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有。
经查阅名人网,李福泽将军有一儿子,一位女儿。
李福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山东潍坊昌邑东冢乡(今山东潍坊昌邑市下营镇)火道村人。
李福泽(1914—1996)山东省昌邑市人。上海大夏大学肄业。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昌邑县委军事部部长,鲁东游击队参谋长,鲁南第一区队区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一团团长,第一旅一团团长,旅参谋长,鲁中军区第三师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警备第三旅旅长,东北***联军第四纵队十一旅旅长,纵队参谋长,安东军区副司令员,第四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副军长,中南军区司令部军训处处长、作战处处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训练基地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基地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功勋荣誉章。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1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李福泽(1914—1996),山东省昌邑市人。1936年投身革命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1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1962年底,司令员孙继先调离酒泉基地,李福泽出任基地第二任司令员。
李福泽,1914年生于山东烟台。16岁那年,李福泽只身一人,闯荡北平开始念起了中学。1935年,他又到上海大夏大学攻读经济专业。毕业时,他给家里发了一封电报,声称出国留学,需要经费。父亲立即给他汇去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款,他却带着这笔钱跑到了延安。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又辗转回到山东老家打起了游击。此后,李福泽成了鲁南八路军一团的团长。解放战争开始后,李福泽去了四野,在四纵队四十一军任参谋长。建国后,他又去了广州,出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早在我国第一个导弹发射基地组建时,被任命为基地司令员的孙继先,开始排兵点将,第一个便点了他李福泽。不久,李福泽被任命为酒泉导弹发射基地副司令员。按基地党委的分工,他负责分管苏联专家的接待工作。
每当周末或者平常碰上机遇,李福泽总是提着酒瓶,捧着花生米,找苏联专家一起喝酒。等对方喝得迷迷糊糊了,人称“醉不倒”的他,便开始向苏联专家问这问那,“请教”导弹和导弹发射有关的问题。不用说,这时候,迷糊中的苏联专家总是有问就有答,而且回答的问题比平常任何时候都慷慨大方,全面深透。于是,喝酒,成了他一大重要使命和特殊的工作内容。但对苏联专家本人,李福泽又绝对是真诚的。而且,为了在生活和精神两方面都照顾好专家们,他可谓良苦用心,费尽脑汁。比如,苏联专家不爱吃冷冻肉,偏爱吃新鲜的牛犊肉。于是,他便特意跑到总参谋长罗瑞卿那里,软磨硬缠,要了一架从战场上缴获来的飞机,从兰州、西安、北京、广州、海南岛运货,每周往返一次,送到专家餐厅里。对基地的全体建设将士,李福泽更是倾尽全力,投以十倍的爱护与关心。前面已经说过,在20世纪60年代初,是基地在最艰苦的岁月。由于缺粮,士兵们只好出去打沙枣叶吃。李福泽知道后,心痛难忍,坐上飞机飞到北京,一头闯进副总参谋长杨成武家里,请求杨成武一定要想法解决基地官兵们的粮食问题。后来,杨成武专门向周恩来作了报告,才使粮食问题部分得到解决。
塔山阻击战与黑山阻击战、徐东阻击战并称为解放战争中的三大阻击战,其中又以塔山阻击战最为出名,当年激烈的战场交战情况早已烟消云散,但是将军的英勇事迹却流传了下来,并且多年以后有8位将军长眠于塔山阻击战烈士陵园,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8位将军的英勇事迹。
吴克华,江西弋阳人,1929年参加红军,在中央苏区他先后担任过红十军第一团排长,军政治部特务连连长,军部特务大队大队长,红七军团第二十师六十团营长,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参谋长,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七团团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克华先是奔赴上海参加秘密工作,1938年开始到山东地区参加抗日工作,先后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副司令员、第2支队司令员、第5支队支队长、第5旅旅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第5师师长等职。
抗战胜利后,吴克华被派往东北工作,先后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纵队司令员,东北***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东野4纵司令员、41军军长等职。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吴克华率领东野4纵在塔山与敌人激战6昼夜,击退国民党军11个师进攻,为攻克锦州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吴克华先后担任过15兵团副司令员、海南军区司令员、炮兵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成都、***、广州三个军区的司令员等职。1955年吴克华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7年,吴克华将军病危,留下了遗嘱:“每当想起塔山阻击战牺牲的战友,心里就非常难过。我***后,就把骨灰撒往塔山,与战士们做个伴吧。”当年2月13日,将军与世长辞,享年74岁,1988年8月1日,遵照遗愿,吴克华与阻击战牺牲的烈士们一起长眠于塔山。
莫文骅,广西南宁人,1929年参加了张云逸、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红军时期他相继担任过红七军参谋、红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八军团宣传部部长,红军干部团政治处主任等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莫文骅被任命为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他与兵团司令萧劲光等人一起率部保卫边区、建设边区、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任。
抗战胜利后,莫文骅被派往东北工作,他担任过辽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1军政治委员,第十四、十三兵团政治委员等职。塔山阻击战时莫文骅与司令员吴克华、副司令胡奇才等人一起取得了塔山阻击战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莫文骅担任过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副政委、装甲兵政委等职。1955年莫文骅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离职休养,2000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将军的骨灰安装在了塔山烈士陵园。
胡奇才,湖北红安人,1929年参加革命,红军时期担任过鄂豫皖军委警卫营任班长、红四军的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师政委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胡奇才先后担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副团长、抗大三大队六队队长、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司令员兼军分区司令员,第一旅副旅长,鲁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山东军区第三师副师长等职。
抗战胜利后,胡奇才到东北工作,先后担任辽东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东野第四纵队副司令员、41军副军长等职。塔山阻击战时胡奇才亲临塔山前线指挥,多次到阵地视察。解放后胡奇才四次重访塔山,他告诉老伴,我是塔山阻击战的幸存者,做梦都梦到这地方,***后我一定要回塔山,这样我的灵魂才会安稳。
新中国成立后,胡奇才担任过辽东军区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7年在北京病逝后骨灰埋葬在了塔山。
欧阳文,湖南平江人,1930年参加红军,红军时期曾担任过红军连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欧阳文担任过115师343旅686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686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115师***团政治处主任、山东纵队第五旅政治部主任,胶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抗战胜利后,欧阳文到东北工作,先后担任东北***联军第三纵队政治委员,东野第四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欧阳文担任过中南军区公安部队政治委员兼广东省军区政治委员、解放军报社总编辑、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顾问等职。1955年欧阳文被授予中将军衔,2003年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将军去世后他的骨灰也安葬在了塔山烈士陵园。
李福泽,山东昌邑人,1936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相继担任过中共昌邑县委军事部部长,鲁东游击队参谋长,鲁南第一区队区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一团团长,第一旅一团团长,旅参谋长,鲁中军区第三师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李福泽到东北工作,相继担任过鲁中军区警备第三旅旅长,东北***联军第四纵队十一旅旅长,纵队参谋长,安东军区副司令员,第四纵队参谋长,第四野战军41军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李福泽于1950年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担任过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训练基地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基地司令员等职。1955年李福泽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江燮元,江西永新人,1932年参加红军,曾先后在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任职,抗日战争时期,江燮元先后担任过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二营排长、685团二营政治指导员、东进支队大队长、胶东军区十六团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江燮元到东北工作,先后担任东北***联军第四纵队十二旅旅长、东北***联军第四纵队十二师师长、第四41军123师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江燮元担任过43军副军长、海南军区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74年,将军参与指挥了西沙群岛自卫反击作战,全歼来犯的南越军,收复甘泉、珊瑚、金银叁岛。
1979年,将军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率55军和43军出征,在同登、谅山作战中毙越军15422人,俘越军216人,伤越军619人。
1981年,将军抱病到前线指挥作战,连续5天5夜,取得法卡山战斗的胜利。
1990年将军在广州逝世,享年76岁。
焦玉山,安徽阜阳人,1931年参加红军,红军时期曾担任过排长、连长等职,长征到达陕北时参加了西路军作战,西征失利后被地方民团抓住,在监狱里关了10多天,后来在押解的途中逃脱,被援西军救回。
抗日战争时期,焦玉山担任过129师385旅团警卫连连长、***支队营长、师教导大队副队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到东北工作,担任过塔山英雄团团长。
新中国成立后,焦玉山担任过广东省公安厅副处长、佛山军分区司令员、47军副军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参与指挥了1974年西沙永乐群岛反击作战和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1964年焦玉山晋升为少将军衔,1990年在广州逝世,享年75岁,骨灰安葬在了塔山。
江民风,山东龙口人,1939年参加了八路军,担任过八路军山东纵队游击大队副大队长、胶东军区营教导员等职。抗战胜利后率部挺近东北,参加了三保本溪、四保临江战役和攻打鞍山、兴城等地的夏、秋、冬攻势作战。1948年担任东野四纵12师34团政委,参加了塔山阻击战。
新中国成立后,江民风担任过41军123师政委、41军政治部主任、41军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部主任等职。1955年江民风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3年在北京逝世,骨灰安葬在了塔山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