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兖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原为滋阳县,后改为兖州县,是山东唯一以州为名的“县”,1992年改设为县级兖州市,现在为济宁市辖区兖州区。兖州现在尽管仅是济宁市一个区,但其历史悠久,曾是古九州之一。
清人龚自珍有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自战国以来,“九州”即为古代中国的代称。一般认为“兖州”一词的出现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当时的百家争鸣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兖州即其一。其实,经文字考证,“兖”字的出现要比春秋战国时期早得多,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兖州的记载。
一、“兖”字的由来
兖州的“兖”字古作"沇",始见于西周青铜器沇儿钟,专家认为该字即“沇”的初文。在小篆里,"三点水"有时候可以写成"横水"而放在"允"字的上边,后来由篆书向隶书演化时,"横水"就变成了"六",于是成为今天的"兖"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兖州……小篆作沇,隶变作兖,此同义而古今异形也。"
上面提到的"沇"字来源于沇水,沇水又称济水,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的王屋山中,济水分黄河南和黄河北两部分,在天下九州的设定中,兖州的最初范围被设定为“黄河和济水之间”,后来由于黄海改道的原因,侵占了黄河南的济水河道,黄河以南如今已经没有济水了。
济水并不是一条普通的河流,而是中国古代最神圣的四条河流—“四渎”中的一条。所谓“四渎”之说出现于先秦(不晚于战国时期),指的是“江、河、淮、济”这四条由西向东、独流入海的河流。其中“江”对应的长江、“河”对应的黄河、“淮”对应的淮河,当下都还在中国的版图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唯有“济”所对应的济水,因黄河的原因不见了踪迹。
兖州的"兖"字,还被后人赋予了地名之外的新含义,那就是端信。此说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的纬书《春秋元命苞》:"兖,端也,信也。"初唐编《晋书》、《隋书》等国家正史,都曾对此转述引申,例如《隋书·地理志》就说:"兖之为言,端也。言阳精端端……其地兼得邹鲁齐卫之交,旧传太公唐叔之教,亦有周孔遗风。今此数郡,其人尚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这就更明确地说明,不仅"兖"字有端信的含义,而且兖州人也是端信的人。
二、“兖州”建制沿革
介绍“兖州”建制沿革前,为便于理解,先介绍下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相传夏朝第一代君王大禹治水成功后,根据地理概况,依照名山大川的自然分界,把中国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并用青铜铸了九只鼎,鼎上分别雕铸九州物产、奇禽异兽的图象,精致无比,代表当时的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州。
约在公元前17世纪初,夏桀失道,众叛亲离,汤王伐桀,商朝取代夏朝,取桀之九鼎为镇国之宝。
公元前1088年,武王伐纣灭商而建周,在洛水之北营建城廓,取名洛邑,并把象征国家政权有重器-九鼎从商朝国都朝歌迁于洛邑。
公元前606年,周王室权力衰微,战国诸侯争霸,各国莫不觊觎周王室的九鼎。秦国最有条件并吞六国统一中国,天下尽归,自然要占有国宝九鼎。公元前258年,秦国灭周,秦昭襄王就把九鼎迁到秦国国都咸阳去了。到了秦代,废除九州名,全国实行郡县制。
兖州正式作为行政区划是在西汉武帝设十四州刺史时开始的,相关于省级。兖州辖泰山郡、东郡、东平国、山阳郡、陈留郡、淮阳国。后两个在今河南东部。不过,此时的兖州“省会”不在山东境内,而在河南濮阳,即山阳郡。
东汉没有太大变化,只是“省会”迁到了山东巨野(时称昌邑)。汉末三国的兖州,被曹操谋士荀彧认定为“天下之要地”的兖州,是曹操的龙兴之地,成为枭雄曹操的基本盘。正是凭借在兖州击败由冀州黑山等地农民率领的黑山军,曹操才有资格作为一股***势力,出现在中央之国的地缘政治舞台上。其后那位武功第一的吕布,在诛杀董卓之后,同样选择了兖州作为晋升为一方诸侯的根基之地,只不过被迎立为兖州牧的吕布,很快在与曹操的对抗中落败。曹操能挤进一线,标志就是出任兖州牧,建立魏国。入魏后,兖州未有变化,只是治所迁到了鄄城。兖州面积不大,但人口多,经济发达。仅在东汉最鼎盛时期,兖州就有人口405万,将近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经过西晋初年的稳定后,由于五胡乱晋,身在北方最前线的兖州最终成为北方诸雄的地盘。虽然东晋在江南设立侨置的兖州,但和兖州本部没什么关系。
兖州回归南朝,已是东晋末年,枭雄刘裕北伐平定南燕,再次控制兖州。刘宋的兖州和两汉魏晋时区域差不多,只是“省会”放在河南滑县(时称滑台)。然后又是分分合合,治所迁来迁去。直到刘宋泰始之乱,北魏大国南下,吃掉了兖州。
北朝时期的北魏,兖州东起新泰,南至滕州,北至梁山,西至民权,形状像一条头朝东觅食的鱼。
南北朝后期的行政区划极其混乱,仅一个兖州,就分出三个:治所在瑕丘(今济宁市兖州区)的兖州、治所在滑台的西兖州、治所在谯城的南兖州。说兖州是省级吧,面积已和地级没区别了。
隋朝省掉了这些乱七八糟的行政建置,只设州郡。原兖州辖区分成鲁郡、东平、济阴、东郡几个郡了。各种省级的兖州刺史从此销声匿迹了。
唐朝专和隋朝对着干,隋灭兖州,唐复之。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重置兖州,但只是地级。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兖州成为都督府,管着三个州,勉强算是省级单位。玄宗、肃宗父子又是一通改,先改为鲁郡,再复名为兖州。但在公元758年,兖州复名时,同时还设立了实际上是为省级的兖海节度使,管着兖州、海州(连云港)、沂州(临沂)、密州(诸城)。
北宋时的兖州又恢复了地级,境内名城不少,除了兖州区,还有曲阜,邹城,泗水,泰安(时称奉符县),莱芜,宁阳。金朝有了变化,把北宋兖州的北部设泰安州,金时的兖州只剩下南部,而邹城也归了滕州。到了元朝,兖州甚至都不再是地级了,隶属于济宁路,相当于县级市。但是,兖州在明朝实现了大翻身。
为啥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封自己第10个儿子朱檀为鲁王,王府设在兖州。兖州的县级肯定无法满足皇子大驾的行政需求,升为兖州府。兖州府的地盘相当大,大致包括现在菏泽、济宁、枣庄、临沂(均为地级),面积约相当于现在山东省面积(15.8万平方公里)的四分之一。
清代仍设兖州府,府治滋阳,现兖州区就是原滋阳县,滋阳因在嵫山以南而得名,嵫山位于兖州城西15公里处,海拔75米,占地1.5平方公里,山虽不高,却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古寺庙宇钟声悠扬,长年累月香火不断,可惜这座嵫山,兖州人心目中的一座圣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四清”和“文革”运动中被毁掉了,如今只剩下一个采石后留下的大坑。
民国撤销了地级的兖州府,划归济宁专署。之后的兖州,就成了济宁(地级)下辖的县,直到1992年,改设县级的兖州市。2013年,撤市设区,兖州市改称兖州区。
兖州的读法为:yǎnzhōu。
兖州区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介于北纬35°43′17″—35°43′17″,东经116°35′21″—116°45′01″之间。北邻宁阳,西靠汶上,南、西分别与邹城、任城接壤,东隔泗河和孔子故里曲阜毗邻,总面积535平方公里。
地名由来
兖(yǎn)州(古作“沇州”),古九州之一,在今山东西部与山东河北交界处,在古黄河与古济水之间。兖州地名最早出现在先秦著作《尚书·禹贡》,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兖州的“兖”字,来源于兖水。兖水又称济水,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的王屋山中。
自然资源
兖州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873万立方米,p=20%的丰水年为9045万立方米,p=50%的平水年为4680万立方米,p=75%的枯水年为2439万立方米,p=95%的特枯年为738万立方米。兖州区人均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含客水)446.59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含客水)393立方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兖州
兖州读作yǎnzhōu。
兖州市古称昌邑,在历史变迁中相继为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素有“端信、尚贤、兼容、乐善”的优良人文传统。
兖州的这个“兖”字,来源于兖水。兖水又称济水,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的王屋山中。济水分黄河南和黄河北两部分,后来由于水系变化,黄河以南如今已经没有济水了。兖水的兖字古代写作“沇”。
兖州的例句:
1、祸国殃民: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2、选用兖州、东林和南桐高硫煤以稀碱和稀盐酸两步处理,在考察脱矿物质效果的同时研究了脱硫作用及机理。
3、他们不仅在兖州有强大的宗族势力,而且还影响着宣武帝朝的政局。
兖州属于山东省济宁市。
兖州,山东省济宁市辖区,是古九州之一,历史文化悠久,九州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等交相辉映;交通区位优越,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兖石铁路、鲁南高铁在这里交汇,日兰高速、327国道等数十条公路干线在境内交织成网。兖州区面积5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07万,辖6镇4街道办事处,共34个居委会,440个自然村。
兖州地形地貌
兖州区地处鲁中山地泰沂山区西南部的山前倾斜平原。西部由汶水南泛,洪水冲积地貌明显;东部泗水向西南渲泄,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中部洸府河、杨家河二水并行,地势低洼。地面高程60~38米,高差22米平均海拔49米,平均坡降1/1500。
东北部受构造影响,为第三系浅埋区,地面坡降较大。平原面积64670公顷,占总面积的99.7%;分为微斜地、洼地、缓岗3个类型。微斜平地,面积为45601公顷,占总面积的70.35%;洼地,面积12276.9公顷,占总面积的18.94%;缓岗,面积6792.2公顷,占总面积的10.48%。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兖州区
以上内容参考:兖州区人民政府-兖州概况
兖州的读音是[yǎnzhōu],声母是y、zh,韵母是ǎn、ōu。
兖州是古九州之一,历史文化悠久,九州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等交相辉映,南朝宋元嘉三十年(453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为州、郡、府治所,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兖州区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济宁市东北部的一个市辖区。
历史沿革:
前21世纪,禹划天下为九州,兖州为其一。兖州市古称昌邑,在历史变迁中相继为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素有“端信、尚贤、兼容、乐善”的优良人文传统。
元朝设兖州,治嵫阳;至元十六年(1279年)隶济宁路,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县。明代,“嵫阳”改成“滋阳”。清朝因之。
民国初废府存县。1958年并入曲阜,新曲阜县城设于兖州城;1961年重设,改称兖州县,隶属济宁;1992年3月1日升为兖州市;2013年10月18日,撤市设兖州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兖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