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三水姜堰(姜堰为什么叫三水)

三水姜堰(姜堰为什么叫三水)

  • 发布:2025-11-08 16:14:51
  • 2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姜堰三水

民国六年(1917年)《姜堰乡土志》载:“姜堰市者姜堰镇之改称也,古名三水,以江、淮、湖皆积于此故名之,其水由西来至湾子口,一向东,一向北,相触回旋为罗纹而成塘,故又名罗塘。”崇祯《泰州志》载:“姜堰,州治东四十五里天目山前,潴运行水北至西溪通运盐河以达上河。嘉佑二年(1057年)守王纯臣移堰近南宋庄侧,宣和二年(1120年)大水,移于罗塘港,近运河口。”又传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泰州富商姜仁惠,置田产若干,在州治东天目山附近。当时,东有海水、南有江水,北有淮水,常为患。姜仁惠、姜锷父子两次出钱出力,先后两次率领民众筑堰抗洪,最后迁堰(坝)至罗塘港,近运河口。上坝、下坝、大概即这个时候形成的。

三水姜堰的三水

姜堰古称“三水”,江水、海水、淮水在此交汇,浇灌出了一片肥沃的土地,而正因为“三水交汇”,所以又有了上河下河之分,故而又有了北宋姜氏父子筑堰之水利工程,以至产生“姜堰”之名。因此,“三水姜堰”四字,虽是地名的重叠,却如特写镜头般地推出“姜堰”这一带有传奇色彩的古老地名,引人追溯姜堰历史之悠久,又描述出了姜堰与“水”的独特地理关系,令人产生姜堰水秀地灵的美好想像。水为姜堰之形,水更为姜堰之魂。

姜堰的历史

姜堰属泰州。

崇祯《泰州志》载:“《禹贡》(泰州)淮海为扬州,言北据淮,东距海为扬州之域。

周武王封泰伯于吴,其地属吴。

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而不能正江淮之地,遂属楚……”这方宝地究竟经历了多少人间沧桑,谁也说不清。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镇北天目山发现了宋代和汉代墓葬,出土北宋政和铁钱、两汉陶器、铁剑、铜镜、五铢钱等。

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地方文物工作者在天目山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获得鬲、豆、罐、箭镞、网坠、铜削等。

二十一世纪初年,发现的遗物有陶、铜、石、骨、蚌、牙等质料的人工器物,鹿、獐、犬、鱼、鳖、蚌、鸟等类动物遗骨。

考古证实,姜堰这块宝地,至少在6800年左右我们的祖先即在此生息了。

对于“姜堰”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众说不一。

称“三水”者有之,称“罗塘”者亦有之。

它究竟何时取名,乳名什么,学名何称,至今仍是姜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姜堰这个名号,最早出现在北宋泰州军的境内。

宋史卷八十八载:“泰州,上,海陵郡。

本团练,乾德五年(967年)降为军事。”“军”的范围有多大?西至海陵(泰州),东至如皋,北至临泽(高邮),南至孤山(靖江),约有五六个县的地方。

在这本地图集上标出的地名只有十五六个,姜堰就是其中一个。

民国六年(1917年)《姜堰乡土志》载:“姜堰市者姜堰镇之改称也,古名三水,以江、淮、湖皆积于此故名之,其水由西来至湾子口,一向东,一向北,相触回旋为罗纹而成塘,故又名罗塘。”崇祯《泰州志》载:“姜堰,州治东四十五里天目山前,潴运行水北至西溪通运盐河以达上河。

嘉祐二年(1057年)守王纯臣移堰近南宋庄侧,宣和二年(1120年)大水,移于罗塘港,近运河口。”又传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泰州富商姜仁惠,置田产若干,在州治东天目山附近。

当时,东有海水、南有江水,北有淮水,常为患。

姜仁惠、姜锷父子两次出钱出力,先后两次率领民众筑堰抗洪,最后迁堰(坝)至罗塘港,近运河口。

上坝、下坝、大概即这个时候形成的。

姜堰,又名“三水”、“罗塘”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宣统泰州志》载:“罗塘港──州治东四十五里,今姜堰河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姜堰镇南街,曾发现一块石碑,上刻“罗塘古镇”四个大字。

立碑年代为道光十六年(1836年)。

“三水”也好,“罗塘”也罢,最古老的名字还是“姜堰”。

“姜堰”这个水利建设的成功,是我们的祖先艰苦卓绝、与天地奋斗的结果。

当年一筑坝,二迁坝址,这样大的工程,姜氏父子出钱出力,百姓们自带工具,自建工棚,但基本是以工代赈。

他们出大力,流大汗,夏天不怕烈日当空,冬季不怕天寒地冻,就是这样勒紧裤带,一锹一锹地挖土,一车一车地推泥,终于垒起“姜堰”这块丰碑。

百姓们为了纪念姜仁惠,姜锷父子,不忘他们率领民众筑堰的功绩,逐将大堤命名为“姜堰”。

姜堰因此得名。

姜堰市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秦代属东海郡,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海陵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为吴陵,南唐元元年(937)年升为泰州。

民国初年废州设县,县治泰州。

1940年10月,泰县抗日***政权于海安建立。

1949年5月,泰县人民***驻姜堰镇西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泰县与县级泰州市两度分合,1962年1月复称泰县,县治姜堰镇。

1994年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

1996年隶属新设立的地级泰州市。

姜堰为什么叫三水

姜堰由水而生,古时,长江、淮河、黄海三水在姜堰汇聚,故称“三水”。又因三水汇聚,冲击成塘,塘水多旋涡,形似人指罗纹,又名“罗塘”。北宋年间,洪水泛滥,姜仁惠、姜谔父子仗义疏财,率领民众筑堰抗洪,保护了一方百姓生命财产,古镇由此名为姜堰,至今流芳千年。

一九八一年小说里的三水县是江苏省哪个县

长江,淮河,黄海三水在江苏泰州姜堰汇聚,故称三水。

三水之地又名姜堰,姜堰区是江苏省泰州市下辖区。地处江苏省中部,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东邻海安县,南接泰兴市,北毗兴化市,东台市,西连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

北宋年间,盐商姜仁惠,姜谔父子率众聚资,筑堰抗洪,家园久治,功业永存,姜堰由此得名。姜堰区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姜堰由水而生,又因三水汇聚,冲击成塘,塘水多漩涡,形似人指罗纹,又名罗塘。

江苏,简称苏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南京,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江苏界于北纬30度45至35度20,东经116度18至121度57之间,北接山东,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江苏省总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

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江苏省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