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藤堂高虎 藤堂高虎的生平简介

藤堂高虎 藤堂高虎的生平简介

  • 发布:2025-08-30 15:22:47
  • 3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藤堂高虎的人物评价

众所周知,藤堂高虎是伊势津藩三十二万三千九百石的藩祖。而后世把藤堂高虎评价为追从者、裹切者、战国的寝业师。实际上,不是名家出身的藤堂高虎成为大大名的道路决非平坦,但也决非清廉。不过,高虎出生在动荡的战国时代,为了实现对金钱、对地位的野心,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却也是无可非议的。

弘治二年,藤堂高虎出生在近江国犬上郡藤堂村。他是当地的乡士藤堂源助虎高的嫡子。有名右卫门。成年后的高虎拥有日本人所很少具有的高大身材,身长六尺三寸(约190cm)。

高虎十三岁时和他的父亲一同出仕浅井长政,十五岁时参加姊川合战。然而这次合战是以浅井、朝仓联军的最终败北而告终,高虎也随败兵逃回近江。此后,高虎出仕的浅井家就不断受到织田家的压迫。

对政治有着相当的敏感度的高虎并没有静静的守护主家的衰亡。就在浅井灭亡后的天正元年(1570年)八月,高虎被织田信长的侄子织田信澄以八十石招至麾下。不久,高虎又投到了织田军团的干部丹羽长秀的门下。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高虎没有继续留在织田家,而是转入流浪生活。高虎又出仕了阿闭家、矶野家等各地的大名、豪族。相传,高虎在流浪时腹中饥饿,遇到好心的茶店老板娘给他饼吃,后来藤堂家在作战时就使用“黑饼”、“白饼”纹路的压阵军旗。

很快,藤堂高虎就结束了自己不长的流浪生活。天正四年(1573年)十一月,高虎被当时还是丰臣秀吉幕下的木下秀长所招,领取食禄三百石。之后,高虎跟随秀长转战各地,开始慢慢出世。到天正九年(1578年),高虎的禄高已经达到三千三百石,任侍大将。从那时开始,藤堂高虎已经不再仅仅会在战场上出生入***,出仕秀长后的高虎在弁说、建筑技术、都市设计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高虎成为秀长手下所不可缺少的人才。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秀长的兄长秀吉很快窜上了天下人的宝座,而秀长则是竭力促成了羽柴政权的最终确立。高虎跟随秀长出征纪州,并以此军功得到了一万石的大封。高虎终于从一个流浪的武士,变成了领取万石的大名。

天正十九年(1591年)正月,高虎发誓效忠的主上秀长病***。然而,高虎并没有忘记秀长的对他的大恩大德,他作为家老继续辅佐秀长的养子羽柴秀俊。

天正十八年(1590年),高虎跟随羽柴秀俊出阵小田原城。朝鲜之役时,高虎为肥前名护屋城的普请助役。传说他为了医治身上的疾病跳入吉野十津川里游泳。文禄四年(1595年)四月秀俊十七岁时,被他的叔父以没有子嗣的借口没收了所有的领地。

高虎自责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辞退了家老职,剃发隐居在高野山。但是高虎的才能并没有就此埋没在高野山上。在高野山入山一个月后,高虎被秀吉招出,并赐以领地伊代板岛七万石。藤堂高虎又一次出仕,是年四十岁。

算上秀吉,高虎已经换了七个主君。此时的高虎正用他敏锐的观察力寻找着下一个时代的实力者,而他的视线最终停留在德川家康的身上。

在秀吉***前,高虎就开始极为露骨的接近家康。关原合战时,高虎从属东军,并担当对朽木元纲等人的内应工作。战后,高虎得到了伊予今治二十四万石的大封,成为德川家配下的大名。高虎从在浅井家仕官到出仕家康,实质上一共有八个不同的主君,而家康是最后的一个。《德川实记》中记载,高虎每日登城晋见江户城内的德川家康,并进行进物。高虎每日的晋见加上他筑城名人的称号和出色的口才,使他作为一个外样大名得到家康的极大的信赖。

此时,高虎将藤堂家的宗派从法华宗改为净土宗。甚至有他“希望***后依旧出仕上样”的传闻。之后,高虎在和家康的谈笑间提出“堺拜领”的要求,家康大笑将堺所在地的和泉守的称号赐予高虎。可见,家康本身对高虎也是十分器重的。家康还对他的对手放出“讨伐德川敌对的势力,藤堂高虎乃为先阵”这样的话来,因此家康对高虎可以说是有着的信任。

庆长十年(1605年)八月,家康把高虎从今治移封至伊势的津。家康把心腹藤堂高虎配置在东海地方的交通要冲津,为的是警戒大坂的丰臣家势力。庆长十九年,在家康的策划下,大坂之阵勃发。高虎也跟随家康一同出阵。夏之阵中,高虎率军在五月六日八尾的战斗里面对长宗我部盛亲队奋战,手下重臣战***多达六人。大坂之阵结束后,高虎因军功得到五万石的增封,他的弟弟正高也得到下总的领地。此时的藤堂家所领总石高达到三十二万三千九百石。战后,高虎作为近世大名开始进行领国经营。入封时的津只是一个五百轩的小町,高虎以以前的领主富田氏的居城为中心,重新进行都市规划。在高虎治理下的津成为比富田时代大出两倍以上的大都市。津的城下町发展成宿场町,成为伊势街道上最重要的一站,有“伊势的津,津的伊势”的美称。同时,高虎将垄断盐的买卖的商人追放出藩外,防止市场价格的混乱。由于他出色的领国经营,高虎深受受到家臣、领民的爱戴,可称的上是一位名君。

作为都市设计的名手,高虎还参加了江户城的设计布局。之后,高虎受家康和秀忠的邀请住在江户,数十年没有回到自己的领地。高虎赐以有功的家臣藤堂姓,列于一门众。相传他每日流泪参拜战***的家臣牌位,但以“家康公的命令”严禁家臣在他***后殉***。

高虎进入晚年后,辅助德川秀忠的女儿和子作为出使朝廷的使者继续参与幕政。高虎出仕德川三代,是少有的受幕府重用的外样大名。宽永七年(1630年)十月五日,七十五岁的藤堂高虎去世。帮他净身的年轻近习发现高虎全身遍部枪伤、刀伤后大惊。高虎从年轻时就开始在战场拼杀,用满身创痍换来了这最后三十二万石的领地。

作为战国时代的武士,改变主君并不是什么恶行。但是到了江户时代,人们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忠臣不仕二主”。高虎就这样背上了“裹切者”、“寝业师”的罪名。作为在战国的那种迷失的时代,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为了一族的繁荣,武士就必须拥有分清主君能力。高虎凭借自己的非凡才能,从一个土豪的小卒变成三十二万石的大名,他将自己的个人美学发挥到了及至。从藤堂藩在幕藩体制中巧妙的处理各个事件,一直到幕末的鸟羽伏见之战中跟随朝廷军,都可以看到藩祖藤堂高虎所留下来的他那“生存的美学”。

藤堂高虎的生平简介

藤堂高虎(1556-1630),出生于近江犬上郡藤堂村,是当地土豪藤堂源助虎高之子,身高六尺二寸(1米90)在日本人中是极其少有的高大身材,在十三岁时随父亲出仕近江的强豪浅井家,但是在两年后的姊川会战中浅井、朝仓失败后,高虎所仕奉的浅井家在织田信长进攻下逐渐走上败亡一途。天正元年八月,小谷城失陷,家主浅井长政与其父久政一同自杀,高虎成为浪人。东近江一揆***,父亲虎高和兄长庄兵卫奉命前往***。高虎虽然多次请战,但却因年幼不能得到父亲的允许。最后高虎只得与小姓与助偷偷地跟在父兄身后,到达东近江后父亲发现了跟在身后的高虎,痛斥一顿之后强迫高虎返回。此时高虎假意答允,其实却带着与助悄悄绕到了一揆的后方,隐藏在建筑物中。当父兄这边发起攻击后,一揆败退撤离时,高虎和与助突然杀出,不但夺取了一匹战马还杀***了一名一揆士兵。原本还在担心高虎返回路上会遭到一揆士兵伤害的父亲得知此事后大喜,并把此事报告给主家浅井氏。浅井家也为高虎的表现又惊又喜,将名刀备前兼光和黄金一枚赏赐给高虎,传说从此以后,藤堂高虎无论如何贫穷,都没有卖掉备前兼光和这枚黄金。十五岁时高虎在姊川合战中表现出色,但此次战役最终仍以朝仓、浅井联军的败北而告终。此后浅井家不断被织田家蚕食,最终于三年后灭亡。而高虎在此时则并没有与主家一起衰亡,而是在积极地为自己找出路,1570年浅井家刚一灭亡,高虎先后出侍织田信长的侄子津田信澄、浅井旧臣阿闭贞征、矶野员昌,这段日子里藤堂高虎一直不断努力,可惜非但一直没能出人头地,立下大功还不得封赏,失意高虎竟然最终舍弃了自己苦心搏杀得到的地位成为浪人。

在藤堂高虎的流浪生涯中他先是让信长的侄子织田信澄以八十石的俸禄招入麾下,但随后不久便再次流浪,曾先后投到丹羽长秀、阿闭贞盛、矶野员昌门下,最后在天正四年被当时为长滨城主的羽柴秀吉之弟秀长所招领三百石俸禄。高虎在秀长麾下除了以勇猛的武艺在战场上驰骋一方,他卓越的内政才干也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高虎在秀长手下将他在计算赋税、都市建筑的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受到羽柴秀长的赏识不论是在竹田城攻略但马一国时还是于姬路城防范毛利家时都让高虎陪伴身边,一步步提拔藤堂高虎,到了天正九年高虎已是领三千三百石的侍大将了。高虎侍奉了多名君主,但哪个都不能长久,不是因为高虎对俸禄不满,也不是高虎没有才华,而是高虎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觉得这位主君并没有前途,更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因此主动离开。高虎的人生在与丰臣秀吉的弟弟羽柴秀长的第一次相会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羽柴秀长以3000石俸禄将藤堂高虎招募到自己麾下,藤堂高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明主。原本高虎已是威名远播的人物,一直不能出人头地只是因为运气不好,一直不能碰到欣赏自己的主君。当时高虎的心情只能用“士为知己者***”来形容,他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位明主。之后高虎与秀长一起参加了中国地方的毛利征伐、贱岳合战,因为在贱岳合战中立下大功,获得2000石加增。不久后,秀吉又加增高虎5000石俸禄,高虎一跃成为一万石大名。1585年纪伊杂贺功略从军,传说得到秀吉的命令,藤堂高虎迫使杂贺党首领铃木重意自尽。1587年九州征伐从军,加增一万石,还在秀吉的推荐下得到了正五位下佐渡守的官位。从一介浪人到万石大名,高虎只用了十年时间,除了自己的才能外,明主秀长更是功不可没。其他人立下战功,都需要层层通报,而高虎立下战功,秀长则会直接报告,高虎能直接得到秀吉的赏赐。天正十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主公秀长之兄羽柴秀吉一跃登上天下人的宝座,了确保羽柴政权的稳固,作为秀吉的亲弟,秀长四处转战。在贱岳之战时守住秀吉离去后的大营、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后征战纪伊根来寺僧兵及四国长宗我部家,期间藤堂高虎始终在秀长手下以勇猛的作战建立功绩,出征纪州后高虎便因战功受封一万石的领地,之后协助秀长在纪州修筑和歌山城作为居城。

天正十四年,秀吉的势力已席卷中国近畿成为全日本首屈一指的大名,纵然德川家康曾经于小牧长久手之战取得胜利但事别数年德川家依然是控制五国,而丰臣家却已在秀长的开拓下增加包括四国纪伊的领地,当年的盟军织田信雄也已归入丰臣家,虽然数度推托但仍得心不甘、情不愿地来降。当时,藤堂高虎还在秀长手下,奉秀长之命,替家康在聚乐第中兴建居馆,为了让家康满意,建造期间藤堂高虎与德川家康多次讨论,由此笃下两人的交情。家康来降之后,秀吉于天正十五年决定出征九州岛讨伐萨摩岛津家,在秀吉命令的四国联合军失败后,丰臣秀长带着藤堂高虎以秀吉亲兵先锋的姿态转战九州岛,在九州岛之战中高虎先是率领寡军解决宫部继润之危,之后在高城之战中击退岛津家久立下大功,战后秀吉又加封他一万石,从此曾经流浪四方的藤堂高虎堂堂正正地成为俸禄两万石的诸侯。

天正十九年正月,对藤堂高虎有着知遇之恩的丰臣秀长因病身亡,被后世评为野心家的藤堂高虎并未因为秀长身故而忘记他的大恩大德,仍以家老的身份继续辅佐秀长的养子秀保,朝鲜之役时藤堂高虎身任肥前名护屋城的普请助役同时也担任水军将领出征朝鲜。文禄四年,丰臣秀保在大和十津川溺***,年仅十七岁,因为没有后嗣,领地被收回,藤堂高虎自责是自己未照顾好年轻气盛的秀保而辞去家老的职务,剃发上高野山隐居出家。虽然高虎已往高野山去,但爱才心切的秀吉在他入山一个月后强令他还俗,封给他伊予板岛七万石,成为丰臣家的直属重臣,当时高虎正是四十岁的壮年。

算上秀吉,高虎已经换了七位主君,但他正在用敏锐的眼光搜寻着下一个时代的实力者,最终他选择了德川家康。秀吉病逝前,高虎便积极地与家康接触,秀吉***后出色的筑城才华和外交手段更使高虎成为家康最为信任的外样大名。1599年石田三成计划袭击探望前田利家的德川家康,得知此消息的高虎立即向家康报告消息,把家康接到自己家中保护。藤堂高虎基于往日的交情而十分亲近德川家康,所以在秀吉***后,藤堂高虎很快便表明他站在德川一方的立场,在关原之战时从属东军并负责对朽木元纲、赤座直保等人的策反,战场上藤堂高虎布阵在福岛正则之后与京极高知一起同西军的大谷吉继及小川佑忠等部队对峙。战阵中虽一度被大谷吉继逼退,但在小早川秀秋倒戈后与京极高知、寺泽广高、小早川秀秋、朽木元纲、赤座直保等夹击大谷吉继使其崩溃,战后藤堂高虎得到了伊予今治二十四万石的大封赏,正式成为德川家麾下的诸侯。

高虎于庆长十三年被家康移封至伊势、伊贺,由伊予国今治迁到东海一带的要冲伊势安浓津城,之后在庆长十九年的大坂之战中于夏之阵率军在八尾和长宗我部盛亲展开激战,长宗我部盛亲全军覆没,仅以身免。战后德川家康替高虎增加五万石领地,在加上他的弟弟正高在下总的封地,藤堂家共领三十二万三千九百石的领地。除了在战场上高虎表现出色,高虎还是筑城的名人。先后建筑了自己的居城纪伊国猿冈城、宇和岛城、大洲城、今治城、大三岛甘崎城、伊贺上野城、津城;丰臣政权下的大和郡山城、大坂城、和歌山城;德川政权下的江户城、筱山城、膳所城;并再建伏见城、丹波龟山城、淀城、大坂城等。高虎建造的城池会利用周围的河流在城中建造港口、方便水运和锻炼水军;城市多为四角形为基本构造,城市内部结构复杂;城外挖掘壕沟,在壕沟一米外建造石垣,可以让铁炮部队在此狙击敌人,加强了城的防御。

战后高虎作为大名开始进行领国经营,入封时的津城只是一个只有大约五百户人家的小城,高虎以前任领主富田氏的居城为中心,重新进行城市规划,使津城扩大为以前的两倍。高虎将津城的城下町发展为宿场区,成为伊势街道上最重要的驿站,被美称为“伊势的津、津的伊势”。为了防止盐市价格混乱,高虎将垄断当地盐市的商人流放。由于高虎出色的经营,使他深受家臣和百姓的爱戴。传说有五名家臣挪用了藤堂家的财产,其中两人好色,将钱全部用在了女色身上,另外三人则是因为好赌。高虎将好色的两人流放,对好赌的两人却只是没收他们俸禄的三分之二。当人询问理由时,高虎答道:“好色失去家财的男人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好赌的却有可取之处。确实好赌不是好事,不过却可以窥探出他们却有战胜别人的野心,而战胜别人的野心对武士来说则非常重要。”

虽然高虎一生频繁地改变主君,但他对德川家却尽忠到了最后。1616年(元和二年),家康临终前,人在江户的藤堂高虎于其枕边说:『主公如有万一,高虎来世亦如今生,要在主公身旁效劳。』家康回答说:『你我所信宗派不一,***后也不会在一起,说此何用。』高虎闻言,立刻找天海僧正大师为他改宗,由法华宗转为天台宗,然后回到家康枕旁说:『我已改信天台宗,来生也能为主公效劳了。』此事令家康十分感动,所以后来日光东照宫中家康肖像旁另有配祀藤堂高虎的像。晚年高虎双目近似失明,为了方便高虎的出行,德川家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特意在江户城内建造了笔直的走廊,得知此事高虎自是感激涕零。藤堂高虎晚年为辅助德川秀忠嫁入天皇家的女儿和子担当出使朝廷的使者,为幕政做出许多贡献,直到三代将军家光,是少数为幕府重用的外样大名,与被称为天下的副将军的伊达政宗并列为外样大名中的双璧。

宽永七年,藤堂高虎去世,享年七十五岁,由于高虎为津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已成为公园的津城遗迹上,仍有藤堂高虎的骑马像伫立,象征他仍在守护着城镇。

藤堂高虎的介绍

藤堂高虎﹙とうどうたかとら罗马字:ToudouTakatora1556年2月16日—1630年11月9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及江户时代的武将和大名。父亲是近江国土豪藤堂康高。先祖本来只是农民,于1570年以下级足轻的身份跟随浅井长政参与姊川之战,由于斩下了敌军的数个头颅,开始崭露头角。之后成为了浅井长政的下属阿部闭贞的家臣。后来浅井氏灭亡,在津田信澄的介绍下。成为了织田信长的家臣。在贱岳之战、九州征伐和对朝鲜战争中,立下了相当的战功。

日本战国时代叛变主君次数最多的著名的武士是谁

日本的藤堂高虎追随过很多主君,不过也不完全算是背叛,就是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最大的施展吧,所以一直不停地选择,放弃,就这样不知不觉换了很多主君!

藤堂高虎13岁就和父亲一起南征北战,那时候他们没有经验,跟随的将领也没有经验,所以在一次大的失败过后,被人嫌弃!不过,藤堂高虎可不是这么容易被打倒的人,再加上他本身具备很多优秀的能力,很快成为织田信澄得力的干将!

不久后,他还是觉得不满意,又跑到了更高的长官丹羽长秀手下做事情,由于他的野心很大,算计心也很重,所以让周围的人感到害怕,而他同时也受到了大家一致的排挤,面对这样的状况,受不得一点委屈的藤堂高虎决定去流浪!

流浪的生活是不好受的,出身豪族的他适应不了这样的穷苦生活,整天连吃的都要不到,还要饿肚子,这让他不得不转而投靠了很多的豪族和名门,然后来来回回的投靠又背叛!

随着他越来越成熟,渐渐感觉到这不是好的结果,所以最终选择了丰臣秀吉,结束了他的流浪生涯,而在这里得到的俸禄,是他有生以来最高的,决心跟着木下秀长南征北战的他真的收了心,这次坚持得很久!

藤堂高虎不仅仅是个战略奇才,还在建筑方面有很高的天分,木下秀长看到他这些能力非常吃惊,于是就开始重用他!只不过正当他权高位重的时候,他的主人木下秀长***了!

之后他开始辅佐前主君的养子羽柴秀俊,可因为他的失职导致羽柴秀俊的领地被没收,他非常自责,决定到山上去隐居!

然而,不甘寂寞的他,被秀吉再次请出来!

也可以说他自己也想出来,毕竟这样有野心的人,总是忍不了这样的寂寞,而且此次复出,他比之前眼光更高了,野心更大了,跟随秀吉的时候,又疯狂地接近家康,成功上位之后,他开始上演自己晚年的巅峰时刻!

长宗我部盛亲的人物经历

在进入大阪城的众多浪人武士中,所谓的“大阪五人众”最负盛名。真田幸村、毛利胜永、后藤基次、长宗我部盛亲、明石全登这五个人,在战前不是一国一城的领主就是封地万石以上的大名,因而在大阪军中的地位与其他的浪人大不相同。在这五人中,长宗我部盛亲可谓是家世最为显赫,因此处处显露出高傲的气质如同华丽的雄鹿,在大阪军的武将中显得卓尔不群。

长宗我部盛亲,生于1575年,幼名千熊丸,乃是四国的霸主、长宗我部元亲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明智光秀重臣斋藤利三的女儿。盛亲十岁的时候,他那被称作“土佐之能人”的父亲元亲已经统一了四国,独霸了近百万石的领土,成为了一方的豪雄。盛亲作为幼子得到了父亲的偏爱,因此既没有出家,也没有像两位兄长(亲和、亲忠)一样过继给别家。

在元亲投降丰臣家之后,长宗我部家的领地虽然只剩下了土佐一国,但仍非常受秀吉的重视,元亲被授予宫内少辅一职,后又升任侍从,赐姓羽柴,在丰臣家的外样大名(指并非原有家臣而是后来投靠的大名)中地位很高。从小生活在父亲身边的盛亲,据说身高达到一米八,在平均身高为一米六的战国时代可谓堂堂伟丈夫了,而性格上也与元亲颇为相近,因此受到元亲格外的喜爱,并养成了显贵家族的自负与霸气。

1586年,元亲的嗣子信亲随乃父一同参加了太阁秀吉的九州讨伐战,不幸在户次川合战中战***。悲痛之余,一心要将家业传给盛亲的元亲,并没有召回当初过继出去的次子香川亲和与三子津野亲忠。于是,盛亲正式确立了在家中嗣子的地位。

此后,年轻的盛亲继续随父亲一起东征西讨,作为丰臣军的一员,在小田原之阵中率领水军参与了下田城的攻略,并作为第六军参加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多次参加大规模战斗的经历,使得盛亲积累了相当的战斗经验,并从其父身上学到了许多高明的用兵之道。

1599年5月19日,也就是太阁秀吉***后的第二年,一代枭雄长宗我部元亲病***在伏见城,享年61岁,谥号“雪蹊恕山”。当时,元亲的次子亲和已经病***,三子亲忠也被放逐,盛亲理所当然的继承了土佐22万石的领地。

第二年,关原之战爆发了,天下的大名无不面临重大的选择。其实从一开始,盛亲就提出“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实力的差别一目了然”,因而决定加入东军。然而极具戏剧性的是,他所派遣去联络东军的使者,由于西军的封锁而未能通过京都的关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盛亲只得做出加入西军的决定。

1600年七月,盛亲率领6600名士兵进入大阪城,并参加了对伏见城、安浓津城的攻城战。之后,他随西军主力东进,九月初到达了美浓的关原。九月十五日,关原之战爆发,盛亲的土佐兵团被安排在吉川广家军旁边。然而吉川广家和毛利秀元实际上已经受到了德川家康的笼络而成为了东军的内应,因此毛利家这两万大军在整个战斗中一直按兵不动,直到西军的完全溃败,长宗我部军也不得不随之狼狈撤离了战场……

关原之战,真的可以说是命运对年仅25岁的盛亲的极大捉弄——战前明知东军必胜却加入了西军,战时连敌人的面都没见到就成了败军之将。这样的事实使得心高气傲的盛亲羞愤交加,一面整饬兵马,慌慌张张的退回土佐,一面派遣使者到东军的大将井伊直政处送信,想通过与长宗我部家关系亲密的直政向家康求情以获得宽恕,保全领地。

然而祸不单行,刚刚回到土佐的盛亲就听到了这样的传言——他的兄长津野亲忠正在谋划推翻他而继承长宗我部家!

在盛亲的兄长中,二哥香川亲和由于得不到继承权而早早的忧愤而***,三哥津野亲忠也由于遭到父亲元亲的疏远而被送到岩村城软禁起来。盛亲知道,津野亲忠在家臣中颇有人望,又与德川方的重要人物藤堂高虎过从甚密,如果趁此机会争夺家督之位的确是很危险的事情。于是,被失败的愤怒和恐惧冲昏的头脑的盛亲,竟然不顾一切的下令将软禁中的亲忠杀害!

盛亲如此的暴行传至江户,正好给了德川家康处置他的口实。于是,长宗我部家的领土被没收,盛亲也被软禁在京都,过起了谨慎的生活。

住在京都的盛亲,仿佛是一下子,就从年轻气盛的领主变成了缺衣少食的平民,其懊恼和痛苦的心情可想而知。为了生计,他遣散了多数的家臣,自己也隐姓埋名,自称“大岩佑梦”,在京都的寺院学堂中担任了一名教师。

从盛亲的“佑梦”的名号中可以看出,这个年轻的大名仍有想要复兴家族的梦想吧,可如今窘迫的生活却又使他无计可施,只得每天过者庸庸碌碌的生活,期待着有朝一日家康的怒气会消失,再封他到土佐国中,哪怕作一城一郡的太守也好……

就在这样的期待中,盛亲渡过了十四年的岁月。

1614年,丰臣、德川两家交恶,天下再度动荡不安。

仲秋的一天,盛亲昔日的一名家臣突然来访,打破了这位佑梦先生的平静生活——这个男人乃是大阪城丰臣秀赖的使者,他来的目的是想邀请盛亲加入大阪军,为丰臣家效力对抗德川,并许诺以土佐一国。早已对德川家康的宽恕失去信心的盛亲,此刻心中又燃起了复兴家名的希望之火,他决定接受丰臣家的邀请,进入大阪城,在这乱世的末期再为自己的命运和家族的前途赌上一把!

当时,盛亲的行动正处于“京都所司代”板仓胜重的监视之中,为了逃脱监视,盛亲一面联络旧部,一面策划了精妙的脱逃计划——

德川家康下达了“讨伐大阪”的天下总动员令,并开始整顿军队上洛。当天晚上,盛亲来到板仓胜重的住所对他说:

“鄙人相趁此讨伐大阪之际出仕德川家,希望大人能向将军家传达我的心迹……”

板仓胜重对这种说法半信半疑,回答到:

“当真如此的话,必当向将军禀报。”

离开京都所司代的官邸,盛亲径直回到家中,派人召集平日里经常打交道的町人百姓们,放出风声说“如今两位将军(指家康和秀忠)已经赦免了我的罪行了!”并借此理由邀请乡邻亲友以及地方***到家中举行酒宴。酒宴的欢歌一直持续到深夜,所有宾客都酩酊大醉。次日凌晨,盛亲带着家人和少数随从,趁着淡淡朝霞离开住所,向大阪城出发了。

在盛亲前往大阪的一路上,不断有得到消息的土佐就臣前来投靠,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携带了家眷、侍从和武具。就这样,当盛亲一行到达大阪城下的时候,所率领的已经是一支近千人的队伍了。丰臣家的领导层对于盛亲的加盟十分欣喜,当即授予他宫内少辅之位,任命他统领数千名士兵的大部队。

在进入大阪城的浪人中,与盛亲一样,真田幸村、后藤基次等人也都曾经是所领万石以上的领主,因而地位决不同于一般武将,能够经常参与丰臣军最高层的军事会议。在当时,丰臣家的军政大权实际上是由大野治长为首的家老们把持的,一般武将的意见往往不被采纳,但即便如此,盛亲仍然会在军议上针锋相对的提出自己的看法,显示了特有的自信和气势。

盛亲作为名将之后,又曾经参与过多场大战役,十分受到丰臣家的重视,在冬之阵期间被安排率兵守备大阪城二之丸正西与三之丸间的八丁目口。由于德川军的主力部队就布置在八丁目口的南侧,这里被认为将是战斗最为激烈的地区,把盛亲安排在这里充分显示了丰臣家对他实力的肯定。然而遗憾的是,所谓的冬之阵,除了激烈的真田丸攻防战之外,也就仅仅是在大阪城外围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野战,盛亲所率领的主力部队还没能获得参战的机会,停战和议就匆匆达成了。

在双方休战期间,很多武士认为战争已经结束了,便私下里开始了相互交往。其中,井伊直孝有一名叫福留半右卫门的家臣,曾经是长宗我部氏的旧将,在停战期间前往大阪城中拜访盛亲。盛亲很高兴的欢迎了他,在交谈中问道:

“你现在从属何人呢?”

半右卫门答道:“正在井伊军中效力。”

盛亲道:“那么去年的那场攻城战(指真田丸攻防战)你也参加了吧?”

“是的。当时鄙人家中的战***者尸体还没有找回,实在遗憾。”

“哦?你家中何人战***?”

“共有17人***于此战。”

“这样说来,我也知道确有此事……”说罢,盛亲命侍从取来17件指物(武士上阵所佩戴的旗帜),半右卫门一见之下,竟正是自家17名战***者的物品,不由得当时便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见此情景,盛亲缓缓道:

“想来,你的祖父福留飞騨和你的父亲福留隼人,当初都是为了长宗我部家的霸业而战***的呀……”

此语道罢,双方都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这件事,后来被写入了江户时代的历史笔记《福留觉书》流传了下来。

由此也可见,盛亲虽然形状粗犷,为人自负,但在对待旧臣时仍不失细心,可谓是一位重感情的家督。

当初盛亲逃离京都进入大阪城之后,许多长宗我部氏的旧臣纷纷前来投靠,其中有一位叫做吉田猪兵卫的,本来在福岛正则手下任职,听说旧主扬旗之后,也赶来相助。然而当时战端已开,大阪城已经被德川军层层包围,很难接近。而吉田猪兵卫听说当初与自己同为长宗我部旧臣的桑名一孝当时正在藤堂家效力,便前去相见,同时劝诱他说:

“……你我一起进入大阪城投靠少主如何?”

桑名一孝摇头道:“虽然你是我昔日的同僚,可如今我已出仕藤堂高虎殿下,怎能做出背主不义之举?然而,要我与旧主刀兵相向也是不忠,我只有在沙场上战***以谢两位主公了……”

后来吉田猪兵卫入城,把这些事讲给盛亲听,盛亲颇为感叹,连称其忠义。而在不久后,大阪夏之阵爆发,长宗我部军与藤堂军果然遭遇激战(见下文的“八尾之战”介绍),战后盛亲在检视首级时,也果然发现了桑名一孝的首级。回想起当初一孝的话,盛亲不禁再度悲伤不已,乃至痛哭失声。当时的情形,在《南路志》和《山本日记》中都有记载。

短暂的和平很快就随春风而逝了,伴着凋零的樱花,大阪城下又将响起隆隆的战鼓声。

“赏花的时节结束了……”长宗我部盛亲和其他浪人一样盼望着战争的到来。即使战争胜利的希望如此渺茫,但如果不战的话,梦想就永远无法实现了,在这种情况下,身为武士就只有把命运交给刀剑去衡量了。

1615年5月,面对德川军的进攻以及本方出击不利的情况,大阪方紧急的召开了整个战役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军事会议。会议上,各路将领都提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而且各不想让。总的来说,是预想德川军会从大和路或者河内路同时出击,但对于如何配置兵力却意见不统一。于是丰臣家的领导人做出了分兵抵抗的决定——

大和方面,后藤基次、薄田兼相6400人为第一队,在小松山布阵;真田幸村、毛利胜永12000人为第二队,在四天王寺布阵以防备德川军绕过小松山口,并随时接应第一队。

河内方面,长宗我部盛亲5300人与木村重成3200人共同向八尾、若江一带出发。

按照预先的计划,1615年5月6日凌晨1时,在浓浓的雾气中,长宗我部盛亲、木村重成、増田盛次等队共约两万人南下河内路寻找德川军主力决战。这时盛亲本人在大阪之阵中第一次出战,身着唐绫威之铠与白星之兜,腰跨从元亲处拜领的二尺八寸大太刀,再加上他本人相貌威武身材雄壮,当真是意气风发,自信满满,仿佛再兴土佐之梦就在眼前。

八尾等地的地形乃是多河流的湿地,丰臣军在大雾中出击,对地形又不熟悉,行军十分困难,士兵因此而十分疲劳且士气低落,几支队伍也彼此拉开了距离。

早晨的时候,走在前面的木村队到达了若江村,而长宗我部队则到达了若江村南面的久宝寺村。

与此同时,德川军河内方面的先锋——藤堂高虎军已经到达八尾与玉串川之间的千冢地方。在那里,德川军得到了道明寺·小松山方向战斗打响的消息。道明寺方面的战斗由于后藤基次的顽强而持续了很久,藤堂高虎一直没有得到新的战况,心中颇有些不安,但他仍然决定继续按照实现的计划继续进军。这种决断使得河内方面的藤堂军相对于大和方面诸路人马失去了齐头并进的原有队形,有点孤军深入的危险,对丰臣军来说十分有利。

不久,丰臣军在八尾到若江一带很长的战线上发现了德川军,长宗我部盛亲和木村重成各自为战摆开了阵势。藤堂高虎也发现了敌军,于是下令兵分数路展开进攻——右翼的藤堂良重、藤堂良胜对向木村队发动进攻,藤堂高吉、藤堂家信对向长宗我部军的先锋吉田内匠以及增田盛次队进攻,本队人马则直扑长宗我部军本阵!

当盛亲得知自己面对的是藤堂高虎的部队时,感叹道:

“这是我第一号不愿面对的敌人……”

这并不是因为藤堂高虎是多么高明的指挥官,而是由于当年丰臣秀吉掌权之时,藤堂与长宗我部两家交情甚厚,关原战后长宗我部家改易,许多土作旧臣都纷纷改投藤堂高虎旗下,此时的藤堂军中就有许多是当年长宗我部家的旧臣。开战之际,长宗我部军的先锋队中许多武士不愿与旧时好友交战,都纷纷自行撤退了。见此情况,盛亲急忙命令先锋大将吉田内匠领军后退与本阵合流,但为时已晚,藤堂军已经开始了铁炮攻击,吉田队不得不陷入激战。但由于吉田的先锋队兵力薄弱,又没有装备铁炮,很快队形就被打散了,吉田内匠本人也***于乱军之中。藤堂高虎取得了初战的胜利,随即开始了乘胜追击,派遣藤堂高刑、渡辺宗、桑名一孝等队为先锋向长宗我部本阵发动进攻。

而另一方面,盛亲为了迎击藤堂军而在长濑川的堤防上布阵,下令道:

“军中自我以下必须坚守阵地,凡后退一步者定斩不赦!”

在盛亲的坚定指挥下,许多从前方逃回的败兵又反身投入了战斗。紧接着,当藤堂军冲至距阵地二十米左右的地方时,盛亲高呼“攻击”,并亲自率兵举枪冲下堤防。一时间土佐将士如下山的猛虎一般,而藤堂军的士兵则被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震慑了,纷纷后退,溃不成军,藤堂高刑、藤堂氏胜、桑名一孝等武将被杀。

盛亲不愧是名将之后,深谙用兵之道,没有错失乘胜追击的良机,而是兵分两路对藤堂军本阵展开进攻,藤堂军陷入大乱,有名的武士一个接一个的被杀***,藤堂高虎本人急忙向后方败逃。这时,适才击破长宗我部军先锋的藤堂高吉回军救援,才缓解了长宗我部军的攻势,而高虎则回合了刚刚进攻木村队失败而归的藤堂良重、藤堂良胜等人的残兵(见前作《木村重成》),形势才稍稍有所好转。

但激战一段时间之后,战场上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在若江方面击败了木村重成军的井伊直孝军突然出现在长宗我部军的背后,盛亲惊恐的发现自己处于孤立无援而又四面受敌的境地,急忙下令撤退。在后退过程中,长宗我部军在久宝寺村设下伏兵,击败了追击而来的敌人,从平野方向退回了大阪城。而藤堂军也没有再敢于进行追击,只是收拾残余兵力退回了八尾。

这一战,藤堂高虎军损失惨重,部将6人、队长71人、普通武士300余人战***,元气大伤,以至于不得不辞退了在次日最后决战中先锋的地位。

而长宗我部军虽然最终撤退,却取得了一场完全的胜利,甚者可以说是丰臣军在大阪之阵重,唯一的一场大胜利。

但为了这场胜利,长宗我部军也损失不小,盛亲本人更是失望至极,因为即使他能够在八尾将藤堂高虎击败,也不能挽救大阪方最终全面失败的命运,这样的胜利又有何用?

当天傍晚,大阪城玉造门的守城兵们听到了稀稀落落的马蹄声,举目望去,乃是长宗我部盛亲带领六、七名骑兵正匆匆返回大阪。焦急的等待了一天战况的守城兵们急忙问道:

“今日道明寺方面战事如何?”

而盛亲似乎心不在焉,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一无所知”就匆匆通过了大门,只留下渐渐远去的马蹄声在冥冥暮色中回响,最终消失在了幽深的大阪城中……

经过战斗,盛亲对于大阪方的胜利已经彻底绝望,心如***灰的他召集了所有追随他来到大阪的家臣,对他们说:

“你等还是尽早逃生去吧。如今大阪城旦暮且破,继续留在此地实无道理,不如留得有用之身,以期来日再作复兴之图……”

对于盛亲来说,其进入大阪的目的就是要复兴长宗我部家,对于这位自负的名将之子来说,象其他浪人武士一样为了一时扬名或对丰臣家尽忠而战***都毫无意义。所以在城破前,他打定了再次出逃的主意。

因此,在次日(1615年5月7日)的总决战中,盛亲以兵力不足为由辞退了先锋的位置,担任了防守大阪城北门的任务。但当激战进行了一天,真田幸村、毛利胜永战***,德川军攻入城中之后,盛亲并没有指挥部下作最后的抵抗,而是悄然与少数亲随一起逃离了大阪城。

从大阪阵中逃出的盛亲,跑到了京都八幡原附近的葭原附近藏了起来。但是,他仍然被蜂须贺家的家臣发现并加以逮捕,押解到京都。

盛亲被捕的情形,有着许多的传闻——

据说,当时盛亲隐藏在京都的小仓堤,已经两天没有食物了,随行的谱代家老中内弥五左卫门便前往大佛寺为主人买饼充饥,却被当地的蜂须贺家臣认出,遭到围攻。弥五左卫门奋力抵抗杀伤多人,终于寡不敌众而被捕。当对方拷问他盛亲的藏身之所时,他却出人意料的直言不讳,把盛亲的详细藏身地点一五一十的交待了。当时周围的蜂须贺家臣都听了大笑道:

“自己被捕了就把主人的藏身之所也供认出来,真是个胆小鬼呀。”

然而弥五左卫门却留着泪说:

“我岂是贪生怕***而不顾忠义之人?如今主人的姓名全赖我的供养,如今我既被捕,主人又没有生计,只能忍饥挨饿度日,沿街乞讨过活,身为名门大将,那才是比***还痛苦的活法哩!如今即使被捕处刑,也不堕一世的英名!”

此言一出,刚才还冷嘲热讽的蜂须贺家臣们无不黯然神伤……

被捕后的盛亲,被缚在京都二条城门前示众三日。在这期间,常有路过的武士或大名对他指指点点,甚至出言讥讽,但即便如此,这位自负的将军仍然没有低下他的头,每每都昂首挺胸,眦着双目予以回击和驳斥。

据说有一天,守卫给他送来了黒米与赤鰯做成的食物,盛亲见了高声喊道:

“即使是昔日的名将如今也要遭此厄运,不得不吃这种下等人吃的料理,真是不如早点杀了我好!”

此话传到当时刚好路过此地的井伊直孝耳中,直孝急忙命令守卫给盛亲松绑,邀请他和自己共同进餐,并安排歌舞助兴。

其后,盛亲被带到伏见城于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秀忠会面。秀忠十分重视这位名门之后,特地为盛亲安排了毛皮坐垫,并安排石谷十蔵作为传话人(作为将军不能与罪人直接对话,此乃是尊卑有别的体现)。

秀忠问道:“作为一军之大将,战败而不自杀,这真是不可思议呀。”

盛亲闻言,昂然答道:“八尾之战本来胜利在望,没想到一支红旗红甲的骑兵突然出现在后方,以至于我家的谱代家臣七十余人战***,当时的情况,不想战败也不可能了。”

盛亲并没有直接回答秀忠的提问,于是秀忠再次追问道:

“为什么你在没有战***的情况下没有切腹自杀呢?”

盛亲答道:“我乃是一军的大将,轻易言***,乃是普通武士的做法!”其言下之意,乃是心存日后再兴之念,期待有朝一日能报仇雪恨。

此时,旁边的井伊直孝说道:

“阁下此前所言的红旗红甲之军,正是我家的赤备。”

盛亲听罢叹息道:“原来如此。君侯乃是名将之后,我有此败又复何言呢……”

德川秀忠再请盛亲评价东军各路大将的军功,盛亲傲然道:

“军功第一乃是令在下败走之井伊直孝殿……而大阪军第一罪人便是在下,西军之败正是由于在下之不胜造成的!”

几天后,盛亲被判斩首,押解回京都等待行刑。期间,秀忠爱惜将才,本想命盛亲出家以留得活命,但被早已觉悟的盛亲一口拒绝了。1615年5月15日,盛亲于六条河原被处斩,时年41岁。他的尸体被抛弃在河边无人收敛,每日被鹫鸟啄食。京都五条町莲光寺的住持心存怜悯,向京都所司代板仓胜重求情说,名将的尸体如此暴露于荒野实在可怜,胜重便允许其为盛亲收敛入葬,建立了墓碑石塔。

盛亲共有五个儿子,长子盛恒在伏见被捕斩首,次子盛高和三子盛信逃到土佐被山内氏发现斩首,四子盛定与五子(姓名不详)在京都八幡被捕斩首。至此,土佐名门长宗我部氏彻底断绝了家名。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