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虎丘塔一般指苏州云岩寺塔。苏州云岩寺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宋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至清咸丰十年(1860年),苏州云岩寺塔经过七次火灾,外面的木构部分如塔檐、木制斗栱等均已烧毁,对砖体塔身影响不大。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苏州云岩寺塔第七层被拆除重建,此层位置略向倾斜的反方向移动,意在改变重心,纠正偏斜。其外观上与其它六层不同。
1977年,江苏省和苏州市文化主管部门发现苏州云岩寺塔的东北角,因倾斜不断加剧,向北偏东方向倾斜2.54米。
1978年,苏州市成立修缮工程指挥部,提出苏州云岩寺塔加固工程的方案,于1981年12月动工,对塔的基部进行加固,1986年维修工程全部完工,从根本上消除了塔体的沉降和倾斜的危险。
建筑特色
苏州云岩寺塔是一座八角形仿木结构阁楼式砖身木檐塔,共7层,高48.2米。塔身由外壁、退廊、塔心三部分组成。因年久,木檐和塔顶铁刹已经毁坏,现存主要是砖砌部分。
苏州云岩寺塔塔身、平座等均为砖砌,外檐为砖木混合结构。外壁每层转角处都砌成圆柱形,每面又以檐柱划分为三间,当中一间是塔门,左右两间是砖砌直棂窗。
柱顶搭横额,上置斗栱,承托着腰部的塔檐,在上面是斗栱和平座栏杆。外壁塔门至回廊有一走道;廊以内是塔心,八角形,东西南北四面开门;从塔门经过走道走入塔的中央,小室平面除第二第七是八角形外,其他皆方形。
塔内各层顶部用大小如何使苏州云岩寺塔不再继续倾斜塔心塔心方室回廊外壁倚柱檐柱倚柱走道走道上不同的斗拱和砖块挑叠砌成长方形、方形、八角形藻井。
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虎丘古迹很多,传说丰富;另有传说,现在的虎丘二字已非颜氏原书,而是后人补书刻上去的,所谓剑池是在崖壁下有一窄如长剑的水池,吴王阖闾墓可能在这里,相传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3千为吴王殉葬,故名剑池,山上有一石井,传为唐代陆羽所挖,称为陆羽井,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寓居虎丘,一边研究茶叶,一边著作《茶经》;苏州民间还流传着一个
虎丘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虎丘塔是驰名中外的古塔建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山塘街虎丘山山门内8号[1],距市中心5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塔七级八面,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由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故顶部的木檐均遭毁坏,现塔身高47.7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石龟等罕见的传统艺术珍品,虎丘塔是座斜塔。
虎丘塔斜而不倒的原因:在斜塔倾斜的反方向(北侧)塔基下面掏土,利用地基的沉降,使塔体的重心后移,从而减小倾斜幅度。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此山高仅36米,但古树参天,周围有不少名胜,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
虎丘塔的结构:
苏州云岩寺塔塔身、平座等均为砖砌,外檐为砖木混合结构,外壁每层转角处都砌成圆柱形,每面又以檐柱划分为三间,当中一间是塔门,左右两间是砖砌直棂窗,柱顶搭横额,上置斗栱,承托着腰部的塔檐,再上面是斗栱和平座栏杆。
外壁塔门至回廊有一走道;廊以内是塔心,八角形,东西南北四面开门;从塔门经过走道走入塔的中央,小室平面除第二第七是八角形外,其他皆方形。
虎丘塔
又称云岩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601),初建成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佑八年至宋建隆二年(959—961)。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
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
虎丘塔现高47.5米,塔身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一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
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亩塔。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扩展资料:
建筑结构
虎丘塔为仿楼阁式砖木套筒式结构。塔高47.7米,塔身全砖砌,重6000多吨。塔系平面八角形,每个面上都有一扇门,七级。由8个外墩和4个内墩支承。屋檐为仿木斗拱,飞檐起翘。塔内有两层塔壁,仿佛是一座小塔外面又套了一座大塔,其层间的连接以叠涩砌作的砖砌体连接上下和左右。
虎丘塔塔身平面呈八角形,由外墩、回廊、内墩和塔心室组合而成,内墩之间有十字通道与回廊沟通,外墩间有8个壶门与平座(即外回廊)连通,设计完全体现了唐宋时代的建筑风格。
虎丘由于塔基土厚薄不均,塔墩基础设计构造不完善等原因,从明代起,该塔就开始向西北倾斜。经专家测量,塔尖倾斜2.34米,塔身最大倾斜度为3度59分,虎丘斜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虎丘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