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北京天文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138号(二环和三环之间),毗邻动物园。
乘车路线:7、15、19、27、102、105、107、111、332、347路;特4、运通104、运通105、运通106;601、708、716、732、904等公共电汽车动物园站下车即可。
开车路线:从西二环西直门桥向西、西三环紫竹桥向东、白颐路向南、三里河路向北等均可到达,内设停车场。
地图信息:
现如今,北京很多博物馆已经免费开放,利用周末或假期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不仅能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还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进亲子关系。下面为大家盘点了北京十家适合带孩子去的博物馆。
北京最适合带孩子去的十大博物馆
1、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面对现代化的天桥剧场,具有特殊的文化环境。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
曾先后被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北京天文馆(国家级博物馆4A景区)
北京天文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是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科学博物馆。主要通过人造星空模拟表演,举办天文知识展览,编辑出版和发行天文科普书刊,组织进行大众天文观测等形式向公众宣传普及天文学知识,
北京天文馆已经成为中国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公众开展天文科普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
3、故宫博物院(5A景区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禁城,皇家宫殿,国家5A级旅游景点,世界五大宫之首,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展示馆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展示馆是世界公认的、亚洲最大、研究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动物系统分类与进化研究中心,还借鉴现代化博物馆的主题展示法,采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集中体现主题,引入4D动感影院等高科技视听设施,让深奥的科学哲理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2009年开放,举办野生动物摄影展,展览分为鸟类、昆虫和非洲野生动物三部分,成为北京摄影爱好者的盛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展示馆凝聚了我国几代动物学研究的科学家的心血和集体智慧。
5、北京汽车博物馆(国家级博物馆4A景区)
北京国际汽车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汽车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建在北京国际汽车博览中心的正中部位。博物馆有汽车博览、主题展览、汽车科普、汽车娱乐、学术交流等功能展示区。一方面通过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汽车、汽车用品、汽车艺术品和汽车衍生品来体现不同时代的生活和文化;另一方面通过知识性、参与性、娱乐性的科普娱乐项目来展现汽车科技的魅力和乐趣。博物馆将设汽车博览、主题展览、汽车科普、汽车娱乐、学术交流等功能展示区。
6、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7051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其主体大楼为仿古阁楼式,黄色琉璃瓦大屋顶,四周廊榭围绕,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艺术家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1963年6月,毛泽东主席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明确了中国美术馆的国家美术馆地位及办馆性质。
7、孔庙国子监博物馆(4A景区)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始建于元代,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两组建筑群都采取沿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组成了一套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孔庙大成门北京孔庙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琉璃瓦,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规制。整座孔庙建筑布局科学,规模宏大,凸显皇家气派。北京孔庙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因为它有碑林,其实就是一部石刻的功名簿。元、明、清三代的读书人,凡中了举人的就在此立一块石碑,“一举成名天下闻”。
8、中国电影博物馆
中国电影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是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和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的艺术殿堂。2016年3月,中国电影博物馆为更有效地发挥国际先进电影技术展示功能,更好地为国内观众提供特效影片的观影服务,更充分地体现中国电影博物馆国家级、专业化、第一流的立馆定位,将IMAX70毫米胶片放映系统改造升级为IMAX激光4K数字电影放映系统!
9、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技馆是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公共空间展示区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等四个特效影院,其中球幕影院兼具穹幕电影放映和天象演示两种功能。此外,新馆设有多间实验室、教室、科普报告厅、多功能厅及短期展厅。
中国航空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馆,该馆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大汤山脚下。经过多年封山育林,天然植被茂密。在72万平方米的馆区内,绿化覆盖面积达45万平方米。
中国航空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批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排名前五位、亚洲第一的集知识型、教育型、科技型、研究型、园林型、旅游型为一体的大型航空专业博物馆。
中国坦克博物馆于1998年8月1日开馆,是全国乃至亚洲唯一的坦克博物馆。馆内共设人民装甲部队发展史、坦克装甲车辆、坦克训练模拟器、兵器仿真造型四大部分,共11个展厅。馆内还展出了915幅图片、420件文献资料。反映了我军装甲部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馆内陈列着各个历史时期,各种型号的坦克车、装甲车、坦克训练模拟器。坦克博物馆展厅展示着我国新研制的重型坦克,也有战时的功勋坦克。有当年苏联援助的坦克,有在抗日战争中缴获的日本坦克,有在解放战争中缴获的国民革命军美制坦克。
12、老爷车博物馆
老爷车博物馆位于怀柔区杨宋镇,建筑古朴,是中国第一座以老爷车为主题的博物馆。占地20余亩,于2006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馆藏老爷车近百辆,陈列雅致,犹如一座汽车文化殿堂,展示着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岁月峥嵘和世界汽车工业的百年发展史。北京老爷车博物馆由中国老爷车收藏第一人雒文有发起兴建。老爷车博物馆占地6500平米,展厅共两层,面积6000平米,是怀柔重点旅游景区之一,对团组和个人游客开放,既是个人、家庭休闲游览的好去处,又是各类团体活动的明智选择。
13、中国铁道博物馆
中国铁道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1号北侧,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是中国国家级专业铁路博物馆,它的前身是铁道部科学技术馆,1978年成立,2003年更名为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有三个馆:正阳门馆、东郊馆、詹天佑纪念馆。主要任务是负责铁路文物、科研成果等展品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及编辑研究工作。同时作为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的基地。中国铁道博物馆是中国铁路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是中国铁路的文物收藏展示、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是保护铁路历史遗产。
14、居庸关长城博物馆
居庸关长城博物馆位于昌平西北太行山脉军都山地,距北京市区50公里,居庸关是中国万里长城上著名的古关城,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庸关自古以险要著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被称为“居庸塞”,此后辽、金、元、明、清历代都将此作为防守重镇。这里山峦重叠,溪水长流,植被繁茂,景色怡人。金代“燕山八景”、明代“北京八景”、清代“燕京八景”中“居庸叠翠”的誉称流传至今。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建立了居庸关长城博物馆。
15、中国蜜蜂博物馆
中国蜜蜂博物馆是一座自然博物馆,位于风景优美的香山北京市植物园内,处于著名古刹卧佛寺西侧,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1997年4月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中国蜜蜂博物馆是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为依托兴办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该馆筹建于1993年7月,当时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在北京召开,为向世界各国与会者展示中国养蜂业的悠久历史和发展成就,在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养蜂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个多月紧张的馆舍修建和设计布展,在大会开幕之时,80平方米的展厅如期开展。
非常多,总的来说,起码有100来个,需要分类来说。
历史类:首都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通州区博物馆、密云县博物馆
遗址类: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艺术类:中国工艺美术馆、炎黄艺术馆北京艺术博物馆、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
科技类: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华航天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
名人故居:茅盾故居、徐悲鸿纪念馆、郭沫若纪念馆
专题类:中国蜜蜂博物馆、北京航空馆北京市古代钱币博物馆、中国长城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古陶文明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北京石刻博物馆北京邮政博物馆
院校类: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民族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
革命纪念馆、平西抗日烈士博物馆冀察热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民族宗教类:中华民族博物馆、雍和宫
又是一年寒假到了,想好带孩子去哪里玩了吗?来这些展览里进行一场古文化的穿越之旅吧!这里有对古代美食的介绍,有民间年画的回忆,还有时令文化的清晰梳理,让我们一起走进来,近距离的享受文化的盛宴吧!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正在展出。该展览按历史时期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隋唐五代服饰”“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六个部分,展出文物近130件(套),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
中国服饰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先民已开始穿衣佩饰,服饰的观念已经出现。
到了商周时期,开始系统化地用服饰来标志穿衣人的等级和地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出现了上下身相互连属的深衣,还引进了胡服骑射。
秦汉时期确立了一整套服饰制度,还形成了冠制,用“帽子”作为身份、品阶以至官职的象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经历了文化的融合,南朝的衣冠礼仪制度持续影响着北方的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合理成分也被汉族服饰逐渐吸收。
隋代恢复了汉魏冠冕仪制。唐代经济发达、纺织技术进步、对外交往频繁,服饰有了新的特点:当时的长安等城市有大量外国人居住,带来了胡服,胡服的部分特点被唐人吸收,丰富了唐代服饰的款式、色彩和图案。
宋代受“程朱理学”影响,服饰风格崇尚简朴、内敛。与此同时,和两宋并存的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在社会、经济、文化上都与中原汉民族之间产生了交融,汉服胡化和胡服汉化是民族交融在服饰上最明显的体现。元代服饰则更多地保留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特色,并受到汉民族的影响而建立了冠服制度。
明初恢复汉唐传统,承袭唐宋的幞头、圆领袍衫、玉带,奠定了明代官服的基本风貌,并制定了明确细致的服装仪制,以补子、纹样、佩绶、服色、牙牌等来区分***品级。由于明代政府重视农业,推广植棉,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的衣着也得到了改善。
清朝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废除汉族传统冕冠制度。统治者在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均具有明显的满民族文化特征,在服饰上表现尤为明显,还将汉民族服饰中所包含的礼制思想,以吉祥纹样、色彩等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清代服饰文化。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展览制作了15尊不同时代的服饰复原人像,展出了直接表现古代服饰形制的实物,还绘制了大量线图辅助说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简史。
展览时间:正在展出中
展览地点:国家博物馆北18展厅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近日,“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北11展厅对公众开放。人们经常说“民以食为天”,本次展览的200余件(套)展品紧贴百姓,是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展览。
本次展览分为“食自八方”“茶韵酒香”“琳琅美器”“鼎中之变”“礼始饮食”五个单元,展出精选文物200余件(套),从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真实刻画古代劳动人民充满烟火气息的日常生活,深刻表达中华民族对丰衣足食美好生活的憧憬。其文物数量与承载的信息量较大,既有稻米、点心等食品实物,又有餐具盒、注子等饮食器具,也有揭示烹饪加工技艺的染器、火锅等,还有反映饮食礼仪的青铜礼器、餐具以及记录饮食文化的古籍文献。
本次展览设置有多个互动项目,通过好看的、好玩的、能体验的、能动手感知的内容与展览形式,拉近博物馆与大众的距离,引导观众感知中华民族贯通古今的生活趣味。
展览时间:展出中
展览地点:国家博物馆北11展厅
中国古代书画
“中国古代书画”是国家博物馆立足馆藏推出的又一专题展览。以时间为主线,遴选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和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52件,较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降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
此次展览共分为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明代的绘画与书法和清代的绘画与书法三个单元。
第一部分为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共展出作品6件。中国书画的卷轴墨迹始于魏晋时期,由于年代久远,宋代以前的名家作品流传甚少。
第二部分为明代的绘画与书法,共展出作品16件。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因循宋元传统而持续演变,流派纷繁,各成体系。
第三部分为清代的绘画与书法,共展出作品30件。清代是中国书画艺术集古今大成的时代,名家之众、流派之丛、技法之新远超前代。
展览中还展出了一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的文房用具,不仅显示了文房用具与书画创作的密切关联,而且丰富了展览文物种类。同时,展览将通过定期展品轮换、改陈设计等方式,推动馆藏文物不断走出库房、走上展线,让文物活起来,提升观展体验。
展览时间: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南12展厅
中国古代钱币展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浸润下逐渐演进出系统完整、内容丰富、脉络清晰、内涵博大、个性鲜明的中国古代钱币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钱币史上独树一帜,同时对周边国家及地区货币使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反映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灿烂辉煌的重要代表性物证。
值此辛丑新春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古代钱币专题展览,就是要通过钱币这一载体,系统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彰显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钱币展从二十余万枚馆藏钱币中精选出一千八百余件珍品,辅以其他类别文物二百余件,分“泉林漫步”与“圜宇方圆”两部分进行展示。展览的钱币从原始海贝到早期的刀布币和圜钱,再到持续两千年之久的方孔圆钱,直至清末的机制铜、银元,脉络传承明晰,品类繁盛;既有形态各异的金属铸币,也有元代以来各色纸币;既有流通货币,也有反映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镇库钱、宫钱、供养钱、生肖钱、厌胜钱、游戏钱等;既有反映中国古代高超书法艺术的代表钱币,也有反映古代造币工艺发展水平的各种钱范、母钱和钞版。
与此同时,展览还推出一些与历代经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文物,力求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中国古代钱币的历史演进,同时折射其所承载的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展期: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南11展厅
唐山皮影展
日前,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唐山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唐山皮影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正在展出。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皮影,如陕西、山西、甘肃、云南、浙江、广东、湖南、内蒙等地,唐山皮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支。唐山皮影也称为“乐亭影”、“滦州影”、“驴皮影”等,与评剧、乐亭大鼓并称为“冀东三枝花”。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山皮影以“驴皮”做材质,经处理后的驴皮具有净亮透明、柔韧性高的特点。“驴皮影”的制作有一套严谨的流程,主要分刮皮、浆皮、选皮、描样、雕刻、上色、上油、组装八大步骤。每一道工序都密切相关,其中以浆皮和雕刻最为关键。
本次展览精选唐山博物馆藏120余件清代末期至民国初期的唐山皮影,另有5套影卷和28个实物唱盘。在欣赏这些艺术品的同时,观众可以了解唐山皮影是如何制作和操纵表演的,感受交融在皮影方寸之间的俗与雅、丑与美、古与今。
展览时间:持续至2022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
“四时风物岁华中”之“日下春和”—北京岁时节令文化系列展
古时的京城有多浪漫?岁末年初,一场“四时风物岁华中”之“日下春和”——北京岁时节令文化系列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121组件馆藏文物带领观众跨越时空,寻觅古老京城春日时节的人情风物之美。
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把花鸟刻进碗里,将蝴蝶嵌在簪上,以檀木作酒筹,用白玉制插屏……展览中,121组件文物以春节、立春、花朝、清明等时节为序,分“燕京岁华”“祥源肇岁”“瑞启春台”三个部分,向观众详细展示古老京城春日里的节令习俗、文化活动,以及相关遗址遗迹。
刚踏入展厅,悠扬的笙箫管笛声传入耳畔。“人之情不能无衣食,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展览起始,汉代黄釉谷仓、东汉绿釉陶井、金代灰陶簸箕等微缩版农业生产器物,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繁盛景象。
除了农耕器具,辽金时期的鸡腿瓶,金代的只有拇指般大小的“火锅”,明代的青玉童子牧牛,清代的宜兴茶果、宫灯形耳坠和“新年吉庆”鼻烟壶等意趣十足;再往前走,腊八粥食材模型、清代彩绘门神、杨柳青着色吉语年画、景德镇窑红地粉彩“迎祥”云蝠纹挂屏等,满溢着“年味儿”……一件件文物,描绘出一幅京城春日风物图景。
阳春和气动,日下万象新。首博表示,“四时风物岁华中”系列展览是该馆全新推出的体现京味儿文化的展览项目,以春、夏、秋、冬的自然时序为不同时间背景,展示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岁时风俗。“日下春和”展览正是此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此外,为丰富市民新春文化生活,首博还将在新年陆续推出针对不同年龄受众的“迎春纸鸢寄福”“喜上眉梢”等互动体验活动。
展览时间:展出中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A展厅
祈福迎祥—民间年画展
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祈福迎祥——民间年画展”聚全国多个重要年画产地的优秀年画作品,充分展示民间艺术魅力,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向广大观众献上美好的新春祝愿。
中国民间年画分布广泛,各地区年画从乡土生活中汲取养分,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较多地表现民间生活场景,反映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态度和道德观念。年画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线条简练、色彩对比强烈,有鲜明的民间绘画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展期: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0层公共空间
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玻璃是古代最重要的人造材料之一,亦被称为“火与沙”的艺术,大量的玻璃遗存可窥见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原材料、商品、艺术审美的演变、传播和交流。本次展览以时间为轴,以文明交流为主题,展出了日本平山郁夫美术馆收藏的古丝绸之路玻璃器文物300余件套,以及国内十余家文博机构所藏的古代玻璃器文物40余件套,通过玻璃物质材料展现人类的古代世界文明史、科技发展史、艺术史和贸易交流史,体现东西文明交流互鉴,以及中华文明的博大包容性与伟大创造性。
展览时间:2022年1月25日—5月5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3号展厅
《镜图史话》
驻足伽利略望远镜前,带你开启天文学发展的望远镜时代,了解几乎同一时期我国西学东渐的成果;穿过“别出心裁”与“师古不泥”单元,领略超长镜筒的开普勒式望远镜以及“无镜筒”的惠更斯望远镜;仰望“一代巨擘”赫歇尔当时世界最大的1.2米口径反射望远镜的庞大。
从基于第谷的观测数据、包含一千两百多颗恒星数据的拜耳的《测天图》(《拜耳星图》),到包含一千五百多颗恒星数据、集美学与科学于一身的非凡之作——《天文导览》(《赫维留星图》);从格林尼治天文台首任皇家天文学家弗拉姆斯蒂德基于其近数十年望远镜观测结果、包含近三千颗恒星数据的高精度的《星图》,到包含一万七千多颗恒星数据、第一次描绘出星座轮廓的古典星图巅峰之作——《波德星图》,在这里,你都可以一睹它们的科学之美与艺术之美。
来这里,回眸伽利略如何“发现新宇宙”;来这里,破解数百年前的“土星耳朵之谜”;来这里,体验赫歇尔自制的望远镜中第一次出现天王星的身影;来这里,感受为发现谷神星制造精密天文观测设备的冉斯登的望远镜真迹。
在这里,你将欣赏到古希腊天文学集大成者——托勒密的48星座,它是现如今88星座的雏形;在这里,赫维留的“金牛”将变得极具立体感,甚至带有“攻击性”;在这里,超大画幅的波德星图将让你一饱眼福。
展览当然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丰富的互动体验项目,来和爸爸妈妈一起演绎古希腊的擎天巨神——阿特拉斯;一起“消除”历史上曾经昙花一现的十数个动物星座;一起与赫维留的金牛来一场3D打卡;一起感受四百多年前的眼镜制造家的孩子们如何在自家花园无意中“发明”望远镜。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展览时间:2022年1月—12月
展览地点:北京天文馆A馆西展厅
1.体验月球
在几分形似月牙的展示空间内外,为观众提供展示舞台,内部在影片结束后可以试驾月球车。
月球模型表面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标注了近2000个月球地理信息名称,用不同的标记符号标明了月球环形山、月海、月湖、月沼、月溪、以及阿波罗登月点等信息,其中用红色字体标注了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月球环形山。
旋转的运动形态,在这个造型奇特的空间里,观众可以在行进中领略水星、金星、地球的知识影片。并将看到三颗行星的模型:
(1)水星模型直径为153毫米,比例为1:31900000,主要根据水手10号飞船探测资料,通过数据转化和程序设计将水星表面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球面图形,制成水星模型,由于没有对水星的另一面进行探测,模型的两面都再现了水星正面的地貌特征。
(2)金星模型直径为380毫米,比例为1:31900000,主要根据麦哲伦飞船雷达探测资料,通过数据转化和程序设计将金星表面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球面图形,制成金星模型。
(3)地球模型直径为400毫米,比例为1:31900000,主要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有关空间摄影资料制作,再现了地球的陆地、海洋颜色等信息。
3.火星风光
一个类似雕塑的半球形,把有关火星的故事囊括其中,透过一个个旋窗,观众可以观赏到火星风光。
4.小天体世界
小天体世界介绍了小行星、彗星、流星等相关天文知识,展示了陨石坑图片,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珍贵的陨石:1969年7月21日,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面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串足迹,同时取回月亮岩石样品。
1978年,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华时,代表卡特总统向***主席赠送了一块月岩样品,仅重1克。欧阳自远院士及其研究人员拿走0.5克进行科学研究,而另外0.5克月亮石就在北京天文馆B馆一层的小天体展区内。
5.木星之旅
在巨型的双曲面空间里,展示的是探索木星4颗最主要卫星的故事,它们是木卫一至木卫四,由于这4颗卫星都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现的,所以也叫伽利略卫星。
6.土星奇观
土星的故事是在外形仿佛是由巨大吸引力所形成的空间中展示开来。
7.探巡天海冥
巨大的抽象形态,表达了宇宙的广博与震撼,在2006年8月24日的行星定义中,冥王星成为了一颗矮行星。
8.望星空
天文台抽象造型,通过该展区的介绍,观众可以对天文望远镜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和认识。展区里有各种望远镜解剖模型及相关介绍:双筒望远镜、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折反射望远镜。
10.太空小影院和宇宙未解之谜剧场
利用影片的形式,向观众介绍天文知识。同时,这里也作为休息区供观众在此休息。
11.宇宙的尺度
观众可以通过巨幅天文壁画,了解整个宇宙的层次结构。
扩展资料:除播放科普节目外,北京天文馆还有各项展览、天文科普讲座、天文夏(冬)令营等各项活动,“星星是我的好朋友”、“天文馆里过大年”等活动已成为北京天文馆的品牌活动。
流动天文馆:1998年北京天文馆正式组建专职科室,负责“流动天文馆”的科普运行,同时引进专业天文科普宣传车。配有高水准的科普设施,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模拟星空演示、天文知识展览、天文互动体验、天文望远镜观测、天文科普讲座、陨石标本展示、天文知识咨询等,并可根据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天文科普活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天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