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俩瞳旅游网 > 国内旅游 > 经纬度距离(经纬度与距离的换算)

经纬度距离(经纬度与距离的换算)

  • 发布:2025-09-06 17:45:17
  • 3次

大家好!我是俩瞳旅游网的小炮,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如果您近期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 点击此处 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我们是海外旅游专线批发商,找我价格会更实惠,希望您能支持下我的业务。

经纬度之间距离怎么算

经纬度之间的距离计算如下:

计算地球上经纬之间的距离d,知道地球上两点的经纬度:(x1,Y1),(X2,Y2),其中x1,X2为经纬度,Y1,Y2为经纬度;

如果地球半径为r=6371.0公里,则两点之间的距离为d=r*Arcos[cos(Y1)*cos(Y2)*cos(x1-x2)+sin(Y1)*sin(Y2)]。

假设我国极影出现的最短时间为中午13:20,杆长与影长之比为为1,则可以看出该地区为北纬45°(TGα=1),东经100°(从120°到1小时减15°,在表A中需要找到4分钟减去1°的杆长与影长为长度的比值。

计算双日经度的算法是在北半球冬至α+23.5°和夏至α-23.5°的任何一天中增加和减去恒定纬度的校正值。

扩展资料:

经纬度划分:

经度被分为360度,每15度有一个时区,其中零度称为本初子午线,是进入新一天的第一个地方,然后向西的每个时区有一个时差。

例如,早上5点,西边的时区是凌晨4点,另一个要经过的时区是凌晨3点,以此类推。在东边,它与原来的子午线相反。

赤道的纬度是0度,行星平均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纬度是指一个点与地球中心和地球赤道之间的线角,其值在0到90度之间。赤道以北点的纬度称为北纬,记为N,赤道以南点的纬度记为S。

纬度在0到3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低纬度地区,纬度在30到6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中纬度地区,纬度在60到9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高纬度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纬度

怎么用经纬度来算距离的

1、用经纬度大致计算距离

地球赤道上环绕地球一周走一圈共40075.04公里

而一圈分成360°

而每1°(度)有60'

每一度一秒在赤道上的长度计算如下:

40075.04km/360°=111.31955km

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

而每一分又有60秒

每一秒就代表1855.3m/60=30.92m

任意两点距离计算公式为

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

其中:A点经度,纬度分别为λA和ΦA

B点的经度、纬度分别为λB和ΦB,d为距离

地球上所有地方的纬度一分的距离都是约等于1.86公里,也就是一度等于1.86*60=111公里。

不同纬度处的经度线上的一分的实际长度是不同的,219国道基本在东经29-38度之间,29度处的一分经线长约1.63公里,38度处的一分经线长约1.47公里。

经纬度与距离的换算

经纬度与距离的换算有以下两种方法:

1、二维转换

二维转换方法是将平面坐标(东坐标和北坐标)从一个坐标系统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统。在转换时不计算高程参数。该转换方法需要确定4个参数(2个向东和向北的平移参数,1个旋转参数和1个比例因子)。如果要保持GPS测量结果***并且有地方地图投影的信息,那么采用三维转换方法最合适。

2、三维转换

该方法基本操作步骤是利用公共点,也就是同时具有WGS84直角坐标和地方坐标的直角坐标的点位,一般需要3个以上重合点,通过布尔莎模型(或其他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从一个系统转换到另一个系统中的平移参数、旋转参数和比例因子。

坐标转换分类

1、大地坐标(BLH)对平面直角坐标(XYZ)

常规的转换应先确定转换参数,即椭球参数、分带标准(3度,6度)和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椭球参数就是指平面直角坐标系采用什么样的椭球基准,对应有不同的长短轴及扁率。画到直角坐标系可以写为(x+z*acosθ,y+z*asinθ)a,θ为参数。

2、北京54全国80及WGS84坐标系的相互转换

一种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指向BIH(国际时间)1984.O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零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轴、X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称为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统。

3、任意两空间坐标系的转换

由于测量坐标系和施工坐标系采用不同的标准,要进行精确转换,必须知道至少3个重合点(即为在两坐标系中坐标均为已知的点。采用布尔莎模型进行求解。

一经度是多少公里一纬度是多少公里

在经线上,纬度每差1度,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在纬线上,经度每差1度,实际距离为111×cosθ千米。(其中θ表示该纬线的纬度.在不同纬线上,经度每差1度的实际距离是不相等的)。

扩展资料

从理论上讲,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无论沿那条经线到南北极的距离都相等。地球上的纬度以赤道为界,向南向北各划分出90个纬度,全球总共划分为180个纬度。一条经线的长度大约20000千米,每1°经度地表面的实地长度大约就是111千米。

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长度减小。每一条纬线都划分为360个经度,因此每1°经度地表面的实地距离不相等。在赤道处1°经度地表面的实地距离最大,由赤道向两极缩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经纬度

经纬度和距离转换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

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纬线上经度差1°的弧长就不相等。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

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两地间最近距离的判断: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o,则过两地的大圆为经线圈,两地最近距离为大圆中过两极点的劣弧;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o,则过两地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两地最近距离不过极点,而是过两极地区。

D=arccos((sin北纬A×sin北纬B)+(cos北纬A×cos北纬B×cosAB两地经度差))×地球平均半径(Shormin)其中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004km,D的单位为km

扩展资料:

经纬度是经度与纬度的合称组成一个坐标系统,称为地理坐标系统,它是一种利用三度空间的球面来定义地球上的空间的球面坐标系统,能够标示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

纬线和经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任何一根纬线都是圆形而且两两平行。纬线的长度是赤道的周长乘以纬线的纬度的余弦,所以赤道最长,离赤道越远的纬线,周长越短,到了两极就缩为0。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

重要的纬线:

北极圈(66°33'38"N)

北回归线(23°26'22"N)

赤道(0°N)

南回归线(23°26'22"S)

南极圈(66°33'38"S)

长度不同(离赤道越远的纬线越短)

东经正数,西经为负数。经度是地球上一个地点离一根被称为本初子午线的南北方向走线以东或以西的度数。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0°,地球上其它地点的经度是向东到180°或向西到180°。不像纬度有赤道作为自然的起点,经度没有自然的起点,做为本初子午线的那条线是人选出来的。

英国的制图学家使用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作为起点,过去其它国家或人也使用过其它的子午线做起点,比如罗马、哥本哈根、耶路撒冷、圣彼德堡、比萨、巴黎和费城等。

在1884年的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上格林尼治的子午线被正式定为经度的起点。东经180°即西经180°,约等同于国际换日线,国际换日线的两边,日期相差一日。

经度是指通过某地的经线面与本初子午面所成的二面角。在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在本初子午线以西的叫西经。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经度的每一度被分为60分,每一分被分为60秒。一个经度因此一般看上去是这样的:东经23°27′30"或西经23°27′30"。更精确的经度位置中秒被表示为分的小数,比如:东经23°27.500′,但也有使用度和它的小数的:东经23.45833°。有时西经被写做负数:-23.45833°。但偶尔也有人把东经写为负数,但这相当不常规。

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一起确定地球上一个地点的精确位置。

赤道上经度的每个度大约相当于111km,经度的每个度的距离从0km到111km不等。它的距离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等于111km乘纬度的余弦。不过这个距离还不是相隔一经度的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最短的距离是连接这两点之间的大圆的弧的距离,它比上面所计算出来的距离要小一些。

一个地点的经度一般与它于协调世界时之间的时差相应:每天有24小时,而一个圆圈有360度,因此地球每小时自转15度。

因此假如一个人的地方时比协调世界时早3小时的话,那么他在东经45度左右。不过由于时区的分划也有政治因素在里面,因此一个人所在的时区不一定与上面的计算相符。但通过对地方时的测量一个人可以算得出他所在的地点的经度。为了计算这个数据,他需要一个指示协调世界时的钟和需要观察对太阳经过子午圈的时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经纬度

阅读全文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