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皮山县位于******自治区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喀喇昆仑山北麓。地处东经77°31′至79°38′,北纬35°22′至39°01′。东与和田县、墨玉县毗邻,西同叶城县相连,南与印度、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区交界,北与麦盖提县、巴楚县接壤。
截止2018年,皮山县辖2个镇、13个乡:固玛镇、杜瓦镇、阔什塔格乡、克里阳乡、科克铁热克乡、桑株乡、木吉乡、乔达乡、木奎拉乡、藏桂乡、皮亚勒玛乡、皮西那乡、巴什兰干乡、垴阿巴提塔吉克族乡、康克尔柯尔克孜族乡。
扩展资料:
***和田皮山县在汉朝时期皮山国地,“皮山”为西汉时古国名。
公元1882年,皮山地属叶城县,隶属***噶尔道之莎车府。
1936年皮山县设置七个行政区。1941年皮山县划为八大区。
1956年撤销八区建制,除小部分区域划归叶城县外,均并入二区。
1984年10月政社分设建乡政权,在八社的基础上先后建立15个乡镇。
1986年,皮山镇更名为固玛镇(***族称皮山县为“固玛”),形成行政区划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皮山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田地区
皮山县属于***和田地区。
皮山县位于******自治区的最南端,喀喇昆仑山的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与印控克什米尔交界,是一个以***族为主体,汉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12个民族聚居的边境县,边境线长54.5公里。
全县辖16个乡镇(315国道南北分别有7个平原乡镇和9个山区乡镇)、一个农业综合开发区和一个良种场、一个国营牧场。
历史沿革
皮山古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书•西域传》记载:“皮山国,王治皮山城,去长安万五十里,南与天笃接”。三国时称皮穴国,北魏时为蒲山国。
清光绪八年,即公元1882年,皮山地属叶城县,隶属***噶尔道之莎车府。
1929年皮山县属和田行政区辖治。
1949年9月25日***和平解放,同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皮山县,军事接管旧政权。
1950年3月,皮山县人民政府成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皮山县
1、地理位置:皮山县位于******自治区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喀喇昆仑山北麓。东临和田县、墨玉县,西临叶城县,南临克什米尔,实际控制区与印度、巴基斯坦接壤,北临梅格蒂县、巴楚县。
2、环境: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南部为冰山雪山,中部为山脉山麓山谷,北部为平原戈壁沙漠。山地占37.9%,平原占22.6%,沙漠占39.5%。平原区有5条山川河流,地表水资源22.31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4.14亿立方米。
3、治安:《环球时报》记者近日访问了皮山县,援引熟悉***反恐形势的人士的话说,皮山县的一些村庄被称为“***大本营”。据该报报道,该地区有暴力***并非偶然。贫困、封闭,甚至是少数不认真工作的干部,都可能成为暴力恐怖主义的温床。
4、汉人:汉族占0.01%
5、地震情况: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7月03日09时07分在******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北纬37.6度,东经78.2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扩展资料:
皮山县属暖温带极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9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1.0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22.9摄氏度,年平均日最高气温30摄氏度以上,持续91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2470.4小时,积温(>10C)4303.1,无霜期218天。年平均降水量48.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450毫米。年平均沙尘暴日数为30.4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皮山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皮山县地震
参考资料来源:欧洲时报-频出暴恐分子南疆皮山县被称“***大本营”
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南部为冰山雪岭,中部为高山和山前河谷,北部为平原及戈壁沙漠。山地占37.9%,平原占22.6%,沙漠占39.5%。有5条山溪性河流,地表水资源量22.31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4.14亿立方米。全县地貌类型可分为5个单元:
南部冰山积雪带
海拔4500米以上,系高山峻岭,终年积雪,分布着巨大冰川;3500——4500米之间有干旱草原植被,呈带状分布在融雪浸润的山坡和河谷;包括赛图拉、苏盖提塔格、塔拉思土塔格山一带。
高山地带
海拔2500-3500米,地形复杂,包括桑株塔格山、布琼、塔吉克民族乡一带。
山前河谷地带
海拔1400——2500米,包括杜瓦、桑株、阔什塔格、司木斯拉、克里阳一带。
平川地带
海拔1250——1400米,地势平坦,包括固玛镇、科克铁热克、木奎拉等315国道线以北几个乡镇。
戈壁沙漠地带
海拔1250米以下,干旱缺水,多流沙,有稀疏的芦苇、红柳、胡杨等沙漠植被。县境内土壤共分为13个土类,15个亚类,19个土属,39个土种。优势土类是灌淤土,其余面积稍大的有棕漠土、新积土、风沙土、盐化潮土。主要土种是淡黄沙土,面积48.6万亩,占普查面积的72.8%,是皮山县主要农业土壤,分布于各绿洲农田;其次是棕漠土,占2.26%;灌溉棕漠土,占13.4%;河滩盐化草甸土,占1.69%;复沙漠黄沙壤土,占1.41%。全县66.8万亩可利用的土壤面积,到1992年已开垦改造使用的达43.6万亩。皮山县属暖温带极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9℃,极端最高气温41.0℃,极端最低气温-22.9C,年平均有91天日最高气温在30℃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2470.4小时,≥10℃的积温4303.1℃,无霜期218天。年平均降水量48.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450毫米。年平均沙尘暴日数30.4天。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皮山属典型的***性暖温带干燥荒漠气候,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气候区:
南部山区
海拔3900米以上属高寒气候,终年积雪。年平均气温-6℃,1月份平均气温-11.3℃,7月份平均气温9.8℃,极端最高气温25℃,极端最低气温-31℃。年降雨量36.6毫米,大风日数123.5天。
中部山麓地带
雨雪较多,热量较少,夏季有冰雹、暴雨危害。年平均气温10.1℃,1月份平均气温-5.3℃,7月份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37℃,7月份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37℃,极端最低气温-22.3℃,年降雨量189.9毫米。宜发展农、林、牧业。
平原地区
光照资源丰富,春旱频繁,有大风、干热风之患。年平均气温11.8℃;1月份平均气温-6.1℃,7月份平均气温25.3℃;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22.9℃;土壤冻结程度一般在60毫米,极值达90厘米。年日照2466.8小时,太阳总辐射量138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17天;降水量51.3毫米,风向多西北,夹带沙尘的大风日数10-15天,5-9月为风季。
南疆很大,我不知道应该先从哪儿说起,南疆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故事,每一粒沙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南疆的故事多的就像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子,数不胜数。为了照顾我曾经奋斗过,以后还将继续奋斗的地方,就先从我所在的皮山县说起吧!
皮山县位于******自治区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喀喇昆仑山北麓。东与和田县、墨玉县毗邻,西同叶城县相连,南与印度、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区交界,北与麦盖提县、巴楚县接壤。是一个以***族为主体,汉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12个民族聚居的边境县,边境线长54.5公里,距离首府***1800公里。
皮山县历史悠久,光绪二十八年置县,以古国名命名。***族称皮山县为“固玛”(***语音译),其含义尚不确定,有“小屋”、“笼子”、“可疑之地”等几种说法。《西域同文志》释:“谓可疑也。初,其地人奉回教后,有逃去者,因以名之也。”
皮山为西汉时古国名。《***图志》注:汉,皮山国地。约三世纪前,皮山国为沿塔里木盆地周围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东汉时被于阗国所吞并,后来又复立。三国时为皮穴国,北魏时为蒲山国。
虽然皮山县是一个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偏僻小城,经济落后,然而,就是在这片并不富饶的土地上,却又着独特的地方特产,品质上乘,是走亲访友居家生活的宝贝。主要特产有昆仑雪菊、甜石榴、山药等。
雪菊是***族人民传统的养生保健的天然植物,***语称其为“古丽恰茵”。"古丽恰茵"在喀喇昆仑山绽放了几千年,她在冰峰峭壁中傲雪斗霜,吸纳天地之灵气,花朵是那种令人炫目的金黄,中间点点棕色花蕾,花枝约三十五厘米高,每根花枝上都有上百朵花儿挤在雪中绽放,犹如隐居山中不问尘世的少女。一次偶然的机会,医学博士把她带出了喀喇昆仑山。自此,"古丽恰茵"有了一个名字---昆仑雪菊。由于产于皮山县境内克里阳乡的雪菊质量最佳,因此又名克里阳雪菊。尽管雪菊本不属于茶类,但可与茶叶一样饮用,其神奇的色香味可与多种名贵茶叶相媲美,几乎可以让爱茶者迷醉。几朵菊花下水,在杯中绽放,汤色渐浓,就如一副动态水彩画。闻之香,入口甜,回味甘,唇齿留香。尤其对于“三高”患者来说,长期饮用有改善症状的显著效果。
甜石榴是皮山县的另一大优势特产,主产于该县皮亚勒玛乡。皮亚勒玛甜石榴以其果大、皮薄、粒大、汁多、色艳、核软、味甜、风味浓郁、品质佳良等特点,素有“籽粒透明似珍珠,果汁浓甜似蜂蜜”的美誉。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堪称石榴中的极品,深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皮亚勒玛乡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石榴皮薄、个大、糖分高、口感好,名气也越来越大,200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石榴之乡”,2007年被评为“***名牌产品”。在国内农产品交易展览会上多次获得大奖。
桑株岩画位于皮山县桑株镇,是以晋代高僧法显前往印度取经为引的一幅岩画。长3米多,高1.3米。画面上的形象有各类人像:有人作弯弓射箭状、有人跟随于马后作行走状、有人骑马而行状;有兽像,多为头上有双角的动物,类似大角羊等。画面左上方还有象文字一样的符号,利用硬物在岩石上敲击勾刻而成。岩画附近和河谷中没有找到什么古代遗物,在民间也无传说,一般人认为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作品,可能是反映远古时代畜牧和狩猎的生活。
在看完桑珠岩画后还可以就便看看桑珠核桃园,谁也不知道这些核桃树生长了多少年。桑珠核桃园里的核桃树虽然没有和田核桃王有名,但绝对不比和田核桃王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最大的一棵也是最神奇的一棵,在倒掉之后有在树干上长出了大小九棵核桃树,如今大的也是合抱之木,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
皮山是一个小县城,面积不大,最繁华的地方是大巴扎,巴扎汉语的意思是集市。每个周日是县城的巴扎日,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来逛集市,各种物资也比平时种类多,有些是平常时候看不到的,只有巴扎天的时候才会摆出来。具有民族特色的各色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如果是秋后九月以后的巴扎天,那就真是吃货的天堂,各种地方瓜果到处都是,苹果、桃子、梨、葡萄、石榴、西瓜、甜瓜还有叫不上名的不知道什么瓜,反正都很好吃,当然从内地运来的水果也不在少数,这不得不感谢我们伟大的党和政府,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以及西部大开发带来的便利。
巴扎上还有许多地方手工艺品,有些东西多年以前的内地县城还能见到,如今已经基本上消失了,但是在南疆,很多手工业还在继续,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如今,皮山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虽然如此,由于基础落后,地处边塞,发展的难度还是很大。在此呼吁社会有识之士来皮山投资,促进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欢迎看到本文的各位来皮山旅游观光。
声明:本文部分,如有不当,请联系作者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