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陈友谅(1320年-1363年),湖北沔阳人,系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大汉”政权的缔造者。渔家出身的他,年轻时曾在县内当小吏,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陈友谅参加了由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后因战功卓著升为元帅。之后,陈友谅率部连克江西、安徽、福建、浙江的大片地区。可是不久,陈友谅却在红巾军内部制造分化瓦解清除异己,先是杀了徐寿辉左右侍臣,并挟持徐寿辉,自封汉王(1358年)。1360年又杀了徐寿辉,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遂后,陈友谅一面抗元,一面跟朱元璋争夺天下。陈友谅在反元战争中不仅善于团结汉族地主阶级,争取了包括兵部尚书黄昭和进士解观等人在他的麾下。然而,由于军中将士对他篡权夺位之举多有不满,纷纷倒戈投向朱元璋,致使对朱作战连连败北。1363年,陈友谅在鄱阳湖的战斗中流矢身亡,遗体由部将张定边运回武昌,葬于今天的蛇山南麓。
陈友谅***后,其旧属拥戴其子陈理在武昌称帝。1364年,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汉军在洪山战败,陈理出城投降。历时四年的大汉政权终结,武昌作为大汉都城的历史也就此结束。据说翌年,朱元璋曾亲临陈友谅墓祭奠,并题“人修天定”四字于墓前。到明朝末年时,陈友谅墓已被杂草湮没,少有人来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革命党人万耀煌、耿仲钊等发现此墓。辛亥革命胜利后,湖北省内务司于民国元年(1912年)议请整修,次年建成完工。解放后,武汉市人民政府1956年在原湖北省内务司1913年对墓园进行整修的基础上给予修葺。
“文革”期间墓堆一度被毁,又于1981年重新修复。1998年6月有关部门对陈友谅墓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还增加了“陈友谅生平事略”碑石,墓右侧还有武汉市人民政府1956年立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碑。
应该是陈友定吧。
陈友定(生卒年月未详)字国安,福滑玉涧人,少年时父母双亡孤苦贫困.因生活所迫,流落到汀州府清流县,务农为生。他为人沉勇,喜游侠。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沿海动乱,波及汀州,府判蔡安募集兵士,友定投其庵下。蔡见他机智、勇敢,授他黄土寨巡检职务。友定因平乱有功,升清流县主薄。此后,他又累获战功,升任福建省参政。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友定击败邓克明部,升任左永。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率兵数万,打败方国珍所部,升福建行省平章事,为福建军政最高长官。这年胡深为明攻有定,战于锦江.友定设伏诱杀了胡深.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派大将汤和率大军围延平.汤和致书劝降,友定竟杀来使,用他的血掺酒中与诸将盟誓,决心***守孤城。不久,延平城被攻破,友定见大势已去,对诸将说:“大家各自为计,我将誓***报效元廷。”于是他端坐大堂按剑而待,最后服毒自杀未遂被执.明军用担架抬友定出城,遇大雨,因药盘不足,友定被雨淋复苏,解往南京。明太祖朱元库间他,“元已亡,你报效谁呢?杀我胡将军,又不纳来使,现有什么话说呢?”友定答曰:“已经足矣,要杀便来,不必多言”.终被斩于南京.
陈友谅故居位于湖北沔阳(今仙桃市沔城回族镇),原名元庙观,后改名玄妙观。1941年,国民党一二八师师长王劲哉纵火烧城,玄妙观化为一片废墟。
1984年,沔城人民为纪念他,在玄妙观重修陈友谅故居。
玄妙观是江汉平原方圆百里的道教中心,也是荆楚大地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故居。此观位于沔城南门,坐东朝西,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明、清两朝的道正司一直设在这里。观内现有玉皇殿、灵官殿、三师殿、三清殿、雷祖殿、吕祖殿、斗姥殿、救苦殿、观音殿、真人殿,俗有“一观十殿”之称。
武汉大学教授李国平为“陈友谅故居”题字,嵌于玄妙观门前正方。进入观内,一座金戈铁马陈友谅塑像,气宇轩昂,威武雄壮。塑像高八米,底座以优质砍石为基,上刻“大汉陈友谅”五个遒劲大字,由《陈友谅》一书作者——湖北文联主席程远斌题写。
观内松柏苍天,草坪绿地,假山亭阁、蓬莱仙居,相映成辉。此外还陈列众多的古迹,有陈友谅石刻像、刑锅、青云接武石牌、拴马石、喂马槽、玉泉古井等。
此外还有两口锅,据传陈友谅效仿诸葛亮所造:一口是军饷锅,有三个眼,上眼出气,中眼进水,下眼出水。用它做饭“漏沙漏谷不漏米、半边下米半边熟,架起三根万年柴,一年上头火不熄”,可以“一边下米,一边盛饭”,能供“千军万马吃不完”。这口神锅一直随陈友谅军行,转战南北,后下落不明。另一口是刑锅,沔城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歌谣:“蒸人的甑,煮人的锅,狗不快活,我快活。”意思是说陈友谅义军把当时那些酒荒色淫、欺压百姓的官吏,下到这口锅里处***,以解民愤。这口刑锅直径128厘米,深80厘米。
观内的玉泉古井水被称为“神水”,传说饮此井水能消灾得福,医治各种疾病。当年陈友谅就是因为居住于此常饮“玉泉”井水,使之在近20年的戎马生涯中精力充沛,不生一疾。
陈友谅墓历经了数百年,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里的一切都带着浓郁的历史烙印,也是武汉市境内唯一的古代帝王陵墓,历史文化价值非常浓郁,下面给大家分享陈友谅墓地理位置等信息。
陈友谅墓地址:
武汉长江大桥蛇山引桥的南侧
陈友谅墓简介:
陈友谅墓的位置距离武昌桥头堡不远,坐北朝南,风水宝地也是当之无愧,如果依照古代皇帝陵来做比较的话,陈友谅的整个墓地显得有些小而精致。但是作为亡国君的陵墓已经非常不错了。
墓的前方向南,有巍峨的石牌坊,正面横书“江汉先英”,背面横书“三楚雄风”。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英雄的崇拜与敬仰,由此经过16级石阶,就是呈红色的圆形墓冢,墓冢前有2米多高“大汉陈友谅墓”的墓碑。
朱元璋攻克武昌,陈理投降。朱元璋安慰陈父母,并于蛇山祭陈墓,送“人修天定”,封陈理为“旧德候”,后来又暗杀。又派常遇春到黄蓬山寻陈友谅墓,打算挖墓焚尸。正于黄蓬山乱挖时,又是雷鸣又是冰雹夹暴雨,将士***亡无数,最终没能挖开陈友谅墓。但是青龙山龙脉已被挖断,改名为掘断山。
陈友谅墓保住了却还躲不过人祸,他的亲朋好友都毫无知觉一个个***去。大将张定边从此隐姓埋名,改作他姓。沔阳陈姓虽南朝时已与陈友谅的族系分开,还是闹得妻离子散,被逼无奈只能背井离乡,如今还保留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戏剧保留剧目以及民间禁忌。
陈友谅衣冠冢
武昌蛇山陈友谅墓于1913年重修。明史权威吴晗认定:陈友谅墓就在这里。黄蓬山至今还有陈友谅所修的皇城墙体,还有射凰台、走马岭、御花园、打金厂等遗迹。而黄蓬山北古墓即为汉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