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montgomery 蒙哥马利

montgomery 蒙哥马利

  • 发布:2025-09-26 14:13:37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蒙哥马利元帅简介介绍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LawMontgomery,1887—1976),是英国第21集团军群司令,以指挥阿拉曼战役获胜而著称于世。被封为“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下面是我为你搜集蒙哥马利元帅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蒙哥马利元帅简介

蒙哥马利元帅是英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元帅,他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且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非常优秀,所以当时的英国将他任命为陆军元帅,带领当时的英国军队打赢了很多场著名的战役。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蒙哥马利元帅出生在1887年的英国,小的时候因为当地没有正规的教育体系,所以他并没有学习的念头。而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他十四岁的时候。在他十四岁的那一年,他的父母将他送到了学校,希望他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但是他的表现却并没有让他的父母满意,在学校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不好,文化分数更是差到了极点,所以当时的他只好在体育上下苦功夫。在1907年的考试中他成功考入了英国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个皇家学校学习体育。

从皇家学校毕业之后,他顺利的当上了排长并且在随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但是也换来了非常多的伤口,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的伤非常严重,经过长时间的恢复和锻炼才渐渐变得和正常人一样。蒙哥马利元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也非常出色,他还曾经两次到中国访问并且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高度认可。而他对中国的印象也非常好,他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过在中国访问的日子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蒙哥马利性格

作为英国历史上担任将领时间最长的一位军官,蒙哥马利的一生是值得人们尊敬的。蒙哥马利很小的时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贪玩的小孩,他的文化课成绩非常糟糕,上课的时候他不认真听讲,课后也不主动学习,但是蒙哥马利之所以能够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蒙哥马利的性格非常好。

蒙哥马利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体育素质非常好的人,所以在升学考试中他的体育成绩占了很大的比重,他顺理成章的被军事学校录取。学成出来后他便当上了军官。但是在当军官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能力不足所以主动申请进修,这一点表明蒙哥马利性格是非常稳重的。其次蒙哥马利是一个很谨慎也很专业的军事家,在每一次战争之前他总是准备得非常充分。无论是在军事战略、后勤补给还是人员分配上他都会做出非常详尽的计划,以保证战场上的万无一失。但是蒙哥马利的谨慎并不是畏首畏尾,作为一个将领他具有非常坚韧的品质。

在一战期间他受了非常严重的伤,但凭借信念他最终战胜了病魔,在他年长的时候虽然经常生病,但是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由此可见,蒙哥马利性格中除了稳重谨慎两个特点之外还有坚韧这个特点。众所周知,蒙哥马利早期的仕途并不是很顺利,直到二战之后他才显露了名声,而他之所以能坚持到二战,和他坚韧的性格离不开,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的性格成就了他。

蒙哥马利去世时间

在1976年的时候在英国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有杰出奉献的蒙哥马利去世了。蒙哥马利是英国著名的元帅,他领导英国军队获得了多次战争的胜利,功勋卓著。

蒙哥马利的一生都在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做着贡献,他去世的时候已经八十八岁了。有关羽蒙哥马利去世的消息是在1976年3月份传出来的,当人们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都感到非常的悲痛。蒙哥马利去世之后很多人都慕名来看望他。有关于蒙哥马利去世的具体原因有很多说法,但是其中可信度最高的还是在蒙哥马利年老的时候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因为病痛的折磨夺去了他的生命。蒙哥马利的身体之所以在年老的时候出现问题,和他之前在战场上受的伤有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蒙哥马利受了非常严重的伤,耗费了很长时间才将身体调理了过来,但到底还是留下了病根,所以在年老之后,便爆发了出来。而由于年老之后,身体的抵抗力大不如前,所以疾病爆发之后,蒙哥马利已经无法抵抗,最终在1976年的时候离开了人世。蒙哥马利去世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因为虽然他已经老的不足以上战场了,但是他却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可以提供给英国的军队。所以说,失去了蒙哥马利,英国相当于失去了一部卓著的军书。

蒙哥马利于哪年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Law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

蒙哥马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他所指挥过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2002年,蒙哥马利被英国BBC评选“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第88名。

蒙哥马利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LawMontgomery,1887—1976),英国陆军元帅,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以在北非战役中击败隆美尔统率的德军而闻名于世。

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出生于伦敦郊区一个家境清贫的爱尔兰人家庭。父亲亨利·蒙哥马利是位牧师,33岁时与年仅16岁的姆德结婚。姆德意志坚强,遇事不屈,她的顽强性格,对蒙哥马利日后的戎马生涯影响颇深。由于父亲被任命为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主教,蒙哥马利不满两周岁便随父母来到远离祖国的塔斯马尼亚,在那里居住了12年。他早年就教于来自英国的家庭教师。他因顽皮和不爱学习,引起母亲对他的不快,所获的知识也不多。

1901年,蒙哥马利随父母返回伦敦。翌年进入圣保罗学校,他爱好体育,迷上了橄榄球和板球运动。蒙哥马利的学习成绩不佳,被校方列入落后学生之列,评语说他“要上桑赫斯特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把握不大,必须努力学习”。这个评语深深触动了蒙哥马利,他决意图新,认真听课,潜心学习,进步很快。

1907年,蒙哥马利考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908年分到当时称为标准步兵团的皇家沃里克郡团。八个月后,他所在的第一营调至印度西北重镇白沙瓦(今属巴基斯坦)。这里是英国驻军进行山地战训练的中心。经过训练,他成了步兵下级军官。1910年,蒙哥马利随营队调往孟买。在此服役期间,他领悟到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精通业务。他开始认真刻苦地训练。1912年5月提升为陆军中尉。1913年第一营奉调回国,驻在沙恩克利夫营地。蒙哥马利在青年军官勒弗罗伊上尉帮助下,开始系统学习军事艺术。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10月13日,在争夺梅特朗林的战斗中,蒙哥马利指挥一个排击退敌人的进攻,被授予优异服务勋章,升为上尉。因在这次战斗中胸部受重伤,他被送回英国医治。

1915年2月,蒙哥马利恢复健康后在国内参加训练国民军的工作。

1916年初,他到法国的西线,升任旅参谋长。这年7月的索姆河战役中,蒙哥马利负责指挥一个营同敌人作战。1917年,蒙哥马利参加了阿拉斯战役,从中学到了陆军大兵团作战的经验。通过这次战斗的实际锻炼,他成了具有战斗、训练、后勤等多方面专长的军官。同年7月16日,蒙哥马利升任第四十七师参谋长。1918年6月17日,该师参加了进攻里尔的战斗。

大战结束后,蒙哥马利任驻防德国科隆明***联队第二指挥官。根据四年作战的经验,他认为:“战场上士兵的伤亡,主要是指挥官无能,缺乏有效的计划造成的”。“指挥官必须细致地分析官兵的个性,因为他们所领导的对象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他们还要记住人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指挥官主观片面地将所有的人当成一个模样,那末在处理一大堆人事问题时就会带来失误。”

战争使蒙哥马利清楚地认识到,军事是一门高深的学问。1920年1月,他在当时驻德国的英国占领军总司令的帮助下,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学习。进入该学院的学员都是在战争中崭露头角的年轻军官,他们被认为是未来可以担任陆军最高指挥官的佼佼者。蒙哥马利在校期间,埋头读书,刻苦钻研,一年学习期满后被派往第十七步兵旅任参谋长。该旅被派往南爱尔兰***新芬党的***活动①。蒙哥马利非常厌恶这场战争。他写道:“这样的战争对官兵都是有害的,它降低了***的品格和骑士气概的标准。我为它结束感到欣慰。”1922年***新芬党的战争结束后,蒙哥马利被调往英格兰北部第四十九师任参谋长。在这支部队里,他研究新步兵训练和新作战方法,并与利德尔—哈特互相进行有关军事问题的讨论、研究和争辩。俩人结成终身好友。

1926年1月,蒙哥马利调到参谋学院任教官。在任教的三年里,他学到了更多的军事理论知识,为日后担当重任打下了基础。1930年,他应陆军部邀请修订《步兵训练手册》。他强调重视坦克的威力,认为应把坦克视作进攻性武器。

从1931—1934年,蒙哥马利率领营队先后在巴勒斯坦、埃及、印度等地驻防。1934年6月,他奉命调离部队,去奎达(今属巴基斯坦)陆军参谋学院任首席教官,被提升为上校。1937年夏天,他从印度调回英国,任驻朴次茅斯第九步兵旅旅长。在他领导下,这支部队成了英国陆军中的“明星”。1938年10月,蒙哥马利被派往巴勒斯坦指挥第八师,升为少将军衔。

1939年8月底,英国对德宣战前几天,蒙哥马利被委任指挥一战中的“老钢铁师”英格兰第三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第三师编入第二军,作为英国远征军的组成部分。

1940年5月10日,德国向西线发动进攻,第三师进入比利时卢万防御阵地。在德军强大攻势下,英军被迫撤退。5月最后一周,英国第二军退回到临近法国里尔的设防区。5月28日,比利时投降,英军开始撤退。蒙哥马利在回忆录中说:“对这样的决策,我给它打100分”,“我相信历史同样会给它打100分。因为它拯救了远征军的士兵,他们又可以在第二天再次投入战斗。”5月29日午夜,第三师进入敦刻尔克桥头堡左侧阵地,防守菲利内和纽波特之间的运河线,以阻止德军进一步推进。

为了防止高级军事指挥官被德军俘获,英国***陆续将军以上指挥官撤回本土。5月30日第二军军长回国后,该军改由蒙哥马利指挥,他按照英国远征军司令的命令,率领第二军撤回英国。在撤退过程中,德军以猛烈炮火袭击了第二军的滩头阵地,使得临时码头坍塌。蒙哥马利不得不与士兵一起,沿海滩步行五、六英里赶到敦刻尔克。在那里乘上“科德林顿号”驱逐舰于6月1日回到英国。

蒙哥马利回到英国后,重新指挥第三师。在敦刻尔克溃退中,英军的辎重武器均丢在法国,国内的武器车辆仅够装备一个师。第三师被选定首先重新装备。6月22日,法国投降。原定重返法国的第三师,经过整编和重新装备后,奉命驻在布赖顿海岸战略要地,防止德军入侵。蒙哥马利对专守防卫毫无兴趣,他以反击敌人进攻的战术,加强部队的训练。1940年7月,他任第五军军长。翌年4月转任第十二军军长,负责防守当时被认为最可能遭受入侵的肯特地区。7月,他晋升为中将。12月,升任东南集团军司令。

在这些岗位上,蒙哥马利的指挥经验不断丰富,并努力实践自己的军事思想。他命令部队不论盛夏严冬、风雨冰雪,还是白天黑夜,进行持久的连续作战训练。他规定,不仅作战部队,就是平时坐办公室的参谋、文书以及政治、后勤部门的官兵也一律参加军事训练;任何指挥官和参谋人员,经受不住这种紧张的训练,就予以撤换;懒惰和不称职的老年军官,不论是什么级别,也被撤换掉。为了在战时不为家眷问题分心,保持部队高昂的战斗力,他一反传统,命令所有随军家属立即离开驻地。经过严格整顿和训练,蒙哥马利部队的军事素质明显提高。在他指挥的部队的影响下,英军的训练有了很大改进。

1942年8月8日,蒙哥马利受命去指挥非洲沙漠中的第八集团军。

在此之前,德军于1942年2月和5月—6月的两次进攻中,相继占领班加西、托卜鲁克、马特鲁,最后在阿拉曼一线停下来。德军距亚历山大港不到40英里,埃及指日可下。英军中东总司令奥金莱克拟撤退到尼罗河三角洲。蒙哥马利到任后,根据新任中东总司令哈罗德·亚历山大“向敌人进攻,歼灭他们”的命令,着手恢复第八军的士气和组织,充实其人员和装备,解除一些贪生怕***的军官的职务,统一指挥陆军和空军,建立***的装甲部队。经过整顿后,第八集团军已达195,000人,拥有1,000多辆坦克而北非的德、意军队此时只有104,000人,其中隆美尔指挥的“非洲军团”50,000人,坦克490辆。英军在人员和装备上占了明显的优势。

10月23日夜间,蒙哥马利命令第八集团军向德军在阿拉曼的防线发起进攻。阿拉曼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据蒙哥马利日记记载:“敌人知道我们将发动进攻,于是加强防御。我们不仅掌握战争主动权,而且在人力、坦克、大炮和其他物资方面都占有极大优势”,必须“发挥我们战术的优势……使隆美尔的机械化部队进退维谷。”

在蒙哥马利的指挥下,第八集团军迅速突破德、意军队的防线。11月4日,德、意军队全线溃退,蒙哥马利挥师西进。8日收复马特鲁港,11日攻克托卜鲁克,15日占领杜巴机场。1943年1月23日,英军进入的黎波里,德、意军队败退到突尼斯境内。在这次战役中,德、意军队丧失近六万人,损失坦克350辆。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战役中战功显赫,晋升为上将,获得巴思骑士勋章。后被封为阿拉曼子爵。

1943年3月,第八集团军与在北非登陆的美国第一集团军合编为北非盟军,由艾森豪威尔统一指挥,进入突尼斯作战。3月20日,蒙哥马利指挥第八集团军对马雷特防线发起攻击,经过一个星期的激进,28日攻占该防线。4月6日,突破加贝斯隘口,与东进的美国第二军胜利会师。20日,盟军对败退的德、意残军发起总攻。5月7日,解放突尼斯城。13日,25万德、意军队向盟军投降,北非战役结束。

7月,蒙哥马利率领第八集团军参加盟军登陆西西里和进攻意大利的战役。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4年元旦前夕,蒙哥马利奉命将第八集团军交与奥利弗·李斯将军指挥,他返回英国指挥第二十一集团军,准备参加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军事行动。蒙哥马利负责欧陆战役开始阶段的地面作战,领导制定诺曼底登陆总体计划的任务。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战役开始。盟军飞机在晓幕中猛烈轰炸德军设防薄弱的滩头阵地。陆军登上诺曼底东北部滩头。据蒙哥马利的计划,英国第二集团军在左翼佯攻牵制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美国第一集团军从右翼向南出击,再折向东面。由于遭到德军顽强抵抗,以及恶劣的天气,盟军进攻受挫。担任主攻的美军伤亡较大,英军伤亡较轻,这引起了美国方面,特别是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对蒙哥马利的不满。8月19日,盟军最终消灭了诺曼底的残敌,陈兵塞纳河畔。这次战役共歼灭德军20万人,摧毁坦克1,000多辆。9月1日,蒙哥马利被晋升英国陆军元帅。

蒙哥马利在有关西欧作战的战略方针上,同以艾森豪威尔为代表的盟军最高统帅部和美国陆军部门之间,存在着重大分歧。1944年8月25日,盟军攻下巴黎后,分歧变得格外尖锐。蒙哥马利主张以巴黎为中心,集中主力向东北方向挺进,在冬季到来前夺取德国鲁尔工业区,摧毁德国的军事工业。艾森豪威尔则主张“宽大正面”战略,以塞纳河为基地,向北起海牙、南至瑞士边界的正面开阔地上的莱茵河各重镇出击,以歼灭德军有生力量。由于艾森豪威尔是盟军最高统帅,他的主张得以实施。因攻击面过宽,盟军暴露了自己的薄弱环节。1944年12月16日,德军乘美国第八军防守的阿登地区兵力单薄,楔入盟军防线,将一个美国集团军分割为南北两部。蒙哥马利受命阻止德军攻势,并指挥北部美军,经过两个星期的战斗,消灭了进攻的德军。

阿登战役后,蒙哥马利的建议被艾森豪威尔接纳,盟军主攻方向定在鲁尔工业区,并由他担负指挥盟军作战的重任。1945年3月23日,蒙哥马利指挥英、美联军强渡莱茵河,击溃北德平原上的德军。经过日夜兼程,向波罗的海沿岸挺进。5月2日,到达卢卑克,封锁丹麦半岛。4日,驻在荷兰、德国西北部和丹麦的150万德军向蒙哥马利投降。8日,欧战结束。22日,蒙哥马利就任英国驻德占领军司令兼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英方委员。

1946年6月,蒙哥马利出任英帝国参谋总长。在任期间,他对英国陆军的组织、训练等进行了改革:建立参谋长制度,使司令长官摆脱具体事务,集中精力考虑重大军事问题;部队应学习现代战争的知识,坚持常年训练;实行国民兵役制;他极力主张战时建立的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在战后仍应继续发挥作用。

1947年1月,蒙哥马利应邀访问苏联,为缓和日趋恶化的东西方关系作出了贡献。1948年10月,蒙哥马利出任由英、法、荷、比、卢五国组成的西方联盟各国陆海空总司令委员会常任主席。在担任这个职务之前,他就主张欧洲应建立共同的防务;任职后,他极力推动美国、加拿大和联邦德国加入这个体系。1949年4月,建立由美、英、法、荷、比、卢、加、挪、冰、葡、意、丹12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加入)。1951年4月,当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建立时,蒙哥马利任盟军最高副统帅(艾森豪威尔为最高统帅),直到1958年9月退休为止。

退休后,蒙哥马利回到汉普郡奥尔顿的家中,撰写回忆录及著书立说,他先后写作了《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1958)、《近于稳健》(1959)、《织导之道》(1961)、《战史》(1968)等书。

1960年和1961年,蒙哥马利两次访问我国,提出“承认一个中国”是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原则之一,得到我国***的赞赏。

1976年3月24日,蒙哥马利于奥尔顿去世,终年89岁。

蒙哥马利市的介绍

蒙哥马利市(英语:Montgomery)位于美国亚拉巴马河畔蒙哥马利县,是亚拉巴马州的首府和蒙哥马利县的县治所在,也是该州第二大城市。

蒙哥马利县(美国密西西比州蒙哥马利县)详细资料大全

蒙哥马利县(MontgomeryCounty)是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中部的一个县,县治蒙哥马利。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2000年统计,共有人口223,510,其中白人占48.85%、非裔美国人占48.58%。

基本介绍中文名:蒙哥马利县外文名:MontgomeryCounty所在地:美国密西西比州中北部面积:1,056平方公里蒙哥马利县(MontgomeryCounty,Mississippi)是美国密西西比州中北部的一个县。面积1,056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2,189人。县治威诺纳(Winona)。成立于1871年5月13日。县名纪念美国***战争中战***的理查·蒙哥马利。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