2022年6月,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以及黄埔研院/研究生院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880亩,总建筑面积88.5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0043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951人。有在岗教职工32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15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42人;拥有8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和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39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2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7月,学校设有27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74个,其中理工类专业41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5个、艺术类专业8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2022年招生专业74%。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和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39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2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有3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将近2/3的本科专业进入国家和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4个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6个市级重点学科。

博士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土木工程、统计学、教育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6月,现有在岗教职工3217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01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中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职务者136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14人。现有全职两院院士4人、全职外国院士1人、特聘院士3人、双聘院士4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名、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青年长江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1个,“珠江人才计划”领***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广东特支计划”领***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文化英才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2人、青年珠江学者10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8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含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优秀青年后备人才)195人。

教学建设

培养模式

“1234”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即一个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开放式育人体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内与课外的“两个结合”;讲台、实验室、科研平台的“三个开放”;“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模块+经典阅读+社会实践”“四年不间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4321”体育教育工程:即体育教育“四年不间断”,“课程、课外阳光跑(全覆盖)、社团/竞赛”三种体育教育模式并行,引导学生至少掌握两种运动技能,最终养成一生锻炼的习惯。

“平台、课程、师资”三维一体的艺术教育体系:即教育教学实践平台“教务处、相关院系、团委三位一体”“认知课程、体验课程、创意课程三位一体”,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校外专家、朋辈小老师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将近2/3的本科专业进入国家和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有3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开放课程;共组建33个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三创营”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现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含培育基地)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73个。组建了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智能制造工程研究、计算科技研究、大湾区环境研究等15个科研团队。

研究成果

2016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项目36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课题3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项,重点项目11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联合基金项目14项,重大研究计划2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声像灯光、减震隔震等一批成果在广州塔、港珠澳大桥、南海岛礁、故宫博物院等工程中得到充分应用;累计制定30余分国家、省及行业标准。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20年12月,图书馆馆藏图书323.2711万册,报刊2006种,网络数据库72个(以总库计算),其中中文数据库36个,外文数据库36个。

截至2018年4月,学校档案馆馆藏约13余万卷(册),共5个全宗,分为党群、教学、科研、产品、基建、设备、外事、出版、财会、声像、人物、校史以及实物等共15个门类,主要以1953年后形成的各类档案为主;此外,还保存有在校学生个人人事档案3.3万余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考试试卷等3.3万余册。

学术期刊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设有廉政论坛、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大湾区文化研究、后理论转向、后理论与后人类研究、传播与社会发展等栏目,侧重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前沿问题研究稿件,廉政论坛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并获首届“名栏建设成就奖”。先后入选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来源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刊,被MR、CA、CSA、AJ、ZBI、UIPD等国际检索文献数据库收录;先后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注重应用科学和技术研究,重点刊发生物计算技术方面的稿件,先后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称号,并被MR、CA、CSA、AJ、ZBI、UIPD等国际权威检索文献数据库收录。

《电镀与涂饰》

《电镀与涂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曾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广东省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连续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科文献索引CSSCI来源集刊,并于2014、2015和2016年连续三次获得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集刊奖(优秀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刊物每辑分别设置三到四组不等的研究专题,并常设“其他专题”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乐府学》

《乐府学》集刊创办于2006年,2017年1月被南京大学中文社科文献索引研究中心纳入CSSCI来源集刊,先后设有“文献考索”、“音乐考察”、“文学研究”、“名篇解读”、“唐后乐府”、“年会专稿”等栏目。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来源集刊,为中国房地产法律实务研究论坛纸质版定期刊物,每卷设有论坛聚焦、理论探索、实务聚焦、域外采风等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12月,2016年以来,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154项,新增产学研合作平台28个,加入产学研协同合作联盟22个,共建研发中心50多个、实习基地300多个;与广州无线电集团、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广州智能装备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腾讯科技、华为、360企业安全集团、广州越秀集团等71家企业单位新建合作关系。

广州大学厉害吗

虽然我不是广州大学的学生,但是我身边有朋友是该校的,我也常常在和朋友的聊天中感受到这所学校的魅力,所以我对这所大学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学校介绍

首先广州大学位于北上广三大顶级城市之一的广州,是广州的亲儿子,广州和广东省大力支持发展。其次广州大学的科研经费充足,以2021年经费预算为例,40多亿的经费预算。综合目前情况来看,从高考录取分,学校师资水平,科研经费,学校区位,世界排名等因素分析,广州大学都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

校园设施

广州大学的面积是仅次于广东工业大学位于广州大学城里面排第二的大学,基本设施很全,图书馆,游泳池,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演艺中心,快递点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基本全都有,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广大的图书馆,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图书馆,图书馆就有五层,每一层都有阅览室和自习的桌子,座位有很多,藏书丰富,三楼还有一个咖啡厅哦,可以在这里学习是非常nice的。

图书馆

饭堂

广大的饭堂非常有“文人气质”,四大饭堂分别叫梅苑、兰苑、菊苑、竹苑。

菊苑(有清真餐厅,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兰苑是三层楼(有免费的汤和糖水,军训时还有凉茶可以喝),梅苑是两层楼(有湘菜,距离教学区比较远),教学区有一个竹苑餐厅(老师专用)。

宿舍

宿舍是六人间,还是有一点挤的,不过比较新,阳台比较大,宿舍里面是中央空调,学校会在午休和晚上睡觉时候统一开放,其余时间是没有的,但宿舍的自习室是全天开放的,宿舍楼一般有七层,五室一站里面有健身房,自习室,活动中心等。

总的来说,广州大学是非常不错的,欢迎大家的报考!

广州大学怎么样

虽然我不是广州大学的学生,但是我也到广州大学参观过并且有朋友就读于这所学校,来听听我朋友是怎么描述这所学校的,希望我的介绍对你了解这所学校有一定的帮助。

学校介绍

广州大学位于北上广三大顶级城市之一的广州,得到广州和广东省大力支持发展。从最近几年的高考录取看,广州大学在外省录取分数线已经超过一些985学校,超过大部分211学校。2021年最新的排名,广州大学在美国权威发布的世界排名已经位列中国第60位。

综合目前情况来看,从高考录取分,学校师资水平,科研经费,学校区位,世界排名等因素分析,广州大学都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

学校有两个校区:大学城校区和桂花岗校区,大学城校区位于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桂花岗校区位于越秀区桂花岗东1号。

大学城校区

宿舍环境

宿舍是六人间,上下床,阳台比较大,宿舍里面是中央空调,学校会在午休和晚上睡觉时候统一开放,其余时间是没有的,有***卫浴。

校园设施

图书馆,游泳池,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演艺中心,快递点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基本全都有,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广大的图书馆。

广州大学图书馆是全国高校中单体图书馆面积最大的,图书馆的图书资源非常丰富,以过刊为例,建国以来的报纸在过刊库都能找到。如果你是广大的学生,每学期每生享有好像是三百元的购书额度,不像其他高校图书馆,你想要看什么书还要向图书馆提交申请等图书馆去采购,广大学生直接可以在广州购书中心选择心仪图书,出示校园卡登记即可拿走,一个月后会还给图书馆即可。

图书馆

饭堂

广大的饭堂非常有“文人气质”,四大饭堂分别叫梅苑、兰苑、菊苑、竹苑。

菊苑(有清真餐厅,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兰苑是三层楼(有免费的汤和糖水,军训时还有凉茶可以喝),梅苑是两层楼(有湘菜,距离教学区比较远),教学区有一个竹苑餐厅(老师专用)。

梅苑的女生最多,而兰苑的饭堂最好吃,菊苑位置最为方便,这里价格是大学城内最便宜的,甚至3元内都能搞定一餐,10元左右就有大餐,菜式种类以及味道在大学城内也处于中上水平。

总的来说,广州大学是非常不错的,欢迎大家的报考,成为广大学子的一员!

广州大学简单介绍

广州大学是广东省和广州市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关于这个学校的简单介绍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广州大学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用。

广州大学简介

广州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华南经济文化中心和改革开放前沿的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市,是由广东省和广州市参照211工程标准建设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由大学城和桂花岗2个主体校区组成:大学城校区位于国内一流大学园区--广州大学城的西南端,濒临珠江,三面环水,绿草如茵,环境优美,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好地方;桂花岗校区处于市中心,交通便利,除入驻部分院系之外,也承担着学校部分的社会培训功能,是大学城校本部的延伸。

广州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历史可追溯到民国的私立广州大学(创办于1927年)。其中,原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广州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于1958年开始招收普通本科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8月,广州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开展硕士推免生工作高校。

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较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5516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2613人。学校现有70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设有26个学院。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有近20个可设置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有150多个可设置的二级学科硕士点;另有教育硕士、工程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共27个领域(方向)。[1]

学校大力推进“服务荣校”战略,专门设立服务经济社会工作处,致力于为政府提供高层次服务,承担了许多地方决策咨询,科技开发与服务、教育培训、信息服务、文化普及、城市建设、文物修复等方面的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充分发挥周福霖院士的团队优势,积极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抗震技术研发成果在汶川得到推广应用,受到汪洋、黄华华等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21世纪初,学校共承担服务社会项目4500多项,到校经费达65000万元,项目涵盖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内21个地级以上市。在第十六届亚运会筹备及举办期间,学校师生发扬主人翁精神和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服务广州、服务亚运的有关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并受到广州市政府表彰。

根据美国E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库)2012年11月份公布的最新数据,广州大学的数学、工程学、社会科学总论3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

广州大学学术交流

学校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对外交流成果丰硕。学校先后与22个国家或地区的80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2002年,中法两国教育部和广州市政府积极扶持,在我校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法旅游学院,开创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08年,学校与***淡江大学合作成立“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合作建立了“广州大学意大利研究中心”,并合作创建了孔子学院。学校在境内外还开办了中澳国际会计硕士研究生项目、机电维修工程与管理本科专业、普通话教师培训等合作项目。近3年来,有140余位外籍专家来我校讲学或授课,学校接待国外专家学者千余人次,选派133名教师或行政管理干部出国学习和深造,近500人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与考察,执行各类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培养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800余人。

广州大学教育方针

白云山清孕天使,珠江水秀育英才。广州大学是一所以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命名的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高等学府,背依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坚强后盾,是广州市政府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承托着广州人民的殷切期望。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广州大学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和“立足广州、面向广东、辐射海内外、服务社会”的服务面向定位,以积极探索学校科学发展模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重点,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地方综合性大学,进而发展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等学府”而努力奋斗。

广州大学科研成果

21世纪初,学校科研实力大幅提升,获得各类科研项目7000余项,其中承担“973”项目、“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450余项,省部级课题1200余项,合计获得外来研究经费10.3亿元。同时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4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泛函微分方程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团队入选2012年度教育部“创新发展团队计划”。

科技部公布国家“973计划”2011年度项目申报评审结果,由广州大学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的重大项目“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地震破坏机理及全寿命性能设计与控制”获得本年度国家“973计划”立项,资助经费达3400万元。该项目获准2011年正式启动。广州大学从2006年前开始筹划和组织该项目申报工作。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的指导下,联合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和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11家科研单位,成立了项目课题组;选取广东省的近海工程项目作为立项背景,并确立广州大学为牵头单位。

“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地震破坏机理及全寿命性能设计与控制”项目将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我国陆地地震,近海域板内地震和板缘地震环境下的近海工程场地强地震动工程的破坏性、作用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复杂近海工程场地的地震效应,近海重大交通工程结构的地震破坏机理、抗震性能、失效模式与减震控制等等。希望通过上述课题的研究,在现有陆地桥梁和隧道抗震理论与方法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近海域的地震地质、工程地质、海流、波浪、海蚀和气候环境等特点,凝练出提升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全寿命抗震安全关键技术的核心科学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其中的科学现象与规律,如:近海域板内地震、板缘地震的地震动特性与衰减规律,地震、波浪和海流共同作用下海水-海洋工程地质体-结构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机理与规律等,为工程的全寿命抗震设计、安全评价和减震控制提供系统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本项目还拟建立一个功能强大,可以完成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地震破坏过程模拟、地震破坏机理分析、减灾技术可靠性数值检验的数值模拟平台。该平台将集成与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地震安全相关的基础数据,可以方便和直接被平台的各种数值模拟功能所调用。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理论方法、安全技术等基础研究与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地震安全实际应用层面的连接。

本项研究对发展我国防灾减灾科学和技术尤其是近海重大交通工程的抗震减灾关键科学与技术,保障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看过“广州大学简单介绍”的人还看:

1.2017广州大学录取分数线

2.2017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分数

3.广东一本大学有哪些

4.2017年广东省大学排名

5.2017年广东三本大学排名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