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一、山西中医药大学是几本山西中医药大学是一本大学,该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西省重点建设高校。
二、山西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
省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中药学、中医学等
省级品牌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
山西重点建设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医文献学、方剂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肾病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脾胃病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儿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治疗技术工程学
省级特色重点一级学科:中医学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
三、山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医学院,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经过办学40年(办校29年)的建设发展,学校现已建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产学研医紧密结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山西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医疗及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对外交流的中心。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办学资源充足。现有太原、晋中2个校区,占地958亩。晋中校区建筑风格独特,庄重典雅,环境优美,建有中医药文化浮雕、傅山雕塑、上湖、神农药谷等文化景观,充满浓郁的中医药文化元素,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3358万元,馆藏纸质图书92.2万册,电子图书281.4万册,各类数据库40个,建立了性能先进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备,办学质量稳步提升。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学校下设14个二级教学机构,开办有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农等多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山西省品牌专业3个、山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个,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学校为山西省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点)立项建设高校,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中药学、护理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616人,其中研究生748人。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4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41人,其中正教授155人。现有国医大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名中医3名,双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0人,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4人,山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山西省“*”人才5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山西省教育厅“131”领***才17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4人,山西省名老中医18人,山西省名医23人,首批山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5人,山西省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高端领***才31人,傅山学者4人。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科研基础坚实。现有山西省重点学科2个,山西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一级)1个、(二级)1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一级)1个,有12个学科方向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学科方向被确定为山西省卫生厅中医药重点学科。学校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西)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科技合作基地,现有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个、21个省部级以上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1个。2个实验室和1个工程研究中心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战略联盟)建设计划。
学校学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广泛。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首批中医药院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140余名。连续多年承办商务部举办的国际针灸技术培训班,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20余个国家的学术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校与振东集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了中-澳分子中医药学研究中心,是我国第一个以国际化产学研联合模式设在西方著名综合大学的中医药联合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校还与江西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阿德莱德大学共同组建的“全球传统医学研究院”,围绕中药农业、中药创新药物与健康产品研制、制药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学校积极探索校地、校企合作模式,分别与晋中市人民政府、山西振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25个地方政府和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学校医疗特色显著,服务能力较强。现有4所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附属中医药研究院是省内中医药领域规模最大、水平较高、综合实力最强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中医医疗机构。附属第二中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中医院,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实力较强,是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文化重点建设单位;附属第三中医院是全国仅有的两所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之一,是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其新九针技术享誉国内外;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建设单位,医疗设备先进,综合实力雄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西中医药大学正以挺进博士授权单位方阵和建设成为区域性、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为奋斗目标,秉承“求真济世”的校训,传承弘扬“艰且益坚、持重笃行”的校风,主动适应中医药振兴发展新形势,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12310”战略发展思路为统领,坚持“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坚定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为实现“健康山西”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年我高中小伙伴考入了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听我小伙伴说中医学是他们学院的特色专业。
我学的是康复专业,我们学院离他们学院真的很近,,我周末经常会找我同学去玩,周末我同学也经常带我逛一逛他们学院。慢慢的,我自己都熟悉他们学院了,正好,给大家分享一下山西中医药大学。
学院的地址是: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大学街121号山西中医药大学。我表弟感觉学校周边还算便利。我和我表弟从学校打车去火车站或者去高铁站、都是在四十块以内。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共享单车,差不多大概十几二十几分钟就可以到万达。这差不多学校附近的大一点的生活休闲场所。可能学院比较离市区远,但是生活还是非常的方便。😁
食堂体验
我同学又是一个对美食感兴趣的人,我感觉他就是干饭人,哈哈😄学院只有一个三层的餐厅,说实话,很多窗口饭菜还是挺可口的。餐厅阿姨都挺和善有时候饭卡不够钱了阿姨还是给你打了你想要的菜。我还是喜欢吃他们餐厅的麻辣香锅,嘻嘻。
他们学院是不允许外卖进来的,不过有很多同学兼职送餐,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吃不到外卖。我们学校有很多送餐平台的,甚至,还可以点外卖送餐到寝室。(这个真心不错😊)
住宿体验
有八人间以及四人间,不过我表弟住的是八人间,好像现在大三大四是四人间了。但是,学校在扩招,他们那时候大二没机会升级为四人间,以后可能是四人间。比较难受的是宿舍附近没有澡堂,需要自己走去洗浴中心洗澡。
冬天供暖很舒服,宿舍里也配备了空调,夏天还是挺好度过的。(虽然没有独卫和洗漱池)但是至少有个比较大的阳台。
校园里的景色也是很美的,尤其春天来的时候,桃花与杏花一起开放,粉的浪漫,红的热烈吖。
我同学说他们学生会学生组织社团什么的,也都还很不错,他所接触到的,没有那些所谓的官僚作风,相处还是很愉快的。
最后,山西中医药真的还不错,欢迎大家报考山西中医药大学!
1、山西中医药大学是几本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是一本大学,该校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
2、山西中医药大学简介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办学资源充足。现有太原、晋中2个校区,占地979亩。晋中校区建筑风格独特,庄重典雅,环境优美,建有中医药文化浮雕、傅山雕塑、上湖、神农药谷等文化景观,充满浓郁的中医药文化元素,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7331.73万元,馆藏纸质图书95万册,电子图书310万册,各类数据库36个,建立了性能先进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备,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开办有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工、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2018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山西省品牌专业3个、山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个,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现有3个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604人,其中研究生835人。
教师队伍结构渐趋合理,师资力量逐步增强。学校下设15个二级教学机构,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教学医院、18个非医学类实践教学基地。现有教职医护员工4183人,其中专任教师6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16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92人。现有国医大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全国名中医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双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6人,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6人,入选“三晋英才”支持计划108人。山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山西省“*”人才5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教育厅“131”领***才17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5人,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山西省名老中医18人,山西省名医8人,山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5人,山西省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高端领***才31人,傅山学者4人。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科研基础较为坚实。学校现为山西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点)立项建设高校,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一级)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12个,山西省卫健委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学校牵头成立了山西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学校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西)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科技合作基地,现有省部级以上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20个,其中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1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学校学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日益广泛。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首批中医药院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184名。连续20年承办商务部举办的国际针灸技术培训班,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余个国家的学术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校与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了中-澳分子中医药学研究中心,是我国第一个以国际化产学研联合模式设在西方著名综合大学的中医药联合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校与江西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阿德莱德大学共同组建的“全球传统医学研究院”,围绕中药农业、中药创新药物与健康产品研制、制药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
附属医院特色突出,医疗水平持续提升。现有4所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附属中医药研究院是省内中医药领域规模最大、综合实力较强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中医医疗机构。附属第二中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中医院,中医特色突出,是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文化重点建设单位;附属第三中医院是全国仅有的两所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之一,是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其新九针技术享誉国内外;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建设单位,医疗设备先进,综合实力较为雄厚。
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校积极探索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模式,分别与天津中医药大学、晋中市政府、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等44个地方政府和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学校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做好和顺县精准扶贫和石楼县教育帮扶工作,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构建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扶贫工作格局。学校承办全国中医药院校第十三届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等重大赛事。学校成为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省高校精神文明标兵单位,连续10年荣获省级“平安校园”称号。学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显示度和贡献率不断提高。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校正以挺进博士授权单位方阵和建设成为区域性、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为奋斗目标,秉承“求真济世”校训,传承弘扬“艰且益坚、持重笃行”校风,主动适应中医药振兴发展新形势,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12310”战略发展思路为统领,坚持“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坚定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为实现“健康山西”和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西中医药大学,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特色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历史悠久,起源于1958年的晋西北卫生专科学校,经历了多次改制、升格,于2002年officially成立。以下是山西中医药大学的专业列表:
临床医学类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全面扎实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医德医风高尚、能在中西医结合领域中担任临床医疗及管理、科研教学工作等方面的高级医学人才。
中医学类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知晓中医学术前沿和文化内涵、能够在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及中医制药等方面从事工作的中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基础医学类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对中西医结合有一定认识、能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三个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医疗管理等方面的高水平医学研究、教学和医学应用人才。
中药学类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基本的中西药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文化和文献素养、中药研发和应用能力的熟练中西医结合型的高层次药学人才,毕业生将能够在药学领域内从事中药的研究、生产、管理及教学等工作。
儿科学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儿科学基础、临床诊疗能力及一定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适应儿科服务及儿科教学、科研需要。
生物医学工程类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能在生物医学系统和工程系统设计、医疗设备开发、医疗信息技术以及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图像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面从事工程设计和研究开发的专门人才。
康复治疗学类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原则性康复治疗方法、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综合康复治疗指导方案的制定能力、运用临床康复知识工具与康复评估、功能训练等能力的专业化、多元化复合型医学人才。
目前根据教育部门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山西中医药大学(Shan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主校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山西省1331工程、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山西省重点建设高校。
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医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末,学校下设15个二级教学机构,开办有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工、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
学科建设
学校为山西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截至2021年末,学校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有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一级)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12个,山西省卫健委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
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医文献学、方剂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肾病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脾胃病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儿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治疗技术工程学
省级特色重点一级学科:中医学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教职医护员工4183人,其中专任教师6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16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92人。现有国医大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全国名中医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双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6人,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6人,入选“三晋英才”支持计划108人。山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教育厅“131”领***才17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5人,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山西省名老中医18人,山西省名医8人,山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5人,山西省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高端领***才31人,傅山学者4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山西省品牌专业3个、山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个,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现有3个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
省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中药学、中医学等
省级品牌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
省级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金匮要略、方剂学、有机化学等
省级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分析实验室、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
科研平台
学校牵头成立了山西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学校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西)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科技合作基地。截至2021年末,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20个,其中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1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末,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00.4万册,电子图书310万册,各类数据库36个,建立了性能先进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纸质文献中,最珍贵的是清嘉庆19年(1814年)朝鲜完营重刊本《东医宝鉴》,极具研究价值,这已成为镇馆之宝。最具特色的是山西地方中医药文献,有三个版本的《傅山男科》,为傅山医学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此外还藏有民国时期刊行时间最长的山西《医学杂志》(1921-1936)包括创刊号在内的期刊86册,是中国收藏数量最全的单位之一。
合作交流
学校作为首批中医药院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142名(截至2018年10月)。连续多年承办商务部举办的国际针灸技术培训班,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20余个国家的学术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校与振东集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了中-澳分子中医药学研究中心,是中国第一个以国际化产学研联合模式设在西方著名综合大学的中医药联合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