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觉生寺 北京觉生寺(大钟寺)怎么样

觉生寺 北京觉生寺(大钟寺)怎么样

  • 发布:2025-11-06 09:41:50
  • 1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北京觉生寺(大钟寺)怎么样

觉生寺其实就是大钟寺,只是它的原名而已,地点在北京城名刹大钟寺内,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路北侧。

觉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公元1733年,总占地3万平方米,寺庙格局严谨,气势雄伟,以前是皇家祈雨、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因寺内珍藏一口明永乐年间所铸巨大佛钟,故又俗称为“大钟寺”。

觉生寺里面有鎏金铜钟、弘治道钟、三十五佛名钟、云纹铜钟、万善寺铜钟等藏品,还是蛮不错的。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规模宏大,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正殿、后殿、藏经楼、大钟楼、配殿等。曾是皇帝祈雨、信徒从事佛事的场所。

大钟原藏德胜门内汉经厂,后置西郊万寿寺,雍正十一年奉旨移此。钟通高6.75米,钟唇厚22厘米,外径3.3米,重约46.5吨。钟身内外铸满佛教经咒十七种,外铸《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弥陀经》和《十二因缘咒》,内铸《妙法莲华经》,钟口铸《金刚般若经》,蒲牢处铸《楞严经》,总计二十二万七千余字。字形恭楷端正,古朴遒劲,相传为明初书法家沈度的手笔。

大钟铸造精致,采用我国优秀传统工艺无模铸造法,体现了我国古代冶炼技术的高超水平。钟声轻击圆润深沉,重击浑厚宏亮,音波起伏,节奏明快幽雅。击钟时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钟声传送距离为15—20公里。

如今来到觉生寺,殿宇内没有佛像,陈放的是各式古钟。古钟博物馆的展品囊括了古今中外的各式钟铃700余件。其中最值得一看的,要数大雄宝殿里的明清精品展了。

觉生寺古钟博物馆

众所周知,北京作为帝都,历朝历代存留的庵观寺院不计其数。而古钟博物馆筹备时,恰恰十分注意收藏北京地区的寺庙古钟。像西城区灯草胡同的石灯庵,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唐代吉祥寺,该寺如今沦为大杂院,丝毫看不出佛寺的痕迹。万幸在觉生寺内,收藏有当年石灯庵的一口古钟,为人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手史料。再如觉生寺中展出的汇通祠钟,是积水潭畔汇通祠的遗物。铸造于民国二十九年。

新中国成立后,汇通祠被拆,铁钟被移至西直门消防队作火警报警钟。如今这口古钟通体涂满的红油漆,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除去中国的古钟,博物馆内还有外国古钟展。这里收藏的约瑟夫钟,1867年铸于法国图鲁兹。与中国钟相比,具有浓郁的异域文化特色。

更多关于北京觉生寺(大钟寺)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45c061615731636.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大钟寺简介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开是在此地(旧时称曾家庄)修建寺院,总占地3万平方米。乾隆八年,永乐大钟从万寿寺移至觉生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成为皇家祈雨的场所,此活动一直沿续到清朝末年。1957年10月28日,大钟寺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因无人管理,寺院变成厂房,庙内建筑凄凉破败。1985年10月国家拨专款重修大钟寺,创立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以收藏、展览、研究、开发利用古钟和古钟资料、传播古钟文化知识为宗旨的专题性博物馆。

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因寺内珍藏一口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钟而得名。

北京大钟寺内的明永乐大钟,是明成祖朱棣下令铸造,钟高6.75米,重46.5吨,钟内外有文字23万多字。此钟原在万寿寺中,每天晨钟暮鼓,后一术士说,北京西为白虎,敲钟恐惊动白虎,因此不再敲钟,清乾隆时移到此寺,移动时是利用冬季在地上泼水,结冰后,钟下垫圆木滚到大钟寺,先将钟立在一个土堆上,再盖房子,后将钟下的土堆挖掉。

大钟寺曾是清朝皇帝祈雨的地方,寺院坐北朝南,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藏经楼、大钟楼和东西翼楼,另外还有六座配庑分布在两侧。大钟楼是寺内独具特色的核心建筑,它矗立在一座巨大的青石砌成的台基上,整个钟楼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青石台基上砌有八角形“散音”池,在它的作用下,轻击大钟时,方圆百余里均可听到纯厚、古雅的钟声,余音可持续3分钟之久。

大钟楼内高悬的永乐大钟,是永乐年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下令铸造的,距今已有560年的历史。在大钟楼东面的庭院里,按历史年代陈列着40余口形状各异的古钟。宋、元时代的钟呈桶形,如珍藏在藏经楼里的大钟,是宋熙宁年间铸造,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大钟寺最古老的钟。明初开始钟口逐渐外张,呈喇叭形,反映出在我国古钟发展史上,人们对声学、力学原理的认识过程。

大钟寺的庙会至今开放,旧时每年正月初一起,开庙半月,游人云集,原有“打金钱眼”等活动,很是热闹。近年来旅游事业发达,恢复了庙会,并增加了新年鸣钟的传统。

觉生寺(大钟寺)联系***是多少

觉生寺(大钟寺)联系方式:北京市区西北部海淀区北三环路甲31号

觉生寺(大钟寺)景点简介:

大钟寺位于北三环北侧,又称中国古钟博物馆,因寺内大钟殿悬有一口大铜钟而得名。它是一座利用古代建筑,专门收藏各类古钟和新类型铜钟,以钟为载体,以钟文化及科技含量为资源,开展学术研究、展览展示、科普宣传、社会教育活动的专题性博物馆。是北京市认定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目前收藏钟铃类文物439件套,大钟铸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500多年。钟通高6.94米,外径3.30米,钟唇厚度18.5厘米,重量46.5吨。钟身内外整齐地铸有佛教经典17种,总计227000多字,字体工整、坚韧、相传为明朝书法家沈度的手笔。大钟具有五绝:一绝:铸造年代最久;二绝:铸成经种最多;三绝:钟声传播最远;四绝:力学结构最佳;五绝:铸造工艺最高。永乐大钟的铸造方法采用了地坑造型表面陶范的泥型法,铸造规整、造型精美、形体宏伟、钟声纯厚绵长、圆阔宠亮、穿透性强。清晨可远传10余里。永乐大钟以悠久的历史、高超的书法艺术、精美的铸造工艺而驰名中外,有中外钟王之誉。这样“魁梧”的大钟当初是怎样挂到钟架上去的呢?原来大钟铸好后,待到冬天,先每隔500米挖一口井,再沿路挖沟引水,泼水结冰,大钟在冰上滑行至觉生寺的冰土堆上。然后建钟楼,钟挂于楼顶,春暖解冻后取土而钟悬。除这口大钟以外,大钟寺内还陈列元、明、清三代铸造形式、花纹造型不一的铜钟近百余口。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面向社会,与中关村的声学、力学、铸造专家结合,积极开发新类型铜钟,力争成为当代钟文化的发祥地,成为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的基地。

北京大钟寺在什么位置

大钟寺是北京的景点之一,此景点的详细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

大钟寺原名觉生寺,曾是清代京城内的著名寺庙,现在已被开发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古钟博物馆。历史上著名的永乐大钟、鎏金铜钟、弘治道钟等珍贵文物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大钟寺的大门位于南侧,寺内面积不大,纵深约200米左右,宽约80米左右。展厅都分布在原古寺内的各个殿堂里,原天王殿现在即为古钟博物馆的序厅,经过序厅后便是各个具体展厅,共有十个,来此一一参观即可,一般游玩时间约为2-3小时左右。

大钟寺的南侧部分分为东路、中路、西路三个区域,东路的展厅为“阅古钟林”,展示了古钟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史,里面不乏有历史上著名的多口大钟,可以好好参观一下。在展厅内还有人机互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小游戏,十分有趣。

西路有“敕建觉生”、“金火流光”两个展厅,前者是展示大钟寺博物馆前身觉生寺的辉煌历史,后者则是展示了古人铸造大钟的技术,可以一一了解。

中路是博物馆最主要的建筑,分为“礼乐回响”(原大雄宝殿内)、“质器壮严”(原观音殿内)、“妙境梵音”(原藏经楼内)几个展厅,展示了古钟的类型和代表意义等,有时还会有现场乐钟的演奏,幸运的话可以参观到。

大钟寺北侧的后院内则有整个博物馆最为重要的地方大钟楼,里面收藏了镇馆之宝永乐大钟,这座大钟身上一共刻有23万字的佛教经咒,是明朝时铸造的最高水平,也是国家的珍贵文物,来此一定不能错过。现在馆内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种上的每一个字都扫描下来,可以通过投影一一观看到。

另外,馆内还有“钟韵洪鸣”、“诗韵钟声”、“外国钟铃”三个展厅,都可以一一参观,尤其是“外国钟铃”展厅,展示了独特的欧洲钟琴,可以好好看看。

大钟寺的地址是什么

大钟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甲48-3号D-102号。位置在:北三环西路联想桥与城铁大钟寺之间,路北。三百路快车外环总站。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