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以色列 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原来是一个国家吗

以色列 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原来是一个国家吗

  • 发布:2025-09-06 17:46:08
  • 2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请问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的起因是什么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由来已久,冲突的背后隐藏着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

巴以冲突不能够简单地概括为所有以色列犹太人与所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双边冲突。在争端双方的族群里,有些个人和团体呼吁完全消灭对方。

现时国际的共识是支持两国方案;亦有些支持一国方案——建立一个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在内、种族及宗教地位平等的世俗国家。所以因为各种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双方冲突不断,兵戎相见。

巴以冲突的阻力。

在国际社会的调解下,巴以政府曾签定过不少和平协议,但总是在谈判的最后阶段因为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而且各个调解方案和协议都因为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不了了之。这都归结于民族根深蒂固的仇恨和相互的不信任感。

特别对于以色列政府,作为拥有强大武力军事优势的一方来说,立足于本民族的利益,一起自杀性爆炸即可引起对巴居住地的狂攻滥炸或者摧毁民房。这样哈马斯恐怖等***织在暗,不断制造自杀式爆炸;以色列军队在明,***织的任何举动都成为他们攫取的把柄,肆伺机报复,这样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稳定,也不利于政策的实施。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原来是一个国家吗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不是一个国家。

巴勒斯坦国,通称巴勒斯坦。是中东的一个国家,由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两部分组成。加沙地带面积365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地区面积5800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领土为2500平方公里。

人口约1200万人,其中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人口为481万,其余为在外的难民和侨民。主要居民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

而以色列国,简称以色列,是一个位于西亚黎凡特地区的国家,地处地中海东南沿岸,北靠黎巴嫩、东临叙利亚和约旦、西南则为埃及。

1948年以色列宣布成立,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1980年,以色列立法认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

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的首都。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实际控制。2017年美国、危地马拉、捷克等国家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并计划将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

根据2000年以巴双方达成的谅解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耶路撒冷是容纳两个国家的首都,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东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的首都,也就是一城两府,而具有特殊地位的老城则主权悬置,国际共管。

扩展资料:

犹太人在公元前1200年开始定居于巴勒斯坦,在此生活了千年之久。并曾在此建立以色列王国。日后该王国分裂为两小王国,并分别为亚述和巴比伦帝国所灭。

公元135年因犹太人暴动,统治巴勒斯坦地区的罗马帝国将犹太人逐出该地区,并以非犹太居民移入,开始了犹太人的流浪生涯,也种下日后以巴冲突的种子。

由于流浪各地的犹太人受尽各种迫害和歧视,犹太复国运动一直未息。1917年英国发布贝尔福宣言表态支持犹太复国运动,在巴勒斯坦也掀起数波犹太回归运动,使得当地犹太人比率不断升高。

然而当地因犹太人离去已2000年,长久以来已成为阿拉伯人的传统领域,此种回归事对当地阿拉伯居民造成困扰,因而阿以冲突事件的升高也与犹太人的数量成正比。

然而犹太复国运动已成趋势,西方国家如英国亦表态支持,虽然当地阿拉伯裔居民表态反对,甚至不惜诉诸武力。

现代以色列国仍然于1948年5月1日宣布成立,并且向阿拉伯人呼吁和平,共建国家。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巴勒斯坦《***宣言》。

宣布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位于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目前,巴勒斯坦已拥有联合国观察员席位,并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勒斯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色列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历史恩怨 详细分析

巴以两国的冲突背后隐藏着历史根源,有民族、宗教、各方面的因素,也有大国干预的外部因素。根本原因是两国对同样的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请求。

公元前20世纪前后,犹太人的祖先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希伯来王国,曾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犹太人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流亡全世界的。

巴勒斯坦地区曾是犹太人的故乡,关于他们的传说为人所熟知。《圣经》这本基督教经典所记载的就完全是犹太人祖先的故事。犹太人认为巴勒斯坦自古就是属于他们的领地,这在《圣经》中就有记载。不过巴勒斯坦人不承认这点。

真正的冲突是从19世纪80年代后的巴以冲突开始而持续至今的。数个世纪以来,许许多多流亡海外的犹太人一直试图返回以色列。

18世纪便有数波小型的回归潮,从数百到上千人不等。第一次大规模的回归浪潮则始于1881年,散居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为了逃避迫害,开始回流到巴勒斯坦,即古犹太国之地。

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

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他召集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成立,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回归浪潮(1904-1914年),约有四万名犹太人返回定居。1917年,英国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Jewishnationalhome),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

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接着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

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执政,掀起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后来在欧洲发生的犹太人***,进一步推动了犹太人回归。

1944至1948年之间,约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

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

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

将巴勒斯坦地区再分为两个国家(上次巴勒斯坦领区77%给予阿拉伯人,成为今天的约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分治方案在已开发领土上大致采取照顾传统聚居点、按人口比例均分的原则,但考虑到未来大量犹太难民的迁入,将南部人烟稀少的沙漠地区内盖夫划入犹太国。故犹太人以相对少的人口获得了较多的领土。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以色列在1949年5月11日加入联合国,成为成员国,保障其在国际上获得广泛承认的国家地位。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以色列***战争。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方的约旦军队则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

不过,犹太人的民兵部队成功的阻挡了约旦军队,而地下的国民军组织部队伊尔贡也阻止了来自南方的埃及军队。

从6月开始,联合国宣布了一个月的停火令,在这段期间里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一则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GreenLine)。

以色列在约旦河的西方获得了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约旦则占有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利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

量的阿拉伯人口在战争中逃离新成立的犹太人国家,阿拉伯人将此次流亡称为“大灾难”,估计有400,000至900,000名阿拉伯人流亡,后来称为巴勒斯坦难民,联合国估计有711,000人,战争结束后,以色列不许这些巴勒斯坦难民重返家园。

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未解决的冲突、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就一直持续至今。

扩展资料:

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

犹太教古经典这样记载:“世界可以比做人的眼睛,眼白是围填世界的海洋;眼珠是住人的大地;瞳孔就是耶路撒冷;瞳孔中的人脸就是圣殿。”因此而得名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历经沧桑,已成为***第三大圣地。

巴以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而耶城争夺的根源和焦点,则集中在圣殿山的归属。2000就是因为当时的利库德领导人沙龙闯入这里,引燃了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

虽然名为圣殿山,但踏步其中,已找不到任何山头的影子,极目之处,只见一片矩形石建筑群和蓊郁的树木。事实上,圣殿山还是古犹太人流传下来的称呼。

犹太教古经典就曾记载,上帝为考验犹太始祖亚伯拉罕,让他在圣殿山一巨石上献祭独子以撒。在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也被视为上帝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

公元前10世纪,雄才大略的犹太国王所罗门在这里建了第一圣殿,存放约柜、挪亚方舟等圣物。圣殿后被毁,有重建,但最终于公元2世纪被彻底毁灭,犹太人也被驱逐出故土,浪迹天涯。

圣殿山的巴勒斯坦人,称此地为“圣地”。因为在这个当年的犹太圣殿遗址上矗立着有千百年历史的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而耶路撒冷也成为***继麦加和麦地那后的第三大胜地。原来的犹太圣殿遗迹也就几乎荡然无存了。

踏步圣殿山,几乎每一个砖瓦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或神妙,或凄婉。对于犹太人和***来说,圣殿山已沉入他们的心灵。

但这种圣迹的重叠,也随即转化为宗教的纷争和历史的积怨,由此使这块方圆不足0.135平方公里的的地方,承载着太多的仇杀与血泪;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巴以人民的对立情绪,直至2000年激化为流血冲突。

在圣殿山,巴以双方也不时爆发激烈的枪战,对于每一方而言,对会不屑和不满于对方的到来,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圣地。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这座占据着民族心理中心地位的圣殿山,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愿意拱手相让。

在阿克萨清真寺西面即是西墙。从外观上看,这堵墙与巴勒斯坦其他墙别无二致。但由于历史原因,它成了犹太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是古国不灭,民族长存的象征,犹太人常聚集在此哭泣,因此有称为“哭墙”

。许多犹太人就对当年巴勒斯坦人阻止他们到“哭墙”祈祷耿耿于怀。这种情况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方结束。结果是犹太人以武力攻占了整个东耶路撒冷。第二天,拉比(犹太教的宗教导师)和将领们赶往西墙,抚墙放声痛哭。

许多犹太人因此坚持,以色列决不能放弃圣殿山。2000年9月,“鹰派”代表人物沙龙穿过西墙右上方的一个小门,进入阿克萨清真寺,以此宣示犹太人与圣殿山的宗教关系。

此举激怒了巴勒斯坦人,成为一直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圣殿山从此更加喧闹。时常犹太人在西墙边祈祷,巴勒斯坦人则借助地理之便向下投掷石块,然后是以军警的介入,向巴勒斯坦人开枪甚至闯入清真寺抓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以冲突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到底是怎么回事

联合国决议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苏联出于争取以色列执政的工党的考虑,一改从帝俄时期就固有的反犹态度,为以色列建国出了大力,并对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巩固给予了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大一番感人的演讲,对181号决议的顺利通过起了重要作用。而曾在《贝尔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的英国,却在此时投了弃权票。

巴以冲突联合国决议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1948年5月14日下午,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挤满了犹太人。下午4时,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宣言》。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

影响因素

编辑

巴勒斯坦

根据1947年11月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决议并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国家反对该决议未在规定地区内建立阿拉伯国。此后阿拉伯联盟国家与以色列之间便发生了多次战争。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包括新旧两个城区,犹太教,基督教,***都将旧城尊称为“圣城”。

被占领土

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先后占领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和埃及,叙利亚等国领土,并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兴建定居点。

水源问题

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拦截约旦河及其直流河水,并在被占领土地上大量抽取地下水。

民众压力

在以色列军队空袭巴勒斯坦加沙地带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哈马斯之间的冲突下一步将怎样发展?虽然还很难预料以军是否会在加沙展开大规模地面行动,但种种迹象表明,以政府和哈马斯都面临相互做出妥协、避免进行地面战的巨大压力,而且只有相互妥协才能使冲突地区重归平静。

以色列:领导人变调

以总理奥尔默特2009年1月1日说,以方不希望发动一场持久战,也不热衷于扩大战线,而是希望目前正在加沙展开的军事行动的目标尽快实现,进而尽快结束行动。而在此前一天,奥尔默特还在内阁会议上表示,以军军事行动需要多久,就会持续多久,直至实现以方的作战目标。此外,以外长利夫尼在造访法国时说,打击哈马斯不能通过一次军事行动解决,而需要“长期”行动。以方这两位领***新立场表明,他们对于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都有所保留。

分析人士认为,对以下几个因素的考虑可能会促使以方最终避免采取大规模地面行动。一是哈马斯的强力反抗可能造成以军较大伤亡,因为空袭并未动摇哈马斯的根本;二是地面进攻将导致以内部安全局势恶化,因为自空袭开始以来,以境内的抗议活动不断增加,而且针对以目标的报复性***击也可能增多;三是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因为一旦以军采取大规模地面行动,将有大量巴勒斯坦人***于战火,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也将急剧恶化。

特拉维夫大学国家安全问题研究所专家布罗姆认为,空袭已有效打击了哈马斯,在这种情况下,避免发动地面进攻符合以色列利益,因为一旦采取地面行动,以方很有可能面临是否重新占领加沙的难题,而重新占领加沙对以色列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包袱。

一项民调结果显示,52%的受访者支持以军继续空袭行动,仅19%的受访者支持采取地面行动。这一民调结果对于以政府决定是否采取地面行动也将产生一定影响。

哈马斯:立场趋软化

2008年12月31日,掌握着加沙地带实际控制权的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哈尼亚自加沙战事开始以来首次在电视上露面,要求以色列立即无条件停止对加沙地带的军事打击,并表示如果以方能满足哈马斯方面提出的结束对加沙封锁的要求,“我们可以坐下来认认真真地谈所有的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哈马斯在这个时候软化立场,除了国际社会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的因素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其一,在经受了连日的以方空袭之后,哈马斯的实力肯定遭到了一定程度损失。以色列不断增兵加沙边境的情况下,哈马斯虽然口头上发誓要与以军在地面对决中一较高下,但未必真的愿意与以军彻底“摊牌”。如果能趁如今的形势与以方达成停火协议,哈马斯可保存自己的实力。

其二,自加沙战事开始以来,哈马斯发现,即使是阿拉伯国家,在谴责以色列的同时,也在责备自己为以军对加沙地带动武提供了借口。哈马斯首先提出停火,如果以色列方面继续扩大攻势,哈马斯则可以不再背负类似的罪名。

巴民众:盼早日结束分裂

自以军对加沙地带发动军事打击以来,巴内部普通民众在谴责以军的同时,普遍发出了结束分裂、重新实现巴内部团结的呼声。这对分别控制着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和约旦河西岸的法塔赫来说都是难以回避的政治压力。

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法塔赫领导人阿巴斯2008年12月31日晚间发表电视讲话,再次呼吁哈马斯和其他政治派别领导人接受邀请一起讨论当前加沙局势,以达成一份停火协议来结束如今的局面。

对此,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同日晚间发表的电视讲话中表示,“可以在巴内部启动无条件的对话以实现民族和解”。他还特别强调,哈马斯没有在加沙地带建立***实体、将其与西岸地区分隔开来的意图。

这可以说是哈马斯在当前形势下态度的又一个转变。在哈尼亚发表上述讲话前,哈马斯曾在2008年12月29日断然拒绝了阿巴斯的类似提议。分析人士认为,哈马斯之所以转变态度,是因为2008年11月埃及斡旋巴内部全面和解对话未果之后,哈马斯就已背上了抵制对话的责任。如果在当前形势下面对阿巴斯的呼吁再不做出积极反应,哈马斯就显然是在逆民意而动了。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关系

1.“巴勒斯坦”这片地区,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国和巴勒斯坦政权,在2900多年前是犹太人的国家。

2.后来犹太人国家被灭了,犹太人就流浪时间各地。2000多年来,“巴勒斯坦”这片地区逐渐居住满了阿拉伯人,他们把自己叫做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国(英语:theStateofPalestine),通称巴勒斯坦。是中东的一个国家,由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两部分组成。加沙地带面积365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地区面积5800平方公里,目前实际控制领土为2500平方公里。人口约1200万人,其中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人口为481万,其余为在外的难民和侨民。主要居民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

巴勒斯坦是一个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领区以及加沙地带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国家,1988年11月15日正式宣布建国,目前是联合国观察员国,正在争取正式会员国席位。

2007年6月,哈马斯在同法塔赫的冲突中夺取了加沙地带。此后,两大派别各自为政。其中,哈马斯占有加沙,而法塔赫则管治西岸,受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监督。

2013年1月,阿巴斯签署命令,要求将法规、公文、证件等使用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称谓统一改为“巴勒斯坦国”。

2014年6月2日,巴联合政府在拉姆安拉总统府宣誓就职,标志着两大政治派别法塔赫和哈马斯结束长达7年的分裂局面。

巴勒斯坦以农业为主,工业水平很低,主要是加工业,如塑料、橡胶、化工、食品、石材、制药、造纸、印刷、建筑、纺织、制衣、家具等。2012年,巴工业产值约为14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截至2013年底,巴共有各种工业企业5400余家,外资企业仅25家。

目前,巴勒斯坦已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和以色列的关系仍然紧张。

以色列国(希伯来语:מְדִינַתיִשְׂרָאֵל‎;阿拉伯语:دولةإِسْرَائِيل‎),是一个位于西亚黎凡特地区的国家,地处地中海东南沿岸,北靠黎巴嫩、东临叙利亚和约旦、西南则为埃及。1948年以色列宣布成立,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2016年以色列总人口850万人,其中犹太人口共637.7万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自由***制国家。以色列工业化程度较高,总体经济实力较强,是中东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商业自由程度、***程度和整体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

以色列对于科技的发展贡献相当大。自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致力于科学和工程学的研究,以色列的科学家在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光学、工程学以及其他技术产业上的贡献都相当杰出。以色列的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十分知名。

2014年11月23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以色列内阁批准了将以色列定义为“犹太国家”的法案。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