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古观象台,北京古观象台的介绍

古观象台,北京古观象台的介绍

  • 发布:2025-10-01 08:52:13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北京古观象台的介绍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1观象台建于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仍存的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古观象台的解释

北京古观象台的解释

原名“观象台”、“瞻象台”。世界现存最完整的古观象台之一。在北京建国门南泡子河旁。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兴建。至今留有清制的八件仪象:天体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象限仪、纪限仪、地平经仪和玑衡抚辰仪。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语分解

北京的解释.指建康。即今南京市。南朝宋都建康,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李善注:“言庾被召观象台的解释用以观测或装备起来以观测自然现象如在天文学、磁学、气象学、鸟类学中的现象的建筑物或地方详细解释我国古代观测天象的高台。明顾起元《客座赘语·铜仪龙》:“钦天山有观象台,上庋铜浑仪,四隅柱各

北京古观象台基本介绍

北京古观象台属于北京人文景观的著名旅游去。

古观象台,亦称明清观象台。位于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立交桥西南角。明正统七年(144年),利用元大都城东南角楼旧址改建而成。它是一座展示我国古代天文仪器以及古代天文学的自然科学类专题遗址博物馆,1956年正式开放。观象台是一座砖砌的高台建筑。台上陈列着大型铜铸的天文仪器,台下有紫薇殿、漏壶房、晷教堂等附属建筑群。明、清两代天文观测,都以此为中心。明代在台上陈设有浑天仪、简仪和浑象仪,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初,因采用西法另铸新仪,便将台上明代仪器移往台下。抗日战争前夕,明代的天文仪器被移往南京紫荆山天文台。清康熙八年至十二年(166——1673),采用西方天文科学成果,制造了天体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和化限仪等6件仪器,安装在观象台上。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台上又安装了一件大型天文仪器——地平经纬仪。乾隆九年(1744年),开始设计和制造玑衡抚辰仪,十年后制成,也安装在观象台上。它是用西法改进的一种浑天仪,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清代共有八大仪器,均陈设在观象台上。北京古观象台,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台古迹之一,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光辉成就的见证。由于观测历史久远,仪器设备齐全,建筑完整,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又因清初采用西法制造和使用天文仪器,此台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和贡献。古观象台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在这里,我们的祖先对于天文学的伟大贡献得以记载,我们勤劳勇敢的人民的智慧和劳动得以反映。而台上这些遗存下来的天文仪器蕴含着多少知识和奥秘,凝聚着多少辛酸和苦涩,只有亲身去体会。

古观象台是什么是什么时代建造的

公元前三千纪,几乎每个城市的主要庙宇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山岳台或者天体台。

http://baike.baidu.com/view/14080.htm

北京古观象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古观象台始设于元代,原名“司天台”。明初攻克北京时毁于战火,残存的天文仪器被运往南京保存。明正统七年(1442年)时重建此台,古观象台是由元代大都城的东南角楼改建而成的高台砖砌建筑。改名“观星台”,并复制了一套仪器,明代台上置有大型铜铸天文仪器浑天仪、简仪、浑象仪(天球仪)等,台下是紫微殿、漏壶房、晷影堂等建筑,内置圭表、漏壶等仪器。

http://baike.baidu.com/view/9503.htm#2

陶寺古观象台的简介

陶寺古观象台是2003年中国考古人员在山西尧都陶寺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它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半径10.5米,弧长19.5米。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塔尔山日出方位,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耕。考古队在原址复制模型进行模拟实测,从第二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第1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第7个狭缝看到日出为春、秋分。古观象台遗址在今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镇境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2005年10月22-24日在北京举行了“陶寺城址大型特殊建筑功能及科学意义论证会”。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授时中心、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天文馆、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15位天文学家基本肯定了该大型建筑为天文观测遗迹。但是考古学界仍有许多学者持怀疑态度。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