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簋街,簋街是什么意思

簋街,簋街是什么意思

  • 发布:2025-09-22 15:01:12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簋街什么意思

簋街是北京老百姓对东城区东直门内餐饮一条街的称呼。位于东直门内,二环路东直门立交桥西段,西到交道口东大街东端。这条街在今天也是京城美食集中展示的一个绝好场所。

簋街周围有许多大使馆,这也使得国外的游客和国外在京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品尝到正宗的华夏美食。每年簋街在外宾身上创造的利润就达到上千万元,在这条一公里多的大街上,150多家商业店铺中餐饮服务业的就占90%,餐厅密度之大在京城恐怕难以找出第二家。

因此簋街也被称为是北京的餐饮一条街。当你在深夜游玩时,热闹的簋街灯火辉煌,一定会让你感受到北京的另一大魅力。

簋街,这条街在夜色阑珊的城市之中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条街在今天也是京城美食集中展示的一个绝好场所。

簋街是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的一条繁盛的美食街,跟古代历史没有关系,跟青铜器簋,也没有关系。说起簋街的由来,还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大锅饭气息还很浓重,吃饭的地方就是国有企业的公家餐厅食堂,东单、西单国营的餐厅都没有,更别提个体饭馆。

如今簋街已经成为北京饮食文化的代表和时尚餐饮的标志。簋街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向往、一处欢乐,甚至是一段茶余饭后的谈资。

簋街是什么意思

簋街是指北京的一条小吃街。

簋街是国内有名的十大美食街之一,在北京东直门内。首先说说这名字,簋(Guǐ)念第三声,之所以叫簋街,是因为簋,就是古代汉族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这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这里一条街都是吃的。

入夜后,灯火通明,整条街道在夜色阑珊的城市之中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里云集着全国各地的美味,主要是以麻、辣为主,各家都有自家的招牌菜。

不同于王府井和大栅栏,簋街没有零星的露天小吃摊位,就餐地点也主要以饭店为主,这里也是北京人最常就餐聚会之地了。最火爆的时间是夜色降临,一盏盏红灯亮起,就是簋街热闹起来了。如果说哪个是簋街的代表,当然“麻小儿”是最为景点的了,几乎家家都有,几乎人人来了都点,几乎吃了还想再来吃。

簋街特色之处:

1、麻辣小龙虾

簋指的是中国古代一种圆口两耳的食物容器,一条街以簋命名,自然是个吃饭的去处。麻辣小龙虾、麻辣肉蟹等辣味菜系是簋街的主打菜系。那麻麻辣辣的香味,吸引着不少回头客。

2、24小时营业

在八九年前,这条街上也只有几家饭馆,因为晚上9点钟后总会有一拨顾客来吃夜宵,几家饭馆便纷纷延长了营业时间,后来干脆改成了24小时全天营业。簋街成了京城夜文化里的一部分,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餐饮酒肆的范畴,更多的是体现出北京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

簋街怎么读

guǐjiē。位于北京东直门内,二环路东直门立交桥西段,西到交道口东大街东端。簋街周围有许多大使馆,这也使得国外的游客和国外在京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品尝到正宗的华夏美食。在这条一公里多的大街上,150多家商业店铺中餐饮服务业的就占90%。因此簋街也被称为是北京的餐饮一条街。

guǐ jiē。位于北京东直门内,二环路东直门立交桥西段,西到交道口东大街东端。簋街周围有许多大使馆,这也使得国外的游客和国外在京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品尝到正宗的华夏美食。在这条一公里多的大街上,150多家商业店铺中餐饮服务业的就占90%。因此簋街也被称为是北京的餐饮一条街。

簋(guǐ),指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在祭祀和宴飨时,它和鼎配合使用,敞口、束颈、鼓腹、双耳,该文字在《周礼·舍人》和《易·损》等文献均有记载。因为是重要礼器,敞口、束颈、鼓腹、双耳。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古籍中多写作簋,而铜器自铭则常为“皀殳”。青铜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知,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大。商代簋形体厚重,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两耳或无耳。器身多饰的兽面纹,有的器耳做成兽面状。西周除原有式样外,又出现了四耳簋、四足簋、圆身方座簋、三足簋等各种形式,部分簋上加盖。簋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簋街为什么叫簋街怎么读

Guǐ、jiē

提起簋街,北京人大多很熟,但是要论其前世今生、来龙去脉却又不一定说得清楚。关于簋街的来历,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北京起初没有一条街叫簋街,今天这条街真正的名字叫东直门内大街,东起东直门立交桥,西至北新桥路口,全长1.4公里。北京人有时亲切地称之为“东内大街”。

东直门内大街是一条老街,因为东直门在元大都时代就有了。元时东直门称崇仁门,明代永乐年间改称东直门。明清两代,各种建筑所需的木材,一般都是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通州,再由东直门运送进京城,当时东直门也被叫作“建直门”,民间更多人称呼其为“木门”。

东直门内大街,在明代属“北居贤坊”,时称“东直门大街”;清代属正白旗界,街名未变。新中国成立后始称“东直门内大街”。原东直门城楼故址位置大约在今天东直门立交桥偏西一点。

但最初的标志并不是“簋”,而是一尊青铜“爵”。爵与簋不同,是古代饮酒的酒器,一般都是三足而立。2008年,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了一尊西周时期的青铜伯簋,人们似乎恍然大悟,把立错了的爵从东直门桥头撤下来,按照出土的伯簋仿制了一尊。这年8月1日,矗立在东直门立交桥西侧8年之久的青铜爵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尊青铜伯簋,直到今天。青铜伯簋雕塑宽3.2米,高3.8米,红色大理石底座上刻有著名书法家苏士澍先生题写的篆书“伯簋”二字。

为什么叫簋街

早年北京那些以贩卖杂货菜果为主的集市,后半夜开市,黎明即散,摊主以煤油灯取亮,远处看上去灯影憧憧,故名“鬼市”。但是,鬼字终究不雅,于是东城区考虑为鬼街易名。后来有人发现了字典里有这个音同字不同的“簋”字,并且还和吃能沾上边,所以叫簋街。

簋(Guǐ)街位于东直门内,二环路东直门立交桥西段,西到交道口东大街东端。簋街周围有许多大使馆,这也使得国外的游客和国外在京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品尝到正宗的华夏美食。簋街的经营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市场的流行,簋街的餐饮格局是一个哑铃形状,两头大中间小,最火的餐馆在东西两端。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