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千山武夷山武当山青城山
茅山崆峒山终南山合皂山
齐云山崂山龙虎山庐山
罗浮山
罗浮山位于广东博罗县西北的东江之滨,纵横广袤250公里。在道教的洞天福地中,罗浮山为第七洞天──朱明耀真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泉源福地。据《罗浮山志》,罗浮山乃罗山、浮山二者之合称。传说浮山是蓬莱仙岛的一个别岛,随风浪从东海飘浮到南海,附于罗山,因此取名罗浮山。
罗浮山在很早以前就被认为是神仙的洞府,南海的「蓬莱」,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吸引著历代文人雅士前来游览或栖隐。东晋时,著名道士葛洪曾在罗浮山烧炼丹砂。葛洪栖止罗浮山时,建有四庵,后经扩建为宫观,即南庵都虚观(后改名冲虚观),西庵黄龙观,东庵九天观,北庵酥醪观。至隋唐,苏元朗、轩辕集等著名道士先后隐居于此,罗浮山道教有较大发展。宋元又有陈楠、白玉蟾、邹葆光等著名道士隐居罗浮山修道。明清时,罗浮山道教仍较兴盛。清代有龙门派一个支系传法于罗浮山酥醪观。光绪时,酥醪观主陈教友著有《长春道教源流》,为研究龙门派传承历史的重要著作。
罗浮山旧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之说,明清之后,许多已经废圮,现尚存五观五寺。道教五观,即冲虚观、酥醪观、九天观、白鹤观、黄龙观。其中冲虚观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罗浮山上有许多葛洪的遗物,如葛洪炼丹时取水用的「长生井」、炼丹用的丹灶、洗药用的洗药池等。山上的朱明洞相传是葛洪修道成仙的地方。朱明洞座落在罗浮山下的深谷丛林中,那里万籁俱寂,只有小溪流水,淙淙作响,幽静雅致,俨然仙境。
山上还有一「遗履轩」,相传是葛洪与其师鲍靓常常彻夜谈经的地方。一天,两人谈到天将拂晓的时候,忽然双燕朝他们飞来,但当他们将双燕网得以后,才发现不是燕,乃是一双靴子。以后便传说是神仙遗履于此,轩由此而得名。在遗履轩之上,有一石板,长约五尺,阔半尺,高一尺,背倚巨石,恰如榻,周围布满林荫。据说古代曾有一仙人曾在此静卧,故名「仙人卧榻」。
来到罗浮山饱览洞天奇景,真使人有超尘脱俗之感。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第213至217页。《中国道教》编辑部编:《洞天胜境》(北京:中国道教协会,1987年),第98至101页。广东罗浮山合适隐居。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罗浮山,四季气候宜人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是广东地区人民度假的福地是广东最美森林旅游目的地,罗浮山的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吸引了佛、道、儒诸多名师到此隐居。
罗浮山隐居区、附近的乡村。
罗浮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环境清幽的山区,如果想要在罗浮山隐居,可以考虑在隐居区内租房。罗浮山周边有一些乡村和小镇,生活氛围比城市更悠闲,而且租房价格也相对较低,也可以考虑在附近的乡村租房,然后每天前往罗浮山隐居。
罗浮山位于四川绵阳市安州区,著名的景点有罗浮山、汶江石林、七贤柏、飞鸣禅院等。
罗浮山。
1、在罗浮山这里居住,可享受到风景名胜区的纯净空气以及绝佳的自然景观,相比之下,龙溪略差。
2、龙溪是福州市内的高档住宅区之一,位于市中心,距离火车站和机场都比较近,因此环境比较吵闹,没有罗浮山的安静。
罗浮山风景名胜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卫星图像显示,山中景点资源的综合密度是黄山的1.1倍,是九寨沟的1.3倍,是张家界的1.4倍,与桂林山水的综合资源密度持平。
罗浮山的宗教建筑原有九观十八寺之多。其中以五观五寺较为著名。五观即冲虚、酥醪、白鹤、九天和黄龙。五寺为华首、宝积、延祥、明月和拨云。
长寿观本名孤青观,在黄龙洞内孤青峰下。唐改长春观,迁于君子岩后。宋代复建,更名为长寿观。今黄牛径有卵石墙基即其遗址。南汉又改建于幽居洞。邹师正《指掌图记》云:“冲虚观西北曰幽居洞长寿观(注云:本南汉天华宫今呼为南天华)。宋末毁,迁建于县城榕溪旁。已废。
丛林观在延祥寺左。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诏拆掉一些道观,将建筑材料搬迁至此建丛林观,内有丹房,便于云水游方之士居留。今不存。
黄仙观在茶山,亦名茶山观。乾隆末年道士曾复高创建,祀葛洪之隶(一作徒)黄野人,其地因名黄仙洞。罗浮山居留的黄野人有三:其一即东晋葛洪之隶,其二为居所在水帘洞的南汉祯州(今惠州)刺史黄励,其三为居所在观源洞的唐代处士黄体靓。黄体靓在观源洞开辟茶园,使原来荒无人烟之地,聚居了300户人家。传说他***后成仙,棺中只有空衣。810年(唐元和五年)李翱按规定祭罗浮山时,下令改葬黄体靓,开棺有遗骨,并非空衣。乃“削去(成仙)谬说”,作《辨惑》一文。葛洪之隶黄野人居所的茶山之西第二谷为小蓬莱,第三谷为艮泉,均为幽僻之地。
梅花观在小石楼下,亦名梅花仙院。咸丰间,陈铭圭募建。原以为此地为梅花村旧址,后知其误而作梅花村事迹考证。光绪中,观渐毁,其子伯陶迁建于山左麓,今俱废。
宝积寺在罗汉岩左,小石楼东,距延祥寺1.5公里,据《罗浮山志》载:“唐中宗时(683~684年)僧人怀迪创建于卓锡泉旁,名中阁禅院,宋仁宗赵祯赐额‘宝积寺’御书中阁,藏宋太宗、真宗、仁宗赐书及真宗赐佛衣,仁宗赐《藏经》(均亡佚)。1094年(宋绍圣元年)苏轼曾在宝积寺祀天竺瑞像(印度传来的铜佛像)”。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宝积寺与中阁禅院同时并入延庆寺。崇祯中,僧十虚复建宝积寺,掘地得智药、景泰二禅师铁像。历代香客、游人到此者甚众。1955年宝积寺被毁,至今尚未修复。
资福寺在华首台前,唐末毁,宋初复建。今山下欧阳洞有资福寺,内有“天在山中”、“大雄宝殿”、“资福古寺”匾额,为乾隆中庄有恭书,不知何时迁建于此。
拨云寺拨云寺建于1869年(清同治八年),由花手寺僧严光始建。寺所位于罗浮山飞云顶西北2.5公里处的五马归槽。寺面向东方,背后为上界三峰。左右层峦环卫,前有犹如案几状的平岗,地形酷似五匹骏马同在一槽进食。此间气候高寒。此后屡修屡毁。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惠州太守王瑛又于此地建子日亭,旋被飓风所毁。180年后,严光为便于游客、僧人从容登飞云顶望晓日,乃在废圩上建拨云寺,作为隔夜留宿之所。该寺于光绪末年毁废。民国初年,曾于此处建飞云精舍,但却被盗贼盗铁坏室,不久即全部毁废。原址仅留古木数棵,仍生机勃勃。
此外尚有鹿角坑口原为晦杲禅师云水庵。崇祯末年重修的法云寺。
除道观、佛寺之外,罗浮山还有数量众多的宗教与非宗教的文化古迹,遍布山中各处,计有院、台、亭、堂、轩、阁、祠、坛、门等,有的久已湮没,有的遗址尚存,有的保留至今。这些建筑物都座落在优美的风景点上,极有开发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