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1923年6月23日晚上9点多,北京紫禁城的建福宫突然发生来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差一点就将紫禁城都给点了。这个建福宫可是当年乾隆皇帝藏宝的地方,其珍宝数量居于各宫之首,但这一场大火一下子就让它回到了解放前。那么,建福宫大火到底烧毁了多少珍宝,又是谁放的火呢?
在建福宫起火后,位于东交民巷的意大利消防队率先开着消防车进宫救火,随后北京消防局也前来救火。但因故宫既无自来水,又缺少水井,一时间消防人员“英雄无用武之地”。后来,用御河水救火,但只有一根水龙,也只是杯水车薪。最后,意大利消防队采取了拆除房屋,隔绝火道的方法,才在第二次早上7点多将这场大火扑灭。
这场大火,共烧毁房屋三四百间,损失的物品,除延寿阁里收藏的全部古物都被烧毁外,还有广生楼的全部藏文大藏经,吉云楼、凝辉楼的数千件大小金佛与金质法器等。其中最宝贵的是金亭四座,都是钻石顶、景泰蓝座;还有敬慎斋所藏的明景泰年间刻制的大藏经版数千块、中正殿雍正时制作的大金塔一座、全藏真经一部和历代名人书画等等。
火灾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当时内务府给溥仪的奏章中说:废墟清理完竣后,所有捡拾熔化佛像、经版、铜、锡等项共五百零七袋,金片铜片及残伤玉器等项共四十三箱。后来,内务府曾经找来北京各个金店投标,一个大金店以5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灰烬处理权,他们从中拣出金块金片1.7万多两。
溥仪对此曾有回忆:“这里是清宫里贮藏珍宝最多的地方,究竟在这一把火里毁掉了多少东西,至今还是一个谜。内务府后来发表的一部分糊涂账里,说烧毁了金佛二千六百六十五尊,字画一千一百五十七件,古玩四百三十五件,古书几万册。这是根据什么账写的,只有天晓得。”
当时,官方给出的大火事故原因是电线短路走火引起的。对于这个说法,溥仪也不相信,但电工和看守太监一口咬定,内务府更是以此搪塞,还对外发表声明,因此火灾的原因成为一个难解之谜。当时,溥仪怀疑是因为自己要清查建福宫的珍宝,太监监守自盗,故意放火灭迹。后来,溥仪听意大利消防队说他们初到宫中救火时,还曾闻到了煤油气味很大后,更加认为是太监监守自盗而故意放火。1923年7月16日,溥仪下旨除各太妃各留20名太监外,将其余所有太监全部驱逐赶出紫禁城。自此,封建社会太监制度宣告结束,具有划时代意义。
总之,这场大火是太监故意放火的可能性最大。这一场大火,无数的珍宝化为灰烬,可谓是中华文化珍宝的又一次磨难。这些太监也太可恨了,偷就偷,烧什么呀!各位,你们说呢?
建福宫位于青城山的前山丈人峰下,是青城山的大门,背倚峭壁,古木葱茏。建福宫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重建。
现有大殿三重,第一殿供奉着护法尊神王灵官及财神;第二殿供奉五岳丈人,内侧供奉慈航真人;后殿内有三尊神像:道教教主太上老君、东华帝君及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祖师,东侧有观世音,西侧有傅圆天大师灵堂。
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
建福宫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位于内廷西路西六宫西侧,清乾隆七年(1742年)利用乾西五所之西四所及其以南的狭长地段修建而成。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建福宫为一南北狭长的院落,东西宽约21m,南北长逾110m。整座院落从建福门起,以抚辰殿、建福宫、惠风亭和静怡轩4座重要建筑为核心,依次构成4进庭院。建福宫是青城山景区外三座宫殿之一,青城山景区外还有圆明宫,玉清宫,这三宫殿故称青城山三宫。
这场大火是因为当时建福宫中的宝物被盗,太监们怕溥仪追究他们的责任,所以才会自导自演的放了一把火,至于数量也就不得而知了。乾隆皇帝当时留下了无数珍宝,后来都是由嘉庆把它们保存了起来。经过岁月的流逝,到了清朝末年,当溥仪想清理宫殿里的珍宝时,建福宫却发生了一场大火。据说,这场火很可能是由当时负责守卫的小太监们放的,为的就是掩盖珍宝被盗的事情。
这场大火来势汹汹,几乎烧毁了乾隆皇帝和其他皇帝收集的所有珍宝。这个被点着的宫殿是建福宫,它建于乾隆的早年期间,位于紫禁城的西北角,是乾隆皇帝小时候的居住地。因此,乾隆对它有着很深的感情,在登基后,时长在那里写诗和画画。
有了如此一个地方作伴,乾隆皇帝在世时也是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词。乾隆皇帝不仅在那里作诗和放松,还在那里藏了一些珍贵的宝物。后来,乾隆***后,嘉庆皇帝知道那里藏着许多珍宝,于是就派人把它们就地封存,都留在了建福宫内。
从那以后,建福宫就变成了宝库。直到几个朝代之后,都没有人去打开过这个宝库。在百年之后,退位的溥仪当时还住在皇宫里的时候,偶然之间看到了建福宫,他觉得这个地方十分安静,所以他就决定搬到这个宫中来居住。就这样,他也发现了这些被珍藏多年的珍宝。他知道假以时日,肯定会有很多人惦记着偷这些东西,所以才决定进行一次清点。可就在这时,这场大火就着起来了。因此,溥仪到最后也不知道这建福宫中究竟有多少珍宝。
建福宫,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丈人峰下,位居山门左侧。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原名丈人祠,又名丈人观。丈人峰、丈人祠的名称均由五岳丈人宁封子的传说而来。相传宁封子为黄帝时掌管制作陶器的***,得道后隐居于青城山北岩之上。黄帝闻之,前往问道。宁封子授黄帝一部《龙蹻经》。黄帝读之,能策云龙以游八极。于是黄帝筑台拜宁封子为五岳丈人,让他统领五岳。唐代徐太亨《青城山丈人祠庙碑》云:「当年奉敕,青城丈人庙,准五岳真君庙例。」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封宁封子为希夷真君。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诏加号储福定命真君。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因成都制置使范成大的奏请,朝廷赐丈人观改名为「会庆建福宫」。后遂简称建福宫。今建福宫系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近年又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门额上「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国民***主席林森所题。
建福宫现有大殿三重。第一殿名「长生殿」,祀晋代四时八节天地太师范长生。第二殿名「丈人殿」,祀五岳丈人宁封真君及杜光庭天师。第三殿奉祀太上老君、东华帝君和王重阳祖师。殿堂楹柱上悬有长达394字的对联,为青城一绝。后殿东侧有观世音,西侧有傅圆天大师灵堂。院落清新幽雅,配以假山,点缀亭台,宛如仙宫。宫右有明庆符王妃梳粧台等古迹,宫前有溪穿过,溪水清澈见底,四季不绝。四周林木苍翠,浓荫蔽日,炎夏盛暑,身游至此顿感清凉,大有如入仙境之意。既是青城山著名的道教宫观,又是游览青城山理想的休息之所。
建福宫前古有玉华楼,建筑瑰丽,「翬飞轮奂,极土木之胜」。今已不存。1958年后,在青城山下陆续发掘出宋代《会庆建福宫飞轮道藏记》及大石缸、石蜡台等物,似为建福宫或玉华楼遗物。
王纯五主编:《青城山志》第8─10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国道教协会主编:《道教大辞典》第612页,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第16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