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1.观音阁的前世今生
这个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阁的阁楼,全名观音阁,坐落于鄂州市小东门外,在此已经700年之久,经历过无数次洪水冲刷,但从未倒下过一次。观音阁安身于江心中的一块巨型礁石之上,身形狭长,远远望去,如同一条静卧的长龙一般,蜿蜒不息。
观音阁的建立,最早源于宋朝。由百姓精心修建之后,人们发现,每次洪水来临之时,观音阁总是以高挑的身姿,屹立于江心之中,虽然饱经风霜,破损严重,但经过华夏子孙无数代人的多年修缮,它从未在洪水中倒下过一次。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观音阁看作信仰,甚至还有一句"只要观音阁不被淹,鄂州就不会被淹"的话语,流传至今,供子孙后代传承。
到了元朝,***便开始重视观音阁这个百姓信仰之所,花费重金,对观音阁进行了一次整体翻修,让它变得更加坚韧。明清时期,由于时光的洗礼,观音阁被洪水冲多年,防御能力大不如前,于是百姓便合力将观音阁重新加固一遍,并增加了一些当代色彩。
2.万里长江第一阁经历数百代华夏子孙的修缮,观音阁一直与时代接轨,外观从没落后过,甚至到了现代,观音阁的外表都有一股现代建筑风格,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又兼具古代韵味,引人向往。虽然观音阁外表十分漂亮,干净美观,但它已经有了700多年的历史,是十分有时代意义的老古董,让人难以置信。
由于观音阁位于江心之中,自然避免不了与洪水的多年相伴。与《公无渡河》中的那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不同的是,长江的洪水,总是喜欢在特定的时期,给大家一个特别的惊喜。每到雨季到来之时,长江流域就会进入不可避免的洪水期,水位猛涨,即使位于礁石之上观音阁,也总是被洪水覆盖,甚至连大半个阁楼一起被淹的场景,也不少出现。
洪水爆发之时,水位淹没阁楼,对观音阁简直如同家常便饭一样常见。而在水位最高时,观音阁只能剩下一些房檐裸露在外,向世人证明它的存在,但即使就是这样,他也从未在洪水中倒下,一直屹立于江心之中,为人们提供方向。也正是因为观音阁的坚韧,这个万里长江第一阁,也总被人们戏称为"江面最牛钉子户",以这个戏称,一直存在与人们的聊天话语中,令人钦佩。
3.神鳖眼与观音阁的故事虽然从表面看去,观音阁与普通建筑无异,但当我们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的去感悟其中蕴含的文化时,又会发现很多令人惊讶的意外惊喜。在观音阁之中,一直有着"三趣",即老井、古树、神鳖眼。老井,指的是江中一口古井,井中之水清澈无比,水位却比江中水位线高出许多,十分神奇,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而这个神鳖眼,则指的是观音阁脚下的巨大礁石。相传,这个礁石名叫龙蟠矶,十分有名,在龙蟠矶之上,存在着两个石臼,古人将它们称作是神鳖的双眼。在古时,神鳖的这对眼睛便是龙蟠矶的生命,十分强大,每次洪水来临之时,他都能随水位变动,使得观音阁不会遭受洪水冲刷,是整个龙蟠矶的核心所在。
不止如此,神鳖的双眼还能滋生万物,其中一只眼睛出油,另一只眼睛出盐,用油盐供养着鄂州百姓,滋润万千生灵成长。不知道多少年之后,观音阁中的一个道士起了邪念,想在神鳖之眼中获得更多油盐,便用凿子将神鳖的眼睛挖大,但谁也没想到,道士居然不小心失手,将神鳖双眼戳瞎。自此之后,神鳖再也没有吐出过油盐,屹立在龙蟠矶上的观音阁,也再没有随着江水而起起落落。
虽然最后说的神鳖眼,只是一个古代故事,但能流传至今,也足以说明人们对观音阁的重视之情。现如今,观音阁已在长江中屹立700年之久,虽然久久不倒,但也饱经风霜,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将修缮工作重视起来,在合适的时候对观音阁进行加固,让它可以更好的屹立在江心之中,为人们指引方向。故事至此结束,那么关于屹立长江江心700年,洪水淹没无数次也不倒,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阁这件事,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讨论!
观音阁位于永年县临洺关南大街上,阁的前身是战国时期的烽火台,隋唐时期,观音阁始具规模。据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观音阁重修碑记》载:“第建始不知何年,相传唐尉迟敬德曾奉敕重修,而断碑残碣渺然无存。或云元魏之时崇尚佛屠,为其所建欤,未可知也。”清代县志图谱记为鼓楼。观音阁建筑历经风雨沧桑,几经修茸。它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原高三十米,共分四层,底层为南北大街通衢门洞,匾额上横书“燕赵第一境”。
据传是清道光年间本地贡生王琴堂所书,上层有12个檐角,仰天跃起,形成飞檐,木拱结构,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宏伟壮观,为河北少有的古建筑。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修观音阁碑记》载:“所载自汉唐以来,临洺为县,旧有十景,佛阁灯光居其一也”。碑文反映了当时每历正月十五夜,佛阁火树银花、热闹非凡、异彩分呈的情景。
观音阁底层供奉铁铸佛像三尊,据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临洺镇观音阁金佛记》碑载:“大明高皇帝平定天下,万民乐业,至孝宗敬皇帝在位改元弘治五月朔日,蒙僧人德晓铸铁佛三尊,迄今一百三十三载”。二层供奉铜铸观音像。令人遗憾的是在1966年文革期间,铜、铁佛像被砸毁,一、二层被拆除,只存底层的门洞和一个太阳楼。1986年,由当地群众集资,由河北省古建筑研究所对观音阁进行了复修。
观音阁,现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高21米,为3层,进深二间,面阔三间,周围环走廊,顶部覆绿色琉璃瓦顶。面北匾额上横书“燕赵第一境”,由当代书法家黄绮先生书写。面南匾额上横书“极目南海”由当地书法名人李颖书写。在阁的四角增建了月亮、钟、鼓三座角楼,加上原来遗存的太阳楼,共计四座角楼.观音阁,1995年8月,被邯郸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连金州观音阁坐落在金州城东大黑山北麓半山腰,是大黑山古庙宇群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寺庙。
观音阁另一个名字叫胜水寺,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明、清至民国曾有多次重修。20世纪60年代,胜水寺建筑群之望海楼被夷为平地,正殿和禅房檀木也被拆除,拿去建生产队猪舍。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拨专款对庙宇进行修葺,正殿、禅房、山门、下院已基本恢复原貌。寺院原分上下两部分。下院的24间古建筑布局为四合大院,在20世纪60年代动乱中被毁。沿着下院后山门的360阶盘山石道可直通上院。上院建在一座高宽各数十米的“隐仙洞”内,由正殿、东西禅房、东西山门、南阁、钟楼等建筑组成一群。因正殿左侧有一眼古井,井水清冽甘芳任取不尽,故而得名胜水寺。
观音阁庙会为农历三月十六日。每年的这个日子,赶庙会的人像过节一样从远远近近纷至沓来,庙会人气最盛的时候竟有5万之众。在商品不发达的自然经济时代,庙会日就是民间商品交易日,也是地方风俗文化展示的舞台,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胜水寺上院,势险景绝,气象万千,对研究金州乃至辽南的政治史、宗教史、古建筑史,均有重要价值。
1985年7月11日,观音阁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黑山东北麓起伏的山岭里,有座可称为“辽南第一名刹”的观音阁。山路曲径通幽,庙宇巧妙地利用了半山腰的一个天然石窟,四周是葳蕤的森林,前方有一条浅浅的沟塘蜿蜒着通往山下。每年早春,当春风刚刚唤醒草木的时候,等了一冬的映山红就一簇簇一丛丛在林中盛开了。紧接着,槐树开白花,香阵重重;桑葚结红果,如火如荼。山泉丁冬,百鸟鸣啭,一派天赐仙境。而秋天,一场薄纱般的轻霜掠过之后,枫吐丹红柞染金,苍松更显祖母绿,更是叫人流连忘返。
观音阁始建于辽金时代,依山就势而建,至今可见岁月沧桑,前面是石亭和望海楼,站在这里,可以看到黄海大窑湾风光,望海楼后上方是观音阁正殿和禅房,正殿上面,是一堵巨大的石崖,高十余米,冷眼一瞅,有一种亲临天塌地陷现场之感,让人心存余悸。石窟下面,有一眼黑黝黝的泉井,井水不深,却十分清冽甘醇,传说这泉眼与东海龙宫相连,所以人们又叫它地穴;石窟上方,有一个看似深不可测的石洞,向主峰方向通去,据说它上通天庭所以又叫天穴,这天穴地穴据传是当年两个和尚斗比法力时留下的遗迹.
距今已经有700年历史的观音阁,其实是把材料都运输到长江中特殊的石头上面而建成的,它并非凭空地建在长江之中,而是建在长久中独特的大石块上。观音阁其实是建立在长江水里面,而是建立在长久中独特的石头上面,营造了现在独特的江中楼阁。
一、历史悠久的观音阁,是建在长久中间石头上的名胜古迹
长江观音阁具有最少700年的历史,它一直屹立在长江中间,直到现在都保存相对好,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的存在。其实多留意这个观音阁会发现,其实观音阁是建立在长久中间一块大石头上面,而且工匠在建造的时候就考虑到长江河流的影响,特意建造成船的模样减少河流的冲击力。
这座独特的“万里长江第一阁”并非凭空地建造在长江上去,其实是通过不停运输器材到中间的石头上面建起来的,古代人工匠确实很厉害,可以让这个独特的景色700多年也没完全被破坏。
二、历史悠久的观音阁并非不损坏,而且经常要去维护
其实经常被长久水冲洗的观音阁也是有被破坏的,而且根据资料显示近几年时候就修补都已经有很多次了,考虑到该景点大建筑还是保留得比较好而被称为“基本没有损坏”。每次出现问题,当地相关部门都会立刻对观音阁进行修为,才能让这个经典保留的最好。
观音阁的建筑其实很平常,就是建立在小道上面的楼。
观音阁始建于宋朝。
观音阁,又称“龙蟠矶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长江龙蟠矶之上,始建于1345年,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阁”。
其是典型的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以条石垒成,阁身以青砖砌就,阁内有一亭三殿二楼,总面积300多平方米。
湖北省鄂州市观音阁长24米,14米,以红石青砖砌就,与龙蟠矶巧妙地融为一体,显得雄峻巍峨,气势磅礴。千百年来,它饱经风霜,纵览长江。每到汛潮,水漫楼阁,只剩高层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龙吻、中亭在浩淼长江水之中。狂涛巨澜曾使多少名楼华构席卷而去,然而,“***有蟠龙”(清人官文诗句),汛期一过,水落石出,它又横空出世,威镇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