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绍兴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背景

绍兴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背景

  • 发布:2025-09-14 10:18:18
  • 2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开元寺票价是多少钱

开元寺门票价格:10元

开元寺位于鲤城区西街,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的大雄宝殿有86根大石柱,叫做百柱殿,相传建殿时有紫云飘绕盖地,故又称紫云大殿。开元寺最有名的是它的双塔,东为镇国塔,西为仁寿塔,它们高40多米,是我国最高的一对石塔。塔每层的门龛两旁有武士、天王、金刚、罗汉等浮雕像。双塔历经风雨侵袭,仍屹然挺立,它是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也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其中东塔被列为1994年中国古塔邮票四图案之一。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平平无奇的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开元寺何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呢?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中国落地开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

石庭两边分列着八棵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气氛。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__。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是眼前这座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

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

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87.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_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_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势至、韦驮、关羽、梵王、帝释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共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密宗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右参政、按察使曾樱与总兵郑芝龙重修开元寺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它与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主印教寺移来的。它们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在五方佛前石柱和珩梁接合次,有两排相向的24尊体态丰腴、纹饰华丽、色彩斑斓,双翼舒展的天女,梵文频伽(即妙音鸟)。据佛经说:此鸟发声微妙,仙音优雅,连歌神紧那罗都不及她。他们原是佛的侍者,而能工巧匠们把她们的下半身嵌人柱榫里,翼胁之下爪足外露,上半身向前伸出,昂首挺胸,短衣半袒,樱洛圈胫胚,双臂伸展,腕着驯镯,手棒文房四宝,瓜果点心,丝竹管弦,翩翩若仙。他们不但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用以代替斗拱,依托粗大的珩梁,减少其过大的跨度,极为巧妙地将宗教、艺术与建筑融合起来,令人称绝。

百柱殿的后侧西边,是据说开过白莲花的千年老桑树,即桑蓬古迹。看到它老态龙钟的样子,大家都相信它已有一千多岁高龄了,对其是否开过白莲花大多不去追究了。不过,在老桑树下,立有一块古老的石碑,言之凿凿,似乎确有其事。在1925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树被雷电一劈为三,其中一技坠落在地上,于是僧人们将其用一块花岗岩托起,并镌一对联此对生莲垂拱二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老桑树果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枝繁叶茂,青春焕发。前几年,大风将树于从托石上吹落地,末等人们再次扶植,它已落地生根了。如今,三树同根的老桑树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向着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开去,一年四季,郁郁青青。

大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来天津三年(公元1019年)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08年)敦_和尚认为戒坛不符合规范,又按《南山图经》改建为五级,其间高低宽窄都有严格的限制。后经元、明多次重修,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攒尖式结构。坛顶正中藻井采用如意斗拱,交叠上收,如蜘蛛结网,似回纹织锦,结构复杂而精巧。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24尊飞天乐伎,身系五彩飘带,手持琵琶、二弦、洞萧、响板,轻歌曼舞,翩翩若飞。它们与百柱殿的频伽一样,既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南音与南戏十分宝贵的形象资料。藻井下分五级。坛台的最上层供奉明代的卢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莲花台座有一千叶莲花瓣,每片莲叶上各刻一尊6厘米大小的佛像,十分精妙。卢舍那四周各层侍立着金刚钩、金刚索、金刚铃、金刚锁四菩萨,还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寒山、拾得、千手观音的及韦驮天将等24尊菩萨神像。其中尤以八大金刚塑像为最佳。它们怒目结发,赤足袒胸,显得无比威严。环绕坛座的束腰处还有护三皈、护五戒的各种神王牌64个。戒坛是***受戒的地方,这种神秘肃穆的氛围,正可使人敬畏不迭,诸念俱灭,一心皈依。据说这种戒坛在全国已寥若晨星了。

戒坛之后,就是有百宝楼之称的藏经阁。这里原来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僧录刘鉴义建造的。元、明时期已经过多次重修,至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圆瑛和尚改建为水泥仿木结构的二层楼阁。楼下现为寺僧念经礼佛处,上层收藏各种版本经书3700多卷。五代时的开闽王王审知身居王位,独霸闽疆,纯属机缘偶然,因此他当了闽王后,就与佛结缘,起大信心,立大誓愿,皈心受持,以求心理平衡。他先后舍钱百万_造大殿等建筑,并搜集一万两黄金白银,研细为泥,请开元寺义英法师写了两部金银《大藏经》,现二楼还保存有残页。另外还有元朝如照法师刺血写成的《法华经》以及泰米尔文的贝叶经。它们是我国珍贵的佛学典籍。除此之外,藏经阁还保存有从盛唐至民国的历代文物。其中各代玉、铜、瓷、木质的大小佛像、菩萨、罗汉、天王、神将等32尊。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及现代高僧弘一法师等名家的字迹和木板楹联也珍藏在这里。一楼大厅里还收藏有12口南宋以来的方钟,其中特别有价值的是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鹿港郊公置的铁钟,钟上铸有与泉州通商的鹿港郊46家商号的铭文,是研究***与泉州经济史的很有价值的资料。

在中轴线的两边,还有一些建筑群:东有由迦蓝祠改建的檀樾祠,纪念施主黄守恭。黄氏四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后裔及海外紫云家族无不以此为荣。有俗称小开元寺的准提禅林,原供奉天台宗的准提菩萨;西有尊胜院,现已开辟一部分为弘一法师纪念馆,有水陆禅寺,以供寺僧栖息。

求绍兴人文历史名胜古迹的对联

分类:地区>>浙江>>绍兴市

解析:

001两淮文献

万世师模泰州:宣圣庙,即文庙,祀孔子

002人淡似菊

屋小如舟——鲁迅故居(绍兴)联

003屋小似船

人淡如菊绍兴:鲁迅故居,在绍兴市都昌坊口19号

004义疏三礼

史擅九朝熊姓人物典故

005惠日朗虚室

清风怀古人——钱君陶题浙江省绍兴山阴兰亭

006樵语落红叶

经声留白云绍兴戒珠寺

007清响拟丝竹

真契齐古今——沙孟海题浙江省绍兴山阴兰亭

008水清鱼可数

恬静色皆空绍兴石佛寺,位于市西北下方桥镇

009潭碧自评月

崖高欲说云——浙江绍兴山阴自在亭

010天留宋朝土

人说岳家军泰州:伊秉绶题岳武穆庙央泰山公园内泰山

011闻木樨香否

知游鱼乐乎——浙江绍兴东湖饮渌亭(1)

012英雄尚毅力

志士多苦心——吴芝瑛题浙江绍兴风雨亭

013致平清白吏

汝和淡墨菊计姓人物典故。上联:典出宋代朝奉大夫半

014此是山***上

如来西子湖头绍兴:陶璇宣题东湖怀阴别墅

015白云景里传心处

流水声中选佛场绍兴云门寺,位于城南云门山,初名看经院

016宝塔应天真突兀

梵宫离地恰清凉董其昌题绍兴清凉寺,位于市南飞来山上

017笔墨留声遗万代

风流艺海看今朝绍兴:张爱萍题兰亭右军祠

018毕生寄迹在山水

列座放言无古今——浙江省绍兴山阴兰亭(1)

019吃亏者岂无大肚

笑杀人不肯回头浙江绍兴大佛寺弥勒像——清·茅立仁

020此地有崇山峻岭

是日也天朗气清——浙江省绍兴山阴兰亭(集《兰亭集序》

021倒下苍藤成篆籀

劈开翠峡走云雷——浙江绍兴东湖饮渌亭(2)

022古今奇观属岩壑

往来名士尽风流——杨树恩题浙江绍兴山阴自在亭

023几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南腔北调人绍兴:徐渭题青藤书屋

024江淮河汉思明德

精一危微见道心绍兴:禹王庙,在绍兴东南,禹陵右侧

025江空欲听水仙操

壁立直上蓬莱峰浙江绍兴东湖听湫亭镇江:太白楼

026雷文古鼎八九个

日铸新茶三两瓯郑板桥题浙江绍兴日铸山。雷文:古时宫殿

027披雾还观沧海日

流觞却异永和人绍兴:王焕镳题兰亭流觞亭

028千秋文笔振金石

百丈光芒贯斗牛潮阳文光塔,在潮阳棉城镇中心,南宋绍兴

029任凭你这样做法

且看他如何下场浙江绍兴城隍庙戏台

030山从西属飞来活

佛听南无念处灵王文治题绍兴清凉寺

031山水之间有清契

林亭以外无世情绍兴:兰亭右军祠。契:投合/集王右

032深林闲数新添笋

曲治时现旧放鱼——浙江省绍兴山阴兰亭(3)

033胜迹流连邻曲院

群贤觞咏继兰亭——陈璚题浙江绍兴兰亭流觞亭

034狮吼象鸣登法座

龙吟虎啸出天台绍兴戒珠寺

035叔奇早为广德尉

培伦追赠大将军上联:典出南宋绍兴进士喻良能,历任广德

036心到虔时佛有眼

运当亨处石能言绍兴石佛寺

037源头清接金沙涧

波面平添玉带桥——陈璚题浙江绍兴观瀑亭

038云喷笔花腾虎豹

风翻墨浪走蛟龙绍兴:秋瑾故居

039正门净土慈善路

禅堂严肃明道心永嘉正门禅寺,位于上塘镇,建于南宋绍兴

040至乐无声惟孝悌

太羹有味是诗书绍兴:梁同书题鲁迅故居

041竹荫满地清于水

兰气当风静若人——浙江省绍兴山阴兰亭(2)

042俯仰之间已成陈迹

少长感集畅叙幽情——浙江省绍兴山阴兰亭(4)

043品节详明德行坚定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佚名题鲁迅故居(绍兴)联

044生聚教训功垂于越

卧薪尝胆志切沼吴绍兴:诸乐三题府山,在绍兴市西隅

045一碧无底下有潜蛟

万绿如潮仰观飞瀑绍兴:吕贞白题东湖小稷楼

046放翁万篇半皆归里作

柳家传本全是借人看李慈铭题绍兴放翁快阁

047寄傲林丘三春陶和气

散怀山水千载挹遗芳——杨思树题浙江省绍兴山阴兰亭

048修竹风吟似闻群彦咏

清流雾结想见大王书——王遽常题浙江省绍兴山阴兰亭

049不事王侯游海泽为渔父

所闻博洽居幕府献晋书计姓人物典故。上联:典出计然

050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八年在外平成河汉江淮绍兴:三过其门:禹在外八年,三过家门而

051翡翠香烟象教传灯雄越绝

琉璃宝地娥眉舍宅溯萧梁智枬题绍兴大善寺,位于市区大街中心

052风景不殊四十余年旧鸿雪

江山如许二千里外大金焦梁章钜题温州江心寺,位于江心屿

053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倪文贞(元璐)撰浙江绍兴上虞县虞姬庙联

054九品莲台狮吼象鸣登法座

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三门精秘庵大殿,位于海游镇,始建于明代

055临内史书每抚斯文多感慨

入山***得逢胜地且勾留——杨昌浚题浙江省绍兴山阴兰亭

056秋雨秋风女豪杰为国殉难

新元新纪革命党立庙照忠绍兴:王时泽题秋瑾故居

057盛会不殊放怀宇宙忘今古

幽情共叙极目山林快咏觞绍兴:兰亭右军祠,在流觞亭西,祠王羲之

058燮理阴阳佐黄帝相才独美

修筑城堡法孔明御敌两颁成姓人物典故。上联:典出古代传说名人成

059崖壁千寻此是大斧劈画法

渔舫一叶如入小桃源图中绍兴:东湖饮渌亭,在绍兴东湖之滨

060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话行人绍兴驻跸岭茶亭

061足迹遍天下又向灵泉歇脚

相知多名士好从古寺谈心张乃恭题遂昌三台寺,位于城东三台山

062此处既非名山毕竟什么世界

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浙江绍兴戒珠寺讲经堂

063与水不能争力尽八年唯注海

升堂思肯构目穷千里更登台绍兴:与水不能争:水可疏而不可堵

064凿石出奇文满壁藤萝存马迹

自天倚长剑四山风雨作龙吟绍兴:柳北野题东湖藏书楼

065虽经历代崇封不忘汉寿亭侯四字

要释当年遗恨端在***纲目一书上海:沈绍兴题武庙,祀关羽、岳飞

066御香题处见止水一泓证到心源澄澈

卓锡飞来喜开门千叠拱成法界庄严绍兴华严寺

067炼石补星辰两月兴工当万历缵禹之绪

凿山振河海千年遗迹在三江于汤有光徐渭题绍兴应宿闸

068三宝旧声名看仙笔灵泉古柏有皆北向

十村新庙貌愿民康物阜大国多稼庆成绍兴老庵庙

069陵邑久蒿莱缅江左衣冠尚有文章传远胜

登临余感慨望中原戎马莫教人物负溪山汤寿潜题绍兴兰亭旁祠

070仗智慧剑决烦恼网见五蕴皆空是深般若

驭清净轮入解脱门得一念无生为大涅盘浙江绍兴华严寺——明·徐渭

071哀哉秋风秋雨东渐暗无光女豪杰含冤七字

好是元年元月西湖灵不昧后英雄追悼孤魂绍兴:秋瑾故居

072不生不灭不垢净不增减度十方苦是名诸佛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离一切相方见如来浙江绍兴戒珠寺

073数椽风雨几劫沧桑想月中跨鹤来归诗魂尚下陈蕃榻

半架青藤一池乳液输石上飞鸿留印名迹应光越绝书

绍兴:王继香题青藤书屋。跨鹤:比喻徐渭

074若耶溪上泛者去而未休何如游此地乎静听争流之万壑

山***中苦于应接不暇是以建斯亭也坐观竞秀之千岩浙江绍兴越望亭

075斯地占有情风月无尽湖山胜会记千春不识几经癸丑岁

何人继两晋衣冠一时觞咏清游追上巳可能重返永和年张荣培题浙江省绍兴山阴兰亭

076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旧传飞鸟耘田庶物效灵宜受鬼神报答

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兹向名山立庙百王来祀愈增宫圣嵯峨李渔题绍兴禹陵

077莽傅积翠法南老之归休楼建七楹檐高八尺草鞋不用袈裟裹赢得闻眠白昼掠汉还怜红日速

锡指天台师悟翁之勇退蓝拖千嶂月浸一溪木杓懒将赤手提从教纵目云霄卷帘长把好山呼道忞题绍兴传灯寺,初名平阳寺,位于平阳

078坛为祝厘之重暂集衣冠剑佩尽宜斋沐焚修况前临芹沼后倚花封并称高山仰止念锡檀家搬柴运米触目皆证果圆机切莫向糟丘畔时酣花鸟醍醐看天堂立登哭地狱枉设

寺当辐辏之尘则凡湿化胎卵未免屠沽驵会若故杀养生因贪恣狡便坠涅海无边今禅林辈暮鼓晨钟何下非醒人木铎但能于枕头上常见衅牛觳觫许今朝入市与昨日不同

徐渭题某地开元寺,一说为绍兴开元寺大殿

泉州开元寺背景

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

大家先请看这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

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开元寺的故事和由来一千字

开元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是我国四大名刹之一。

传说:一千多年以前,有一位白发白胡子老人到大财主黄守恭家化缘,请他在他的桑园建一座庙。黄守恭想推辞,故意刁难老人说:“如果三天内我的桑树能开出白莲,我就捐地建庙”。不曾想,第二天,他的桑园果然开满了白莲。这个奇迹让他目瞪口呆,知道这是佛祖显灵,自己许下的诺言,不能反悔,遂捐地建成此庙。

正殿“大雄宝殿”,相传建大雄宝殿时有紫云飘绕盖地,故又称紫云大殿。又因整座大殿有86根大石柱,故也叫百柱殿。这些石柱有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上下较细而中间略粗犹如织布的梭子)、蟠龙柱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建筑古迹。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大殿外檐下悬挂的巨匾上书“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字(那个“法”字的写法还真让人不认识),应证了“桑开白莲”的故事(如本文开头所述)。现在在百柱殿的后侧西边,还保留着据说开过白莲花的千年老桑树,被称之为“桑莲古迹”。围在墙内的老桑树看起来是三棵桑树却是三树同根,犹如三条蛟龙,向着北、东、南三个方向张牙舞爪般延伸开来,枝繁叶茂,生气勃勃。

大雄宝殿前有一个大石庭,是供古今官民朝拜的场所。这里香火极盛,尽管大殿内正在修缮而将佛像都蒙了起来,但许多善男信女们仍虔诚地进香跪拜。尤其因今天是观音娘娘生日,进香之人空前,香客络绎不绝,石庭上空烟香缭绕。石庭前面中间置立着一座2米多长2米多高精工细雕的豪华大香炉,八根盘龙柱支着大顶盖,就像宫殿的屋顶似的,四角站着四条小龙,脊上也雕着双龙护珠,香炉身上刻着“佛暦二五五一年”“大开元寺”等字样。石庭两边各有四棵大榕树,它们那裸露在地面盘根错节的根枝和阴翳蔽日的树冠,展示着它们悠远的树龄,据记载,最小的已有200多年,最老的则有800多年了。石庭两面排列着十余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小香炉、古经幢、小舍利塔等。香炉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

大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攒尖式结构。导游特别关照要观赏一下戒坛四周每根立柱斗拱和铺作间雕刻的24尊“飞天乐伎”,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它们都是建筑艺术的瑰宝。

戒坛后面是法堂,原建于元代,现存为民国时修建的水泥仿木结构的二层楼阁。楼下现为寺僧念经礼佛处,上层收藏各种版本经书。

开元寺最有名的是它的双塔,东为“镇国塔”,西为“仁寿塔”,它们都是五层六角形,有40多米高,挺拔秀美,据说是我国最高的一对石塔。塔每层的门龛两旁有武士、天王、金刚、罗汉等浮雕像。双塔历经风雨侵袭,仍屹然挺立,它是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也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开元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是我国四大名刹之一。

传说:一千多年以前,有一位白发白胡子老人到大财主黄守恭家化缘,请他在他的桑园建一座庙。黄守恭想推辞,故意刁难老人说:“如果三天内我的桑树能开出白莲,我就捐地建庙”。不曾想,第二天,他的桑园果然开满了白莲。这个奇迹让他目瞪口呆,知道这是佛祖显灵,自己许下的诺言,不能反悔,遂捐地建成此庙。

正殿“大雄宝殿”,相传建大雄宝殿时有紫云飘绕盖地,故又称紫云大殿。又因整座大殿有86根大石柱,故也叫百柱殿。这些石柱有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上下较细而中间略粗犹如织布的梭子)、蟠龙柱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建筑古迹。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大殿外檐下悬挂的巨匾上书“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字(那个“法”字的写法还真让人不认识),应证了“桑开白莲”的故事(如本文开头所述)。现在在百柱殿的后侧西边,还保留着据说开过白莲花的千年老桑树,被称之为“桑莲古迹”。围在墙内的老桑树看起来是三棵桑树却是三树同根,犹如三条蛟龙,向着北、东、南三个方向张牙舞爪般延伸开来,枝繁叶茂,生气勃勃。

大雄宝殿前有一个大石庭,是供古今官民朝拜的场所。这里香火极盛,尽管大殿内正在修缮而将佛像都蒙了起来,但许多善男信女们仍虔诚地进香跪拜。尤其因今天是观音娘娘生日,进香之人空前,香客络绎不绝,石庭上空烟香缭绕。石庭前面中间置立着一座2米多长2米多高精工细雕的豪华大香炉,八根盘龙柱支着大顶盖,就像宫殿的屋顶似的,四角站着四条小龙,脊上也雕着双龙护珠,香炉身上刻着“佛暦二五五一年”“大开元寺”等字样。石庭两边各有四棵大榕树,它们那裸露在地面盘根错节的根枝和阴翳蔽日的树冠,展示着它们悠远的树龄,据记载,最小的已有200多年,最老的则有800多年了。石庭两面排列着十余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小香炉、古经幢、小舍利塔等。香炉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

大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攒尖式结构。导游特别关照要观赏一下戒坛四周每根立柱斗拱和铺作间雕刻的24尊“飞天乐伎”,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它们都是建筑艺术的瑰宝。

戒坛后面是法堂,原建于元代,现存为民国时修建的水泥仿木结构的二层楼阁。楼下现为寺僧念经礼佛处,上层收藏各种版本经书。

开元寺最有名的是它的双塔,东为“镇国塔”,西为“仁寿塔”,它们都是五层六角形,有40多米高,挺拔秀美,据说是我国最高的一对石塔。塔每层的门龛两旁有武士、天王、金刚、罗汉等浮雕像。双塔历经风雨侵袭,仍屹然挺立,它是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也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

全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开元寺呢

前言:

1.在两广地区,说起开元寺,很多人都说懂,也有不少人说去玩过。但是他们有的人说是柳州开元寺,有的人又说应该是潮州开元寺。还有的人说明明就是容州开元寺,他都去玩过了!

2.那么开元寺到底是什么开元寺呢?难道容州开元寺、柳州开元寺、潮州开元寺,三个开元寺全都有吗?

3.是的,容州开元寺、柳州开元寺、潮州开元寺,三个开元寺还真的是全部都有。

一·容州开元寺:

1.历史上的容州开元寺:

(1)容州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广西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历史上的容州非常出名,是唐朝岭南道“五管”之一,与唐朝时期的广州、交州、邕州、桂州齐名,因此唐朝容州开元寺也格外受到重视。

(2)唐朝贞元十二年,即公元796年,容州经略使(都督府)房儒复铸造了一个重达3500斤的铜钟--景子铜钟,专门置于容州开元寺内。3500斤重的景子铜钟,是唐朝容州开元寺的镇寺之宝。

2.重建后的容州开元寺:

历史上的古寺大多都毁于历史长河之中,容州开元寺也不知道毁于何年何月。直至2016年,容州开元寺才得已重建,重新置于容州大地。只是时光荏苒、岁月沧桑,容州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容州,容州开元寺也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容州开元寺。幸好容州开元寺的镇寺之宝--景子铜钟,虽历经沧桑,然得以幸存至今。如今历经千年沧桑的景子铜钟,依然静静的置于容州大地之上、容州开元寺之中。

二·柳州开元寺:

1.历史上的柳州开元寺:

(1)据历史记载柳州开元寺,也是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曾于公元1637年,游历柳州开元寺,并在《粤西游记》中有关于柳州开元寺的记载:柳州开元寺位于柳候祠东北面,与刘贤良祠相临,旁有千佛楼,三官堂。

(2)宋朝吕本中曾作诗《柳州开元寺夏雨》: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2.重建后的柳州开元寺:

历史上的柳州开元寺,毁于清朝末年以及民国时期。尤其是1932年柳州柳候公园扩建时,连原柳州开元寺的地面墙垣都被拆除破坏了。至2012年1月30日,柳州开元寺才得以重建。重建后的柳州开元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都乐公园内,是广西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佛教文化观光区。有意思的是,重建后的柳州开元寺借鉴了泰国寺庙的设计风格,颇有一些东南亚的异域风情。

三·潮州开元寺:

1.历史上的潮州开元寺:

潮州开元寺历史还要古老,在没有建开元寺之前,其前身为荔峰寺。唐朝开元二十六年,即公元738年,朝廷敕建开元寺。至元明清时期,潮州开元寺的名字还要更加的响亮。元朝时期的潮州开元寺,被称为“开元万寿禅寺”;明朝时期的潮州开元寺被称为“开元镇国禅寺”;清朝时期的潮州开元寺,被称为“开元镇国禅寺”,甚至加额称为“万寿宫”。

2.重修后的潮州开元寺:

(1)据历史记载,历史上的潮州开元寺非常的大,占地约有100亩,历史上各朝代都保存较好。但是在上个世纪中后期,潮州开元寺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82年经潮汕地区的海外侨胞、以及港澳同胞共同捐资,潮州开元寺才得以进行全面维修,才得以重现昔日风采。

(2)重修后的柳州开元寺,于2001年6月25日,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修后的柳州开元寺约有30亩左右,拥有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玉佛楼、客堂、地藏阁、五观堂、方丈室、观音阁、慧业堂、僧舍、云水堂、诸天阁等。

四·全国还有哪些开元寺:

其实开元寺并不是一个地方所独有,除了笔者现在所述的容州开元寺、柳州开元寺、潮州开元寺,中国的其他地区还有不少的开元寺。比如:正定开元寺、定州开元寺、舞阳开元寺、邢台开元寺、汝南开元寺、江都开元寺、顺义开元寺、绍兴开元寺、西安开元寺、苏州开元寺、济南开元寺、福州开元寺、无锡开元寺、商丘开元寺、冀州开元寺、泉州开元寺等。

五·全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开元寺:

1.唐朝为什么要建那么多的“开元寺”:

根据容州开元寺、柳州开元寺、潮州开元寺、以及全国各地的开元寺可知,全国各地的开元寺都是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那么为什么唐朝开元年间,唐朝要在全国各地建立那么多的“开元寺”呢?

2.唐玄宗以年号“开元”为名,在全国广建“开元寺”:

“开元”是唐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即公元713年至741年。当时的唐玄宗李隆基非常的崇信佛教,看过名著《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就是唐玄宗命令去西天取经的。公元738年,崇信佛教的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在全国十大州郡各建一座寺庙,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为名。然而实际上唐朝所建造的“开元寺”,远不止全国10个州郡,所建造成的开元寺也远不止10所。其实现今所保存下来的开元寺,都远不止10个地方的,也远不止10所。

3.唐玄宗广建“开元寺”,源自于其开创的“开元盛世”:

更深入的原因,“开元寺”作为一个通称,是源自于唐朝的“开元盛世”。正是唐玄宗开创了唐朝的“开元盛世”,才敕令各大州郡建造一座大寺,均以“开元”年号来命名。全国各地所建造之“开元寺”,均作为官方之寺院,负责主持各地方的国家之祝典法仪。正是唐朝时期全国各地的开元寺,见证了唐朝所开创的“开元盛世”之国力强大、佛风日盛、鼎盛辉煌!

结尾语:

1.各位读者,除了笔者所列举的开元寺,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开元寺呢?你们所在的家乡有没有开元寺?

2.笔者神渡说广西广东,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

开元寺。元妙寺。清净寺。草庵属于哪个宗教

开元寺是佛教丛林

元妙寺应该叫元妙观,是道教的

清净寺是***

草庵是摩尼教,也就是明教的

一;

泉州开元寺,为黄守恭献地所建,遵奉黄守恭及其子孙为檀樾主。该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3年),改名开元寺。该寺名僧辈出,寺内有名闻中的东西二塔等景观。目前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亦是“泉州十八景”之一。

二;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找到2条

[2]柯建瑞.泉州元妙观[J].中国道教,1996,(01)

三;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该寺名具有两个含义:①指南宋清净寺,据吴鉴1350年撰《清净寺记》,宋绍兴元年(1131)撒那威(伊朗西拉夫)富商纳只卜·穆兹喜鲁丁在泉州城南部创建该寺。元至正九年(1349)泉州***长布尔罕丁主持,金阿里捐资重修(参见《清净寺记》)。一些考证认为,该寺和元代泉州其它清真寺一样,已毁于元末的战乱之中。②指北宋泉州艾苏哈卜寺(参见该条)。元末明初,泉州港遭受严重破坏,泉州清真寺仅存艾苏哈卜寺1座。15世纪中叶,泉州***在恢复该寺时,赵荣立“清净寺”匾于寺额,明正德二年(1507)教长夏彦高募捐重刻吴鉴《清净寺记》碑,立于艾苏哈卜寺内,致使艾苏哈卜寺享有清净寺之名称和历史。而后的汉文文献相率引载,历代相传。20世纪以来,经过中外学者研究,特别是对艾苏哈卜寺保存的阿拉伯文纪念碑的考证,艾苏哈卜寺非清净寺的历史事实已昭然于世。但是,人们仍约定俗成地以清净寺之名称呼艾苏哈卜寺。

四;

草庵位于晋江华表山麓,始建于元至元五年(1933年),为全国仅存的摩尼石雕遗迹。草庵寺建在一台地上,后依巨石作壁,周围古木苍翠。寺屡经修复,现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宽6.7米,进深3.4米。寺内正壁天然石上,雕凿圆形佛图,中有摩尼光佛坐像,高1.52米,宽0.83米。其石为白色花岗岩,佛像脸部则呈辉绿石色,手部呈粉红石色,天造地设。佛像长发披肩,脸方眉弯,耳大垂肩,颔下两撮长须下垂。身着广袖僧衣,无扣,有襟结下垂作蝶形,双手叠放在盘腿上,掌心向上。雕像背景刻波线状佛光。该像保存完好,首届世界摩尼教学术讨论会把它作为会徽图案。草庵后山上原有“万石峰”、“玉泉”、“云梯百级”等摩崖石刻;草庵右侧石山上有“劝念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等崖刻咒语,可惜因开山取石已不存了。近年来在草庵附近发掘出黑釉碗,碗底阴刻“明教会”三字,说明当时泉州一带摩尼教已具统一烧制餐具的规模。草庵前有“隐居桥”、“八凤池”、“千年古桧”等处处佳秀;庵后有“万石峰”、“龙泉岩”、“玉泉”等景景奇幽。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